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文化散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散文,历史文化,文化,知识分子,徽州,块垒,主义。
历史文化散文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19)在《“小历史”“新文化”与“大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文化散文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在质与量方面的收获堪称丰硕。然而,越是庞然大物,其自我更新愈是艰难。随着跟风之作渐多,这一文类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过分注重文辞,浮华而无物;“历史文化”变成了“掉书袋”文化,史料成为“文心”;史识千篇一律甚至干脆缺席,(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4-03)
曾海津[2](2018)在《散文的在场:历史与文化的双重叙事——评詹谷丰民国系列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贤治曾说:"散文面对大地和事实,诗歌面对神袛和天空。"(1)事实上,作为历来最易被忽视的文体,散文一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诗歌、小说乃至戏剧都有它独自的热闹,唯独散文一直不冷不淡。虽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余秋雨热",散文曾掀起一股"新浪潮",但比起小说和诗歌的热闹来,这些委实算不了什么。如此,今天仍愿持守散文创作的人不可不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了。(本文来源于《广州文艺》期刊2018年10期)
黄轶斓,梅新娅[3](2018)在《“文”与“人”的追问——评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历史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散文从文学体裁的边缘化走向了中心化,掀起一股不容忽视的创作热潮。这不仅是读者的选择,更是知识分子阐述自身和寻找位置的需要,而文化历史散文则是这种需要所结出的硕果。它试图在钩沉千年的历史洪流中去打捞和追问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多舛和人生的起伏,从而对当下的知识分子给予启示和思考。其中,王充闾、梁衡和余秋雨成为了这类散文的代表作家。他们善于从知识分子的个人性格(内在因素)、政治场域(外在因素)以及山水视野(追古抚今)这叁个维度去解读和把握古代知识分子的"文"与"人",而这叁个维度也伴随着他们引起的轰动效应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文化历史散文最具代表性的叁种写作范式。(本文来源于《贺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黄立华[4](2018)在《对乡土历史文化的深情抒写——评洪振秋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振秋的徽州文化题材散文充满了对乡土历史和文化的深情和挚爱,流露出一种唯美抚摸的温馨,其笔下的人物、景色、故事及风俗把读者带入了杏花春雨江南这一明媚的生活世界。但同时也存在着创作比较单一、思想不够丰富的不足,这也是本土作家创作上较为普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曾海津[5](2018)在《詹谷丰民国系列散文:历史与文化的双重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刷爆朋友圈的电影《无问西东》,以民国为背景勾勒故事,电影既拍出了近代中国的苦难,更拍出了当时的人们在风雨飘摇中始终坚守初心的民族风骨。林贤治曾说:"散文面对大地和事实,诗歌面对神袛和天空"。事实上,作为历来最易被忽视的文体,散文一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诗歌、小说乃至戏剧都有它独特的热闹,唯独散文一直不冷不淡。虽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余秋雨热",散文(本文来源于《南腔北调》期刊2018年03期)
郝艺霞[6](2018)在《论汪曾祺的历史文化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新时期的历史文化散文秉承其特有的"江南士风",满怀着对家乡高邮浓浓的眷恋。文如其人,汪曾祺的历史文化散文与他的胸怀一样,宽广通俗而不失优雅,文人的气质、哲人的敏锐。散文艺术方面深受晚明小品熏陶,语言呈现出诗意色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汪曾祺新时期的历史文化散文,探求其散文的历史渊源与独特技艺,以今寻史。(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06期)
孟繁华[7](2018)在《创新须知常 数典不忘祖——新历史散文与文化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文是最古老的文体之一。越是成熟的文体,越难写出新意。近期王充闾、李舫、李修文等不同代际作家的创作,预示了这一文体无限的生机和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本土文化传统作为重要写作资源的开掘。他们的经验告知我们的就是:创新须知常,数典不忘组。(本文来源于《东吴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解荞歌[8](2018)在《在历史与山水之间——浅析余秋雨散文之文化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余秋雨是当代中国文坛中一道色彩绚丽的迷人光景,这道光景打破了九十年代文化散文极其冷清又尴尬的局面,流淌出极具人文情怀的历史典雅内蕴。其代表作《文化苦旅》、《霜冷江河》、《极端之美》等书目再现了尘封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唤醒了读者心灵深处的文化良知与共鸣。余秋雨散文通过纵深历史画面的再现,塑造了一个高贵、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化精魂。本文将通过对其文化底蕴的浅析去品味余秋雨的散文盛宴,力求探询余秋雨散文背后蕴含的文化魅力与历史情思。(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01期)
岸晓风[9](2018)在《历史文化散文的另一种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读武侠小说,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南慕容北乔峰";学画画,知道"南张北齐";如果是习武,更加清楚"南拳北腿"。写文章同样如此,对历史文化散文感兴趣的朋友,我相信他也知道"南秋雨、北充闾"。"充闾",王充闾先生也。王先生是中国当代散文大家,曾官至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年轻时曾做过老师、记者,可以说,这些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经历,都为其历史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充足的养分。(本文来源于《风流一代》期刊2018年01期)
田智祥[10](2017)在《借古人杯酒 浇胸中块垒——评孟中文历史文化散文《佳人难得玉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散文既是作者知识视野、性情理趣的展示,更是对作者人格胸襟、人文情怀的直接验证。相对于学者的文化随笔,这个特点在对社会极其敏感的职业作家那里表现得更为充分。孟中文的新作《佳人难得玉精神》十分形象地表明了这一点。这本文集给人最明显的感觉是在"借古人杯酒,浇读胸中块垒",表现了作家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沉思索,对几千年来绵延在我们文化血脉中那种保持人性高贵的(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7年09期)
历史文化散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贤治曾说:"散文面对大地和事实,诗歌面对神袛和天空。"(1)事实上,作为历来最易被忽视的文体,散文一直是一种尴尬的存在。诗歌、小说乃至戏剧都有它独自的热闹,唯独散文一直不冷不淡。虽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余秋雨热",散文曾掀起一股"新浪潮",但比起小说和诗歌的热闹来,这些委实算不了什么。如此,今天仍愿持守散文创作的人不可不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文化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小历史”“新文化”与“大散文”[N].中华读书报.2019
[2].曾海津.散文的在场:历史与文化的双重叙事——评詹谷丰民国系列散文[J].广州文艺.2018
[3].黄轶斓,梅新娅.“文”与“人”的追问——评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历史散文[J].贺州学院学报.2018
[4].黄立华.对乡土历史文化的深情抒写——评洪振秋散文[J].黄山学院学报.2018
[5].曾海津.詹谷丰民国系列散文:历史与文化的双重叙事[J].南腔北调.2018
[6].郝艺霞.论汪曾祺的历史文化散文[J].北方文学.2018
[7].孟繁华.创新须知常数典不忘祖——新历史散文与文化传统[J].东吴学术.2018
[8].解荞歌.在历史与山水之间——浅析余秋雨散文之文化底蕴[J].科技经济导刊.2018
[9].岸晓风.历史文化散文的另一种魅力[J].风流一代.2018
[10].田智祥.借古人杯酒浇胸中块垒——评孟中文历史文化散文《佳人难得玉精神》[J].北极光.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