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瘤论文_刘恕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肠腺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腺瘤,大肠,半胱氨酸,性息,大肠癌,抗原,叶酸。

大肠腺瘤论文文献综述

刘恕瑶[1](2019)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腺瘤围术期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大肠腺瘤围术期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腺瘤的患者一共有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腺瘤患者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1期)

何莹,黄崇杰,诸葛林敏,傅凌雪,王奕英[2](2019)在《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大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大肠腺瘤患者354例,为大肠腺瘤组;大肠癌患者257例,为大肠癌组;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观察和记录叁组对象艰难梭菌感染阳性率、毒素基因。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有意义变量。结果大肠腺瘤组大肠癌家族史构成比3.39%,大肠癌组7.00%,对照组为0,叁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艰难梭菌感染率12.06%高于大肠腺瘤组4.80%,大肠腺瘤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毒素A基因(+)毒素B基因(+)检出率90.32%、二元毒素A基因(+)二元毒素B基因(+)检出率6.45%,均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艰难梭菌感染是导致大肠腺瘤发生、进展为大肠癌高危风险因素。结论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腺瘤、大肠癌相关性,可能与毒素A基因、毒素B基因和二元毒素等细胞毒性作用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而产生损伤、破坏效应机制有关,所以艰难梭菌感染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陈春春,罗和生[3](2019)在《年龄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年龄与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11日至2018年5月11日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 0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范围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采用χ2检验对3组患者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方面,不同年龄组均以<0. 5 cm为主,其次是0. 5~1. 0 cm,1. 0~2. 0 cm及>2. 0 cm息肉少见;3组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病理类型方面,均以管状腺瘤为主,绒毛状管状腺瘤次之,绒毛状腺瘤及癌变较少见,各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年龄越大,绒毛状腺瘤及息肉癌变发生比例逐渐上升。不同年龄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生长方式方面,均以无蒂为主,有蒂次之,亚蒂及混合生长方式较少见,且年龄越大,混合生长方式比例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组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部位方面,以乙状结肠及直肠为主,升结肠及横结肠次之,各组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年龄越大,腺瘤性息肉在直肠及两个以上部位的发生比例逐渐上升,在乙状结肠中的发生比例逐渐下降。结论:年龄可影响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年龄层均以无蒂、管状腺瘤息肉为主,生长部位以乙状结肠及直肠常见;伴随年龄的增长,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出现一定趋势变化,癌变风险增加。(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冬梅,褚燕君[4](2019)在《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_(12)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_(12)(VitB_(12))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2例大肠腺瘤患者纳入腺瘤组,57例大肠增生或炎性息肉患者为非腺瘤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cy、FA、VitB_(12)水平。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Hcy、F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血清VitB_(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血清Hcy水平高于非腺瘤组和对照组,腺瘤组血清FA水平低于非腺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腺瘤组血清FA和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A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VitB_(12)水平与血清Hcy水平无关(P>0.05)。结论 FA缺乏或Hcy水平升高可能与大肠腺瘤的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王倩凤,詹丽,魏小果,李娟,杨帆[5](2019)在《大肠腺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大肠癌早期预防及诊疗水平。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住院的212例大肠腺瘤病人为病例组,2017年6—12月我院内镜室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150人为对照组。采用以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肠腺瘤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慢性腹泻、黏液血便、经常便秘、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肿瘤家族史、阑尾切除史、经常吸烟(≥10支/天、≥1年)、肿瘤标志物CEA升高是大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家族史、阑尾切除史、经常吸烟(≥10支/天、≥1年)、CEA升高、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高龄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徐冬梅[6](2019)在《大肠腺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肠腺瘤是一种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大肠癌前病变,其早期诊断和切除对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肠腺瘤并无明确的血清指标进行协助诊断,已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肿瘤血清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比较大肠腺瘤患者、大肠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包括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健康人群的血清Hcy和CEA水平,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探讨Hcy、CEA以及Hcy联合CEA对大肠腺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大肠腺瘤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血清Hcy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及结直肠肛门外科诊治的大肠息肉患者共180例,其中大肠腺瘤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40~73岁。