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宋史纪事本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本末,明史,纪事,宋史,崇祯,东林党,大政。
宋史纪事本末论文文献综述
杨胜祥[1](2019)在《《明史纪事本末》勘误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载:"初,洪武中,礼部廷试,艮最优。太祖以艮貌不扬,易靖第一,艮次之。"据前后文,"艮",即"王艮"。"靖",即"胡靖",后改名"胡广"。记录建文朝事迹之书,《革朝遗忠录》卷下:"王艮,字钦止,江西吉水县人。建文己卯江西乡试第一。明年对大廷,复当第一。以貌不及胡广,且广对策有亲藩陆梁、人心不摇等语,上以为敢言,遂擢广状元,而以艮次之。"记此事在建文己卯之明(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5期)
孙卫国[2](2019)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史纪事本末》是谷应泰网罗一批明史专家在两年时间内所编成的清初最早一部明史着作,长期以来颇受重视,近年来学界对其史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价值受到质疑。本文以卷六二《援朝鲜》为具体考察对象,其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采取贬斥、否定、反讽的手法,否定明朝军队的战绩,这符合清初政治的需要,并为王鸿绪《明史稿》所抄录、继承,并最终被清官修殿本《明史》所沿袭,构成了清朝官方对这场战争的基本认识。因此,只有深入全面考察此书对清官修《明史》等史书的学术影响,方能更进一步认识其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9年02期)
胡云晖[3](2018)在《中华本《明史纪事本末》蒙古译语点校失误指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纪事本末》中,有许多蒙古译语点校失误现象,迄今未见有人涉及,文章予以指出,有助于进一步的订正。(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刘杰[4](2017)在《《明史纪事本末》辨误五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史纪事本末》是明史研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但由于该书包罗有明一代近叁百年的历史,叙事时间较长,内容庞杂,难免有讹误之处。本文仅就其中五处加以考辨,希望有所补正。(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徐泓[5](2016)在《《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在有关明代史的典籍中,《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得到学者高度评价的经典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它:"排比纂次,详略得中,首尾秩然,于一代事实极为淹贯。"~①在中国史学史上,是纪事本末体臻于完善之作。~②在明代史研究上,是一部经常被当作原始资料运用之作。因为在此之前的纪事本末,都是根据现有的史书编辑而成的,如《通鉴纪事本末》是依《通鉴》改编成的,史料价值不高;而《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顺治十五年(1658),在乾隆四年(1739)官修《明史》之前73年,其于史矗(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明定陵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6-08-22)
张薇[6](2016)在《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两代是纪事本末体史书发展之重要时期。明代史学家陈邦瞻所着《宋史纪事本末》是继《通鉴纪事本末》之后又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名着,该书不仅仅是以《宋史》为原史料进行钞录,而且突破了前人撰写纪事本末体史料来源单一的局限,大量采用《宋元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历史典籍,并对宋代重大史事进行评论。全书共设109子目,除转引史家史评外,夹叙夹议,大量史事评论隐含在叙事内,直接发出评论的就有7处,并且其标题亦反映其褒贬,如《蔡京擅国》、《张邦昌僭逆》、《董宋臣丁大全之奸》、《贾似道要君》等,这对纪事本末体的发展体例和史评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文试图对陈邦瞻及其《宋史纪事本末》进行全面的学术研究,考察其编撰过程和内容,发掘其文献价值。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可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陈邦瞻生平和学术成就。陈邦瞻出身官宦之家,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进士第,自幼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官叁十余年,政绩颇佳,一生着作颇丰。史学方面主要是《宋史纪事本末》和《元史纪事本末》,发展和完善了纪事本末体例,并且诗文传世。第二章主要讨论《宋史纪事本末》编撰及其体例,其中涉及该书成书过程、编撰宗旨、材料来源、体例结构、版本流传等内容。陈邦瞻在前人着述基础上,加以补充,扩大史料的范围,并在体例结构方面有所突破,在叙事过程穿插自己观点和对史事的褒贬,对后来纪事本末体史书的编纂起到引领作用。第叁章评述《宋史纪事本末》的主要内容。全书共设109子目,内容丰富,涉及到两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边疆和民族关系、重要历史人物等方面,尤详于军事、政治和典章制度,纪事以宋朝为主,也涉及契丹、西夏、金朝和元初的史事,对我们研究宋史及对历史人物评论有着参考价值。第四章探讨《宋史纪事本末》文献价值与地位。主要是从其所载内容上分析,其文献价值和地位体现在纪事的完整性、补史与证史、校勘价值以及对宋史的研究和对纪事本末体发展的贡献等方面。论文以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为主要考察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对该书进行系统性研究,充分挖掘该书的学术价值和贡献,并运用辨证唯物历史观,从陈氏的史评出发,客观地评价其阶级立场,是为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6-03-01)
