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脂蛋白(a)的影响

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脂蛋白(a)的影响

一、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脂蛋白(a)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高鑫[1](2021)在《孔石莼多糖的结构及其铁(Ⅲ)配合物的免疫功能研究》文中提出免疫系统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免疫防御、监视和自身稳定等功能。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或免疫能力下降时,均会导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严重时甚至可引发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因此,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对人体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洋中的多种植物即可作为食品来源,也可作为增强机体免疫的药物。孔石莼是一种大型绿藻,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海和南海沿岸,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多糖的含量较高,而孔石莼免疫活性多糖的结构以及调节机理尚不清晰,因此,对孔石莼中免疫活性多糖的分子结构及相关调节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孔石莼多糖,通过对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和吞噬能力的影响筛选出免疫活性最佳的活性多糖片段UPP;确定了UPP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对UPP的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免疫调节和体内环磷酰胺(Cy)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增强作用进行研究;通过itraq技术对Cy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增强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同时对孔石莼多糖UPP进行多糖铁(Ⅲ)配合,对UPP-iron(Ⅲ)的体内外免疫调节活性和免疫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依次采用DEAE-52和Sephacryl S-400分离纯化孔石莼粗多糖,通过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HLGPC、GC-MS、一维核磁和二维核磁等方法对UPP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UPP是相对均一的多糖,相对分子量为235.62 k Da,UPP是由Rha、Ara、Xyl、Glc和Gal组成,各单糖的摩尔百分比为51.94%,6.39%,35.95%,2.79%和2.93%。UPP的主链结构为→4)-β-D-Xylp-(1→4)-α-L-Rhap3S(1→3,4)-β-L-Arap(1→3)-α-L-Rhap(1→2,4)-α-L-Rhap(1→4)-α-D-Galp(1→,并含有两个主要支链,→3,4)-β-L-Arap(1→4)-β-D-Glcp3Me(1→4)-β-D-Glcp A(1→连接于1,3,4-β-L-Arap的C3位置,→4)-β-D-Glcp A(1→4)-β-D-Xylp(1→连接于1,2,4-α-L-Rhap的C2位置。采用刚果红试验、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UPP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PP是表面光滑的薄片,各薄片间通过一些细丝相连,不具有三螺旋结构,是由结晶部分和无定形部分共同形成的半结晶聚合物。然后选取筛选出的主要免疫活性多糖片段UPP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发现UPP能显着提高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吞噬能力、分泌NO和细胞因子能力及相关mRNA的表达;通过Cy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研究了UPP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恢复小鼠血清溶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小鼠的造血能力等功能。通过itraq蛋白质组学确定了UPP可显着调节Cy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过程和脂代谢过程,二者间存在相关性。同时对UPP的铁配合物UPP-iron(Ⅲ)进行了功能研究。RAW264.7巨噬细胞体外实验发现UPP-iron(Ⅲ)提高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吞噬能力、分泌NO和细胞因子能力及相关m RNA的表达,作用效果强于UPP;Cy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实验发现UPP-iron(Ⅲ)可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恢复小鼠血清溶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能提高小鼠的补血功能,与UPP相比,UPP-iron(Ⅲ)可以在不影响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免疫抑制小鼠的补血能力。Itraq蛋白质组学确定了UPP-iron(Ⅲ)能显着调节Cy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系统和脂代谢过程,并能显着提高补血相关蛋白的表达。可通过改善补体和凝血级联和吞噬体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从孔石莼中分离纯化出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糖组分UPP,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对UPP进行铁离子(Ⅲ)配合得到UPP-iron(Ⅲ);同时也证明了UPP和UPP-iron(Ⅲ)对RAW264.7巨噬细胞和Cy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并揭示了UPP和UPP-iron(Ⅲ)免疫调节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

邓雄英[2](2020)在《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和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ɑ-酮酸及百令胶囊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炎症指标与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状况,为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低通量透析组(A组、30例)、高通量透析组(B组、30例)、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C组、30例)、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D组、30例)。研究中使用低通量透析器材料均为:聚砜膜、品牌:威海威高、规格:F14(膜面积1.4m2),滤过系数18.0ml/(h.mm Hg);使用的高通量透析器材料均为:聚醚砜膜、品牌:成都欧赛、规格:OCI-HD150(膜面积1.5m2,超滤系数48ml/(h.mm Hg),高通量透析应用内置细菌过滤器的血液透析机。所用药物复方α-酮酸片由北京万生药业所生产,服用方法三餐中2.52g,po,tid;百令胶囊由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所生产,服用方法1000mg,po,tid。四组患者透析频次均为每周透析3次,4小时/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采用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流量500ml/min。常规使用普通肝素抗凝,若存在出血,则予无肝素透析。通过病历获取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资料,分别在基线期和血液净化治疗后3个月晨起抽取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和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水平,最后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从患者的营养指标上看,在经历3个月的治疗期后,四组患者主观营养评分分别为(5.24±1.12)、(4.31±1.19)、(3.15±1.32)、(3.15±1.25),总蛋白分别为(69.31±6.89)g/L、(70.95±5.38)g/L、(69.79±6.26)g/L、(71.64±5.87)g/L,白蛋白分别为(39.42±3.59)g/L、(40.85±3.14)g/L、(40.54±3.71)g/L、(40.91±2.92)g/L,前白蛋白分别为(509.83±113.28)mg/L、(539.16±146.79)mg/L、(535.88±140.16)mg/L、(536.67±139.42)mg/L,血红蛋白分别为(92.49±12.94)g/L、(101.74±21.32)g/L、(101.75±14.97)g/L、(102.96±14.48)g/L,P值皆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表明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D组主观营养评分值低于其他三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三组。2)从患者的炎症指标看,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者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分别为(25.32±18.47)mg/L、(8.95±9.73)mg/L、(11.61±8.39)mg/L、(7.46±10.54)mg/L,铁蛋白分别为(159.37±58.42)ug/L、(93.58±48.61)ug/L、(1 02.9 4±70.57)ug/L、(85.39±48.25)u g/L,白介素-6分别为(106.34±12.46)ng/L、(97.49±13.29)ng/L、(100.58±14.73)ng/L、(72.65±10.74)ng/L,p值都小于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D组的C-反应蛋白、铁蛋白和白介素-6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这表明在降低微炎症水平方面,D组较其他三组具有更好的效果。3)从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看,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者的脂联素分别为(10.49±6.84)ug/ml、(20.36±26.38)ug/ml、(16.31±16.72)ug/ml和(26.97±26.49)ug/ml,总胆固醇分别为(5.02±0.47)mmol/L、(4.38±0.45)mmol/L、(4.71±1.53)mmol/L和(4.17±0.82)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1.26±0.57)mmol/L、(1.37±0.44)mmol/L、(1.31±0.89)mmol/L、(1.34±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79±0.84)mmol/L、(1.21±0.17)mmol/L、(1.82±1.39)mmol/L、(1.20±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39±0.61)mmol/L、(2.45±0.64)mmol/L、(2.40±0.73)mmol/L、(2.52±0.29)mmol/L,p值皆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D组的脂联素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均值明显要高于另外三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低于其他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比看,D组p值亦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低通量透析组患者微炎症指标最高,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清除炎症因子的能力更强,而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指标疗效最为显着。(2)血浆脂联素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有预测作用。(3)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清除、改善炎症状态以及营养不良方面较低通量透析组、高通量透析组、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具有更好的效果。

