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双语教学实验案例——以拉萨市某小学双语教学为例

藏汉双语教学实验案例——以拉萨市某小学双语教学为例

一、藏汉双语教学实验的个案研究——拉萨市一小双语教学个案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牟金保[1](2020)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文中指出专门内容知识被描述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数学知识,而本文所研究的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就是属于专门内容知识的范畴。本研究主要关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与HPM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建构,目前尚无人进行研究,但有高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研究可供参考,也有国内外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方面的研究可供参考。由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目前并没有现存的,为了得出本文理论框架的要素和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研究流程,研究者针对15位专家进行了访谈,并利用模糊Delphi法通过三个步骤,对要素指标进行了筛选。研究者主要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建构了PT-HSCK九成分的九边模型,这九个知识成分维度分别为选择与引入的知识、比较与设计的知识、回应与解释的知识、探究与重演的知识、表征与关联的知识、编题与设问的知识、评估与决策的知识、判断与修正的知识、解决与运用的知识。同时,针对参与者的水平高低按照每个知识成分维度划分成五种不同的水平等级。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者在HPM干预之前,调查了西藏地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在职数学教师以及西藏地区职前数学教师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同时调查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研究者选定了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为本文个案研究对象,针对无理数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线的判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等三角形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6个知识点,设计了由24道客观题和6道主观题组成的PT-HSCK九成分五水平测试问卷。为了探讨HPM干预对西藏职前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影响变化,研究者建立了HPM干预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指导对选定的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根据模糊Delphi法筛选6个知识点以及史料阅读、HPM讲授和HPM教学设计三个阶段分别进行HPM干预。在HPM干预之后,研究者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和作业单反馈分析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变化情况。从总体结果来看,通过对PT-HSCK九个知识成分维度的前后测成对t检验发现,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的水平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从藏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藏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从汉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汉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总之,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可以为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提供实施理论框架和有针对性推广的数据支持。

李毛毛[2](2020)在《西藏地区珞巴族多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历史背景来看,国家语言文化政策、少数民族个体发展的需求都为我国双语或多语教育的落实提供了充分性条件。长期以来,大部分的珞巴族人民主要生活在西藏南部的珞瑜地区,早在吐蕃之前珞巴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民族,但直到1965年才被确立为我国的一个独立民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直至西藏和平解放,珞巴族人民才获得了新生。珞巴族人民数百年来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优秀民族文化。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沟通和交流的必备工具,同时语言教育也成为我国民族教育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与世界各个国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也愈发明显,不同民族生活在文化多样性的空间里充分展示其民族文化的特性。在民族文化交融日益频繁的今天,语言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语言作为人与人沟通最基本的渠道之一,在各民族交流和交往中,如同桥梁,让彼此更加亲近。各民族交流频繁必然导致双语或多语现象的出现,对双语或多语的人才培养也就迫在眉睫。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族际通用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的双语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对于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珞巴族来说,更应该加强对语言的学习,以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所需要的掌握多种语言的高素质复合型少数民族人才。本文选择了西藏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为研究对象,在掌握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到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并根据已有研究制定适合自己研究的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对得到的数据和资料的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系统分析了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实施多语教育的价值所在;从学校开展多语教育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多语教育的态度以及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等方面来了解学校现状,发现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珞巴语没有文字、英语课程开设较早等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结构不合理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在教材教辅资料方面存在英语课程较难、珞巴语没有教材等问题。通过对现存问题的系统分析,对今后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多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对策建议。课程方面主要从进一步重视藏汉双语教育、进一步体现珞巴族文化多样性提出思考,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学历提升、专业化培训以及教师保障方面提出建议,教材教辅资料方面从藏汉双语教材编写的原则,经费的投入和科研团队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罗茜文[3](2020)在《西藏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的调查》文中认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理科教育的问题尤为突出,民族地区的理科教师素质是民族理科教育发展的关键,学科理解是化学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藏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现状进行调查,能为西藏化学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在查阅相关民族理科教育和化学学科理解相关文献的基础之,确定本研究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基本框架,包括两大层面的十个具体维度,即学科知识层面的中学化学知识、知识的产生过程、知识的结构、知识的价值、化学前沿知识、对化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学科思维与方法层面的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化学三重表征和化学实验。