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福特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福特,后福,生产方式,丰田,泰勒,工业革命,长春。
福特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娉[1](2018)在《葛兰西对福特制资本主义的批判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葛兰西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是福特制资本主义。他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泰勒制劳动方式、性与现代生产叁方面对福特制资本主义给予了批判性研究。葛兰西既看到了福特制资本主义社会对人尤其是对工人阶级的压迫和摧残,又肯定了其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正是基于对福特制资本主义的考察,葛兰西才提出了霸权理论、阵地战思想等新的理论话语和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杨发琼,吴志锋,杨敏[2](2017)在《美国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背后的经济增长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经济增长的逻辑: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充分发挥其良好互动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7年02期)
李佳[3](2016)在《从福特制到丰田制:马克思主义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福特制与丰田制是管理学界、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案例。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对福特制与丰田制进行梳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阐述它们各自的发展逻辑。文章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福特制与丰田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优势与缺陷,认为资本主义利润导向的生产目的偏离了一般社会生产中人类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制度应该避免的方面。(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6年36期)
李海胜[4](2015)在《福特制与丰田制之比较——兼谈企业柔性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福特生产方式是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刚性生产模式,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里程碑。丰田生产方式是福特生产方式的替代模式,它实现了生产系统的柔性,但却忽视了工作环境问题。在阐述两种生产方式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柔性化生产对生产企业的新要求。(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5年27期)
王乐[5](2014)在《福特制与后福特制比较下企业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全球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从而也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即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其转变根源于市场需求的复杂化和劳动组织的变化,而不能仅仅看做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变革。在新兴的市场环境下,新兴的后福特制柔性企业的绩效水平明显优于福特制的刚性企业,这种差异是内生的,其中的决定因素是后福特制企业所拥有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动态能力。本文在介绍和比较福特制与后福特制的背景下,分析出后福特制下的企业竞争优势,持续创新和柔性制造是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的目的和本质特征,专业化和网络化是后福特制的基本组织形态,动态能力是后福特制速度经济的基础。柔性生产和企业内的速度经济,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其产量,并使转换成本大大降低;模块化与企业内网络的速度经济,能够使使后福特制企业的网络关系更加紧密,专业化协作效率更高,能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持续创新和柔性制造。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宏微观相结合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在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福特制与后福特制多方位的比较,并运用垄断竞争模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不同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和演化的规律,对于后福特制的研究有助于洞察全球产业重组与企业在竞争优势重构中出现的新变化与新动向,后福特制拓展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范围和渠道,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新视角,只有持续创新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不竭之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期刊2014-06-01)
李叁达[6](2013)在《福特制、电子媒介与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福特制开启了20世纪的大规模生产,这为紧随其后的大规模消费提供了基础。法国调节学派在研究福特制所造成的标准化商品生产时只涉及标准化住房和汽车,实际上,这一生产模式还推动了电子媒介设备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正是在此基础上以电视为代表、以广告为推动力的电子传媒体系才得以巩固。如果说标准化住房和汽车只是对社会空间造成了剧烈震荡的话,那么电子媒介则全面开启了时间、空间的双重压缩。被电子媒介持续推动的全球化进程与差异化生产联手埋葬了福特制,并开启了后福特制社会,或曰"流动的"现代社会。然而,在当代中国,福特制的幽灵却始终在徘徊。(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卢晓琳[7](2012)在《福特制是否走向终结——基于对福特制特征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现代大工业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实行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福特制生产方式。70年代以后,福特制模式出现,福特制是否已走向终结?本文围绕这个问题,以对福特制及其危机的简要分析开端,描述福特制的主要特征,来表明宣判"福特制已经终结"还为时过早,组织化生产渗透着福特制的典型特征。(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罗珉,郭英[8](2012)在《新福特制管理思潮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晚期,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组织管理需要,掀起了一股新福特制管理思潮,一些企业组织进行了新福特制管理尝试。本文对福特制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新福特制的理论基础,并对新福特制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2012年01期)
喻厚伟[9](2010)在《从福特制、温特制到灵活生产方式的变革——论网络经济时代的崛起》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方式既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从福特制生产方式到灵活式生产方式演进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扬弃的必然途径,还是生产方式自身内在张力的体现。而从经济意义上讲,温特制生产方式与灵活生产方式属于网络生产方式,而网络生产方式正昭示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经济一头连着传统经济形态,另一头连着"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合作经济、互惠经济",是市场经济社会和未来经济社会的桥梁。(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刘静,孟韬[10](2009)在《从“福特制”到“丰田制”的演变——长春汽车产业的集群创新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集群是有效推动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方向。本文以一汽集团从"福特制"到"丰田制"的变革过程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解析长春汽车产业的集群创新中所采用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两种途径,以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发展给予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市场营销导刊》期刊2009年02期)
福特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经济增长的逻辑: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充分发挥其良好互动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福特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娉.葛兰西对福特制资本主义的批判述评[J].天中学刊.2018
[2].杨发琼,吴志锋,杨敏.美国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背后的经济增长逻辑[J].时代金融.2017
[3].李佳.从福特制到丰田制:马克思主义视角[J].新经济.2016
[4].李海胜.福特制与丰田制之比较——兼谈企业柔性生产[J].劳动保障世界.2015
[5].王乐.福特制与后福特制比较下企业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
[6].李叁达.福特制、电子媒介与现代性[J].文化研究.2013
[7].卢晓琳.福特制是否走向终结——基于对福特制特征的考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8].罗珉,郭英.新福特制管理思潮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
[9].喻厚伟.从福特制、温特制到灵活生产方式的变革——论网络经济时代的崛起[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
[10].刘静,孟韬.从“福特制”到“丰田制”的演变——长春汽车产业的集群创新探析[J].市场营销导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