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化钨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促进剂,金属,化合物,磷化氢,还原法,黄磷。
磷化钨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唐雪娇,薛晶晶,马淑红,周丽红[1](2019)在《中温光催化剂制备及催化分解磷化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用于催化分解低浓度磷化氢气体的复合催化剂NF/TiO_2-n和NC/TiO_2-n,采用TEM、SEM、XRD、UV-vis DR等手段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引入365 nm UV辐射并对催化剂在300-450℃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紫外光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中温催化活性,300℃的催化分解率最高达到99.22%.实验得到了高活性的中温磷化氢分解催化剂,讨论了其对紫外-可见光的光响应潜力,在工业废气中剧毒磷化氢的资源化利用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天敏,张君涛,申志兵,梁生荣[2](2019)在《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在制备方法(还原法、热解法和溶剂热法)、活性组分和载体改性及其催化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其中还原法流程简单,但所用温度较高,时间较长;热解法所需温度较低,制备过程简单,但易于生成副产物水;而溶剂热法具有所需温度低,物相形成过程易控制等优点。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由于其良好的加氢氢解及烷烃临氢异构化等反应性能,是一类更加廉价的新型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09期)
徐丹,朱良奎,周丹,付煜荣,符小文[3](2019)在《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前驱体制备纳米磷化镍催化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镍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Ni-MOF)为前驱体,通过低温碳化获得Ni@C,并通过磷化成功地制备了不同结构的磷化镍纳米颗粒。将所得材料应用于析氢反应(HER)催化剂,在Ni@C与红磷质量比为1∶1及热解温度为500℃时获得的Ni1P1-500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酸性介质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为178 mV,并展现了良好的循环性能。较小的Tafel斜率(62 mV·dec-1)揭示了析氢反应的机理为Desorption-Heyrovsky机制。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可归因于磷化镍催化剂表面存在的质子受体(P位点)和氢化物受体(Ni位点)活性中心。(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对虎,李平[4](2019)在《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在催化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及电化学制氢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主要简述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多金属、复合多功能型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将在催化制氢反应中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07期)
李天敏[5](2019)在《负载型磷化物催化剂临氢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压力的日益增大以及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对车用燃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全球燃料清洁化的总趋势是汽油向低硫、低烯烃、低芳烃、低苯、低蒸汽压和高辛烷值的方向发展,其中烷烃异构化油是清洁化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调和组分之一。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烷烃异构化催化剂是负载贵金属Pt的双功能型催化剂,但该类催化剂存在对原料要求较苛刻、所含氯化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价格较高等问题。本文以自制的MCM-41/MOR复合分子筛为载体,负载非贵金属的磷化镍作为活性组分,研究了磷化镍催化剂催化正己烷临氢异构化的反应性能,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以碱处理的丝光沸石(MOR)为部分硅铝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同时外加硅铝源合成MOR/MCM-41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采用N_2物理吸附-脱附,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对自制的载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比表面积、孔容、孔径都高于普通分子筛,MCM-41/MOR复合分子筛比表面积高达566 m~2·g~(-1),孔容为0.46 cm~3·g~(-1),平均孔径为3.26 nm。以MCM-41/MOR复合分子筛为载体,Ni_xP_y为金属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合成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上负载磷化物制备负载型磷化物催化剂的前驱体,并在氢气氛围中,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在固定床加氢反应器上,以正己烷临氢异构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为指标,考察了负载量、镍磷比、还原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烷烃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负载量4%、镍磷比0.5、还原温度650℃,此时,催化剂对催化烷烃异构化反应表现出较好催化性能,正己烷的转化率为41%,异构烷烃选择性为89%。同时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体积空速等反应条件对4%Ni_2P-MCM-41/MOR催化剂催化正己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在氢气存在的条件下,较为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0℃,反应压力3 MPa,体积空速2 h~(-1),在此反应条件下,Ni_2P-MCM-41/MOR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正己烷异构化的反应性能,正己烷的转化率为73%,而异构烷烃选择性达到了84%。最后初步探讨了正己烷的异构化反应机理,正己烷的异构化反应遵循正碳离子机理。(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20)
