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方案分析

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方案分析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方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雅威[1](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于宁,贾延霞,武丽娜,何玉[2](2021)在《聚焦支持高校教学与科研——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实践与思考》文中提出[目的/意义]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总结,重点探讨图书馆资源建设支持高校教学科研的方法,探索未来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方向和发展策略。[方法/过程]以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为例,梳理其支持高校教学科研的实践与成效,并对"十四五"期间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提出建议。[结果/结论]支持学校教学与科研、满足师生的文献资源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初心"与"本位"。高校图书馆要围绕这个目标,加强资源保障,提升资源一体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源需求评估与使用绩效评价,建立全面、高效、精准的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

陈纵[3](2020)在《“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科研、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它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社会发展的前沿特征,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型,经历了建国后苏联模式的探索和文革时期的发展停滞,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自由发展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新校区建设井喷,中国的大学校园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尤其是近20年,当代中国大学以有目共睹的速度高速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容纳能力。但是近年来,遍地开花的大学城模式,高度扩张的大学校园,也产生了诸多新的问题,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逐渐压缩的城市空间,抑制着校园空间的对外膨胀,对校园建设既有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建设高潮的逐渐冷静,大学校园的发展进入了以更新为主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何镜堂院士的领导下,实践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大学校园设计,随着实践的深入,何镜堂院士也逐渐形成并发展了名为“两观三性”的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创造性的把“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理论统一在“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框架之中。本论文针对我国当代大学校园的新阶段,以“两观三性”理论为视角,立足当代,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体系,旨在为我国大学校园的更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由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组成,先介绍了论文的背景、对象、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分析我国当代大学校园发展的现状,比较国内外优秀校园更新发展案例,发现我国大学校园发展的主要矛盾,理论结合实践,提出当代我国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的现实目标与原则。第二部分引入理论,由第三章构成。通过对“两观三性”理论及其实践的解读,分析并阐述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并基于“两观三性”建筑与规划理论构建校区规划激活、空间更新唤醒、建筑改造更新三个层次设计目标与策略框架体系。第三部分分析问题与理论运用,以“两观三性”规划与建筑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大学规划与建筑更新实践案例,从两个不同层面逐层分析探索适合当代中国大学校园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第4章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当代大学校园规划层级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其中第一部分以城市区域为背景分析当代大学校园与城市联动,面向“校园—城市”整体发展构建校园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通过既有校园空间规划的工作与城市整体协调,统筹规划、更新升级,促进校园与城市环境整体融合、动态提升;第二部分,面向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工作机制,并为了校园的可持续生长,搭建不断优化演进的校园交通系统,以及满足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环境系统。第三部分以校园组团级别空间为切入点,通过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景观空间的更新,唤醒校园空间特色和的生态内核,搭建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中向上承接校园服务城市的职能、向下指导建筑单体更新的策略桥梁,形成设计策略从规划层级到建筑层级的转换过渡。第5章以“两观三性”为视角,以“整体观”为基石,构建校园建筑层级的更新改造的基础——校园建筑历史价值和功能价值的整体统一。以“可持续发展观”为视角,构建校园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可持续改造程序。深入研究、综合运用大学校园内建筑单体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切入点,通过传承建筑历史价值、功能空间转换、建筑性能提升,创造体现校园地域文脉、满足当代教学科研需求的校园建筑空间。从而实现校园建筑层面“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和谐统一。第四部分为第6章,策略实践,展望未来更新发展趋势。结合笔者所在工作室相关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更新改造设计实践,综合验证前部分提出的分级设计策略,进一步说明“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与探索。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以“两观三性”建筑思想理论为视角,并以此为框架发展出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的创新点,以及待完善之处。通过校园规划—建筑的逐级更新,整合不同层级的空间建构,建立适应当代大学教育和科研发展趋势的校园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为解决现有校园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未来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何丽沙[4](2020)在《从装修到空间:养心殿内檐装修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养心殿组群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成,入清后,自雍正始正式成为清代皇帝理政寝居常临之所,此后一直沿用至宣统朝,是清代皇家建筑中使用时间最长的政寝合一之所。通过整理、解读档案文献,本文首先对养心殿八座殿宇的内檐装修格局进行溯源,以实地调查、测绘成果为基础,剖析养心殿内檐装修的设计规律。具体包括参照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辨识其中内檐装修的类型、样式,又基于大量数据与形式分析,揭示其尺寸设计的规律。其次,从空间视角,、分析内檐装修位置安排的规律,并结合空间的功能、使用场景等,发掘不同空间在装修类型、纹样选用上的特点。研究主要发现,在尺度、功能、美观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在养心殿中产生了则例不载的内檐装修类型、样式,呈现出比则例更为丰富的装修样式。在尺寸设计上,养心殿内檐装修的尺寸设计不完全遵守则例的规定,但基本都有自身的设计逻辑。在运用内檐装修分隔室内空间时,大木结构、空间比例等都会决定内檐装修的位置,功能需求以及个人偏好等均会影响内檐装修类型、纹样的选用。

