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热学论文_潘俊梁,郭云霞,刘迎丹,王利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量热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学,丙烯酰胺,微量,结晶,对硫磷,热量计,氢键。

量热学论文文献综述

潘俊梁,郭云霞,刘迎丹,王利民[1](2017)在《PNIPAM微凝胶固-液转变过程的流变学和量热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一种温敏性微凝胶,其粒径能够在很窄的温度区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性质为有效地调节结构及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方便。由于颗粒是软的和可变形的,因此它们可以被有效地包装超过硬球的密堆积条件。PNIPAM微凝胶颗粒的体积能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这降低了悬浮液中颗粒的有效体积分数_(eff),从而使整体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而对于一定浓度的凝胶悬浮液,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实现悬浮液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本研究选用微米级PNIPAM凝胶为研究对象,其转变过程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直接观测,这使得不同浓度体系随温度的转变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结合流变学和量热学测量手段,把流变学上测得的固-液转变和热力学上测得的结构转变再与直接的结构收缩膨胀观察相结合,为进一步认识凝胶体系的相转变提供了更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7)

郭云霞[2](2016)在《PNIPAM微凝胶体系的流变学与量热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体粒子的热波动与小分子的运动很相似,所以常被类比于小分子或原子来模拟玻璃与晶体的结构或动力学问题。与硬球胶体相比,软球胶体能够实现更广范围内胶体粒子密堆积类型的观察,其中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一种温敏性微凝胶,其粒径能够在很窄的温度区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性质为有效地调节结构及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方便,为了更好地运用胶体体系来模拟材料,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对胶体粒子的性质进行调控:改变组成单体的比例及种类。本文通过流变学技术,对两种共聚单体丙烯酸(A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PNIPAM体系浓悬浮液的机械及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量热学方法对胶体体系中的固-液转变与传统玻璃化转变进行了比较,本研究能够提高充分利用胶体作为模型材料的能力,为设计材料结构及优化材料性能提供指导作用,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玻璃化转变与胶体体系中固-液转变的关系。研究发现,质量分数为6 wt%的共聚物P(NIPAM-co-AA)微凝胶浓悬浮液随AA含量的增加,体系体积分数先升高后降低,固-液转变温度、屈服应力、粘度也均先升高后降低。AA含量较少时主要起到了亲水作用,含量较多时由于离子浓度增大导致体系渗透压的升高,粒子溶胀性能下降,有效体积分数降低导致体系机械性能的降低。质量分数为6 wt%的P(NIPAM-co-MMA)微凝胶浓悬浮液随MMA含量的增加体系体积分数先降低后升高,固-液转变温度、屈服应力、粘度均先降低又升高。MMA含量较少时疏水作用占主导地位,含量较多时又起到了“添加剂”的作用,体系“强度”提高而“韧性”降低。通过量热学方法对质量分数分别为0.2 wt%、0.5 wt%、1.0 wt%、2.0 wt%、3.0 wt%、6.0 wt%、10.0 wt%及15.0 wt%的P(NIPAM-co-AA)微凝胶悬浮液及浓悬浮液中发生的固-液转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体系中的亲-疏水转变与固-液转变是两个独立的过程,能够通过流变学与量热学的直接对比区分开来,在稀悬浮液及浓悬浮液中粒子与水分子间的作用方式有很大不同,结果也说明了浓悬浮液中发生的固-液转变不涉及焓,完全是熵驱动过程。(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12-01)

盛志,史清洪,白姝[3](2017)在《蛋白A介质抗体吸附性能及耐碱性的量热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重组蛋白A(SpA)中参与抗体结合的Z结合域(SpA_Z),它的四串体重组配基SpA_(4Z)和耐碱性突变体SpA_(4M)等用于抗体纯化的亲和配基进行研究,将上述分子偶联于Sepharose CL-6B基质制得3种亲和介质。抗体吸附平衡实验表明抗体与上述色谱介质均具有较高的结合常数,且四串体重组配基的亲和性高于单一Z结合域。用等温滴定微量热仪(ITC)研究了抗体分别在SpA_Z-Sepharose和SpA_(4Z-Sepharose)色谱介质上结合的量热学变化,并与游离的SpA_Z和SpA_(4Z)进行比较,解析了焓变(ΔH)与熵变(ΔS)对抗体结合的贡献。结果显示,配基固定化导致结合常数降低,配基与抗体结合过程是由ΔH驱动的。使用微量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了SpA_(4z)和SpA_(4m)的碱性稳定性,结果表明SpA_(4m)比SpA_(4z)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色谱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周东山,陈岚岚,黄子杰,薛奇[4](2015)在《受限于嵌段共聚物微相区中高分子链结晶与玻璃化转变的高速量热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段共聚物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组装微相区。如果能够保留微相区的支撑骨架,这类微相区将为研究受限态下高分子链的玻璃化转变和结晶行为提供丰富的模板体系。在本工作中,利用高速扫描量热仪(扫描速度>20000 Ks~(-1))我们对嵌段共聚物PCL-P4VP(P4VP为高T_g嵌段)中PCL的结晶-熔融-再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与PCL均聚物有不同的熔融-再结晶路径;对PDMS-PMPCS(PMPCS为高Tg嵌段)中PDMS链段的玻璃化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PDMS的T_g的变化随PDMS的局部链段密度增加而升高;同时,在六方柱状相(HEX)、层状相(LAM)和Gyroid相中,由于PDMS微相区在PDMS-PMPCS相界面处依次是凹、平坦和凸界面,相应地,即使链段局部密度一致,PDMS的T_g也会逐步下降。(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 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5-10-17)

