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作物废弃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凝胶,甘蔗渣,禾本科,水肥。
农作物废弃物论文文献综述
黄骏,王宇旭,刘超[1](2019)在《农作物废弃物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丰富的粮食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秸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高于其它秸秆。从稻草材料中提取二氧化硅制备新材料不仅可以改造废物,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农业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10期)
李傲群,李学婷[2](2019)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意愿与行为研究——以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湖北省400户农户调查数据,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构建解释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决策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意愿与行为存在显着性差异,农户对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的认知对二者都存在显着性影响;个人特征、外界推动力是影响农户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以上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有效措施将农户废弃物循环利用意愿转化为行为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2期)
潘王芸,邓家刚,侯小涛,秦健峰,郝二伟[3](2019)在《四种禾本科农作物的废弃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禾本科农作物占据了世界粮食作物的主要比重,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粮食作物的80%以上。由此产生的农作物废弃物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非有效的开发手段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现阶段对农作物废弃物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这四方面,但仍然有大量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发现,近年来对禾本科农作物废弃物的药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稻、玉米、小麦和甘蔗四个品种,对它们的废弃物米糠、稻壳、稻秆、玉米须、玉米苞叶、麦麸、甘蔗叶、甘蔗皮等开展了药用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有苯丙素类、黄酮类、甾体及其苷类、有机酸及其酯类、挥发性化合物、糖类等。药理研究表明禾本科农作物废弃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肝肾损伤等药效活性。现对这四种主要的禾本科农作物废弃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杨蕊,周定国,连海兰,兰平,冒海燕[4](2018)在《农作物废弃物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丰富的粮食产量会伴随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焚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硅元素,而稻秸秆二氧化硅含量比其他秸秆多。提取稻秸秆材料中的二氧化硅,并用其制备新型材料,既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附加值,又有利于农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因此,分别利用硅酸钠和稻秸秆中的二氧化硅为硅源,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并对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密度、孔隙率以及组分进行分析,探讨较佳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以稻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质基气凝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稻秸秆中提取得到的二氧化硅可以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生物质基二氧化硅气凝胶;在水玻璃与去离子水比例为1∶10、凝胶pH值为7的工艺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密度最低和孔隙率最大的特点,利用扫描电镜观测其孔隙结构最为均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6期)
袁卫东,陆娜,宋吉玲,陈青,闫静[5](2018)在《农作物废弃物焚烧和水体腐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食用菌生产中的常用基质———稻草、桑枝条、茭白叶、玉米芯和山核桃蒲等5种农业废弃物,模拟农民2种典型处置方式(燃烧、丢弃水体),研究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平的农作物秸秆投放量下,明火和闷烧下均产生大量的SO_2、细颗粒物(PM_(2.5))和NOx等排放物,闷烧产生的排放物明显高于明火燃烧,PM_(2.5)和SO_2排放以茭白叶最高,分别为2 773.37、3.96 mg·m~(-3),NO_x排放以桑枝条最高,达61.5mg·m~(-3)。农作物废弃物丢弃水体(浸泡)使水体的p H值下降(除山核桃蒲外),其悬浮物、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色度值都升高,在30~50 d时各指标达到峰值。茭白叶水体腐化过程的TN排放量达270.85μg·L~(-1),较其他样品高出5倍以上。农作物废弃物浸泡后,水体中大肠埃希菌在60 d周期内基本呈现"滋生—增长—凋亡"的变化过程,细菌菌落则在10 d时最大,之后逐渐凋亡。农作物废弃物焚烧和水体腐化2种处置方式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建议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施国健[6](2017)在《农作物废弃物(花生壳、甘蔗渣)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农业大国之一的中国拥有着丰富的农作物废弃物资源,但是大部分资源未被得到正确的利用,而是被丢弃或者直接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将农作物废弃物合理的资源化利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水中苯胺不仅对环境具有危害,通过循环作用甚至能威胁民众身心安全。将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与苯胺去除紧密的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实验室内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炭化花生壳、炭化甘蔗渣对水中苯胺吸附性能。