在参考相关问卷的基础上,结合西藏教师的特点和相关专家指导,编制调查问卷,对93位西藏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藏族教师有66人,汉族教师有26人,土家族教师有1人,然后从化学教师的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教龄、所在学校等角度,进行交叉分析。然后,选取六位西藏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其中三位藏族教师,两位汉族教师,一位土家族教师,真实地了解参与访谈教师的学科理解现状并挖掘造成此现状的原因,然后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西藏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总体水平不高。对知识的价值和化学知识的结构有良好认识,了解常见化学史,理解模型认知含义,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完全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内容,证据推理和三重表征意识不强,由于条件设施不能经常在校开展实验探究。此外,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女性教师的绿色化学观念水平明显高于男性;不同职称的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对于化学本质的理解水平显着优于二级教师和一级教师的理解水平;在不同民族的教师中,非藏族教师在三重表征方面的理解明显优于藏族教师;不同教龄的西藏化学教师中,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在“知识的结构”的理解上,明显优于其他教师。从访谈中得知,西藏化学教师学科理解薄弱的原因包括语言文化差异、西藏教育水平不高、化学教师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及其个人兴趣等因素。最后提出有关增强教师学科理解的建议,包括重视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证据推理的理解、加强化学三重表征的理解、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关注化学前沿,然后对整个研究进行反思。

仁青卓玛[4](2019)在《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藏汉双语教学是提高西藏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发展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对西藏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西藏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育进行了调查,调查如下:国家很重视藏汉双语教学,并制定了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扶持;虽然藏汉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但是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学资源相对缺乏,但是在内地省市的对口支援下,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育与学习的基本理论,结合藏族地区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针对西藏拉萨市高中藏族学生的实际学情,对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提出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策略,同时给出了在概念课、习题课、实验教学课等不同课型中将藏汉双语教学和物理教学相融合的具体教学措施,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对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拓宽知识面、提升社会合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相信运用这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理工类人才,不仅让他们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王潇雅[5](2019)在《基于Markov链的初中数学藏汉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以藏区两所藏族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双语教育的历史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藏族地区藏汉双语理科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检验藏区双语理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藏区理科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理科人才。研究以数学学科作为切入点,以微观教学质量即教学效果的评价为研究视角,深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A市与B县的两所藏族中学,通过采取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应的数据资料,对双语数学教与学现状进行深入地了解与分析。此外,依据发展性评价理论及多元智力评价观,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为主要评价内容,以改进后的马尔科夫链模型作为主要评价手段,以三维课程目标理论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学。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提升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借鉴情景教学思想,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藏汉双语教学的效果;完善双语教材的建设;加强藏区双语理科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协调发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杨跃琼[6](2018)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学现状研究 ——基于32所双语教学试点学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使用着多种语言和文字。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除回、满、水3个民族通用汉语外,其他22个少数民族共使用26种语言,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或拼音方案。云南民族地区普遍有民族语和汉语并存并用的情况和少数民族发展的需要,在民族生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实行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双语教学的措施。2011年9月,云南省教育厅将分布在13个州市27个县市的14个民族18个语种的32所小学设立为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设立试点学校至今已有6年,但目前缺乏对该32所试点学校双语教学实施情况的研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双语教育”的发展目标。通过调查32所学校双语教学试点实施情况,分析6年来试点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和云南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云南32所双语教学试点学校为研究对象,向33位校长(副校长)、186名双语教师、10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向15位校长和13位州市民族教育专兼职干部进行了电话访谈,结合课堂观察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云南双语教学在政策实施、经费落实、教材编印、师资建设、学生认可、实施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学校、州市、省级层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存在部分领导重视不够、整体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民族文字辅助读物较少、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地区及学校之间缺少经验交流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改进云南双语教学的建议:一是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双语教学学校领导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监督和指导;二是加大双语教学经费投入;三是加大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四是加强双语教学教材建设;五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六是加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

