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球公共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全球,产品,国际,共同体,霸权,海洋,命运。
全球公共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刘传春,李远[1](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的完善——以国际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为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日渐增多,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另一方面,因为责任赤字、民主赤字、发展赤字,全球治理失灵。全球治理失灵实质是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出现排他性、不可持续性和竞争性叁大失效问题。对此,"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研发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建设中,要以共商的合作机制为载体,增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非排他性,弱化全球治理的民主赤字;以项目共建为路径,充分发挥中国的引领性作用,力促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可持续性,培育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以共享的互利共赢为目标,推进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收益分配的非竞争性,缓和全球治理的发展赤字。这是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的方案与智慧,将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普惠、包容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10期)
丹尼斯[2](2019)在《对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网络进行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但是,使用互联网的很多游戏规则,尤其数字世界,缺少自己的运行规则。我们需要了解,数字基础设施到底包含什么样的基础因素?关于国家安全会涉及哪些因素?我们不能把国家安全这个问题过度宽泛化。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网络,其实是全球的基础设施,所以,也可以把它视为全球性的公共商品、公共产品,不管中国、美国、荷兰,或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网络或者数字经济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一定要遵循相关基础的规则和技术的标准,只有构架在(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安全》期刊2019年09期)
曹德军[3](2019)在《论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以来,随着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显着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立足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分析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一方面,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消费是不对称的,霸权国与崛起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竞相提供公共产品是增加其领导力的重要方式,而为了争取消费者的认可,其供给策略就需要突出比较优势,并实行差异化供给策略。另一方面,国家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公共投入的轻重缓急顺序应该平衡国际需求与自身优势,方可实现效用最大化。作为负责任的供给方,中国以共商共建方式,积极促进"一带一路"、亚投行、命运共同体等跨区域公共产品建设,有效对接供给与需求。展望未来,以"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为参照,中国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可以遵循一个"叁步走"路线图,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模式。(本文来源于《战略决策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4](2019)在《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同声相应、相向而行,加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合唱,奏出和谐共赢的命运交响乐。本版撷取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本报刊登过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知名人士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精彩观点。“促进共同繁荣与世界和平的(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2-12)
崔野,王琪[5](2019)在《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全球海洋治理困境:表现、成因与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海洋治理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在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下,全球海洋治理困境集中体现为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总量供给不足、分布结构失衡及使用不尽合理等叁个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客体、目标和规制之间未能形成高效协调的运转机制。应对这些困境的根本之策在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共同承担起供给、监督和管理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大国,应当扮演好供给者、协调者和完善者的角色,为消除全球海洋治理困境贡献出中国力量。(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宋效峰[6](2019)在《全球治理变革背景下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全球治理正处在深刻变革中,这为中国的参与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基于自身的国际定位,中国把提高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视为引领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契入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范式,需要从理念、战略、策略、行动等方面入手,坚持中国元素与世界需求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的提出及其推进,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逐渐从物质向制度、理念等更多层面扩展,这对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完善以及全球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许晋铭[7](2018)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深意》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世界孤立主义情绪与反全球化思潮普遍高涨。传统大国的全球治理能力与意愿下降。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等知名学者指出,国际秩序转型的关键在于新兴国家与霸权国家的全球责任交接,当新兴崛起国的全球责任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9-13)
孟于群,杨署东[8](2018)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加总技术下的制度安排与全球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国际社会的建制、改制和创制问题,以及逆全球化现象的集中升温态势,全球治理"赤字"日益凸显。全球治理的短板是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国际制度和国际法作为国际公共协调产品,正是为了克服国际政治经济市场失灵和解决公共成本问题而建立的。在全球集体行动的加总技术下,每一类公共产品生产过程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博弈模式和问题,以及其映射出的国际制度创设原理。"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亚投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到"研发"国际公共产品的转变,意味着其在国际社会中身份角色、成本收益和权利义务的变化,为全球治理开出了"中国药方"。(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8年01期)
庞中英[9](2017)在《全球治理碎片化严重,“中国方案”应更多get到国际公共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国内目前对全球治理的概念的误解和曲解,有必要谈一下什么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要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全球治理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本文提到的概念和理论主要涉及叁个学科:经济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治理?要理解全球治理就(本文来源于《华夏时报》期刊2017-12-25)
张茉楠[10](2017)在《中国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及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正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已无法适应国际利益格局变迁的挑战,其供给机制也越来越难以调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结构性矛盾与冲突。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全球公共产品面临的供给困境,提出在新型全球治理框架中的中国角色转变及其参与完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路径选择与策略。(本文来源于《发展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全球公共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但是,使用互联网的很多游戏规则,尤其数字世界,缺少自己的运行规则。我们需要了解,数字基础设施到底包含什么样的基础因素?关于国家安全会涉及哪些因素?我们不能把国家安全这个问题过度宽泛化。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网络,其实是全球的基础设施,所以,也可以把它视为全球性的公共商品、公共产品,不管中国、美国、荷兰,或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网络或者数字经济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一定要遵循相关基础的规则和技术的标准,只有构架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球公共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传春,李远.“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的完善——以国际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为视角的分析[J].理论导刊.2019
[2].丹尼斯.对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网络进行治理[J].中国信息安全.2019
[3].曹德军.论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模式[J].战略决策研究.2019
[4]..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N].人民日报.2019
[5].崔野,王琪.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全球海洋治理困境:表现、成因与应对[J].太平洋学报.2019
[6].宋效峰.全球治理变革背景下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范式[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许晋铭.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深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8].孟于群,杨署东.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加总技术下的制度安排与全球治理[J].学术月刊.2018
[9].庞中英.全球治理碎片化严重,“中国方案”应更多get到国际公共产品[N].华夏时报.2017
[10].张茉楠.中国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及路径[J].发展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