贺玉龙[6](2019)在《负载金属磷化物加氢脱氧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焦油是煤炭热解过程中主要副产物之一,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快速发展,其产量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由煤焦油加氢生产汽柴油技术已在悄然向生产多种高附加值化工类产品方向转变。这一新的利用途径克服了传统生产中该类焦油中含有的高价值的酚类化合物被作为燃料油燃烧而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弊病。而其中利用这些酚类化合物通过加氢精制生产BTX类化工产品将大大提高煤焦油利用价值。因此,本文围绕这一思路制备了负载型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并对其进行H_2-TPR、XRD、N_2吸脱附等表征,同时以4-甲基苯酚、中低温煤焦油馏分酚油为原料,对各类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考察。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采用各金属的硝酸盐为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原料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加氢催化剂,改变催化剂的金属磷化物种类、不同助剂改性制备一系列加氢脱氧催化剂。通过催化剂表征,研究了不同金属磷化物、改性金属种类对催化剂形态、物相以及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O_2负载不同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对4-甲基苯酚加氢脱氧活性最优的是Ni_2P/SiO_2,其主要加氢脱氧路径为直接加氢脱氧(DDO),产物中芳烃选择性较高,加氢饱和程度较低。MoP/SiO_2、CoP/SiO_2与Ni_2P/SiO_2催化剂相比,前两者目标产物选择性与转化率均较低。不同的Ni/P摩尔比会生成不同的活性相,当Ni/P逐渐增大时,Ni_2P/SiO_2催化剂中活性相Ni_2P数量逐渐增加,当Ni/P=1.5时催化剂转化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达到最大。随着负载量从10%增加到40%,Ni_2P/SiO_2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目标产物选择性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金属改性Ni_2P/SiO_2催化剂均提高了加氢脱氧活性,加入改性金属Ce之后,原料4-甲基苯酚转化率达到80%以上,芳烃选择性达到85%。在金属Ce改性下,Ni/P=1.5、负载量为30%时,Ni_2P/SiO_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氧活性和金属活性组分分散度。以优选的催化剂对中低温煤焦油酚油馏分进行加氢脱氧处理,考察了加氢工艺条件对馏分油加氢脱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主要以芳烃类化合物为主,加氢脱氧效果明显。另外,升高温度有利于脱氧反应的发生,促进了酚类化合物直接脱去含氧官能团,使得原料油转化率以及产物芳烃选择性增加;较低的空速使原料油与催化剂接触时间增长,使得反应效果增强,进而原料油转化率增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芦梦雨[7](2019)在《铁系金属磷化物/叁维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析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探索寻找可持续、环境友好型新能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清洁能源当中,氢能是最有希望的化石燃料替代品。在氢气制备的方法中,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然而电解水阴极反应需要高效电催化剂来降低其过电势,加快其反应动力学。目前,铂族贵金属被认为是最好的电催化析氢催化剂,但其过高的成本和有限的储量限制了其在电解水制氢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促进电解水制氢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在非贵金属催化剂中,铁系金属磷化物因为其含量丰富,活性位点多,有着类似氢化酶的催化性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析氢催化剂,然而单组份铁系金属磷化物有着纳米粒子易团聚、导电性差等缺点限制其催化活性的发挥。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铁系金属磷化物催化剂通常被负载到载体构成复合催化剂,这不仅可以增大催化剂的活性面积,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而且可以使催化剂易于回收。基于以上理论,本文通过发展新型构建铁系金属磷化物/叁维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研究其形貌、结构、组成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备出在析氢反应中展现优异催化性能的电催化剂。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镍泡沫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合成叁维石墨烯,利用化学镀法将钴镍磷、镍磷等合金沉积到叁维石墨烯载体上,合成新型的析氢电催化剂(Co–Ni–P/rGO/NF)。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先进表征技术,研究钴镍磷/叁维石墨烯复合催化剂表面性质和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制备的Co–Ni–P合金分散均匀粒径均一、成分构成稳定;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结合表征结果分析电催化析氢性能与形貌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Ni–P/rGO/NF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10mA cm~(–2)时析氢过电位只需要65mV,对应的塔菲尔斜率只有63mV dec~(–1),并且析氢电催化剂在长达10h的稳定性测试过程中,催化析氢活性基本不变,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2.