大肠炎性或增生性息肉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1~72岁。另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69岁,共计24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大肠腺瘤组、大肠息肉非腺瘤组(大肠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速率法测定各组的血清Hcy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的血清CEA水平,比较各组中血清Hcy、CEA水平的差异,通过描绘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析Hcy、CEA及Hcy联合CEA对于大肠腺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大肠腺瘤组的血清Hcy水平在不同数量、大小、腺瘤分布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的差异。所有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年龄、性别、血糖、肌酐、BMI、AST、ALT、TC、TG、CRP在叁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大肠腺瘤组的血清Hcy水平为(13.48±1.91)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72±1.28)μmol/L和大肠息肉非腺瘤组的(11.23±1.26)μmol/L(P<0.01),大肠息肉非腺瘤组的血清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大肠腺瘤组的血清CEA水平为(3.44±1.21)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78±1.04)ng/ml和大肠息肉非腺瘤组的(2.81±1.03)ng/ml(P<0.01),大肠息肉非腺瘤组的血清CE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CEA诊断大肠腺瘤的AUC值为0.659,最佳界值为3.51ng/ml,准确度为31.8%,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80%。Hcy诊断大肠腺瘤的AUC值为0.856,较CEA的AUC值高(P<0.01),最佳界值为11.83μmol/L,准确度为71.2%,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8.3%。Hcy联合CEA诊断大肠腺瘤的AUC值为0.873,高于单独的Hcy(P<0.05)和单独CEA(P<0.01),准确度为74.6%,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75.0%。4.大肠腺瘤多发组中血清Hcy水平为(14.35±1.61)μmol/L,高于单发组的(12.34±1.66)μmol/L(P<0.01)。在最大腺瘤直径≥1cm组中血清Hcy水平为(14.05±1.83)μmol/L,高于最大腺瘤直径<1cm组的(13.07±1.86)μmol/L(P<0.01)。绒毛状腺瘤组的血清Hcy水平为(16.67±0.93)μmol/L,高于管状腺瘤组的(12.91±1.83)μmol/L和绒毛管状腺瘤组的(13.92±1.36)μmol/L(P<0.01),绒毛管状腺瘤组的血清Hcy水平较管状腺瘤组高(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血清Hcy水平为(16.16±0.82)μmol/L,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13.01±1.63)μmol/L(P<0.01)。远端大肠组、近端大肠组及全大肠组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3.30±1.93)μmol/L、(13.75±1.84)μmol/L及(13.76±1.94)μmol/L,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大肠腺瘤组的血清Hcy和CE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及大肠息肉非腺瘤组高。2.Hcy对大肠腺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高于CEA;Hcy联合CEA可提高对大肠腺瘤的诊断价值。3.大肠腺瘤组的血清Hcy水平可能与腺瘤数目、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绒毛状结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关,而与腺瘤分布部位无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永梅,张霁雯,罗酩,李文娟,沈伟忠[7](2019)在《叁罗地区医务人员的大肠腺瘤性息肉防治知识调查及其筛查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罗地区医务人员的大肠腺瘤性息肉防治知识认知程度及其筛查模式。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选取叁罗地区(罗店、罗南、罗泾)一、二级医院689名医务人员作为筛查对象,对入选对象开展腺瘤性息肉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同时选择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和腺瘤性息肉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FAS)进行初筛,结肠镜检查进行复筛。结果①一、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对腺瘤性息肉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的条目依次为高危人群(56.89%)、癌前病变(55.59%)、危险因素(32.66%)、早期症状(41.65%)、早期发现(34.25%)、化疗适应证(37.16%)、放疗时机(38.32%);②iFOBT法、RFAS法及iFOBT法联合RFAS法对腺瘤性息肉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7.84%、12.34%、17.85%,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FOBT法、RFAS法及iFOBT法联合RFAS法对非腺瘤性息肉、普通腺瘤、进展期腺瘤、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依次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0.15%、0.15%、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叁罗地区689名医务人员腺瘤性息肉检出率为4.50%。结论叁罗地区医务人员的大肠腺瘤性息肉防治知识认知程度偏低;采用iFOBT法联合RFAS法初筛、结肠镜检查复筛是腺瘤性息肉筛查的理想模式。(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许永飞,陈羽佳,潘梓文,徐仲航,徐越超[8](2019)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全结肠切除术后累发腹壁纤维瘤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以大肠多发息肉样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FAP包括肠内表现和肠外表现:肠内表现主要为多发腺瘤样息肉,肠外表现主要为腹外、腹壁及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等。本院近期接诊一名FAP术后累发AF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悦,张小琴[9](2018)在《刘沈林教授从肝脾论治大肠腺瘤经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沈林教授认为大肠为脾之所主,肿瘤发生的基础为正气虚弱;脾气虚弱是大肠肿瘤早期发生、复发、进展及晚期的内在根本;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等病理因素亦随之产生,出现秽浊之气,结块逐渐形成;脾气充足,肝气调达,气得舒,血得养,腺瘤不易产生;若肝脾失调,气滞血瘀,腺瘤易产生;气血流畅是预防腺瘤形成的关键,而维持气血通畅的关键在于肝脾两脏。(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24期)