刘宇峰[5](2020)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代城市高密度发展条件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语义背景下,建筑绿化提供了将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契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而大学校园建筑作为耗能较大的一类建筑群体,也在运用越来越多的建筑绿化手法来改善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升绿色校园的学习生活品质。“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2002年联合国在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WSSD),会议在总结十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申了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带来了近十几年来大学绿色校园、绿色建筑、建筑绿化设计的蓬勃发展。随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施行,如何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强大的科研创新平台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在粤港澳大湾区高密度城市和校园的发展趋势之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城市增绿、校园增绿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目前现有的文献、书籍基本都将绿化与建筑设计相分离,更多的归为景观或者生态学的范畴去研究,而没有更深层地从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的角度去思考立体绿化空间的设计是有欠缺的,立体绿化是专属于建筑自身而不同于水平向层面的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空间,因此更有必要结合建筑本身来研究其中的常见类型和特点,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得出一般性设计策略。本文就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结合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学、绿量理论、生境营造等理论来科学地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空间的设计模式和策略。本文主要的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设计,本文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围、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目的与意义和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二章梳理了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空间的发展历程,其中重点展开了对地理气候与粤港澳大湾区高度相似的新加坡立体绿化的研究,旨在为本文研究的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章分析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处大学校园共15个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实际案例。第四、第五章为本文核心章节,其中第四章归纳了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的五种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并总结了建筑立体绿化的综合效益。第五章是设计策略部分,根据前面几章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建筑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平台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五种类型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黄一[6](2020)在《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随着高校图书馆自身的老化与高校人数的不断增加,社会整体技术水平快速发展,部分建成较久的高校图书馆已无法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故高校图书馆的改扩建行为是其延续寿命和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而在高校图书馆改扩建中,新旧部分之间的关系处理与整合手段是决定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而我国学术界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仍未臻圆满,故本文通过对文献与案例的总结与归纳,提出了新旧部分整合的各类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改扩建中的普遍原则与具体策略,以期对高校图书馆在今后的改扩建设计中提供一定参考借鉴。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的研究现状、研究背景与改扩建动因进行分析,对应文中的第一章与第二章。基于对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的研究现状和背景的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与框架,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发展与改扩建的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总结出了高校图书馆的改扩建的实质内容与本质动力,并提出了这些动因作用到高校图书馆改扩建中的结果。第二部分是对高校图书馆改扩建模式与改扩建原则的提出。通过对优秀案例的研究,分析各高校图书馆在改扩建中采取的模式,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三大类共十种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模式;在通过对各类案例主要注重方面与成功点,进行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原则的提炼。通过对模式与原则的提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分类方式与指导思想。第三部分则对新旧馆舍内外融汇整合的模式与具体整合设计策略的重点研究。对内部流线与外部体量的整合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在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原则指导下的具体设计策略,并对高校图书馆改扩建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一定预测。