郑妍[5](2015)在《茶多酚类药物与载体及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量热学-波谱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癌症患者在逐年上升。癌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杀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因此抗癌药物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茶多酚类药物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物,具有抗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美容护肤及预防和抗癌等作用。但有些抗癌药物溶解度小、生物可利用率低,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药物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可以明显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研究药物分子与环糊精及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药物分子在拟生命体液中的热力学性质,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体内发挥疗效的机理,为研发新药及提高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运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探讨了儿茶素类药物与环糊精及DNA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运用量热法、密度法、电导率法研究了药物在拟生命体液中的热力学性质,探讨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1103079、21473085)的部分工作,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结合光谱学方法研究不同pH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根据实验拟合热力学参数,探讨药物分子与环糊精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第二部分:运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儿茶素、表儿茶素与DNA在不同pH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实验拟合得到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等热力学参数,探讨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疗效的机理。第叁部分:298.15K时,运用量热学方法结合电导率法研究药物分子原儿茶酸(PCA)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氯化钾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系数、解离焓和解离常数,探讨PCA在盐溶液中各类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第四部分:298.15K温度条件下,药物分子原儿茶酸在不同pH磷酸缓冲溶液中的稀释焓、体积性质的研究,探讨药物分子PCA在不同pH磷酸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5-04-01)

高胜利[6](2014)在《量热学和热量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将"物理化学委员会"更名为"物理和生物物理化学委员会"同时,把"波谱学是研究物理化学的重要手段"改为"量热学(尤其是微量热学)和波谱学是研究物理化学的重要手段"。改动的主因源自体系的物理化学变化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能量变化,无论是快速变化还是慢速变化,简单体系还是复杂体系,升温升压还是降温降压,体系大至整个宇宙还是小至纳米或微观粒子,均可通过热量计直接而准确地捕获能量变化,获取热力学信息。因此,量热学被称为"低频光谱",被誉为"打开第二次绿色革命长期停滞不前的钥匙"。无疑,量热学的发展与热量计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热量计的研发驶入快车道。从量子公司生产的"物理综合测量系统"(PPMS)到塞塔拉姆公司各种类型的商业化热量计投放市场,从杨百翰大学热力学研究小组搭建的全球顶尖的绝热热量计到大阪大学建构的毫克级静止弹热量计,从绝热技术到热弛豫技术,热量计朝着精准、微型化、智能化大踏步前进。新中国热量计的发展始终追随国际先进水平。从黄子卿先生、胡日恒先生、冯师颜先生到闫海科先生、屈松生先生、胡荣祖先生再至韩布兴、谭志诚、刘义等努力下,研发了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热量计,在溶液化学、固态结构、生物化学、超分子、纳米材料、界面化学、含能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中国量热学赢得了一席之地。然而,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热量计的精准度、稳定性、工作温度区间、小型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尚有差距。国内唯一市场化RD496-2000型热量计和塞塔拉姆公司的同类型产品相比市场份额过低。主流数据库检索显示,缺乏量热学相关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专项的资助下,中科院化学所王毅琳主持的"同步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分子聚集体微观结构的等温滴定微量量热计"和西北大学高胜利主持的"智能化微型转动弹热量计的研发"项目相继得到支持,目前两项课题均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与此同时,武汉大学在生物热化学、中科院化物所在磁性材料、聊城大学在相变材料、陕西师范大学在PMOFs材料、广西民族大学在纳米材料、西安近代研究所与西北大学在含能材料等充分发挥微量热技术高精度、高灵敏度、原位在线监测功能,准确地获取了反应的热力学和热动力学信息,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原创的科研成果离不开原创的仪器研发,原创性科学仪器对科学研究有驱动性。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教授最近在西安讲的:"原创是有难度的,但必须要做。"思考的目的在于:第一,量热学和热量计在复杂体系和具有特殊性质体系、在能源、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绿色化学、纳米科学等重大交叉领域中的化学热力学研究中,解决其中许多化学热力学难题是大有作为的;第二,激发同仁发展民族品牌,推动量热学赶超国际水平。(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17)