杨维[7](2017)在《基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发展本民族特色、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经过不断的努力与发展香格里拉市基础藏双语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香格里拉市的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注入的巨大的推动力。然而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香格里拉市基础藏汉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为调查研究地点,以香格里拉市各中小学为调查研究对象,重点通过对基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的研究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其发展的障碍因素,从而提出建议性的策略。首先经过文献综述解析得出香格里拉市基础藏汉双语教育是学术研究中的容易被研究者忽视的区域,由此确定文章的研究主题。其次,依据基础藏汉双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学校、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来研究香格里拉市基础藏汉双语教育取得的教育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香格里拉市基础藏汉双语教育存在的多种问题,即对学前幼儿园阶段藏汉双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小学阶段藏汉双语教育课程设置安排极为随意;初中阶段藏汉双语教学成果不突出;高中阶段学生双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五省区"(云南、四川、青海、甘肃以及西藏自治区)统编教材难度大、对"民考民"政策依赖、往届双语毕业的学生就业率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影响、藏汉双语教师的数量不够,教学质量不高等。由此针对性地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建议:第一,政府教育部门应重视学前幼儿园阶段的藏汉双语教育以及开发符合学前教育的双语教材;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组织人员编写与香格里拉市实际紧扣的藏汉双语教辅资料及教材;提高双语教师工资待遇,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在藏汉双语毕业生就业方面给予岗位提供,改变"学藏汉双语无用论"的观念;第二,学校应该加强对双语教师培训;第三,教学与实践结合,积极承担教材编写任务;第四,应在完善双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出的同时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张晓文[8](2017)在《藏汉双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Z中的实践探索》文中指出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不同时期双语教育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双语教育已取得极大成就。但在双语教学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藏、汉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高效的“学”之间的矛盾还未能合理调解。此外,从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文献中可知,分别对双语教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单独研究较多,而缺乏对两者融合即双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2016年9月初至12月初,采取行动研究法,分别选择藏、汉语文两位教师持续进行三个阶段递进式的教学设计变革,具体采用实物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等方法获取开展行动研究的详细资料。为了逐步实现有效的教学设计,在前两个阶段中分别与两位老师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三个阶段是两位老师的独自行动。其中选择每个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藏汉语文各一节课,共六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本研究在三个阶段的具体行动过程及实施效果。有效教学设计是改变藏汉双语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导的设计,能够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本研究对教学设计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资料及研究者进行了反思。首先,从教学目标、课堂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组织、教学反思等教学设计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其次,对研究资料的反思。藏语文教案、学生作业等资料借助于学生翻译、教师纠错、自己核实,难免会有资料的误差与局限。再次,对研究者的跟踪反思。从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场域;如何“赢得”老师的信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徘徊在“局外人”与“局内人”之间的惆怅等进行反思。最后,在行动研究反思基础上的批判。基于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为了达到有效的教与学,提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陈旧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核心素养中进行创造性、发展性、生成性的有效学习。

何九甫[9](2016)在《藏汉双语教师研究文献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藏汉双语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藏汉双语教师作为藏汉双语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素养、教学实践和培养培训质量等方面是影响藏汉双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藏汉双语教师的研究文献从教师队伍发展、教学实践、培养培训、个案研究等维度进行述评,并讨论了藏汉双语教师研究呈现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

宋生涛[10](2016)在《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民族教育既要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也要着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框架。藏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目的在于挖掘学前儿童熟悉的生境文化知识,使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进而通过传承民族文化,在学前儿童的意识中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通过教育人种志研究的方式,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深入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家庭、村庄,采取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资料,以藏族地区学前儿童熟悉的生境知识为多元文化课程资源进行解释,旨在为藏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根据和政策建议,力求探索甘南藏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本研究首先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出发,界定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核心概念,阐释藏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研究价值。确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研究思路,建构了研究框架。其次,本研究对甘南藏区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进行了搜集与分类整理,并把这些资源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库。再次,本研究专门研究了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如果一所幼儿园不具备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就难以完成园本课程开发的任务。最后,本研究在分析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按照拉尔夫·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对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具体来讲,包括四个基本的步骤。第一,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基本方向,也是课程实施基本依据,还是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藏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目标是对藏族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研究、对藏族地区当代的社会生活研究、对藏族传统文化知识的研究的基础上来确定的,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让藏族地区学前儿童初步了解生境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感受自然、参与社会、体验自我,在幼小的心灵意识中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内容组织。