荣幸[7](2020)在《清代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鉴定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及其建筑图档综合研究》的重要延伸课题之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代皇家建筑装修及家具陈设设计研究》的子课题,旨在以清代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为研究专题,全面、系统地整理、鉴定业已掌握的图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致、深入地解读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揭示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设计内容和重点,以及设计制作程序和设计方法。首先,本文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搜集存世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在辨析图档类型与表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档案文献,明确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是雷氏设计、承办内檐装修双重职业身份的忠实记录,建立人物、图档、工程三者密不可分的联系。然后,本文以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再现内容的同一性和表达方式的相似性作为图档分类依据,并根据图档基本特征进一步完善已有鉴定方法,从而实现更高效、准确地鉴定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的朝年时间、工程归属、绘制作者等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样式雷内檐装修画样的图示语言进行释读,按呈现方式不同逐一解析画样中图像、文字和数字、色彩、图层等信息反映彼时建筑师在设计内檐装修时关注的具体内容和重点信息。最后,本文从典型图档再现的具体内容出发,详细阐述雷氏在设计、制作内檐装修时需完成的具体工作,信而有徵地深化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设计制作程序和设计方法的认知。

胡鹏飞[8](2020)在《西北农大中心教学区建筑与环境更新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1934年建校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校园因为远离城市聚集区,其完整的校园文脉得以延续至今。目前校园内保留着各个时期内的建筑,虽然不能代表国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但是其研究价值依然不容置疑。中心教学区是学校肇始的代表,也是让校园历史文脉开始延续的体现,在今天看来,这里依然作为整个校园的中心而存在。中心教学区包括了建校时始建的教稼楼(现为三号楼)、五号楼、教稼广场、中心庭院、先贤广场等。时代在发展,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的中心教学区依旧辉煌,但是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的教育模式、学校的教学需求、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现在的中心教学区虽然勉强支撑着辉煌的头衔,但是却未能停下日渐衰落的脚步,建筑的陈旧、破损,场所的衰败、被遗忘。仿佛这里留下了只能被人凝视的外壳。更新对于它已是刻不容缓。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对西北农大的中心教学区提出了更新设计的要求,通过整理总结学校的历史沿革、校园的发展和建设背景,以期可以对校园文脉的发展延续有比较清晰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目前对于更新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掌握最新的研究理论和设计动向,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条件和理论依据,以中心教学区为研究对象,将五号楼和中心庭院作为更新设计的重心。分析中心教学区的现状和学校在新的教学背景下的多方诉求,提出多种有针对性地更新设计策略,筛选相对最适合研究对象的策略,进而根据对已知影响因素的再挖掘,对提出的更新设计策略进行深化设计,从而形成较为成熟可行的更新设计方案。进一步将中心教学区的更新设计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更新设计中的环境场所和建筑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的同时,也具备相关理论层面的支撑。主要分别从校园文脉传承、外部空间环境、形势与功能空间、绿色建筑等四个角度做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一方面是对中心教学区更新设计方案的评估与反思,一方面是从理论层面进行验证和总结,同时也是从以上四个方面为后期校园的更新设计工作形成一份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资料。最后总结本文与更新设计相关的理论研究,通过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提出和完善针对西北农大校园更新的研究理论,希望可以作为其日后校园发展建设的理论研究资料。

冯辰[9](2020)在《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态,其大量存在于我国传统高校校园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传统高校内的院落式建筑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是这些建筑保留着古代书院寄情于山水的文化内涵,记载着高校悠久的历史文脉,是高校自身的一笔宝贵财富。除此之外,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多元化发展,交流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院落空间因为其自然开放属性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场所,营造了室外交流学习空间,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行。鉴于这些实际状况,对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存在大量的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的改造实例,但是关于它的理论研究不多,这导致在实践时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立足于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设计的研究,探讨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设计的相关方法,以期为将来的实践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从高校院落式建筑改造的相关概念入手,厘清了我国院落式建筑和高校建筑的发展脉络,归纳总结了高校院落式建筑的类型、特点以及既有建筑的改造方式,阐述了高校院落式建筑的改造特点,并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分析目前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的改造现状,提炼改造要点;其次,通过对高校院落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改造动因、面临的问题及改造价值;基于以上内容,提出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的五大改造原则,并提出改造过程中建筑空间与院落空间的共生关系。最后,针对高校院落式建筑中存在“建筑——院落”这一空间关系的特点,本文通过建筑与院落的逻辑关系表达类型来探究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的改造设计手法,并通过两个实践案例对前文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