施妙君[3](2020)在《透析低血压与微炎症的关系及白芍总苷干预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与微炎症状态(Microinflammatory state)之间的关系。2.观察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IDH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MHD的患者90例,根据12周内有无发生IDH,分为IDH组、非IDH组。收集第1周、第6周、第12周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指标。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存在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MHD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口服TGP胶囊(1.2g/次,2次/天)18周,对照组患者为空白对照。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集血标本,统一在透析前采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hs-CRP、Alb、Hb水平。监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统计IDH发生率;并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获取两组患者治疗前18周的透析中血压记录,统计治疗前IDH发生率。根据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3周、治疗结束后血空腹静脉血标本,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采集治疗前、治疗第5周、治疗第9周、治疗第13周、治疗结束后空腹静脉血标本,检测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观察不良反应。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80例患者治疗开始至治疗结束后24周(共计42周)发生IDH的时间。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标准P(27)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1.共有90例患者纳入观察,死亡1例,实际收集89例患者,其中发生IDH者59例,未发生IDH者30例。2.观察期第1周、第6周、第12周IDH组hs-CRP高于非IDH组、Alb低于非ID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水平无明显差异(P(29)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s-CRP、Alb指标与IDH的发生相关(P(27)0.05),hs-CRP水平高、Alb水平低是I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1.本阶段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退出11例,完成者69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2.IL-6、TNF-α变化:(1)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前无明显变化(P(29)0.05);(2)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CRP变化:(1)治疗后,治疗组hs-CRP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lb变化:(1)治疗后,治疗组Al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b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b水平无明显变化(P(29)0.05)。6.IDH发生率:治疗开始后18周,治疗组IDH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预后分析:生存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曲线无差异(P(29)0.05)。8.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患者(2.94%)出现腹痛、2例患者(5.88%)出现腹泻,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中、后WBC、Hb、PLT、AL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29)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结论:1.MHD患者的IDH与微炎症有关,其中高hs-CRP水平、低白蛋白水平是IDH的独立危险因素。2.白芍总苷可以降低MHD患者IL-6、TNF-α、hs-CRP水平,提升MHD患者Alb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3.白芍总苷可能通过改善微炎症降低MHD患者IDH的发生率。

李颖锦[4](2020)在《和解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生存时间逐渐延长,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缓解血液透析并发症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营养不良是长期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是各种营养素的失衡,因其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治疗营养不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改善MHD营养不良方法有限,探索中医药对MHD营养不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和解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评估益气降浊加减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MHD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治法。研究目的评价益气降浊加减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00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在饮食控制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益气降浊加减方(1剂/日)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3/周;对照组单纯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3/周。疗程均为24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检查结果、人体测量数据及中医四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与治疗后组间结果;比较两组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益气降浊加减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均>0.05)。(2)人体测量结果比较:试验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较治疗前有显着升高(P<0.05),其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人体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B比较均显着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ALB 比较,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OSND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SND评分比较,试验组OSND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分级比较,试验组轻中及重度组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5)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中医症状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对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口干、大便秘、结有明显改善,而试验组对缓解恶心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4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44%,但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31,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1)经24周治疗后,两组所有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降浊加减方对MHD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①降低TNF-α水平;②延缓Alb水平的降低;③提高OSND评分。(2)益气降浊加减方能部分改善MHD患者营养不良中医临床症状。(3)益气降浊加减方临床应用安全