藏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藏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一个将其隐形的课程资源开发为显性的课程知识的过程,是在对藏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挖掘、整理,并通过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筛选加工,有机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园本课程体系的过程。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组织要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强调学前儿童对民族文化知识的整合性理解,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将以主题式统整组织课程内容和以区域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第三,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实施是藏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藏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实施包括三件事,一是幼儿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与实施能力的培训,二是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三是园本教学研究。第四,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评价。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既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又是课程实施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藏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过程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平等对话与交流沟通的过程。课程评价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发挥着激励、质监、调控与甄别的功能和作用,其目的在于诊断问题,不断完善与重建。总之,藏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课程体系中有效组成部分,是基于藏族地区学前儿童经验的基础上,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建构了藏族地区多元文化“生境理性嵌套模式”,是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有效操作模式,可供我国民族地区课程开发参考。

二、藏汉双语教学实验的个案研究——拉萨市一小双语教学个案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藏汉双语教学实验的个案研究——拉萨市一小双语教学个案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界定
    1.6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藏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现状
    2.2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2.3 HPM研究的现状
    2.4 学科内容知识的研究
    2.5 HSCK理论框架的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现状和态度研究对象
        3.1.2 个案研究的对象
    3.2 研究流程
    3.3 研究方法
        3.3.1 个案研究
        3.3.2 问卷调查
        3.3.3 访谈
    3.4 研究工具
        3.4.1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与态度问卷
        3.4.2 PT-HSCK问卷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5.1 数据编码
        3.5.2 量化数据及其分析
        3.5.3 质性数据及其分析
第4章 PT-HSCK理论框架的建构
    4.1 PT-HSCK理论框架建构的动机
    4.2 基于模糊Delphi法的PT-HSCK理论框架建构
        4.2.1 评估指标
        4.2.2 专家反馈资料之适度检验
        4.2.3 初步重要的评估指标之筛选
        4.2.4 相对重要程度之阈值
    4.3 PT-HSCK的九种知识成分
    4.4 PT-HSCK的五级水平划分
    4.5 HPM干预框架
第5章 干预前现状与态度调查研究
    5.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
        5.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
        5.1.2 西藏在职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5.2 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5.3 PT-HSCK的现状调查
第6章 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HPM干预
    6.1 HPM干预的前期准备
    6.2 HPM干预案例一:无理数的概念
        6.2.1 史料阅读阶段
        6.2.2 HPM讲授阶段
        6.2.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2.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3 HPM干预案例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6.3.1 史料阅读阶段
        6.3.2 HPM讲授阶段
        6.3.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3.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4 HPM干预案例三:平行线的判定
        6.4.1 史料阅读阶段
        6.4.2 HPM讲授阶段
        6.4.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4.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5 HPM干预案例四:平面直角坐标系
        6.5.1 史料阅读阶段
        6.5.2 HPM讲授阶段
        6.5.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5.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6 HPM干预案例五:全等三角形应用
        6.6.1 史料阅读阶段
        6.6.2 HPM讲授阶段
        6.6.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6.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7 HPM干预案例六: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6.7.1 史料阅读阶段
        6.7.2 HPM讲授阶段
        6.7.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7.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第7章 干预结果及其变化分析
    7.1 职前数学教师的总体变化分析
    7.2 藏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7.3 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7.4 藏族与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对比分析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以及PT-HSCK的现状与态度
        8.1.2 建立了理论框架以及干预框架
        8.1.3 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影响
    8.2 研究启示
    8.3 研究局限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学生用)
    附录2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教师用)
    附录3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态度问卷
    附录4 :PT-HSCK测试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西藏地区珞巴族多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开展多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二、促进各族团结,增强世界交流
    三、推进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章 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多语教育现状