李洁[10](2019)在《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进了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数据成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的逻辑起点。“数据驱动”打破了基于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桎梏,形成了从问题到数据又回归问题的新方法论认识——基于数据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范式将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从对问题本源的探索推向知识服务的本真,可以说,从数据直面用户、管理和服务为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供给侧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知识发现服务要改变的不只是管理技术、管理规则或服务形式,而要涉及整个管理理念和服务体系。而大数据环境中,数字图书馆信息发生源越来越多,数据产出量越来越大,数字资源增长速率越来越快,数据异构性越来越明显,数据老化节奏越来越快,低价值密度隐患的知识饥渴和数据海啸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户对发现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数字图书馆数据资源正面临着重新被发现的挑战。迎面变化和挑战,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发现服务不单要完成从文献数字化到内容数据化的知识组织转型,更应实现数字资源从内容数据化到数据智能化的价值开发和智慧洞见。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开辟了知识发现的新路径,开启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时代新转型。探索数据驱动理念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模式的新形态,需要学习、内化数据科学相关理论,需要剖析知识发现的驱动要素和作用机制,需要打破传统的资源发现固化模式,创建知识发现服务的创新生态功能圈。融合数据驱动和知识发现的双重技术优势,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趋从数据化、数据向知识转化的语义关联、可视化和智能化驱动维度寻求用户数据、内容资源数据、专家数据、业务数据的新协同,开发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精准文献推荐等的新应用,强化数据的集群整合、提升平台的绿色联通、实现用户界面的友好交互,使数字图书馆成为支持用户知识探索与发现创造的智能服务系统,使数据资源最大化的进行价值开发与知识转化,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受益于数字图书馆高效、便捷、友好与智能的知识发现服务体验。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数据驱动、知识发现研究成果的追本溯源,界定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核心理念;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谈、仿真实验、模型训练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环境、驱动机制、创新模式、模式应用以及创新策略制定。围绕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第三章从数据环境特征、数据环境变化和数据环境开发分析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章结合数据要素、数据驱动过程、数据驱动维度探讨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驱动动力机制、流机制、协同驱动机制和数据驱动控制机制;第五章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模式创新衍变的内在使命分析,指出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构建依据、构建基础和构建过程;第六章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进行具体的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文本推荐和多粒度检索决策应用;第七章针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具体瓶颈给出各驱动维度的应对策略。具体内容阐述如下:第3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分析本章是对大数据驱动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场域的情境解构。首先,基于大数据的4V特征,面向全数据,分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数据形态、存在方式、存储模式、存储内容、数据价值等方面的特性。其次,探讨数据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思维、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范式影响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革新的优劣利弊。最后,基于环境特性和环境变化的双向作用状态定位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发展的开发方向。明确本文研究目的的同时,引出4、5、6、7章节的主要研究任务。第4章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机制分析本章作为第5章的铺垫,详细解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平台的数据要素和驱动作用形式。通过用户数据、资源内容数据、专家数据的分类界定,为第6章科研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精准文献推荐等的服务模式应用提供数据基础;通过数据化、语义关联、可视化、智能化的数据驱动维面的层级解构,为第7章的创新策略制定奠定优化主线;基于数据要素、驱动过程和驱动维面,从内外力作用的动力机制、输入-输出的流机制、数据融合的协同驱动机制以及数据驱动控制机制具体呈现数据驱动与知识发现服务交互融合的催化反应。第5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章首先对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构建进行内在逻辑分析;其次,从资源发现既有模式、知识产品和技术支持方面阐述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外在基础;最后,综合内在逻辑和外在基础,进行创新模式的基础框架和平台架构的初步解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构建。第6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用研究本章在第5章提出的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利用科研用户数据进行数字图书馆百度发现的科研用户画像构建,利用文献数据进行以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为核心要素的研究设计指纹构造,结合用户画像和研究设计指纹实现精准文献推荐,并通过用户检索实验验证多粒度检索决策的优势。第7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策略研究基于第4章对数据驱动维度和驱动机制的分析,本章旨在明确数据化、语义化、关联化、可视化和智能化驱动的创新方向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路径设计,针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制约因素,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对策建议。大数据环境下,重新界定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内涵、探讨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驱动机制、创新数字图书馆既有的资源发现服务模式,有利于从方法论认识层面为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统一检索及其延伸功能,更在于此基础上辅助科学发现的循证决策、智能管理和知识再造的服务价值。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与努力认识未知的道路上,数据驱动+知识发现的催化反应为科学发现的方法探索提供了一个可行参考,推动着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不断革新的历程中惠及更多的求知受众。

二、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方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1.2.4 评述与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库
        2.1.2 智慧服务
        2.1.3 智慧数据服务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管理理论
        2.2.2 扎根理论
        2.2.3 用户场景理论
        2.2.4 灰色系统理论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3.1.3 结果分析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4.2.1 图情机构主体