孟妍[5](2019)在《黄精联合抗性淀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黄精和抗性淀粉(RS)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高RS黄精饼干的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并通过人群试验研究,观察其对早期DN患者的饮食干预效果。方法:1.构建DN大鼠模型,观察RS,黄精以及联合作用对早期DN大鼠的作用影响。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制作高RS黄精饼干的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3.单中心临床试验探讨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的临床功效。结果:1.动物实验:实验4周后,除联合低剂量组外,其他各干预组空腹血糖(FBG)均降低,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黄精组、RS组以及联合作用组也呈降低趋势。黄精联合RS组的糖化血清蛋白(G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比模型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2.高RS黄精饼干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为:以低筋粉100%作基准,其它添加量为RS28%,花生油40%,木糖醇18%,泡打粉3.5%,黄精24%,鸡蛋10%,水30%,烘烤温度面火170℃,底火150℃,烘焙时间20-25min。3.人群试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腰围、臀围、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均有所下降,实验组高RS黄精饼干组的Hb A1c显着降低(P<0.05)。尿微量白蛋白(m ALB)、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丙二醛(MDA)均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增加幅度小于低蛋白饼干对照组;尿β2微球蛋白实验组呈下降趋势;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RP均下降,其中IL-6显着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诸多中医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黄精联合RS可显着降低早期DN大鼠的GSP、TNF-α、CRP水平,提示在控制血糖、降低炎症反应有明显功效。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未发现黄精和RS可以明显改善早期DN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ECM)m RNA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有关。2.通过配方及工艺优化,制作出一款具有低热量、低蛋白、低GI、高RS的营养饼干。3.高RS黄精饼干可显着降低早期DN患者Hb A1c、IL-6水平,提高血清T-SOD水平。同时可改善中医症状,延缓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有关。

胡军福[6](2019)在《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对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治疗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排毒汤合益肾活血方,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开始及结束时微炎症指标(hs-CRP、IL-6、TNF-α)、肾功能指标(Scr、BUN、eGFR)、Hb、ALB、血脂指标(TG、TC、LDL-C、HDL-C)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然后据此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疗效分析。结果:(1)微炎症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肾功能指标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Scr、BUN水平均有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Scr、BUN值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eGFR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eGFR无升高,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eGFR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水平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Hb值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水平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降低,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组间比较,TC、TG水平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DL-C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HDL-C水平无显着升高,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DL-C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5)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率为82.6%,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率为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可有效降低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2)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可改善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肾功能、血脂、贫血及营养指标,减轻慢性肾脏病并发症,从而延缓CKD进展。(3)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可有效改善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杨媚[7](2019)在《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血清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微炎症状态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i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探讨研究,为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指导中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有效应用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瑞康医院肾病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慢性肾脏病2-5期患者。在同等条件下采集血标本及相关检查,记录入组时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由指定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进行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采集的160例慢性肾脏病2-5期患者,有72例存在微炎症状态,占了45%。2、微炎症状态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占41.6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占18.05%,阴阳两虚证占15.28%,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均占12.5%;标实证中,水湿证所占比例最多(38.89%),其次为血瘀证(27.78%)、湿热证(20.83%)、溺毒证(12.5%)。3、微炎症状态时,血清CRP、IL-1β水平在阴阳两虚证组最高,CRP水平上,本虚证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上,本虚证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在气阴两虚证组最高,与其余四组本虚证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4、微炎症状态时,CRP、IL-1β水平在溺毒证组最高;CRP水平上,标实证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上,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水平在湿热证组最高,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Hb、Scr、PTH水平分别在各本虚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Scr、PTH水平分别在各标实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微炎症状态组血清CRP、IL-1β、TNF-α、血尿素(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明显较非微炎症状态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微炎症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明显较非微炎症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与CRP、TNF-α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甲状旁腺素(PTH)与CRP、IL-1β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微炎症状态的情况下,最常见的本虚证是脾肾气虚证,最常见的标实证为水湿证。2、在微炎症状态下,CK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IL-1β、TNF-α水平均显着比非微炎症者高。3、微炎症状态时,在本虚证方面,血清CRP、IL-1β水平可能与阴阳两虚证存在相关性;在标实证方面,血清CRP、IL-1β水平可能与溺毒证存在关联性。4、慢性肾脏病合并微炎症状态的患者多数存在贫血、营养不良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微炎症状态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相关并发症相关。

尉万春[8](2017)在《灸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及对体成分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血液透析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透析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手段,但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面临各种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营养不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并且容易使患者伴发贫血、感染等,更甚者出现重要器官功能衰退,是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住院率、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成为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目的1通过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寻找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共性特征,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脾虚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干预提供临床切入点。2通过对190例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进行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灸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为灸疗在该领域的应用提供临床研究证据。