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光子吸收截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子,截面,电荷,苯乙烯,衍生物,荧光,偶极矩。
双光子吸收截面论文文献综述
屈军乐,周藩,邵永红,张新富,仉华[1](2013)在《双光子吸收截面自动化测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精确测量双光子材料的吸收截面,研究制作了一套基于双光子诱导荧光法的自动化双光子吸收截面谱仪.该系统基于虚拟仪器平台,实现了功率实时反馈、步进电机同步控制、荧光光谱快速采集、线性分析和双光子吸收光谱分析等功能,是集功率反馈控制到光谱采集、处理为一体的软件自动化操作平台,是研究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实用工具.(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3年02期)
苏少昌,王希军[2](2011)在《皮秒激光透射率法表征高分子薄膜双光子吸收截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测量有机薄膜的双光子吸收截面,针对较薄有机薄膜(约60μm)和有限激发光源功率,提出了基于非线性透过率测量法的皮秒激光脉冲激发等效多层膜非线性透过率法来实现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量。首先在PC材料基板上旋涂偶氮染料薄膜,将带有偶氮薄膜的PC基板剪切成小块(20 mm×20 mm),并将5块迭加起来作为测量样品,然后采用LD泵浦的Nd∶YVO4皮秒锁模激光器(脉冲宽度为20 ps、重复频率为56.8 MHz、输出波长为1 064 nm)激发样品。在实验中,通过测量样品的非线性透过率,拟合偶氮样品的透过率曲线,最终得到了双光子吸收截面(634.2 GM)。与其他测量方法相比,此方法简单、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1年01期)
黄池宝,任安祥,李海渤,阳年发[3](2010)在《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FR[2,5-二氰基-1,4-二(4'-氟苯乙烯基)苯],并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用飞秒脉冲诱导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2个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FR与CY[2,5-二氰基-1,4-二(4'-氰基苯乙烯基)苯]以及2个D-A-D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MO[2,5-二氰基-1,4-二(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和MA[2,5-二氰基-1,4-二(4'-二甲胺基苯乙烯基)苯]的单、双光子吸收与发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单光子吸收与发射波长随末端取代基供电子能力的增强而增大,末端强吸电子基化合物FR和CY具有相当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92与0.89)、较长的荧光寿命(分别为5.8与6.1 ns)及较大的双光子吸收系数(分别为19.1与20.5).末端带强吸电子基的化合物FR与CY的双光子吸收截面(δ,分别为6350 GM和6870 GM)比末端带供电子基的化合物MO和MA的δ(分别为270 GM与1790 GM)要大得多,表明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具有异常大的δ.(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张艳丽[4](2010)在《含电子给体的蒽基齐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及大双光子吸收截面》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光子吸收材料以其特有的光响应特性、非线性性质、叁维处理能力和极高的空间分辨本领而广泛应用于高密度数据存储、单分子检测、医疗诊断以及叁维微加工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使这种新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合成出具有较大双光子吸收截面和强的双光子吸收材料己经成为光学及其交叉学科中最诱人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合成了一系列9,10-二(对-二癸胺苯基乙炔)蒽类衍生物、蒽衍生物和咔唑的交替共聚物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蒽为中心的齐聚物随着共轭桥长度的增加,化合物的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从482GM增大到1510GM,荧光量子产率从0.53增大到1.0。所有共轭分子的最大双光子吸收峰均发生在入射波长为800nm处。对于两种蒽衍生物与咔唑的交替共聚物P1和P2,我们通过对他们的性能研究发现,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131℃和152℃,在800nm处的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1010GM和970GM,明显高于以前报道的直线型和分枝型聚合物的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78和0.75。另外对十字交叉共轭分子的合成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0-06-03)
高非[5](2010)在《高双光子吸收截面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以设计合成有可能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为目的,围绕分子的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关系开展相应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力图寻找新的具有高双光子吸收截面与高固体荧光量子产率的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开展相关的理论与实验技术。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开展新型双光子吸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结构优化。本论文以oligo(phenylene vinylene) (OPV)为骨架,通过Horner-Wadsworth-Emmons (HWE)反应,高选择性地设计和合成了末端连接不同的吸电子基团或供电子基团的OPV分子。通过考察不同的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初步讨论了取代基与分子构型与光学性能的影响。2.通过对OPV分子单晶结构的研究,探讨调节染料分子在固态的堆积形式,从而调节其固态的荧光特性。通过引入适当体积的侧链有效的调节分子在固态薄膜中的堆积形式,得到J聚集体,探索减少固态荧光淬灭的手段。3.对所合成的OPV分子进行各种光学性质的表征。在对材料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光化学稳定性等基本性质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溶液态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定,与固体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筛选出了一个具有高双光子吸收截面与固态荧光量子产率的材料。研究了所制备的有机晶体的单光子与双光子诱导激射性质,评估其用于有机激光材料的前景。4.对于筛选出来的性能较好的有机分子,开展了有机微米/纳米晶体的制备研究。采用物理气相沉积与溶液结晶等手段在固体基底上制备结晶薄膜,努力控制结晶条件,尝试制备具有规则外形的有机晶体,为制备有机光学晶体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4-01)
费竹平,李翠红,付红兵,杜春,薄志山[6](2009)在《具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水溶性树枝化卟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动力疗法的研究中,所用的光敏剂的吸收经常是在对皮肤穿透力很低的紫外和可见光区,限制了其使用。而具有双光子吸收能力的光敏剂则能吸收可深度穿透细胞的近红外光(750~1000nm),并且减少了激光灼伤。然而,一般单个卟啉双光子吸收能力很弱,针对小分(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9-08-18)
