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系统中功能菌群互作规律及代谢机制

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系统中功能菌群互作规律及代谢机制

论文摘要

生物法脱氮工艺相比于物理化学工艺,具有能耗较低,运行成本低廉等优势,占据我国污水处理领域近九成的市场。异养反硝化和自养反硝化工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氮技术,但却暴露出碳源需求高、启动周期长、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反硝化速率较低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课题组前期开发了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IAHD)工艺系统,其利用硫化物和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过程,并在微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硫、氮、碳去除效能。IAHD体系的高效运行依赖于自养及异养反硝化微生物的互作,但异养硫氧化反硝化菌的发现打破了这一常规认知。因此本文重点关注IAHD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互作规律,解析异养反硝化细菌(h NRB)、自养硫氧化反硝化菌(a-soNRB)和异养硫氧化反硝化菌(h-soNRB)在不同硫化物浓度及微氧条件下对硫、氮、碳共脱除的贡献度;同时在对代表性h-soNRB菌株进行基因组及转录组学分析的基础上,与a-soNRB进行混合培养,探讨h-soNRB独特的硫氮碳代谢优势,从而揭示IAHD体系的微生物学本质,为进一步扩大工程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在营养条件(自养、异养、混养)的循环转变下考察IAHD体系的运行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同时将占优功能微生物划分为a-soNRB、h NRB和h-soNRB三大类群,提出了不同硫化物浓度条件下IAHD过程的微生物协作机制。经过自养、异养、混养条件的切换后,200 mg/L及400mg/L的硫化物浓度条件下硫化物、硝酸盐和乙酸盐的去除率均为100%;且三个IAHD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不同硫化物浓度条件下分别呈现相似的特征。在低硫化物浓度(200 mg/L)条件下,a-soNRB与h NRB占优,两者协作进行硫、氮、碳的共脱除过程;高硫化物浓度(400 mg/L)条件下,h-soNRB成为负责硫、氮、碳去除的主要功能菌群,与h NRB协作保障IAHD体系的高效稳定运行。其次,从功能微生物及功能基因的角度阐明了微氧对IAHD体系硫、氮、碳共脱除的强化机制。对于硫自养反硝化体系,微氧条件使其脱硫脱氮效能得到强化。基于群落结构特征,采用统计学手段明确了占优功能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硫化物浓度、曝气速率)间的关联;并依据16S宏蛋白功能预测的结果,分析了微氧条件下自养反硝化过程中硫、氮去除效能提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IAHD体系,微氧条件下硫氧化基因、反硝化基因及含硫氨基酸代谢基因均出现上调表达。IAHD反应器的运行数据及群落测序结果显示,微氧曝气使反应器在高硫化物浓度条件下可达到最高90%以上的硫、氮、碳去除率,Pseudomonas、Azoarcus等h-soNRB在群落结构中具有90%左右的相对丰度,是维持微氧IAHD反应器高效运行的功能微生物。且经微氧培养后,IAHD反应器在厌氧条件下的硫化物耐受能力提升一倍,硫化物、硝酸盐和乙酸盐去除率比最初厌氧运行时提升约2~5倍。因此可考虑采取阶段式微氧曝气的策略,在节约能耗的同时保障IAHD体系的运行效能。此外在对微氧IAHD体系的硫氮碳去除过程进行电子流分析时发现,氧气含量与电子受体缺失率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且硫、氮、碳去除率最高时,相应的电子缺失率也达到最大值。Thiobacillus做为群落中的主要占优属,其相对丰度随着电子缺失率的增大而增加。最后,从高效运行IAHD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五株h-soNRB,在进行硫氮碳代谢效能的比较后,确定Pseudomonas C27为h-soNRB的代表菌株,并构建了其以乙酸盐为碳源时的硫、氮、碳代谢网络。基于转录组学技术,探究了微量氧气浓度(O2/S2-=0.5:1)下Pseudomonas C27的硫、氮、碳代谢特性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规律。微氧对菌株C27在高硫化物浓度条件下的代谢影响更显著,且相比于厌氧培养,微氧条件降低了高硫化物浓度条件下菌株C27中显著(p<0.05)下调的基因数,缓解了高硫化物带来的代谢抑制。硫化物浓度提升时,厌氧及微氧条件下pdo基因均出现显著(p<0.05)上调。Pseudomonas C27具有数十倍于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的硫代谢能力,但混合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二者互作仅在3:1的生物量配比下(S2-=200~400 mg/L)可以最快的降解速率实现硫化物的100%去除。Pseudomonas C27的Sqr酶类型,含有的pdo及cys K基因可能是其在高硫化物浓度条件下保持高效代谢能力的原因。h-soNRB的这种高硫化物耐受及与a-soNRB协同脱硫的特性具有广阔的研究及工程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污水脱氮技术