3通过生物电阻抗方法,检测灸疗前后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体成分组成,评估灸疗对体成分的影响,探讨灸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作用靶点。研究方法1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脾虚证候相关性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2~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5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236例,营养不良诊断标准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的患者共,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从以下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①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②SGA评分与证候积分之间的关系;③SGA评分与症状评分的相关性分析。2灸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选取2015年4月~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5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营养不良诊断(SGA≤5)和脾虚相关证候诊断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90例。委托第三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应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以足三里、三阴交为组方的灸疗,每穴2壮,每周治疗2次,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共干预12周。观察指标包括①SGA量表评估;②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总铁结合力、甘油三脂、血肌酐、前白蛋白、血尿素氮、转铁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③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体脂百分比含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灸疗前后各营养指标的变化,疗效评价方法采用Caglar等有关血液透析患者人群口服营养物质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证候疗效判定标准。3灸疗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体成分的影响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4月~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透治疗且符合营养不良诊断标准(SGA≤5)和脾虚相关证候诊断标准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2例。其干预方法和疗程同研究2,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检测体成分,指标包括体内脂肪质量(FM)、体内水分(TBW)、细胞内水分(ICW)、细胞外水分(ECW)、细胞外水分与细胞内水分比值(E/I)、细胞外水分与体内水分比值(E/T)、肌肉含量、内脏脂肪含量、基础代谢率。营养评价方法同研究2,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灸疗前后各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的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取P ≤0.05。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计算概率。相关性分析涉及连续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涉及等级资料采用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分析。结果1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脾虚证候相关性研究1.1 SGA评分与证候积分之间的关系1.1.1不同SGA评分下证候总积分的比较按照SGA评分作为分类依据,比较不同SGA评分下的证候总积分差异,经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不同SGA评分下虚证证候总积分的比较将137例单纯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SGA评分下的虚证证候总积分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SGA评分与各症状相关性研究1.2.1不同SGA评分下症状积分变化趋势不同SGA评分下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随着营养不良的加重,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胸水、抽搐痉厥、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肌肤甲错、腰痛和夜尿清长等症状的症状评分均值呈现递增趋势。1.2.2 SGA评分与中医症状积分的逻辑回归分析以患者SGA评分为因变量,以26个症状为自变量,应用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食少纳呆(X3)、气短懒言(X2)、脘腹胀满(X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 E2=-0.085,E3=-0.281,E18=-0.236;故logit(P1+P2+P3)=-1.713+0.085X2+0.281X3+0.236X18,OR 值分别为,e0.085=1.088,e0.281=1.324,e0.236= 1.266。2灸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2.1营养不良程度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占31.2%,正常营养患者占68.8%,无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对照组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占91.4%,正常营养患者占8.6%、无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两组相比,经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SG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SGA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从治疗前的4.36±0.60变为治疗后的5.61 ±0.58,对照组从4.60±0.59变为治疗后的4.81 ±0.67,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SGA差值比较,治疗组为1.21±0.63,对照组为0.19±0.53,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治疗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含量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BMI 从 22.14±3.59 变为 22.38±3.64,体脂百分比从 28.71±7.11变为28.96±7.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C)与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从26.69±9.81变为12.74±6.03,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从25.43±10.46变为24.63±10.75,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疗效评价2.5.1营养不良疗效评价两组营养不良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11.1%,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3.7%,对照组有效率8.6%,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灸疗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体成分的影响3.1 SGA评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G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对照组为4.60±0.67,治疗组为4.58±0.62,治疗后对照组为5.07±0.87,治疗组为5.76±0.44,治疗后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体成分指标比较3.2.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体内脂肪、TBW、肌肉、ICW、ECW、E/I、E/T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脂肪,治疗前后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体内脂肪含量、ECW、E/I、E/T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ICW、TBW和肌肉含量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体内脂肪、内脏脂肪、ICW、ECW、E/I、E/T、基础代谢率等治疗,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W、肌肉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体内脂肪、内脏脂肪、ECW、E/I、E/T、基础代谢率等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ICW治疗后较治疗降低。3.2.2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体内脂肪、TBW、肌肉、ICW两组差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脂肪、ECW、基础代谢率两组差值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对236例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等脾虚症状相关,脾气虚证是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共性特征。2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从脾胃论治,采用以足三里、三阴交为组方的灸疗方案,经过3个月共计12周的灸疗干预,可以改善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SG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含量,说明该灸疗方案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和虚证证候。