        4.2.2 智慧数据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4.3.1 数据多源性
        4.3.2 技术智能性
        4.3.3 服务场景化
    4.4 案例分析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5.2.2 智库需求感知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5.2.4 智能化推荐
        5.2.5 案例分析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3.1 智库活动层
        5.3.2 嵌入层
        5.3.3 融合层
        5.3.4 服务层
        5.3.5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6.1.1 智库特征识别
        6.1.2 智库需求确定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6.3 多源数据融合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1 场景化服务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7.5.3 评价指标优化
        7.5.4 评价指标赋权
    7.6 实证研究
        7.6.1 研究方法
        7.6.2 数据分析
        7.6.3 结果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2)聚焦支持高校教学与科研——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 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实践
    3.1 学科文献资源保障
    3.2 教材教参资源配置
    3.3 特色资源建设
    3.4 文献资源一体化管理
    3.5 文献资源评估与评价
4 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成效
    4.1 以学科资源建设为基点,提高文献资源保障率与满意度
        (1)通过关注一流学科发展要求,保障一流学科资源建设。
        (2)通过关注院系学科发展需求,与院系共建共享资源。
        (3)通过关注交叉学科与新增专业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科资源新需求。
    4.2 以教材教参资源建设为助力,高效融入教学与科研环境
    4.3 以特色资源建设为依托,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与利用价值
    4.4 以一体化管理平台为支撑,增强资源发现与获取能力
    4.5 以资源绩效评价为杠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5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建议
作者贡献说明:

(3)“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缘起
        1.1.1 中国校园高速建设的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2 高等教育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1.1.3 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的需求
    1.2 研究的对象
        1.2.1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
        1.2.2 更新、改造设计
        1.2.3 “两观三性”设计思想
        1.2.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大学校园空间的相关研究
        1.4.2 更新、改造设计的相关研究
        1.4.3 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研究综述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创新点一,视角创新: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为整体视角,对大学校园的更新、改造设计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的系统化研究。
        1.5.2 创新点二,思路创新:本文以“两观三性”这种系统性理论来解决大学校园更新这类系统型研究工作的思路,为大学校园的其他研究工作探索了一条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1.5.3 创新点三,内容创新:构建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整体设计理论,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发展与认知
    2.1 国外大学校园空间的起源和发展
        2.1.1 中世纪欧洲大学校园
        2.1.2 近代美国大学校园
        2.1.3 当代欧美综合化研究型大学校园
    2.2 国内大学校园空间的起源和发展
        2.2.1 古代书院式校园空间
        2.2.2 封建社会末期学堂校园空间
        2.2.3 近代中西合璧型校园空间
        2.2.4 解放后苏联模式和文革时期的校园建设
        2.2.5 改革开放后至今的校园空间发展探索
    2.3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校园空间发展的矛盾和需求
        2.3.1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2.3.2 我国当代大学校园空间发展的矛盾
        2.3.3 国内大学校园空间的发展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两观三性”思想的当代校园空间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的理论建构
    3.1 “两观三性”理论的概念与发展
        3.1.1 “两观三性”理论的思想内涵
        3.1.2 “两观三性”理论的历史传承
        3.1.3 “两观三性”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框架
    3.2 “两观三性”视角应用于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理论导入
        3.2.1 整体观视角——整体性理论与城市学理论
        3.2.2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生态建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3.2.3 地域性视角——地域主义理论
        3.2.4 文化性视角——文脉理论
        3.2.5 时代性视角——创新理论
    3.3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的建构
        3.3.1 国内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分类
        3.3.2 国内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现实目标
        3.3.3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的内涵
        3.3.4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体系的建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观三性”视角下校园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第一部分 :面向“校园—城市”整体协同发展的校园空间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4.1 “校园—城市”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相关分析
        4.1.1 “校园—城市”的整体关系
        4.1.2 我国当代城市环境下大学校园与城市结合的结构矛盾
        4.1.3 大学校园与城市空间整体更新的策略目标
        4.2 “大学—产业—城市”整体发展的校园更新功能植入
        4.2.1 大学在“大学—产业—城市”循环中扮演的角色
        4.2.2 强化“校—城”联系的功能更新与植入
