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鄢贤玉(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中医院442000)

【摘要】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BiPAP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BiPAP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血气分析、肺活量等指标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BiPAP组比较,治疗前pH、PaO2、PaCO2、FVC及FEV1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其临床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214-02

COPD合并呼吸衰竭为临床常见的急症,对于发病患者临床上应进行立刻抢救以减少严重伤害甚至死亡情况的发生。BiPAP为一种近年来新型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其主要经鼻罩或面罩来进行。其特点主要为避免了气管插管及切开等创伤的发生,目前BiPAP已逐步发展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常见治疗手段[1]。笔者采用BiPAP技术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所有病例全部经严格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BiPAP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54-75岁,平均年龄为63.2±6.2岁。BiPAP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55-76岁,平均年龄为62.8±6.1岁。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BiPAP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经鼻或面罩辅助通气。呼吸机工作的呼吸频率为15次/分左右,根据患者情况稍作调整,吸氧浓度40%左右,吸气末正压通气压力为6cmH2O(1cmH2O为0.098kPa),而呼气末压力通气为0-2cmH2O,待患者对其适应后调整为吸气末正压通气压力15cmH2O左右,呼气末压力通气为4-6cmH2O。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2小时与24小时时吸空气条件下的血气分析指标、肺活量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χ2卡方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与BiPAP组比较,治疗前pH、PaO2、PaCO2、FVC及FEV1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BiPAP组治疗24小时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BiPAP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情况

注:组间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功的高消耗,气道阻力大及功能残气量高等情况,此类患者通常具有呼吸肌疲劳的症状[2]。BiPAP呼吸机通气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并且为患者自触发式,呼吸特点为自主与控制同时存在。而低EPAP则可以确保吸入氧流量充分,呼气末正压通过抵抗内源性呼吸末正压来改善分散能力,从而使二氧化碳从肺泡中有效地排出而阻止肺泡萎缩,另外使得PaO2升高,PaCO2降低[3]。本研究中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通气治疗后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BiPAP组PaO2水平具有显著升高,PaCO2水平具有显著降低(P<0.05),表明BiPAP呼吸机治疗能有效的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情况,降低CO2的含量从而减轻呼吸酸中毒的症状。病人可以通过BiPAP治疗来减轻气道及肺弹力阻力。压力支持通气加PEEP可以产生强IPAP成为支持通气压力,其优点是可以让病人轻松地获取足够氧气,而呼气时的呼气压与内源性呼吸末正压的作用相似,从而使患者呼气功能顺畅,功能残气量升高来阻止肺泡萎缩,降低渗出量来减少CO2的重吸收。通过本研究也显示经BiPAP治疗后,患者pH、PaO2、PaCO2、FVC及FEV1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显示其疗效优越。

参考文献

[1]唐根富,袁方.安徽省部分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及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24(14):245-246.

[2]蔡柏篮,王洪武,阙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呼吸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6):481-482.

[3]沈宏韬,顾雪峰,邵传利.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11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218-219.

标签:;  ;  ;  

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