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在研究设置的条件范围内,炭化花生壳对苯胺的吸附去除率,随吸附时间、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而与初始pH值、苯胺溶液初始浓度值成负相关;在298 K、pH为5,苯胺溶液初始浓度为120mg·L~(-1)时,苯胺在炭化花生壳上的平衡吸附量为5.84mg·g~(-1);以苯胺去除率为指标时,影响因素排序为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苯胺溶液初始pH>投加量。Langmuir模型更能较好地拟合炭化花生壳对苯胺的吸附过程,炭化花生壳吸附苯胺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苯胺在炭化花生壳上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炭化花生壳对苯胺的吸附吸附焓变值为44.90kJ·mol~(-1)。炭化花生壳对苯胺的吸附主要由物理吸附、π-π的相互作用、氢键吸附组成。炭化甘蔗渣对苯胺的吸附去除率,随吸附时间、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而与苯胺溶液初始浓度值成负相关,在弱酸性条件下去除率最好;在298K、pH为5,苯胺溶液初始浓度为120mg·L~(-1)时,苯胺在炭化甘蔗渣上的平衡吸附量为19mg·g~(-1);以苯胺去除率为指标时,因素影响力大小排序为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吸附时间>投加量。Langmuir能更好地拟合炭化甘蔗渣对苯胺的吸附过程,炭化甘蔗渣吸附苯胺为单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苯胺在炭化甘蔗渣上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炭化甘蔗渣对苯胺的吸附吸附焓变值为25.96kJ·mol~(-1)。炭化甘蔗渣对苯胺的吸附主要由物理吸附、π-π的相互作用、氢键吸附组成。(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7-12-01)
吕娜,魏海刚[7](2017)在《“叁色农业”展现新业态》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4日,在莱芜远洋果菜有限公司种植示范基地上,一排排温室大棚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棚内黄瓜、西红柿、苤蓝、彩色椒、草莓等果菜长势旺盛,补光灯、水肥一体化、秸秆反应堆、紫外杀虫灯、黏虫板和智能控制系统配套,呈现出一派现代农业的气息。而这,仅仅是我市“(本文来源于《莱芜日报》期刊2017-11-28)
李仕蓉[8](2017)在《绵阳: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利用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绵阳市农作物废弃物利用现状,绵阳市统计局在涪城区和盐亭县开展了一次农作物废弃物利用情况专题调查。通过对400户农户(规模户)、22个农业经营单位和80名村干部开展的专题调查表明,绵阳市农作物废弃物利用情况较为良好,秸秆禁烧成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四川省情》期刊2017年11期)
周伟[9](2017)在《青岛农业力推“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年来,青岛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工程,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力提升了农业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2016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36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1%。截(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7-09-05)
徐晓娟,卢立新,王立军,龚雪峰[10](2017)在《农作物秸秆废弃物材料化利用现状及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各类材料制品原材料短缺的现状,探讨高效、清洁利用秸秆废弃物的资源方式。方法对造纸、发泡缓冲材料、人造板材、纳米纤维素、餐饮具及包装容器具等几大类材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结论秸秆材料化应用前景广阔,进一步技术创新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后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利用秸秆纤维制备纳米纤维素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7年01期)
农作物废弃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湖北省400户农户调查数据,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构建解释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决策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意愿与行为存在显着性差异,农户对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的认知对二者都存在显着性影响;个人特征、外界推动力是影响农户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以上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有效措施将农户废弃物循环利用意愿转化为行为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作物废弃物论文参考文献
[1].黄骏,王宇旭,刘超.农作物废弃物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工艺优化[J].佛山陶瓷.2019
[2].李傲群,李学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意愿与行为研究——以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3].潘王芸,邓家刚,侯小涛,秦健峰,郝二伟.四种禾本科农作物的废弃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4].杨蕊,周定国,连海兰,兰平,冒海燕.农作物废弃物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工艺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袁卫东,陆娜,宋吉玲,陈青,闫静.农作物废弃物焚烧和水体腐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8
[6].施国健.农作物废弃物(花生壳、甘蔗渣)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7].吕娜,魏海刚.“叁色农业”展现新业态[N].莱芜日报.2017
[8].李仕蓉.绵阳: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利用现状调查[J].四川省情.2017
[9].周伟.青岛农业力推“生态+”[N].青岛日报.2017
[10].徐晓娟,卢立新,王立军,龚雪峰.农作物秸秆废弃物材料化利用现状及发展[J].包装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