3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灸疗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体成分的影响,发现灸疗可以提高患者内脏脂肪含量、延缓患者肌肉消耗、提高患者基础代谢率;说明灸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是通过调节内脏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基础代谢率等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9](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韦芳宁[10](2010)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肾衰竭(CRF)为内科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西医非透析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慢性肾衰症状和延缓病程进展,主要措施包括消除CRF进展的可逆因素;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等;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或酮酸;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的血管紧张素Ⅱ酶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肾小球局部存在高凝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以中药的单味药、单方、复方制剂及综合疗法,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综合治疗措施而达到缓解慢性肾衰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慢性肾衰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药介入治疗后,在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进展、推迟进入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提高了CRF患者的生存质量。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以及改善慢性肾衰的症状,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程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从细胞黏附因子、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上,多角度、多靶点研究三芪口服液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介入慢性肾衰治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以及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对慢性肾衰病人及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形态和功能的保护作用,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以及淋巴细胞免疫方面,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延缓CRF进展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选择纳入标准的病例95例,分为3组,三芪口服液组34例,尿毒清组30例,三芪口服液+尿毒清组31例,每组患者均按就诊顺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12周后观察慢性肾衰的症状积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血钾、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PS)的变化。实验研究:选用SPF雄性SD大鼠102只。使用随机软件包PEMS3.1产生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排序,等分为6组,每组17只,造模过程死亡24只,实际78只,空白组13只,模型对照组13只、三芪口服液高剂量组(TMH组)13只、三芪口服液中剂量组(TMM组)13只,三芪口服液低剂量组(TML组)13只、包醛氧淀粉组13只。建立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衰的模型,造模成功后用三芪口服液口服进行干预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的变化,以及光镜下肾小球组织的改变,细胞凋亡的分析,TNF-α、TGFβ1、PGDFBB以及CD4、CD8和CD68的变化。结果临床实验研究方面:治疗前后三芪口服液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芪口服液有改善慢性肾衰症状的作用。提示三芪口服液与尿毒清合用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96.8%。三芪口服液能降低血尿素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三芪口服液,患者依从性较好,未发生出血及不良事件。基础实验研究:血生化方面,三芪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尿素和血肌酐水平,中剂量可以提高造模大鼠的血红蛋白压积,高、中剂量可以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因子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肾病理组织学方面,三芪口服液可以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缩小,可以减轻肾小管损伤程度。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研究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无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FPDGBB以及残肾组织的TGFβ1、FPDGBB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包醛氧淀粉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免疫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可以显着上调CD4水平,使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68水平下调,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芪口服液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2.三芪口服液能提高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3.三芪口服液能够通过下调慢性肾衰患者血浆PS的表达,改善患者的瘀血状态,从而改善患者肾小球微循环,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机制之一。4.三芪口服液能够降低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的Scr水平,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机体整体状态。5.三芪口服液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减小,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对残肾组织的形态有保护作用,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6.三芪口服液能抑制TNF-α、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肾小管损害,减少细胞增生,以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7.肾脏实质细胞的凋亡参与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可能是促进慢性肾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三芪口服液能使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的肾脏损伤,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8.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调整CD4和CD8的比例失调,调整异常的机体免疫紊乱和状态,减少了各种免疫受损的诱因有关,可能是其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二、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脂蛋白(a)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脂蛋白(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孔石莼多糖的结构及其铁(Ⅲ)配合物的免疫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1.2.1 多糖的分离纯化
        1.2.2 多糖的结构鉴定
    1.3 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1.3.1 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1.3.2 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影响
        1.3.3 多糖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1.3.4 多糖对补体系统的影响
    1.4 多糖铁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4.1 多糖铁配合物的吸收
        1.4.2 多糖铁配合物的补铁作用
        1.4.3 多糖铁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1.4.4 多糖铁配合物的免疫调节活性
        1.4.5 多糖铁配合物的其他生物活性
    1.5 孔石莼多糖的研究进展
        1.5.1 孔石莼简介
        1.5.2 孔石莼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5.3 孔石莼应用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和设备
    2.2 孔石莼多糖的分离和纯化
        2.2.1 原材料预处理
        2.2.2 孔石莼粗多糖的提取
        2.2.3 孔石莼多糖的分离纯化
        2.2.4 具有免疫活性的孔石莼多糖片段筛选
    2.3 孔石莼多糖结构鉴定
        2.3.1 孔石莼多糖成分分析
        2.3.2 孔石莼多糖的结构鉴定
        2.3.3 孔石莼多糖形态研究
    2.4 孔石莼多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2.4.1 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活性
        2.4.2 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
        2.4.3 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NO
        2.4.4 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2.4.5 RAW264.7巨噬细胞mRNA的表达
    2.5 孔石莼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鼠的影响
        2.5.1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建立
        2.5.2 小鼠脏器的指数
        2.5.3 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的活性