赵燕[7](2013)在《BH3 mimetics分子优化的量热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者,它包括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两类,这两种功能截然相反的蛋白通过共有的Bcl-2homology domain3(BH3)进行相互作用决定细胞的生与死。因此,许多研究组致力于靶向Bcl-2家族蛋白BH3沟槽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这些小分子抑制剂也称为BH3mimetics,目前还没有BH3mimetics被批准上市。处于临床期的ABT-737由于不能拮抗myeloid cell leukemia sequence1(Mcl-1)蛋白而对许多癌症产生耐药。因此,BH3mimetics作为抗癌药的研究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众所周知,药物分子与靶标蛋白的结合过程必然涉及到热量的变化。在热力学水平,结合常数(Ka)、由吉布斯自由能(△G)、焓(△H)和熵(△S)是描述小分子与靶标蛋白相互作用的参数,等温滴定量热实验(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是唯一一种将结合能拆分成焓变和熵变,并且能测得上述所有参数的一种方法。焓变值可以证实氢键的形成,在分子优化过程中实时监测焓值、熵值的变化可以用于指导小分子抑制剂的优化。因此,将量热学手段运用于小分子抑制剂的优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BH3mimetics和Mcl-1蛋白的等温滴定量热实验,分析其结合模式,并用于指导其他BH3mimetics的优化。首先,我们构建了人源Mcl-1蛋白的重组质粒,通过条件的摸索与优化获得了纯度为95%的Mcl-1蛋白。通过圆二色光谱分析证明纯化所得蛋白的二级结构以a螺旋为主,15N-1H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H detected heteronuclear single quantum coherence,HSQC)表明蛋白质各氨基酸的共振峰分散均匀,具有稳定的、折迭良好的结构,荧光偏振实验证明Mcl-1蛋白的活性正常,这一系列结果证明纯化所得蛋白满足后续检测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对本课题组合成的小分子8与Mcl-1蛋白进行核磁滴定实验证实了化合物8结合在Mcl-1的BH3沟槽,然后用等温滴定量热的方法分别测得化合物8与Mcl-1和Mcl-1(R263A)作用的量热学数据,通过分析两次焓值证实了化合物8与Mcl-1BH3沟槽的R263形成了氢键。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又用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监测一系列BH3mimeticsl-6与Mc1-1蛋白的作用,并对量热学数据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化合物2与1相比,焓变增加值4.65kcal/mol直接证实了化合物2较之1与Mcl-1多形成了一个氢键。热力学参数显示化合物1-6在优化过程中克服了焓熵补偿效应,化合物的亲和力逐渐提高,最优分子6对于Mcl-1蛋白的亲和力Kd为238nM,较之1提高了104倍。从焓效能、熵效能和分子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配体效能的趋势取决于焓效能。本研究是首次将量热学手段用于指导BH3mimetics的优化。(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谭志诚,史全,邸友莹[8](2012)在《中国低温绝热量热学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热量热作为一种测定固体低温热容的实验方法约始于一百年以前.它为热容量子理论和热力学第叁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关键的实验证据.从上世纪40到60年代,绝热量热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化学热力学研究领域中一种传统的实验方法,被国际上许多着名量热学家采用作为主要的实验手段,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10-19)

王彩蕴[9](2012)在《药物及金属配合物的热分析与量热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运用热分析和微量量热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了两种抗生素、一种铜配合物对大肠杆菌代谢的影响,从热力学的角度探讨了药物、材料与细菌作用的机制。同时,研究了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原料及片剂的热稳定性,为指导药物的合成、筛选、临床合理使用及药物的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用微量量热法研究了大肠杆菌DH5α在不同浓度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作用下的产热曲线。从热动力学角度探讨了这两种药物对大肠杆菌DH5α生长代谢作用的影响。通过解析产热热功率-时间曲线,分别获取了大肠杆菌在这两种药物作用下的生长速度常数k、半抑制浓度及大肠杆菌的临界生长药物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表明大肠杆菌对这两种药物没有产生耐药性;且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比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略强一些。用微量量热法对铜金属有机配合物([Cu(oda)(2,2’-bipy)]_2)、 Cu~(2+)及配体(HOOC-CH_2-O-CH_2-COOH,缩写ODA)与大肠杆菌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别测量了大肠杆菌在其作用下的功率-时间曲线,获得了相关的热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铜配合物的形成改变了其组成成份原有的性质:提高了Cu~(2+)及配体ODA的抗菌作用,但降低了配体2,2-联吡啶(2,2-bipy)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用热分析方法测量了对乙酰氨基酚原料及其片剂的热失重曲线,采用Kissinger法对所获得的热失重曲线进行解析,分别得到它们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由阿伦尼乌斯公式得到对乙酰氨基酚原料和片剂在298.15K下的热降解速率常数。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稳定性高于原料的稳定性。同时,采用DSC测量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原料与片剂的熔化过程,得到其相关的热力学参数。(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高琴,张俊卓,谢斌,谢卫红[10](2012)在《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分离条件的量热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酶热分析方法,以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作为目标蛋白,牛血红蛋白(BHb)、肌红蛋白(Mb)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杂蛋白,通过溶液pH以及流动相中NaCl浓度的考察,确定了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最佳分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8.0,NaCl浓度为0.8 mol/L时,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分离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2年08期)