  •     1.2.1 自然界的氮循环过程
  •     1.2.2 物理-化学法脱氮技术
  •     1.2.3 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
  •     1.2.4 新兴生物脱氮技术
  •   1.3 主流反硝化技术的应用局限
  •     1.3.1 异养反硝化过程的碳源不足
  •     1.3.2 自养反硝化微生物的低倍增速率
  •     1.3.3 溶解氧对反硝化过程的代谢抑制
  •   1.4 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IAHD)体系概述
  •     1.4.1 IAHD体系的提出
  •     1.4.2 IAHD体系的运行优化
  •     1.4.3 IAHD体系的微生物互作规律
  •     1.4.4 异养型高效硫氧化反硝化微生物的发现
  •     1.4.5 微氧强化IAHD体系硫氮碳共脱除研究现状
  •     1.4.6 IAHD体系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来源
  •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5.3 本课题技术路线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1.1 IAHD反应器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启动运行参数
  •     2.1.2 硫自养反硝化及IAHD反应器的微氧运行参数
  •     2.1.3 序批式实验
  •     2.1.4 Hungate厌氧滚管技术
  •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2.1 实验装置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试剂材料
  •   2.3 常规分析计算方法
  •   2.4 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析
  •     2.4.1 样品采集及DNA提取
  •     2.4.2 Illumina测序及分析
  •     2.4.3 宏基因组测序
  •     2.4.4 细菌基因组测序
  •     2.4.5 细菌转录组测序
  • 第3章 不同营养条件转换下IAHD体系中功能微生物的互作规律
  •   3.1 引言
  •   3.2 不同营养条件启动IAHD反应器的运行效能
  •     3.2.1 自养(S+N)启动IAHD反应器的运行效能
  •     3.2.2 异养(C+N)启动IAHD反应器的运行效能
  •     3.2.3 混养(S+C+N)启动IAHD反应器的运行效能
  •   3.3 营养条件转变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3.3.1 自养(S+N)启动后IAHD反应器的群落结构特征
  •     3.3.2 异养(C+N)启动后IAHD反应器的群落结构特征
  •     3.3.3 混养(S+N+C)启动后IAHD反应器的群落结构特征
  •   3.4 IAHD体系的微生物互作规律解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微氧强化条件下IAHD体系中的微生物响应及硫氮碳代谢规律
  •   4.1 引言
  •   4.2 硫自养反硝化过程的微氧强化
  •     4.2.1 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微氧条件下的运行效能
  •     4.2.2 微氧条件下硫自养反硝化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     4.2.3 微氧强化脱硫脱氮的微生物机制探究
  •   4.3 IAHD体系的微氧强化
  •     4.3.1 IAHD反应器微氧条件下的运行效能
  •     4.3.2 微氧条件下IAHD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     4.3.3 硫氮碳代谢基因的表达响应
  •     4.3.4 微氧强化IAHD过程的功能微生物解析
  •   4.4 微氧条件下硫氮碳去除过程的电子流分析
  •     4.4.1 IAHD过程的电子流分析
  •     4.4.2 硫氧化过程的电子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异养硫氧化反硝化微生物(h-soNRB)的代谢机制及对IAHD体系的贡献解析
  •   5.1 引言
  •   5.2 h-soNRB的分离和鉴定
  •     5.2.1 系统进化分析
  •     5.2.2 不同营养条件下的代谢特征
  •   5.3 h-soNRB代表株Pseudomonas C27 的基因组学研究
  •     5.3.1 基因组测序基础数据分析
  •     5.3.2 碳代谢相关基因分析
  •     5.3.3 氮代谢相关基因分析
  •     5.3.4 硫代谢相关基因分析
  •     5.3.5 硫氮碳共代谢网络
  •   5.4 h-soNRB代表株Pseudomonas C27微氧条件下的代谢特征
  •     5.4.1 不同硫化物浓度及微氧条件下的底物降解规律
  •     5.4.2 硫氮碳代谢基因的表达响应
  •   5.5 h-soNRB与 a-soNRB代表株混合培养下的硫氮碳共代谢
  •     5.5.1 Pseudomonas C27及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的生长特性
  •     5.5.2 不同硫化物浓度下的硫氮碳代谢规律
  •     5.5.3 h-soNRB高效去除硫氮碳的代谢机制及对工艺运行的指导意义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张若晨