    一、珞巴族及珞巴民族乡小学概况
        (一)珞巴族概况
        (二)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概况
    二、学校开展多语教育基本情况
        (一)多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
        (二)学校多语教育课程安排情况
    三、学生对多语教育态度调查情况
        (一)学生对多语学习兴趣的调查
        (二)学生日常交流使用语的调查
        (三)学生学习多语的动机调查
    四、学校教师的基本调查情况
        (一)多语教师师资队伍结构
        (二)教师对多语教育的理解和态度
第三章 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多语教育现存问题
    一、课程开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珞巴族语没有文字
        (二)英语课程开设较早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二)双语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
    三、教材教辅资料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材未结合学校实际
        (二)英语教材整体偏难
第四章 促进多语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课程开设方面
        (一)进一步重视藏汉双语教育工作
        (二)进一步体现珞巴族文化多样性
        (三)适当推迟英语的开设时间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
        (三)加大对教师的保障措施
    三、教材教辅资料开发方面
        (一)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二)促进双语教育教材建设的理性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西藏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的教育改革大趋势
        1.1.2 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西藏中学理科教师的发展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学科理解
        1.3.2 化学学科理解
2 文献综述
    2.1 民族地区理科教学的研究
        2.1.1 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师的研究
        2.1.2 民族地区中学化学教育现状研究
        2.1.3 民族地区理科教学研究述评
    2.2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
        2.2.1 化学学科理解内涵研究
        2.2.2 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学研究
        2.2.3 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的调查
        2.2.4 学科理解研究述评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思路
    3.4 调查问卷的编制
        3.4.3 基于学科理解的问卷编制
        3.4.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5 访谈提纲的编制
    3.6 数据处理方法
4 西藏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化学知识各维度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4.1.1 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4.1.2 对知识的结构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4.1.3 对知识的价值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4.1.4 对化学前沿知识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4.1.5 对化学本质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4.2 学科思维与方法各维度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对证据推理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4.2.2 对模型认知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4.2.3 对化学三重表征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4.2.4 对化学实验的理解结果及分析
5 不同类型教师的学科理解分析
    5.1 不同性别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分析
    5.2 不同性别教师对学科思维与方法的理解分析
    5.3 不同职称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分析
    5.4 不同职称教师对学科思维与方法的理解分析
    5.5 不同民族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分析
    5.6 不同民族教师对学科思维与方法的理解分析
    5.7 不同教龄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分析
    5.8 不同教龄教师对学科思维与方法的理解分析
6 访谈结果分析
    6.1 教师基本情况
    6.2 访谈教师的学科理解现状
    6.3 访谈的民族差异分析
        6.3.1 双语教学能力不同
        6.3.2 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观念不同
        6.3.3 化学学科理解的水平不同
7 总结与建议
    7.1 研究总结
        7.1.1 西藏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及原因
    7.2 建议
        7.2.1 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7.2.2 加强证据推理的理解
        7.2.3 加强化学三重表征的理解
        7.2.4 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
        7.2.5 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7.2.6 关注化学前沿
    7.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西藏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致谢

(4)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的研究背景
    1.2 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主观因素
        1.2.2 客观因素
第2章 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2.1 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2.1.1 国外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2.1.2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2.2 双语教学研究方法
        2.2.1 调查法
        2.2.2 教育观察法
        2.2.3 个案研究法
第3章 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3.1 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的政策研究
    3.2 拉萨市高中物理教师学历及藏汉语言能力现状
        3.2.1 拉萨市高中物理教师学历及职称分布情况
        3.2.2 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师的藏汉双语能力
        3.2.3 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师的师资力量调查结果分析
    3.3 拉萨市高中物理双语教学资源现状
第4章 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的教学实践
    4.1 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的分层教学
        4.1.1 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学情分析
        4.1.2 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4.2 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4.2.1 实践案例一: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概念规律课教学
        4.2.2 实践案例二:高中物理藏汉双语习题课教学
        4.2.3 实践案例三:高中物理藏汉双语实验课教学
    4.3 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中带来的启示
        4.3.1 藏汉双语教学对提高拉萨市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4.3.2 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西藏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
