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空隙动态论文_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冠空隙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林冠,空隙,红松,长白山,混交林,阔叶林,动态。

林冠空隙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1](2000)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竞争生长及林冠空隙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的年龄资料为基础,分析林木树冠重迭与年轮径向生长的关系;通过林冠空隙边缘的空隙边缘株的干扰释压分析,揭示林冠空隙集中形成的动态规律。红松林相邻林木间的理论树冠重迭率与年轮径向生长呈显着负相关,不同树种间存在不同的竞争和协同关系;红松林中除个别小空隙是经过一个集中形成期形成外,大部分空隙是经过2~3个集中形成期形成的,1900~1920和1910~1930是大部分空隙的集中形成期。(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吴刚[2](1998)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树种更新动态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Gap)内更新树种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34个林冠空隙中,更新乔木树种出现频度为7.27%,更新灌木树种出现频度为21.02%,Gap形成后,阳性先锋树种首先侵入,出现频度较高,占据较宽的生态位,随着Gap年龄的增加,树种间的竞争逐渐增大,阳性树种的生长逐渐受到限制,阴性树种逐渐增多;Gap年龄与Gap郁闭度和Gap面积呈负相关,Gap面积与树种出现频度呈负相关;Gap年龄主要分布在5~15a和46~55a两段期间,树种出现频度与Gap年龄存在着密切关系,当Gap年龄小于25a时,二者呈正相关;当Gap年龄在25~40a时,二者呈负相关;当Gap年龄大于40a时,树种出现频度趋于稳定;34个Gap内4种主要乔木更新树种和4种主要灌木更新树种的胸径均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乔木更新树种的最高点胸径为4~6cm径级,灌木更新树种的最高点胸径为1.2cm径级.(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班勇[3](1996)在《自然干扰与森林林冠空隙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群落演替与物种共存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Watt[47]对英国温带栎林的研究发现,天然林群落是一个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小斑块构成的镶嵌体。在对自然界普遍的"同质化"认识的时代,这个思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几十年来,由于没能正确对待森林更新和演替的初始条件,对森林的了解受到限制。 1 森林动态基本理论 1.1 群落演替平衡论关于群落演替存在着两种观点,即平衡论和非平衡论。Clements(1921)提出的演替理论认为,在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长期保持不变的前题下,群落朝向由区域气(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1996年03期)

臧润国[4](1995)在《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动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位于长白山脉东部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长白山)和位于长白山脉西部的吉林林学院蛟河实验林场东大坡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蛟河)的红松阔叶林,研究了红松阔叶林中林冠空隙的自然干扰规律和不同树种对林冠空隙的更新、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红松阔叶林的结构特征做了初步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红松阔叶林中林冠空隙干扰的基本规律,得到了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干扰状况的一些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林冠空隙在红松阔叶林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林冠空隙的大小结构、林冠空隙的年龄结构、林冠空隙干扰的周转率、林冠空隙的分布格局、林冠空隙的形成方式、林冠空隙形成木的数量、林冠空隙形成木的直径结构、高度结构和腐烂状况等。与蛟河红松阔叶林相比。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林冠空隙在森林中所占的面积比例较大,林冠空隙的平均大小也较大,林冠空隙干扰的周转率较快。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的林冠空隙大多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而蛟河红松阔叶林中的林冠空隙则大多是由1株形成木形成的。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形成林冠空隙最重要的方式是掘根风倒,其次是折干,而蛟河红松阔叶林中形成林冠空隙最重要的方式是折干,其次是掘根风倒。红松阔叶林中林冠空隙的空间分布格局都是均匀或随机型的,这种均匀型或随机型格局的形成可能与红松阔叶林中林冠层大乔木树种的分布格局有关。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的林冠空隙大多是由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四个树种形成的,而蛟河红松阔叶林中的林冠空隙则大多是由红松、沙松、枫桦和鱼鳞松四个树种形成的。红松阔叶林中的主林层树木在径级为40~80cm和高度为25~30m时形成林冠空隙的可能性最大。红松阔叶林中,不同林冠空隙形成木的腐烂情况不同。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红松阔叶林中林冠空隙更新和树种反应的基本规律。树种在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及非林冠空隙林分中的数量特征不同,树种在林冠空隙内的总密度大于非林冠空隙林分中,而在林冠空隙内的总显着度小于非林冠空隙林分中。红松阔叶林中大多数树种在林冠空隙内的密度都大于其在非林冠空隙林分中的密度,但各树种在林冠空隙内比非林冠空隙林分中密度增加的程度不同;一般大乔木树种的显着度值是林冠空隙内小于非林冠空隙林分中,而中、小乔木的显着度值是林冠空隙内大于非林冠空隙林分中。同一树种在林冠空隙及非林冠空隙林分中的重要值不同,根据不同树种在林冠空隙及非林冠空隙林分中重要值位序的差值大小,分别将长白山和蛟河红松阔叶林中树种对林冠空隙干扰的反应分为反应强烈、反应中等和反应不明显叁类。林冠空隙提高了红松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了其多样性,为不同特性物种的共存提供了可能。随着林冠空隙与非林冠空隙的交替动态变化,红松和阔叶树以及主林层和中下层树种的相对优势度或重要性亦发生交替变化,在林冠空隙阶段是以阔叶树和中下层的中小乔木相对占优势或较重要,而在非林冠空隙阶段则是以红松和主林层的大乔木树种相对占优势或较重要。林冠空隙的发生、发展及其随不同立地条件的变化,是红松阔叶林景观结构“微观”发生的重要机制。通过对蛟河红松阔叶林的研究表明:不同树种在林冠空隙内的更新密度随林冠空隙的大小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各树种在林冠空隙内的更新密度随林冠空隙大小的变化呈单峰型反应,除沙松、紫椴和花楷槭的更新密度在林冠空隙大小为40~60m~2时最大外,其它树种的更新密度均在林冠空隙大小为20~40m~2时最大。不同树种的更新密度对林冠空隙发育阶段的反应有单峰型、双峰型和反应不明显叁种类型。(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1995-06-01)

林冠空隙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Gap)内更新树种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34个林冠空隙中,更新乔木树种出现频度为7.27%,更新灌木树种出现频度为21.02%,Gap形成后,阳性先锋树种首先侵入,出现频度较高,占据较宽的生态位,随着Gap年龄的增加,树种间的竞争逐渐增大,阳性树种的生长逐渐受到限制,阴性树种逐渐增多;Gap年龄与Gap郁闭度和Gap面积呈负相关,Gap面积与树种出现频度呈负相关;Gap年龄主要分布在5~15a和46~55a两段期间,树种出现频度与Gap年龄存在着密切关系,当Gap年龄小于25a时,二者呈正相关;当Gap年龄在25~40a时,二者呈负相关;当Gap年龄大于40a时,树种出现频度趋于稳定;34个Gap内4种主要乔木更新树种和4种主要灌木更新树种的胸径均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乔木更新树种的最高点胸径为4~6cm径级,灌木更新树种的最高点胸径为1.2cm径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冠空隙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竞争生长及林冠空隙动态研究[J].生态学报.2000

[2].吴刚.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树种更新动态规律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

[3].班勇.自然干扰与森林林冠空隙动态[J].生态学杂志.1996

[4].臧润国.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动态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5

论文知识图

4种林型冠层空隙度季节动态不同林冠层林冠空隙分布不同林冠层林冠空隙分布

标签:;  ;  ;  ;  ;  ;  ;  

林冠空隙动态论文_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