        2.5.4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2.5.5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2.5.6 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
        2.5.7 小鼠血液学指标
        2.5.8 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
    2.6 孔石莼多糖铁(Ⅲ)配合物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鼠的影响
        2.6.1 孔石莼多糖铁(Ⅲ)配合物制备方法
        2.6.2 细胞实验
        2.6.3 动物实验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孔石莼免疫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孔石莼免疫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
        3.2.1 孔石莼多糖离子交换纤维素色谱纯化
        3.2.2 孔石莼多糖的丙烯葡聚糖凝胶色谱纯化
        3.2.3 孔石莼多糖的免疫活性片段筛选
    3.3 UPP的结构鉴定
        3.3.1 UPP的主要化学组成分析
        3.3.2 UPP的纯度和相对分子量
        3.3.3 UPP的紫外光谱分析
        3.3.4 UPP的红外光谱分析
        3.3.5 UPP的单糖组成分析
        3.3.6 UPP的部分水解
        3.3.7 UPP的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3.3.8 UPP的 NMR分析
    3.4 UPP的形态研究
        3.4.1 UPP的刚果红分析
        3.4.2 UPP的扫描电镜分析
        3.4.3 UPP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3.4.4 UPP的XRD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孔石莼多糖的体内外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孔石莼多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4.2.1 UPP对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2.2 UPP对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4.2.3 UPP对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
        4.2.4 UPP对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4.2.5 UPP对RAW264.7巨噬细胞mRNA表达的影响
    4.3 UPP对CY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
        4.3.1 UPP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4.3.2 UPP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4.3.3 UP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3.4 UP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4.3.5 UPP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
        4.3.6 UPP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4.3.7 UPP对小鼠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影响
    4.4 UPP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全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4.4.1 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全蛋白质组学分析
        4.4.2 UPP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孔石莼多糖铁(Ⅲ)配合物的体内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5.1 引言
    5.2 UPP-IRON(Ⅲ)对RAW264.7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5.2.1 UPP-iron(Ⅲ)对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5.2.2 UPP-iron(Ⅲ)对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5.2.3 UPP-iron(Ⅲ)对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
        5.2.4 UPP-iron(Ⅲ)对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5.2.5 UPP-iron(Ⅲ)对RAW264.7巨噬细胞mRNA表达的影响
    5.3 UPP-IRON(Ⅲ)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
        5.3.1 UPP-iron(Ⅲ)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5.3.2 UPP-iron(Ⅲ)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5.3.3 UPP-iron(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5.3.4 UPP-iron(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5.3.5 UPP-iron(Ⅲ)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
        5.3.6 UPP-iron(Ⅲ)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5.3.7 UPP-iron(Ⅲ)对小鼠血液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
        5.3.8 UPP-iron(Ⅲ)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1.1 样本含量估计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建立患者资料
        1.2.2 主观营养评估法
        1.2.3 血清标本采集
        1.2.4 生化指标检测
    1.3 医学伦理学
        1.3.1 知情同意原则
        1.3.2 自愿原则
        1.3.3 患者利益第一原则
    1.4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2.2 各组间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分析
        2.2.1 治疗前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2.2.2 治疗后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2.3 各组间炎症指标比较分析
        2.3.1 分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
        2.3.2 分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比较
    2.4 各组间电解质及毒素指标的比较
        2.4.1 治疗前后电解质指标比较分析
        2.4.2 治疗前后各组间毒素指标比较分析
    2.5 各组间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2.5.1 治疗前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2.5.2 治疗后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2.6 血浆脂联素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高通量透析联合百令胶囊和α-酮酸片对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作用
    3.2 脂联素与患者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的关系
    3.3 小结
4 问题与展望
    4.1 问题
    4.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透析低血压与微炎症的关系及白芍总苷干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术语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IDH与微炎症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TGP对 MHD患者微炎症和IDH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进展及其与透析低血压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4)和解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蛋白质营养消耗的西医研究进展
        1 蛋白质能量消耗概念
        2 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3 MHD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4 西医干预治疗
        5 小结
    综述二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蛋白质能量消耗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蛋白质能量消耗中医病因病机
        2. 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
        3. 中医干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终止标准
        2.8 试验分组
        2.9 治疗方法
        2.10 主要疗效观察指标
        2.11 安全性指标
        2.1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评价
        3.3 安全性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和解法治疗MHD患者营养不良的认识
        4.2 和解法治疗MHD营养不良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4.3 益气降浊加减方对MHD营养不良患者中医临床症候的影响
        4.4 益气降浊加减方对MHD营养不良患者的安全性
    5 结论
    6 不足及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黄精联合抗性淀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黄精和RS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研究方法
        2.1 动物模型建立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3 标本收集
        2.4 实验指标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动物基本情况
        3.2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体重的影响