    附录三 《动量守恒定律》的习题
    附录四《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报告册
致谢

(5)基于Markov链的初中数学藏汉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以藏区两所藏族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双语教育的历史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1.1.2 基于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1 影响藏区双语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1.3.2 教学效果评价模型的建立
    1.4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4.1 核心概念界定
        1.4.2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马尔科夫链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1.1 马尔科夫链在教学质量/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
        2.1.2 马尔科夫链在学习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
        2.1.3 马尔科夫链在高校人才结构预测方面的应用
    2.2 有关藏区数学教育的文献综述
    2.3 有关藏汉双语教育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综述小结
        2.4.1 藏汉双语教育在数学学科领域的研究较为不足
        2.4.2 缺少对藏汉双语数学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
        2.4.3 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的研究形式单一
第3章 研究过程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分析法
        3.2.2 课堂观察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藏汉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4.1 马尔科夫链模型的相关理论分析
        4.1.1 马尔科夫过程
        4.1.2 马尔科夫链的概念及其性质
        4.1.3 马尔科夫链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4.2 藏汉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建立
        4.2.1 建模步骤
        4.2.2 数据分析的实现
    4.3 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建立
        4.3.1 双语教学评价的概念
        4.3.2 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取向及目的
        4.3.3 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维度及指标
第5章 藏汉双语数学教学效果评价的具体实施
    5.1 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评价
    5.2 对学生双语与数学习得能力的评价
        5.2.1 对学生双语水平的评价
        5.2.2 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评价
        5.2.3 教师教学分析
        5.2.4 教材分析
    5.3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分析与评价
    5.4 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分析与评价
        5.4.1 对学生双语及数学学习兴趣及动机的分析与评价
        5.4.2 对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分析与评价
        5.4.3 对学生双语双轨思维发展的分析与评价
第6章 提升藏族中学数学藏汉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6.1 借鉴情景教学思想,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藏汉双语教学的效果
    6.2 完善双语教学内容的建设
    6.3 提升藏汉双语理科教师的教学水平
    6.4 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协调发展
    6.5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学现状研究 ——基于32所双语教学试点学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家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视
        二、云南省实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三、双语教学的目标——民汉兼通
        四、云南省双语学校基本情况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双语教育
        二、双语教学
    第五节 研究依据的理论基础——语言习得理论
        一、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二、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设
        三、语言与智力的关系研究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相关着作概述
        二、我国双语教学相关论文概述
        三、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相关着作概述
        四、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相关论文概述
        五、对近十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的简单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研究工具的编制
        一、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
        二、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校长问卷)
        三、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双语教师问卷)
        四、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五、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访谈提纲(校长和行政人员)
        六、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访谈提纲(双语教师)
        七、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访谈提纲(学生)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数据收集
        二、数据分析
第三章 调查结果
    第一节 试点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类型及师生规模
        二、幼小衔接情况
        三、小结
    第二节 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政策实施情况
        一、开始实施双语教学的时间
        二、实施双语教学连贯情况
        三、双语教学模式情况
        四、小结
    第三节 试点学校双语教学经费落实情况
        一、试点学校双语教学经费落实情况统计
        二、小结
    第四节 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教材情况
        一、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民族文字教材基本情况
        二、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教材基本情况
        三、小结
    第五节 试点学校双语教学师资情况
        一、试点学校教师整体情况
        二、试点学校双语教师基本情况
        三、试点学校双语教师紧缺情况
        四、试点学校双语教师普通话水平情况
        五、试点学校双语教师本民族语言文字掌握情况
        六、试点学校双语教师培训情况
        七、试点学校双语教师工作现状
        八、小结
    第六节 试点学校在校学生情况
        一、本研究所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试点学校学生民族情况
        三、试点学校学生语言情况
        四、试点学校学生语言态度
        五、小结
    第七节 试点学校双语教学实施效果
        一、小升初考试成绩在当地遥遥领先的学校
        二、语文成绩较好,但数学成绩较差的学校
        三、实施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班级与未实施双语教学的汉族为主班级成绩差距不大且时有超过的学校
        四、成绩不够突出但语文和数学成绩相当,并逐年提高的学校
        五、小结
    第八节 课堂及访谈实录
        一、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伦镇常乐小学二年级傣语课实录