    导师: 任南琪,陈川

    关键词: 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微氧,微生物群落结构,异养硫氧化反硝化菌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高效脱硫异养反硝化新型脱氮技术及代谢机制研究(AUGA5710050418)”

    分类号: X703;X172

    DOI: 10.27061/d.cnki.ghgdu.2019.005241

    总页数: 177

    文件大小: 18291k

    相关论文文献

    • [1].异养同化降解氯代烃的研究现状、微生物代谢特性及展望[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6)
    • [2].异养条件下双酚基丙烷对小球藻生长特性的影响[J]. 净水技术 2017(07)
    • [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异养呼吸变异的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 2014(01)
    • [4].南海北部微型异养鞭毛虫的时空分布[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3)
    • [5].自由生活的异养鞭毛虫多样性及生态功能[J]. 生态学报 2009(09)
    • [6].不同林龄的木麻黄林下土壤异养呼吸特征(英文)[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9(04)
    • [7].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反应器的启动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6(04)
    • [8].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的筛选及初步鉴定[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3)
    • [9].木麻黄人工林土壤异养呼吸及其季节动态[J]. 海峡科学 2008(10)
    • [10].模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温度与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16(07)
    • [11].异养与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处理高硝氮废水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 2016(07)
    • [12].成都地区天然水域中异养微藻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J]. 工业微生物 2011(06)
    • [13].高频观测的土壤异养呼吸昼夜变化[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1)
    • [14].异养小球藻半连续发酵生产油脂工艺探讨[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4(05)
    • [15].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脱氮性能的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 2009(12)
    • [16].褐藻寡糖用于海水小球藻和盐生杜氏藻异养培养及其促生长作用机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7].亚热带次生林土壤自养和异养呼吸研究[J]. 环境科学 2011(11)
    • [18].一株低温异养硝化不动杆菌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4(10)
    • [19].西南高山地区土壤异养呼吸时空动态[J]. 生态学报 2013(16)
    • [20].“异养-硫自养”组合工艺去除高浓度高氯酸盐特性[J]. 环境科学 2018(12)
    • [21].波茨坦短芽孢杆菌异养硝化性能与关键酶活性研究[J].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2].一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10)
    • [23].白洋淀异养鞭毛虫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 生态学报 2012(21)
    • [24].好氧反硝化菌的异养硝化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11)
    • [25].异养小球藻的热酸解提油废水回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3)
    • [26].不同类型氮组成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体系中氮转化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7].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亚热带森林土壤异养呼吸特征[J]. 生态学报 2018(14)
    • [28].异养小球藻培养基优化筛选[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5(03)
    • [29].一株新型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硝化特性[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8)
    • [30].复合异养脱氮菌群脱氮性能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2(04)

    标签:;  ;  ;  ;  

    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系统中功能菌群互作规律及代谢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