        3.3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影响
        3.4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3.5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
        3.6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血脂的影响
        3.7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3.8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炎性因子指标的影响
        3.9 大鼠肾脏切片病理组织学变化
        3.10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肾脏ECM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11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肾脏ECM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小结
第二章 高RS黄精饼干配方及制备工艺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原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研究方法
        2.1 高RS黄精饼干制作流程
        2.2 高RS黄精饼干品质分析
        2.3 高RS黄精饼干配方优化试验
        2.4 高RS黄精饼干营养组分测定
        2.5 高RS黄精饼干RS含量检测
        2.6 高RS黄精饼干淀粉消化性能测定
        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3.实验结果
        3.1 高RS黄精饼干配方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
        3.2 高RS黄精饼干配方优化正交试验结果
        3.3 高RS黄精饼干配方优化验证试验结果
        3.4 高RS黄精饼干营养组分
        3.5 高RS黄精饼干中RS含量
        3.6 高RS黄精饼干淀粉消化性能
    4.小结
第三章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干预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及样本量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1.4 纳入病例
    2.实验材料
        2.1 主要实验试剂
        2.2 主要实验仪器
    3.研究方法
        3.1 试验分组
        3.2 干预方案
        3.3 观测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质量控制
        3.6 统计学分析
    4.试验结果
        4.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4.2 高RS黄精饼干对人体测量指标的影响
        4.3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血糖的影响
        4.4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血脂的影响
        4.5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4.6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蛋白指标的影响
        4.7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4.8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4.9 高RS黄精饼干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4.10 中医证候疗效
    5.小结
第四章 讨论
    1.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糖尿病肾病病名
        1.2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
        1.3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疗法
    2.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2.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分期
        2.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
        2.3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
    3.黄精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3.1 黄精植物考证
        3.2 黄精的化学成分及实验研究
        3.3 黄精的功效及应用
    4.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4.1 RS的起源及发展
        4.2 RS的分类
        4.3 RS的制备方法
        4.4 RS的检测方法
        4.5 RS的生理功能
        4.6 RS的应用
    5.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的作用影响
        5.1 DN大鼠模型评价
        5.2 中药治疗DN的药理研究
        5.3 黄精、RS以及联合作用对早期DN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6.高RS黄精饼干配方及制备工艺
        6.1 高RS黄精饼干加工工艺
        6.2 高RS黄精饼干营养成分
        6.3 高RS黄精饼干淀粉消化性能
    7.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的饮食干预
        7.1 DN的发病及治疗现状
        7.2 高RS黄精饼干的组方依据及分析
        7.3 高RS黄精饼干的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探讨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查新报告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论文一
论文二
论文三

(6)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对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及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评价指标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微炎症指标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肌酐、尿素、肾小球滤过率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3.8 安全性指标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概念的提出
        1.2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机制
        1.3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意义
        1.4 评价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常用指标
        1.5 改善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常用药物
    2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2.1 病名与病因病机
        2.2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2.3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认识
    3 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的确立
        3.1 益肾排毒汤合益肾活血方配伍方义
        3.2 肾排毒汤合益肾活血方单味药药效分析
    4 疗效分析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血清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概况
    1 现代研究概况
        1.1 微炎症状态的定义
        1.2 慢性肾脏病与微炎症状态相关研究
        1.3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机制
        1.4 微炎症状态的临床意义
        1.5 微炎症状态的检测
        1.6 血清炎症因子与CKD的关系
        1.7 微炎症状态西医治疗
    2 中医与CKD微炎症状态
        2.1 CKD的中医病名认识及病因病机
        2.2 中医对微炎症状态的认识
        2.3 中医证型与实验室生化指标的关系
        2.4 中医药抗炎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病例来源
    4 观察指标
        4.1 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辨证分型
        4.2 生化指标及检测方法
        4.3 炎症因子指标及检测方法
        4.3.1 检测仪器及试剂盒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CKD2-5期试验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1.2 CKD2-5期试验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1.3 CKD2-5期试验患者分期分布情况
        1.4 CKD2-5期试验患者透析分布情况
        1.5 CKD2-5期试验患者微炎症状态分布情况
        1.6 微炎症组与非微炎症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1.7 CKD2-5期试验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2 CKD2-5期试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1 试验患者本虚证分布情况
        2.2 微炎症状态下,本虚证的分布情况比较
        2.3 试验患者标实证分布情况
        2.4 微炎症下,标实证分布情况比较
        2.5 微炎症状态下,血清炎症因子与本虚证的关系
        2.6 微炎症状态下,血清炎症因子与标实证的关系
        2.7 微炎症状态下,生化指标与本虚证的关系
        2.8 微炎症状态下,生化指标与标实证的关系
    3 血清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关系
        3.1 微炎症组与非微炎症组生化指标的关系
        3.2 血清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
    1 慢性肾脏病与微炎症状态
    2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与中医的关系
    3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1 炎症因子与微炎症状态、CKD分期及肾功能的关系
        3.2 炎症因子与透析的关系
        3.3 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关系