        4.2.3 着眼于校园长期发展的用地预留储备
        4.3 校园与城市整体协同发展的校园结构网络
        4.3.1 校园与城市对接的空间结构层级
        4.3.2 校园与城市空间肌理缝合
        4.3.4 校园衔接城市的社区网络
        4.4 满足城市多元需求的“校园—城市”过渡区空间布局更新、改造策略
        4.4.1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类型
        4.4.2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公共空间整合
        4.4.3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整体更新机制
    第二部分 :面向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规划更新、改造策略
        4.5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的现状和策略目标
        4.5.1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现状
        4.5.2 新时期校园空间更新改造需要处理好的校园关系
        4.5.3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校园规划更新的策略目标
        4.6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工作机制
        4.6.1 合理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目标体系
        4.6.2 动态更新的校园总体规划文件
        4.6.3 项目计划评估和实施程序
        4.7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4.7.1 校园道路交通疏解能力的优化
        4.7.2 公共交通系统管理
        4.7.3 校园自行车系统的完善
        4.7.4 停车场的规划与管理
        4.8 绿色低碳校园的规划更新
        4.8.1 节地与室外环境
        4.8.2 节能与能源利用
        4.8.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8.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第三部分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规划空间品质提升设计策略
        4.9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公共空间更新、改造
        4.9.1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文脉的传承塑造
        4.9.2 “文化性”视角下功能布局的整合重组
        4.9.3 “时代性”视角下空间格局的有机缝合
        4.10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校园景观空间更新、改造
        4.10.1 传统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形式
        4.10.2 大学校园景观更新、改造的原则
        4.10.3 校园景观的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5.1 “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策略建构
        5.1.1 “整体观”视角下既有校园建筑更新、改造策略的基础——校园建筑的既有历史价值和功能价值
        5.1.2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既有校园建筑更新、改造的项目实施过程
        5.1.3 本章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目标
    5.2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历史价值保护
        5.2.1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历史价值的认知和保护原则
        5.2.2 校园历史建筑地域文化价值再现
        5.2.3 回应校园地域景观
        5.2.4 契合校园场所记忆
    5.3 “文化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功能转换
        5.3.1 文化视角下的既有建筑功能转换
        5.3.2 校园建筑更新改造中新旧建筑的联接模式
        5.3.3 校园创新文化特征下的空间赋能
    5.4 “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性能提升
        5.4.1 体现当代技术特点的结构体系更新
        5.4.2 满足现代大学需求的环境性能提升
        5.4.3 体现当代环保理念的校园建筑生态节能改造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两观三性”思想的当代校园空间的更新、改造策略整合与综合实践
    6.1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整合与展望
        6.1.1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规划更新策略
        6.1.2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6.1.3 “两观三性”视角下当代大学校园空间发展趋势的展望
    6.2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综合实践
        6.2.1 北京工业大学规划及图书馆更新、改造项目
        6.2.2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2.3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2.4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一、理论研究
    二、策略建构
    三、研究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专着
    中文专着
    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4)从装修到空间:养心殿内檐装修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材料的运用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材料的运用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回顾
        1.4.1 养心殿内檐装修
        1.4.2 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
    1.5 论文结构
    1.6 创新点与展望
        1.6.1 创新点
        1.6.2 展望
第2章 养心殿现存内檐装修格局历史溯源
    2.1 正殿
        2.1.1 正殿明间
        2.1.2 正殿东暖阁
        2.1.3 正殿西暖阁
    2.2 东配殿、西配殿
    2.3 后殿、穿堂
    2.4 体顺堂、燕喜堂
    2.5 东、西围房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清代匠作则例的养心殿内檐装修形制识读
    3.1 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中的装修类型与样式
        3.1.1 参考文本
        3.1.2 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中的内檐装修类型与样式
    3.2 基于清代匠作则例的养心殿现状内檐装修形制识读
        3.2.1 木顶格
        3.2.2 落地罩(附落地床罩)
        3.2.3 飞罩
        3.2.4 几腿罩(附几腿床罩)
        3.2.5 碧纱橱
        3.2.6 嵌扇
        3.2.7 栏杆罩
        3.2.8 开关罩
        3.2.9 床
        3.2.10 真门口
        3.2.11 门
        3.2.12 窗
        3.2.13 毗卢帽
        3.2.14 护墙壁子、护墙板、隔断壁子、板墙
        3.2.15 栏杆横楣、栏杆挂檐板及其他