张二刚[7](2015)在《《明史纪事本末》中外关系史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史纪事本末》是产生于清初的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为明末清初的着名史学家谷应泰组织相关人员编纂而成。和前代纪事本末体史书相比较,《明史纪事本末》不仅叙事完备,而且突破了以往纪事本末体史书专据“母体”一部史书改编、史料来源单一的局限,在史料运用方面博采众史,用纪事本末体例重新编写了明史,由于该书保存了大量的明代史料,因此使得该书史料价值极高。另外,由于该书是纪事本末体史书,关于某个专题的史料记载相对集中,因而该书被研究者引用较多,甚至一些学者把该书当做是研究明史的“第一手”资料。《明史纪事本末》所成书的清初,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剧变的时期,明末清初的叁大思想家的实学思潮正引领着人们思想的变革,思想的变革也促使了史学发生了相应变化,如史学理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原有史书体裁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史书体裁的出现,私人着史的大量出现等。《明史纪事本末》也深深的打上了这一时代背景的烙印。《明史纪事本末》中涉及到中外关系部分的史料分别是《安南叛服》、《沿海倭乱》、《援朝鲜》这叁卷。这叁卷虽然从内容上来看,在全书中所占比重不大,却是研究明代中国与邻国关系不可或缺的史料。另外通过对中外关系部分的史料进行研究,可以以一斑窥全豹的方式,来看整部《明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有关中外关系的叁个专题主要介绍了明代明政府与安南、日本、朝鲜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一部分在全书中所占比重较少,但却翔实的记载了明政府与这叁个地区之间的交往历史。通过查阅史籍,并经过考校,可看出该部分史料的史源不仅有官修的《明太宗实录》、《明世宗实录》,而且还广泛的参考引用了《殊域周咨录》、《皇明肃皇外史》、《万历叁大征考》等私修史作,并且在编纂的过程中还极有可能看到了已经消失的部分原始档案,另外该书的部分所述内容可补正史以及其他史书之不足,因而史料价值极高。在进行史料来源进行辨析考证时,一方面通过史源看到了谷应泰等人对于原始史料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因受时代、时间等方面的局限而使得该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时间、人物、地点、官名等方面的讹误。因而当我们在使用该书内容时,虽然该书有着诸多可取之处,但在现今大多史源能够查询到的今天,一定要加以考校才能使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志鹏[8](2015)在《从避讳字考明末刻本《宋史纪事本末》刊刻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宋史纪事本末》中避讳字的研究,以及刊刻者张溥生平考察,从而推论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着录的原为明末张溥刻本的《宋史纪事本末》,更精确应为崇祯刻本。(本文来源于《当代图书馆》期刊2015年01期)
阚琉声[9](2015)在《《明史纪事本末·东林党议》与《东林始末》关系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六《东林党议》部分与蒋平阶《东林始末》一书几乎雷同,学界多持谷应泰抄袭蒋氏之说。事实并非如此,蒋平阶应是谷应泰编纂《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群之一,在遵循《明史纪事本末》全书布局的情况下具体负责撰写"东林党议"这一部分的初稿。后来,蒋氏这一史稿被独立析出印行,改题目为《东林始末》,却未及进行必要的补充。于是,造成了蒋平阶《东林始末》与《明史纪事本末·东林党议》并行流传而内容又几乎雷同这一状况。(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韩慧玲[10](2012)在《《明史纪事本末》勘误五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纪事本末体的明朝断代史,书成于顺治十五年(1658)末,清初学者谷应泰发挥了主编者、定稿人的作用,聘请了着名专家如张岱、陆圻、徐倬、张子坛等,借助集体的力量,全力投入,将各种史料,熔铸于一炉,保证了史书的严谨性与完整性,是一部全面翔实的着作。被学者称之为"在明代史研究上,是一部经常被当作原始资料运用之作"~①,足(本文来源于《民族史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宋史纪事本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史纪事本末》是谷应泰网罗一批明史专家在两年时间内所编成的清初最早一部明史着作,长期以来颇受重视,近年来学界对其史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价值受到质疑。本文以卷六二《援朝鲜》为具体考察对象,其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采取贬斥、否定、反讽的手法,否定明朝军队的战绩,这符合清初政治的需要,并为王鸿绪《明史稿》所抄录、继承,并最终被清官修殿本《明史》所沿袭,构成了清朝官方对这场战争的基本认识。因此,只有深入全面考察此书对清官修《明史》等史书的学术影响,方能更进一步认识其学术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宋史纪事本末论文参考文献
[1].杨胜祥.《明史纪事本末》勘误一则[J].读书.2019
[2].孙卫国.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J].史学集刊.2019
[3].胡云晖.中华本《明史纪事本末》蒙古译语点校失误指正[J].阴山学刊.2018
[4].刘杰.《明史纪事本末》辨误五则[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
[5].徐泓.《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校注[C].第十七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明定陵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6
[6].张薇.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研究[D].安徽大学.2016
[7].张二刚.《明史纪事本末》中外关系史料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8].张志鹏.从避讳字考明末刻本《宋史纪事本末》刊刻时间[J].当代图书馆.2015
[9].阚琉声.《明史纪事本末·东林党议》与《东林始末》关系考[J].齐鲁学刊.2015
[10].韩慧玲.《明史纪事本末》勘误五则[J].民族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