        3.4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慢性肾脏病的微炎症机制和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灸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及对体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研究
    综述一: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艾灸治疗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脾虚证候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2.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2.3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查
        3.1 一般资料
        3.2 证候分布情况分析
        3.3 SGA评分与各证候之间的关系
        3.4 SGA评分与各症状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证候分布复杂
        4.2 不同营养状况下证候组成无差异
        4.3 不同营养状况下中医证候积分存在差异
        4.4 各症状积分与SGA评分之间相关性分析
    第二部分 灸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样本量计算方法
        1.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1.4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
        1.1.5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1.6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1.7 病例分组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常规治疗方法
        1.2.2 灸疗方法
        1.2.3 各组治疗方法和疗程、观察周期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1.3.1 营养状况相关指标
        1.3.1.1 量表评估
        1.3.1.2 实验室指标
        1.3.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1.3.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
        1.3.3 疗效评价方法
        1.4 灸疗安全性相关的不良事件观察与安全性措施
        1.5 研究伦理学
        1.6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两组透析龄、透析频次情况
        2.3 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2.3.1 两组治疗前营养状况比较
        2.3.2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与证候分布比较
        2.4 病例完成情况
        2.5 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2.5.1 治疗后营养状况比较
        2.5.2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证候分布比较
        2.5.3 疗效评价
        2.6 灸疗安全性观察情况
        3 讨论
        3.1 灸法的选用与选穴依据
        3.2 灸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
        3.3 灸疗对患者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的影响
        3.4 灸疗对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及证候疗效评价
    第三部分 灸疗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体成分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1.3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
        1.1.4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1.6 病例分组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常规治疗方法
        1.2.2 灸疗方法
        1.2.3 各组治疗方法和疗程、观察周期
        1.3 体成分测定方法
        1.3.1 使用仪器
        1.3.2 测量时间及方法
        1.3.3 观察指标
        1.4 营养评价标准
        1.5 研究伦理学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GA评分比较
        2.2 生物电阻抗指标比较
        2.2.1 组间比较
        2.2.2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2.2.3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3 讨论
        3.1 灸疗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肌肉含量的影响
        3.2 灸疗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脂肪含量的影响
        3.3 灸疗对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基础代谢率的影响
    第四部分: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附件

(10)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慢性肾衰溯源——历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名的共识
        (二)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近代医家对慢性肾衰治则的认识
        (四) 中医药治疗近况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西医研究进展
        (二) 瘀血与CRF
        (三)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S)与慢性肾衰
        (四) TNF-α、TGFβ1、PDGFBB与慢性肾衰
        (五) 细胞凋亡与慢性肾衰
        (六) CD4、CD8、CD68与慢性肾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二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NF、TGF、PGDF的影响
        一、大鼠血清TNF—α、PGDFBB含量检测
        二、三芪口服液对大鼠残肾组织TGFβ1、PDGF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四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五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一、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抗体的表达
        二、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8抗体的表达
        三、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68抗体的表达
讨论
    一、慢性肾衰竭病机探讨
    二、慢性肾衰竭治则及治法探讨
    三、三芪口服液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四、三芪口服液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中医机理探讨
    五、三芪口服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机制探讨
        (一) 对大鼠造模、残肾组织、血肌酐及PS的影响方面
        (二) 对TNF-α、TGFβ1和PGDFBB表达的影响方面
        (三) 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面
        (四) 对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附录二 慢性肾衰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三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四 随机区组(及配对)设计表
    附录五 附图
        附图1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附图2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GF、PDGF的影响
        附图3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附图4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脂蛋白(a)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孔石莼多糖的结构及其铁(Ⅲ)配合物的免疫功能研究[D]. 高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2]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D]. 邓雄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透析低血压与微炎症的关系及白芍总苷干预的影响[D]. 施妙君.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4]和解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李颖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黄精联合抗性淀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D]. 孟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6]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对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D]. 胡军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血清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D]. 杨媚.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灸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及对体成分的影响[D]. 尉万春.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2)
  • [9]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10]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D]. 韦芳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脂蛋白(a)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