        3.2.16 则例之外的其他内檐装修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清代匠作则例的养心殿内檐装修尺寸分析
    4.1 清代匠作则例中内檐装修尺寸设计解读
        4.1.1 不同版本内檐装修做法辨析
        4.1.2 匠作则例中内檐装修尺寸设计原则
    4.2 养心殿木顶格尺寸设计分析
    4.3 养心殿隔罩类装修尺寸设计分析
        4.3.1 隔罩净高
        4.3.2 中枋位置
        4.3.3 栏杆罩长间柱位置
        4.3.4 横披
        4.3.5 槅扇
        4.3.6 罩口牙子
    4.4 养心殿门口尺寸设计分析
    4.5 养心殿床尺寸设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内檐装修设计分析
    5.1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内檐装修位置安排的一般规律
        5.1.1 养心殿进深装修位置
        5.1.2 养心殿面阔装修位置
    5.2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内檐装修类型选用的一般规律
        5.2.1 养心殿内檐装修分隔能力评价
        5.2.2 养心殿室内空间分隔规律
        5.2.3 空间功能需求与内檐装修类型选用
    5.3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内檐装修雕饰纹样选用的一般规律
        5.3.1 养心殿内檐装修雕饰纹样分类
        5.3.2 养心殿内檐装修雕饰纹样选用规律
    5.4 空间视角下养心殿正殿内檐装修设计分析
        5.4.1 正殿大空间划分
        5.4.2 空间视角下正殿内檐装修设计特点
        5.4.3 个人偏好对内檐装修设计的影响——以东暖阁召见空间为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目录
附录B 清代装修类匠作则例内容分类
附录C 养心殿内檐装修大事年表
附录D 养心殿内檐装修相关样式雷图档目录
附录E 养心殿内檐装修遗存形制及其分布统计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范围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2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课题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发展历程研究
    2.1 国内外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研究
        2.1.1 欧洲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研究
        2.1.2 亚洲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研究
        2.1.3 北美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研究
        2.1.4 国内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研究
    2.2 国内外绿色大学校园发展研究
        2.2.1 国外绿色大学校园发展研究
        2.2.2 国内绿色大学校园发展研究
    2.3 新加坡的建筑立体绿化发展历程
        2.3.1 新加坡的城市立体绿化发展历程
        2.3.2 新加坡的自然地理气候
        2.3.3 新加坡的相关政策指引
        2.3.4 新加坡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
    2.4 新加坡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特点
        2.4.1 绿化空间结合建筑的整体性,充分利用室内外
        2.4.2 多种绿化空间设计方式的综合运用
        2.4.3 与校园整体环境的融合
        2.4.4 绿化空间的设计融入校园的文化精神中
    2.5 新加坡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的四种模式及设计策略
        2.5.1 建筑庭院绿化空间设计策略
        2.5.2 建筑平台绿化空间设计策略
        2.5.3 建筑屋顶绿化空间设计策略
        2.5.4 建筑垂直绿化空间设计策略
    2.6 粤港澳大湾区与新加坡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对比研究
        2.6.1 两地气候适应性比较
        2.6.2 两地基础数据对比分析
        2.6.3 可借鉴之处
    2.7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案例分析
    3.1 广州的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代表性案例研究
        3.1.1 华南理工大学清清文理楼
        3.1.2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C2-C3建筑组团
        3.1.3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3.1.4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教学楼组团
    3.2 深圳的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代表性案例研究
        3.2.1 清华大学深圳校区海洋大楼
        3.2.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组团
        3.2.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二期学生宿舍楼
        3.2.4 南方科技大学行政楼
        3.2.5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教学楼
    3.3 香港的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代表性案例研究
        3.3.1 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园综合楼
        3.3.2 香港理工大学西九龙校区专上学院
        3.3.3 香港理工大学红磡湾校区专上学院
        3.3.4 香港城市大学刘鸣炜学术楼
    3.4 澳门的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代表性案例研究
        3.4.1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图书馆
        3.4.2 澳门大学横琴岛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类型及综合效益
    4.1 建筑庭院绿化类型及特点
        4.1.1 中庭型庭院绿化
        4.1.2 组团立体型庭院绿化
        4.1.3 垂直型庭院绿化
    4.2 建筑屋顶绿化类型及特点
        4.2.1 种植型屋顶绿化
        4.2.2 花园型屋顶绿化
    4.3 建筑平台绿化类型及特点
        4.3.1 窗台型平台绿化
        4.3.2 阳台型平台绿化
        4.3.3 露台型平台绿化
        4.3.4 廊道型平台绿化
    4.4 建筑墙体绿化类型及特点
        4.4.1 植物型墙体绿化
        4.4.2 容器型墙体绿化
        4.4.3 生物墙型墙体绿化
    4.5 建筑室内绿化类型及特点
        4.5.1 盆栽型室内绿化
        4.5.2 悬垂型室内绿化
        4.5.3 种植池型室内绿化
    4.6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的综合效益
        4.6.1 生态效益
        4.6.2 经济效益
        4.6.3 社会效益
        4.6.4 人文效益
    4.7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原则及策略研究
    5.1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原则
        5.1.1 考虑与校园整体环境的融合
        5.1.2 呼应建筑功能和形态
        5.1.3 延续和传承校园文化
        5.1.4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气候做出积极应对
        5.1.5 考虑可持续性,提升建筑及绿化全生命周期
