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2200;潍坊市经济学校山东潍坊262200)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汽车电器课程项目教学法
汽车电器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它的指导思想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处理常见的汽车电器故障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处理汽车电器疑难故障的应用型人才。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熟悉汽车电器系统的整车电路,并且经过反复实践操作才能感悟其中某些原理和取得较好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人参与的实践与创造活动,它的价值体现主要在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本人多年来从事汽车电器专业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运用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法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在汽车电器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有以下看法:
第一,汽车电器课程具有合适的教学项目,项目紧扣课程标准,贴近实际。
项目教学法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计划都有指导建议。项目要能学以致用,通过项目的操作让学生能够将新知识应用在解决真实且复杂的问题中,或是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问题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
在汽车电器中分别设置了铅蓄电池的构造研究与技术状况检查、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研究与检测、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性能试验、起动机构造检修、起动系故障诊断、电动车窗、中控门锁、电动座椅、汽车照明系统等十几个教学项目。项目的设计紧扣课程标准,贴近实际,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探索。
第二,项目教学法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项目学习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教师作为项目管理者,必须能够成功管理好项目学习的过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设计者、管理者、参与者、评委等不同角色,这些角色需要教师具有不同的能力,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应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由于项目教学中需要更高的管理能力,它的重心不是去管理学生的纪律,而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掌控能力。这包括:教师要能够自始至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的目标上,不仅在项目开始时,随着项目的进行,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目标导向强化,并且要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时间跨度大的项目,要定时提醒学生是否按计划在进行项目、是否完成了阶段目标。
2.应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教师的技术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首先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技术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功,要反复修炼,日趋成熟。但是通用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
3.应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项目教学中的评价很重要,教师要学会评价。这要求教师对项目中的关键要素有敏锐的眼光,判断要从哪些角度进行评价,制定各个评价项目的标准。这需要教师对项目要有更深入的了解,要预计到学生会有哪些情况出现,在评价标准里充分体现出来。除了成果的评价,还要能对过程进行评价,对非物化的方面能够制定出可操作的评价方式。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项目中表现出的优点或不足,对优点能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好的方法进行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提醒和指导。要善于对项目的最终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作为后续项目的借鉴,以期之后的项目效果更好。
第三,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和地区已经对职业技术教育探索出了不同特色的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三个根本性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在汽车电器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协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以现场实际调查的方式完成项目教学的教学目标,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一些非常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
汽车电器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加强了课程的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对专业课“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因才施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整体实力的提升。
汽车电器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教的发展。因此,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舒华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1-12。
[2]蒋璐璐骆美富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开放式实训教学的探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