采用单向冰模板冷冻干燥法,建立大比表面积、多孔隙率的石墨烯垂直阵列;通过化学镀法将铁钴镍磷、铁钴磷、铁镍磷等合金沉积到石墨烯垂直阵列上合成新型析氢电催化剂(Fe–Co–Ni–P/VrG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能谱等先进表征技术,研究铁钴镍磷/垂直石墨烯复合催化剂形貌、组成、结构。结果证明,制备的Fe–Co–Ni–P合金颗粒分布密集且尺寸均一;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结合表征结果分析其电催化析氢性能与结构、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Fe–Co–Ni–P/VrGO在电流密度为10mA cm~(–2)时下碱性中析氢过电位为62 mV,中性为127 mV和酸性为83mV,并且催化剂稳定性测试过程中在全pH范围内(0-14pH)催化活性基本不变,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多元铁系金属磷化物的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效催化反应活性的电催化剂,为新型复合催化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复龙[8](2019)在《基于磷化铁促进剂的高效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纳米结构的Pd(Pt)催化剂是直接液体燃料电池中最有效的阳极催化剂。然而这些催化剂存在成本高、抗CO中毒能力弱和纳米粒子易团聚等问题,严重阻碍其商业化进程。因此开发具有良好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纳米粒子分散性良好的低成本阳极催化剂,对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构筑新型高效、稳定的直接液体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通过乙二醇还原法制备纳米级过渡金属磷化铁负载Pt(Pd)的复合催化剂。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技术对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表面缺陷丰富、比表面积大的花瓣状Fe2P,通过金属-载体间耦合作用固定Pt纳米晶,提高了催化剂对醇类电氧化的性能。金属-载体间的耦合作用,也增强Pt-Fe2P之间的电子作用;根据d-带理论,Pt表面的电子富集有效降低对CO等毒性中间体的吸附能力。利用Fe2P花瓣状结构和表面缺陷,增加Pt锚定点和提高Pt纳米粒子分散性,增大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有效接触,提高催化剂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荷转移速率,进而改善醇类电氧化的催化性能。(2)采用简单的乙二醇还原法制备了以FeP载体为核,PtRu纳米粒子为壳的复合催化剂。PtRu/FeP(l:l)催化剂在醇类氧化反应显示出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动力学速度快和电荷转移电阻小等特点,归因于催化剂的核壳结构、PtRu纳米粒子高分散度、较强的电子效应(d-带理论)和双功能机理。与PtRu/C-H和PtRu/C-JM催化剂相比,PtRu/FeP(l:l)催化剂对甲醇和乙醇电氧化的质量活性和比活性得到显着提高。(3)我们以Pd-FeP为前驱体,采用简单的退火处理合成PdO-Pd/FeP复合催化剂,考察了 Pd-FeP体系在不同退火温度处理时生成的PdO对甲酸电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250℃时,PdO-Pd/FeP-250催化剂对甲酸电氧化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好。由于PdO-Pd/FeP-250催化剂具有新的活性表面、FeP与Pd间的电子作用以及FeP对活性氧的吸附可以有效地促进毒性中间体的氧化。(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萍[9](2019)在《磷化钼基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急需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来减少化石燃料的用量。氢气,具有能量密度高、储量丰富和可再生等特点,是一种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可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载体。与传统的制氢技术相比,电解水制氢清洁无污染且效率高。当前,Pt基催化剂是最佳的析氢催化剂,但因稀缺和高成本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电解水制氢中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急需开发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磷化钼是当前最受关注研究的析氢催化剂之一,由于其具有类Pt的电子结构,成本低,催化活性高,耐酸耐碱稳定性高等特性。然而,磷化钼作为析氢催化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活性性位不足和导电性差。本论文通过构筑氮和碳共掺杂的磷化钼(NC-MoP)、类神经网络的氮掺杂的碳相互连接的磷化钼(MoP@NC-MF)和叁维自支撑的Ni_2P/Mo_4P_3复合催化剂改善磷化钼活性位不足和导电性差等问题。电化学析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上述制备的MoP基催化剂析氢过电位低,导电性高,稳定性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植酸、四水合钼酸铵和叁聚氰胺作为原料,通过一步热解法合成氮和碳共掺杂的磷化钼(NC-MoP)。NC-MoP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析氢活性和稳定性,在0.5 mol·L~(-1) H_2SO_4和1.0 mol·L~(-1) KOH溶液中,当电流密度达到10 mA cm~(-2)时,所需的过电位分别为123 mV和207 mV。在酸性条件下,NC-MoP的起始过电位仅有57 mV,且电荷转移电阻很小约8Ω。与Bulk MoP相比,NC-MoP具有更好的析氢性能,这是因为氮和碳的掺杂改善了催化剂的导电性。此合成方法简便,极大地简化了材料制备过程,不需要多步反应,不需要引入额外的杂化碳源,且不需要使用强还原剂(如NaH_2PO_2或H_2/Ar等)或高沸点有机溶剂(如叁苯基膦等)作为磷源。(2)受人类神经启发,由于依靠神经元和突起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结构具有快速传输信息的特点。本文以廉价的叁聚氰胺树脂泡沫作为原始骨架成功地合成了新型的类神经网络结构的磷化钼(MoP@NC-MF),其中“神经元”MoP纳米颗粒含有丰富的活性位点,而氮掺杂碳的骨架相当于“突起”。