卢敬[10](2018)在《健脾活血解毒方防治大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健脾活血解毒方防治大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2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10)与观察组(n=110),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健脾活血解毒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腹部疼痛疗效改善、治疗效果、一周内、一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部疼痛改善率91.82%、治疗总有效率98.18%显着高于对照组72.73%、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周内复发率2.73%、一月内复发率4.55%显着低于对照组9.09%、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解毒方对于大肠腺瘤切除术后患者临床效果较显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腹部疼痛,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2018年《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专集》期刊2018-11-22)

大肠腺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大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大肠腺瘤患者354例,为大肠腺瘤组;大肠癌患者257例,为大肠癌组;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观察和记录叁组对象艰难梭菌感染阳性率、毒素基因。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有意义变量。结果大肠腺瘤组大肠癌家族史构成比3.39%,大肠癌组7.00%,对照组为0,叁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艰难梭菌感染率12.06%高于大肠腺瘤组4.80%,大肠腺瘤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毒素A基因(+)毒素B基因(+)检出率90.32%、二元毒素A基因(+)二元毒素B基因(+)检出率6.45%,均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艰难梭菌感染是导致大肠腺瘤发生、进展为大肠癌高危风险因素。结论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腺瘤、大肠癌相关性,可能与毒素A基因、毒素B基因和二元毒素等细胞毒性作用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而产生损伤、破坏效应机制有关,所以艰难梭菌感染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肠腺瘤论文参考文献

[1].刘恕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腺瘤围术期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何莹,黄崇杰,诸葛林敏,傅凌雪,王奕英.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3].陈春春,罗和生.年龄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徐冬梅,褚燕君.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_(12)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9

[5].王倩凤,詹丽,魏小果,李娟,杨帆.大肠腺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

[6].徐冬梅.大肠腺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19

[7].吴永梅,张霁雯,罗酩,李文娟,沈伟忠.叁罗地区医务人员的大肠腺瘤性息肉防治知识调查及其筛查模式研究[J].海南医学.2019

[8].许永飞,陈羽佳,潘梓文,徐仲航,徐越超.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全结肠切除术后累发腹壁纤维瘤病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9].王悦,张小琴.刘沈林教授从肝脾论治大肠腺瘤经验总结[J].中医药导报.2018

[10].卢敬.健脾活血解毒方防治大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疗效观察[C].2018年《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专集.2018

论文知识图

龄APC(min/十叼、鼠大肠腺瘤龄APC(min/十)小鼠小肠腺瘤形...在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大肠...蛋白在大肠癌(A)、大肠腺瘤蛋白在大肠癌(A)、大肠腺瘤

标签:;  ;  ;  ;  ;  ;  ;  

大肠腺瘤论文_刘恕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