量热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胶体粒子的热波动与小分子的运动很相似,所以常被类比于小分子或原子来模拟玻璃与晶体的结构或动力学问题。与硬球胶体相比,软球胶体能够实现更广范围内胶体粒子密堆积类型的观察,其中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一种温敏性微凝胶,其粒径能够在很窄的温度区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性质为有效地调节结构及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方便,为了更好地运用胶体体系来模拟材料,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对胶体粒子的性质进行调控:改变组成单体的比例及种类。本文通过流变学技术,对两种共聚单体丙烯酸(A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PNIPAM体系浓悬浮液的机械及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量热学方法对胶体体系中的固-液转变与传统玻璃化转变进行了比较,本研究能够提高充分利用胶体作为模型材料的能力,为设计材料结构及优化材料性能提供指导作用,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玻璃化转变与胶体体系中固-液转变的关系。研究发现,质量分数为6 wt%的共聚物P(NIPAM-co-AA)微凝胶浓悬浮液随AA含量的增加,体系体积分数先升高后降低,固-液转变温度、屈服应力、粘度也均先升高后降低。AA含量较少时主要起到了亲水作用,含量较多时由于离子浓度增大导致体系渗透压的升高,粒子溶胀性能下降,有效体积分数降低导致体系机械性能的降低。质量分数为6 wt%的P(NIPAM-co-MMA)微凝胶浓悬浮液随MMA含量的增加体系体积分数先降低后升高,固-液转变温度、屈服应力、粘度均先降低又升高。MMA含量较少时疏水作用占主导地位,含量较多时又起到了“添加剂”的作用,体系“强度”提高而“韧性”降低。通过量热学方法对质量分数分别为0.2 wt%、0.5 wt%、1.0 wt%、2.0 wt%、3.0 wt%、6.0 wt%、10.0 wt%及15.0 wt%的P(NIPAM-co-AA)微凝胶悬浮液及浓悬浮液中发生的固-液转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体系中的亲-疏水转变与固-液转变是两个独立的过程,能够通过流变学与量热学的直接对比区分开来,在稀悬浮液及浓悬浮液中粒子与水分子间的作用方式有很大不同,结果也说明了浓悬浮液中发生的固-液转变不涉及焓,完全是熵驱动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量热学论文参考文献

[1].潘俊梁,郭云霞,刘迎丹,王利民.PNIPAM微凝胶固-液转变过程的流变学和量热学研究[C].2017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7

[2].郭云霞.PNIPAM微凝胶体系的流变学与量热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6

[3].盛志,史清洪,白姝.蛋白A介质抗体吸附性能及耐碱性的量热学[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7

[4].周东山,陈岚岚,黄子杰,薛奇.受限于嵌段共聚物微相区中高分子链结晶与玻璃化转变的高速量热学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5

[5].郑妍.茶多酚类药物与载体及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量热学-波谱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5

[6].高胜利.量热学和热量计的思考[C].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7].赵燕.BH3mimetics分子优化的量热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8].谭志诚,史全,邸友莹.中国低温绝热量热学研究进展及展望[C].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9].王彩蕴.药物及金属配合物的热分析与量热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2

[10].高琴,张俊卓,谢斌,谢卫红.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分离条件的量热学优化[J].广州化工.2012

论文知识图

纳米非晶和常规非晶SiO2的Cp,m-T曲线...搅拌磨量热计示意图3种试样DSC曲线乙醇和甲苯组成的最低共沸混合物的摩...阿拉伯糖基木聚糖-水二元体系的相图3种试样DSC曲线

标签:;  ;  ;  ;  ;  ;  ;  

量热学论文_潘俊梁,郭云霞,刘迎丹,王利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