孙玉萍,刘纪彩,王传奎[7](2009)在《含时电离对分子动态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预估矫正法数值求解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研究了含时电离对分子材料4,4-二甲氨基二苯乙烯的动态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周期量级的飞秒脉冲,介质发生的主要是一步共振双光子吸收,入射光强较高时出现双光子吸收饱和现象,入射光强小于双光子吸收饱和光强时介质的双光子吸收截面随入射光强的增大线性减小。在不同的传播距离处,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而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对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双光子吸收截而数值进行比较时,需要考虑样品厚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同一传播距离处,随光电离截面取值的增大介质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减小。利用飞秒脉冲测量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时,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已有解析结果的适用条件。(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苏文杰,姚宜山,李满宇,谭回,付立民[8](2009)在《DCM衍生物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溶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以叁苯胺基为给电子基团的4种不同DCM衍生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单光子光物理性质(基态和激发态永久偶极矩差、光学跃迁偶极矩以及跃迁能量等),并利用双光子诱导荧光法考察了溶剂对其双光子吸收截面(δtp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CM衍生物的光学跃迁具有显着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不同末端取代基主要影响其稳态光谱性质,而分支结构数目主要影响其双光子吸收截面.研究结果还发现,双光子吸收截面随分子结构的变化趋势符合双能级模型,拉电子基团为丙二腈和1,3-茚二酮的DCM衍生物的δtpa随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黄烘,范海华,汪河洲,田玉鹏[9](2008)在《吡啶基团的对称性和离子化对分子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快速激光光谱方法研究了含吡啶基团的四个联苯乙烯衍生物及两个杂环分子(A:4,4′-二(2-(4-吡啶基)乙烯)联苯;B:4,4′-二(2-(2-吡啶基)乙烯)联苯;C:1-甲基-4-(2-(4′-(2-(4-吡啶基)乙烯基)-4-联苯)乙烯基)吡啶碘盐;D:1-甲基-2-(2-(4′-(2-(2-吡啶基)乙烯基)-4-联苯)乙烯基)吡啶碘盐;E:4-(2-(9-丁基-9氢-3-咔唑)乙烯基)-1-甲基吡啶碘盐;F:4-(2-(9-丁基-9氢-3-咔唑)乙烯基)-1-甲基喹啉碘盐)的结构-性能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双光子吸收截面最大的是分子E,高达617.3GM;最小的是分子B,为19.3GM(1GM=10-50cm4·s·photon-1).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中吡啶基团的对称性及其离子化对分子双光子吸收截面起很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用理论计算证实了以上实验结论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赵杨,任爱民,张祥标,封继康[10](2008)在《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四羧酸二萘嵌苯衍生物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密度泛函方法和ZINDO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系列四羧酸二萘嵌苯的衍生物(PTCDs).对其平衡几何、电子结构和单双光子吸收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此系列衍生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主要由其主体结构(二萘嵌苯)决定.△EH-L(HOMO与LUMO间的能隙)的减小,HOMO轨道能量的增大,分子主轴两端取代基给电子强度的增强,共轭长度的增大以及分子刚性的增强都有利于此系列化合物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增大.并设计了比文献报道的C分子有更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两个分子D1,D2.(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双光子吸收截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地测量有机薄膜的双光子吸收截面,针对较薄有机薄膜(约60μm)和有限激发光源功率,提出了基于非线性透过率测量法的皮秒激光脉冲激发等效多层膜非线性透过率法来实现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量。首先在PC材料基板上旋涂偶氮染料薄膜,将带有偶氮薄膜的PC基板剪切成小块(20 mm×20 mm),并将5块迭加起来作为测量样品,然后采用LD泵浦的Nd∶YVO4皮秒锁模激光器(脉冲宽度为20 ps、重复频率为56.8 MHz、输出波长为1 064 nm)激发样品。在实验中,通过测量样品的非线性透过率,拟合偶氮样品的透过率曲线,最终得到了双光子吸收截面(634.2 GM)。与其他测量方法相比,此方法简单、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光子吸收截面论文参考文献
[1].屈军乐,周藩,邵永红,张新富,仉华.双光子吸收截面自动化测量系统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
[2].苏少昌,王希军.皮秒激光透射率法表征高分子薄膜双光子吸收截面[J].中国光学.2011
[3].黄池宝,任安祥,李海渤,阳年发.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A-A-A型双苯乙烯基苯类化合物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
[4].张艳丽.含电子给体的蒽基齐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及大双光子吸收截面[D].青岛科技大学.2010
[5].高非.高双光子吸收截面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0
[6].费竹平,李翠红,付红兵,杜春,薄志山.具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水溶性树枝化卟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9
[7].孙玉萍,刘纪彩,王传奎.含时电离对分子动态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9
[8].苏文杰,姚宜山,李满宇,谭回,付立民.DCM衍生物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溶剂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
[9].黄烘,范海华,汪河洲,田玉鹏.吡啶基团的对称性和离子化对分子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8
[10].赵杨,任爱民,张祥标,封继康.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四羧酸二萘嵌苯衍生物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