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白泥井郑国洲中学718600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的主要特性之一是交流。然而在农村中学对于英语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取得高分上,而忽略了它是一项用来交流的语言技能,因此“哑巴式”的英语屡见不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实践使用英语交流表达的能力,使英语口语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哑巴英语农村初中生课本剧作用
一、“哑巴英语”现状
1.资源的匮乏。农村学生因所处环境的局限性以及家长知识水平有限,多数都只有小学水平,自身对英语不懂,加之对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也不够重视,宁愿在孩子的吃穿上提供给更多的钱财,也不愿在英语学习上提供更多的资源,这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教科书则成为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也是唯一的媒介。
2.唯分数论。在日常学习及教学中,学生主观上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出高分。英语课堂上及课后的练习与复习更多的精力倾注于识记英语单词、英语语法甚至大量题海战,以此来证明自己对英语的精通。学生家长对英语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只关注分数高低上,忽视对英语口语的认识。同时,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忽视了教科书所提供生活化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仅仅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堆砌与“储备”,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如何使用,使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智力、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的学习者。
二、课本剧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1.拓宽英语学习的“灵活性”。课本剧的语言实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更多的体现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现行教育对农村青少年英语大力投入和支持,学校的英语角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每学期为学生提供许多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课本剧改编的比赛类或表演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以班级、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如用课本中的话题进行课文背诵、演讲、讲故事等方式灵活地将教材话题改变成师生喜闻乐见的课本剧表演。另外,借助西方传统节日,如Halloween,ThanksgivingDay,Christmas来临时,指导学生组织活动,模仿西方人庆祝节日,使学生对西方文化充满探求欲。形式多样的课本剧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更能让学生在课本剧中感受到英语强大的新奇和实用性。
2.实现英语学习的“生活化”。现行人教版Goforit!教材,题材广泛,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开始向社会生活拓展,为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交流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语言素材。特别是听力对话部分,语言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原汁原味真实地道的语言,保证了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对学生来说易于学习与模仿。因此课本剧无疑成为学生模仿和提高英语口语的一个重要媒介,也在一幕幕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使用。
三、课本剧在英语学习中的实施策略
1.提供“生活原型”,创设生活化课本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本剧生活化情境的设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是一座桥梁,将教材与学生紧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枯燥死板的对话、文章通过肢体、神情、语言的表现呈现出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们最容易进入角色,又能毫无顾忌地使用语言。教师应在课堂上经常根据课文内容,让尖子生或中等生扮演语句比较多、比较难的角色,让学困生扮演简单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利用讲台作舞台。运用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能使优生更优,中等生争优,同时学困生也得到了再次学习的机会。
2.挖掘“趣味情境”,创设情趣化课本剧。首先,好的英语课本剧需要好的剧本,其内容须受观众欢迎,比较活泼、新颖、积极向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实际基础,结合学段教学要求,精心挖掘课本剧的“趣味情境”。所以,选择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而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收集“资源信息”,创编活动化课本剧。我们教师要依据不同形式的活动,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如课文背诵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用英语讲故事、英美原版电影课本剧表演、西方节日party等,形式多样的校内课外活动化的课本剧,使学生从中吸取经典语言和表演灵感,并在玩和演当中学会了很多课内、课外知识以及对西方文化充满探求欲。
总之,英语课本剧以英语教材为载体,通过生活化、情趣化、活动化的呈现使学生易于操作、易于表演,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课本剧表演既能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又能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创造戏剧,让英语学习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中国人事出版社。
[3]华蕙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研究》[J].外语界,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