        二、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大糯黑小学校长(兼彝语文教师)和学生实地访谈实录(节选)
        三、版纳州教育局民族教育专干电话访谈实录(节选)
        四、红河州绿春县大兴镇大寨小学校长电话访谈实录(节选)
    第九节 典型经验
        一、试点学校经验
        二、州市经验
        三、省级经验
第四章 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双语教学政策实施方面,部分领导重视不够,执行不力,缺少监督指导
        二、双语教学经费方面,整体经费不足,学校之间不平衡,部分学校硬件设施较差
        三、双语教学师资方面,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力度不够,培训内容有待丰富
        四、双语教学教材方面,新教材启用后民文翻译未跟上,民族文字辅助读物较少
        五、课堂教学方面,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六、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缺少经验交流
    第二节 对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双语教学学校领导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监督和指导
        二、加大双语教学经费投入
        三、加大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四、加强双语教学教材建设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六、加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
结论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
    三、后续的问题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 A 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
    附录 B 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校长问卷)
    附录 C 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双语教师问卷)
    附录 D 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 E 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访谈提纲(校长和行政人员)
    附录 F 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访谈提纲(双语教师)
    附录 G 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访谈提纲(学生)
致谢

(7)基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 选题的目的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
        (二) 国内藏汉双语教育研究
        (三) 国外双语教育研究状况
    三、有关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法规
        (一) 国家整体法律及政策
        (二) 省市的基本法律政策
    四、"五省藏区"藏汉双语教育实施概况
        (一) 藏汉双语教学模式
        (二) 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一章 香格里拉市基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
    一、双语学校概况及学生学习情况
        (一) 学校概况
        (二) 学生学习情况
    二、课程设置与教育(学)模式情况
    三、双语师资现状
    四、教材建设和使用现状
第二章 香格里拉市基础藏汉双语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藏汉双语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
    二、小学双语教育重视不够,双语教师缺乏
    三、初中学生双语成绩不理想
        (一) 学生客观题答题情况
        (二) 学生主观题答题情况
    四、高中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藏文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
        (二) 对"民考民"政策依赖
        (三)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四) 双语教师数量不够、教学质量不高
第三章 新时期香格里拉市基础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高度重视
    二、地方政府积极落实
    三、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对香格里拉市基础藏汉双语教育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充分认识基础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重视学前和小学双语教育,开办学前双语教育
        (二) 编写紧扣云南藏区实际的双语教辅资料及教材
        (三) 招聘优秀的双语教师,提高藏汉双语教师工资待遇
        (四) 在藏汉双语毕业生就业方面给予岗位提供
    二、学校层面:因地制宜,做好藏汉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一) 师资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双语教师培训
        (二) 教材方面:教与学相结合,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三) 教学方面:在完善双语课堂教学,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8)藏汉双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Z中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问题确定
        1.研究的缘起
        2.研究问题的确定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理论基础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传播理论
    (四)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相关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对象的选择
        3.研究方法的确定
二、藏汉双语教学设计的现状
    (一)汉语文教学设计现状
        1.观其文:T老师汉语文教学设计
        2.察其行:T老师汉语文课堂教学
    (二)藏语文教学设计现状
        1.观其文:Z老师藏语文教学设计
        2.察其行:Z老师藏语文课堂教学
    (三)学生藏汉双语学习现状
        1.学生汉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2.学生藏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三、行动研究的过程:我们在做什么
    (一)初步探索:与两位老师的协同行动
        1.与T老师合作的汉语文教学设计
        2.与Z老师合作的藏语文教学设计
    (二)再次探索:与两位老师的持续行动
        1.与T老师合作的汉语文教学设计
        2.与Z老师合作的藏语文教学设计
    (三)自我成长:两位老师的独自行动
        1.T老师的自我前行
        2.Z老师的独自尝试
四、行动研究的反思与批判:我们在想什么
    (一)行动过程的反思
        1.有效教学设计是藏汉双语教师改变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
        2.藏汉双语教学设计策略有效性反思
        3.研究资料的反思
    (二)研究者的全程跟踪反思
        1.如何“进入”研究场域
        2.如何“赢得”老师的信任
        3.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4.徘徊在“局外人”与“局内人”之间的惆怅
    (三)反思中的批判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9)藏汉双语教师研究文献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藏汉双语教师队伍发展研究
    (一)藏汉双语教师队伍状况研究
    (二)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三)藏汉双语教师双语态度和文化传承研究
二、藏汉双语教师教学实践研究
    (一)藏汉双语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
    (二)藏汉双语教师教学方式和模式研究
三、藏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研究
    (一)藏汉双语教师培养研究
    (二)藏汉双语教师培训研究
四、藏汉双语教师个案研究
五、藏汉双语教师研究现状讨论
    (一)现有研究呈现的特征
    (二)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10)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亟待关注
        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现实困境
        三、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生态学理论