MoP@NC-MF表现出较高的析氢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电流密度达到10mA·cm~(-2)时,过电位仅有125 mV,Tafel斜率较小为53.0 mV·dec~(-1)。MoP@NC-MF析氢性能好,可归因如下:MoP@NC-MF独特的神经网络结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神经元”MoP纳米颗粒含有丰富的活性位,有利于增大电极/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此外,氮掺杂的碳骨架连接成连续的导电通道,加快了电子转移;多级孔通道结构有助于液体反应物/气体产物传输到反应中心/从反应中心脱离。(3)在Ni Foam上通过水热原位生长前驱体氧化物(NiMo_4/MoO_3),后续经低温磷化处理,得到Ni_2P/Mo_4P_3复合催化剂。Ni_2P/Mo_4P_3复合催化剂具有叁维自支撑结构,可直接用作工作电极,不需要粘结剂,可暴露更多的活性位,同时电极的机械稳定性得到提高;活性催化剂直接生长在叁维多孔的Ni Foam导电基底上,可有效地促进传质和电荷转移,同时氢气可从活性位及时脱离;此外,Ni_2P与Mo_4P_3间存在协同效应。基于上述原因,Ni_2P/Mo_4P_3复合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析氢活性,当电流密度达到10 mA cm~(-2)时,所需的过电位仅122 mV,塔菲尔斜率很小仅为34.8 mV·dec~(-1),且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9)
李桂香[10](2019)在《微生物衍生的金属磷化物基催化剂的绿色制备及电解水产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具有丰富的表面位点和电荷,可以提供丰富成核中心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同时控制着无机结构的成核和生长,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常被用作有效的模板。但是对于微生物合成的报道大多是关于杂原子掺杂生物碳的制备,抑或用于碳载体,而对于生物合成金属化合物的报道却很罕见。此外,过渡金属磷化物是一类高效的析氢反应(HER)催化剂,在缓解严峻的能源转化挑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类功能材料的制备通常涉及有毒的磷源试剂,并且释放出大量高度易燃和腐蚀性的含磷尾气。对此,本文选用了价廉、丰富存在且易于培养的酵母菌作为制备金属磷化物基催化剂的原材料,实现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绿色合成和高效电解水析氢研究,并且探讨了酵母细胞与金属间的作用机制,以及析氢反应中催化剂的活性来源。(1)以酵母细胞为模板吸附金属钴离子,以石墨烯纳米片为分离剂以阻止团聚,制备了一种具有多级多孔结构的高活性析氢电催化剂(Co-Co_2P@NPC/rGO),即在石墨烯纳米片上负载的粒径约104.7 nm的Co-Co_2P异质纳米颗粒嵌入于氮磷双掺杂中空结构的多孔碳。在这里,酵母细胞不仅提供了碳源生产碳壳,而且还提供了磷源制备金属磷化物。并且进一步创建了由粉体催化剂组成的无粘结剂的叁维(3D)电极,该电极在0.5 M H_2SO_4电解液中具有优异的析氢催化活性(在61.5 mV的低过电位下可实现10mA cm~(-2))以及在大电流密度下的催化稳定性(在1000 mA cm~(-2)下可维持20小时)。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生物模板法,能够用于合理设计和制备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生物碳的3D电极,在能量储存和转换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源于酵母细胞的碳基体结构和对金属的原位磷化,合成了具有叁维石墨烯网络框架的气凝胶电催化剂(Ni-Ni_3P@NPC/rGO)。相比于使用过量毒性磷源合成金属磷化物,以酵母菌为磷源进行的金属镍原位磷化是一种简单、经济且环保的磷化方式。此外,此催化剂对析氢反应(在10 mA cm~(-2)下具有73 mV的低过电位)和尿素降解反应(UDR,仅1.38 V达到50 mA cm~(-2))表现出优异的双功能催化性能。进一步,通过石墨纤维刷支撑的叁维块体电极(Ni-Ni_3P@NPC/rGO/GFB)构建的双电极电解槽实现了高效的尿素基废水电解(HER&UDR),比电解纯水节省了448 mV的电动势以驱动500 mA g~(-1)的电流密度,该工作实现了在更低输入电压下电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耦合产氢。(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4)
磷化钨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近年来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在制备方法(还原法、热解法和溶剂热法)、活性组分和载体改性及其催化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其中还原法流程简单,但所用温度较高,时间较长;热解法所需温度较低,制备过程简单,但易于生成副产物水;而溶剂热法具有所需温度低,物相形成过程易控制等优点。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由于其良好的加氢氢解及烷烃临氢异构化等反应性能,是一类更加廉价的新型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化钨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唐雪娇,薛晶晶,马淑红,周丽红.中温光催化剂制备及催化分解磷化氢性能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天敏,张君涛,申志兵,梁生荣.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J].工业催化.2019
[3].徐丹,朱良奎,周丹,付煜荣,符小文.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前驱体制备纳米磷化镍催化剂(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4].朱对虎,李平.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综述[J].工业催化.2019
[5].李天敏.负载型磷化物催化剂临氢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6].贺玉龙.负载金属磷化物加氢脱氧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9
[7].芦梦雨.铁系金属磷化物/叁维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析氢研究[D].西北大学.2019
[8].王复龙.基于磷化铁促进剂的高效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催化剂[D].扬州大学.2019
[9].刘萍.磷化钼基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10].李桂香.微生物衍生的金属磷化物基催化剂的绿色制备及电解水产氢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