        二、文化自觉理论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四、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和环境模式
第一章 甘南藏区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甘南藏区生态环境
        一、甘南藏区自然生态环境
        二、甘南藏区社会生态环境
        三、甘南藏区文化生态环境
    第二节 甘南藏区社会文化
        一、甘南藏区藏族族源概说
        二、甘南藏区历史沿革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第一节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基本情况与个案研究园办园概况
        一、甘南州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二、卓尼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三、两棵松幼儿园办园概况
    第二节 两棵松幼儿园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条件分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
        二、园长重视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
        三、教师民族文化认同度较高,愿意参与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
        四、地方文化精英和家长配合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
第三章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特征与功能
    第一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特征
        一、方向性特征
        二、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
        三、传承性特征
        四、多元性与开放性特征
    第二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功能
        一、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功能
        二、彰显办园特色的功能
        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四、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功能
        五、健全课程体系的功能
第四章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目标研究
    第一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目标的来源
        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藏族地区儿童认识发展特征
        二、当代社会生活研究
        三、对知识的研究
    第二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目标体系
        一、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目标取向
        二、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总体目标
        三、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分类目标
        四、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目标
第五章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研究
    第一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资源
        一、甘南藏区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
        二、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题
    第二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资源选择策略
        一、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二、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选择的方式
    第三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组织
        一、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二、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三、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
第六章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实施研究
    第一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实施的方式及特性
        一、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实施的方式
        二、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实施的特性
    第二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实施取向
        一、交流和对话的相互调适取向
        二、诠释和创造的缔造取向
    第三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实施的途径
        一、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培训
        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三、园本教学研究推进
第七章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研究
    第一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一、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的内涵
        二、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的特征
    第二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取向
        一、人文主义的评价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
        三、主体取向的评价
    第三节 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的内容
        一、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系统
        二、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评价的内容指标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未来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藏汉双语教学实验的个案研究——拉萨市一小双语教学个案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D]. 牟金保.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2]西藏地区珞巴族多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为例[D]. 李毛毛. 西藏民族大学, 2020(08)
  • [3]西藏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现状的调查[D]. 罗茜文.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4]拉萨市高中物理藏汉双语教学研究[D]. 仁青卓玛.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基于Markov链的初中数学藏汉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以藏区两所藏族中学为例[D]. 王潇雅.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6]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学现状研究 ——基于32所双语教学试点学校的调查[D]. 杨跃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基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为例[D]. 杨维. 西北民族大学, 2017(08)
  • [8]藏汉双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Z中的实践探索[D]. 张晓文. 西北师范大学, 2017(12)
  • [9]藏汉双语教师研究文献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的分析[J]. 何九甫. 青藏高原论坛, 2016(04)
  • [10]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 宋生涛.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藏汉双语教学实验案例——以拉萨市某小学双语教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