    5.2 建筑庭院绿化设计策略
        5.2.1 充分结合建筑形态
        5.2.2 与交通空间的融合
        5.2.3 结合校园内共享交往空间
        5.2.4 立体化景观空间渗透
        5.2.5 庭院绿化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5.3 建筑屋顶绿化设计策略
        5.3.1 生态构造的综合考虑
        5.3.2 最大化利用屋顶空间
        5.3.3 活化校园内共享游憩空间
        5.3.4 立体屋顶绿化的打造
        5.3.5 屋顶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和搭配
    5.4 建筑平台绿化设计策略
        5.4.1 与建筑立面的协调与统一
        5.4.2 融合室内外校园景观
        5.4.3 多维度系统化设计
        5.4.4 种植装置的合理选用
        5.4.5 平台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和搭配
    5.5 建筑墙体绿化设计策略
        5.5.1 选择适宜的墙体绿化类型
        5.5.2 前置性引导立面设计
        5.5.3 合理设计支撑连接体系
        5.5.4 墙体绿化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5.6 建筑室内绿化设计策略
        5.6.1 自然性原则
        5.6.2 适量性原则
        5.6.3 整体性原则
        5.6.4 点线面结合的综合布局
        5.6.5 室内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和搭配
    5.7 本章小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6)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4.1 课题的研究对象
        1.4.2 课题的研究范围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
        1.5.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研究情况对比分析
        1.5.2 国外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相关研究
        1.5.3 国内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相关研究
    1.6 课题的研究方法
    1.7 课题的研究框架
    1.8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与改扩建的动因分析
    2.1 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
        2.1.1 西方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
        2.1.2 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
        2.1.3 中西方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总结
    2.2 高校图书馆自身需求与职能的变化
        2.2.1 馆舍面积不足
        2.2.2 结构设备老化
        2.2.3 建筑立面陈旧
        2.2.4 原有空间使用不便
        2.2.5 书籍借阅模式革新
    2.3 社会技术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促进
        2.3.1 网络信息技术发达
        2.3.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3.3 绿色生态技术的引入
    2.4 小结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案例及模式研究
    3.1 独立改扩建式
        3.1.1 自身改造式
        3.1.2 原地新建式
        3.1.3 易地新建式
        3.1.4 其他建筑改造式
        3.1.5 独立改扩建式归纳总结
    3.2 水平改扩建式
        3.2.1 单侧改扩建式
        3.2.2 两侧改扩建式
        3.2.3 环绕改扩建式
        3.2.4 内庭改扩建式
        3.2.5 单元改扩建式
        3.2.6 水平改扩建式归纳总结
    3.3 垂直改扩建式
        3.3.1 向上改扩建式
        3.3.2 向下改扩建式
        3.3.3 垂直改扩建式归纳总结
    3.4 高校图书馆既有馆舍的价值研究
        3.4.1 既有馆舍的价值分类
        3.4.2 既有馆舍物质层面价值
        3.4.3 既有馆舍精神层面价值
        3.4.4 既有馆舍的价值判断与不同结果
    3.5 小节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原则与新旧整合方式研究
    4.1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原则
        4.1.1 协调共生原则
        4.1.2 高效创新原则
        4.1.3 多样复合原则
        4.1.4 持续发展原则
    4.2 高校图书馆内部新旧流线整合方式
        4.2.1 高校图书馆内部流线分析
        4.2.2 串连式的新旧流线整合方式
        4.2.3 鱼骨式的新旧流线整合方式
        4.2.4 环绕式的新旧流线整合方式
        4.2.5 辐射式的新旧流线整合方式
        4.2.6 流线整合方式与改扩建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4.3 高校图书馆外部新旧体量整合方式
        4.3.1 新建筑主导式
        4.3.2 旧建筑主导式
        4.3.3 新旧一体式
    4.4 高校图书馆新旧衔接空间设计研究
        4.4.1 新旧衔接空间的作用
        4.4.2 新旧衔接空间的设计方式
        4.4.3 新旧衔接空间对内部流线整合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策略及发展趋势研究
    5.1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设计策略研究
        5.1.1 总平面设计策略
        5.1.2 功能设计策略
        5.1.3 流线设计策略
        5.1.4 造型设计策略
    5.2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5.2.1 空间整合化的程度提高
        5.2.2 信息智能化的程度提高
        5.2.3 开放共享化的程度提高
        5.2.4 绿色低碳化的程度提高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典型案例地区分布统计(共75个)
    附录Ⅱ 国外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典型案例(国外案例共47个)
    附录Ⅲ 国内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典型案例(国内案例共28个)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清代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鉴定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与基础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回顾
    五、研究材料
    六、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七、论文创新与未尽事宜
上编: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的整理与鉴定
    第一章.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与样式雷世家
        1.1 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传世概览
        1.1.1 馆藏分布
        1.1.2 朝年信息
        1.1.3 工程所属
        1.1.4 小结
        1.2 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类型
        1.2.1 画样
        1.2.2 烫样
        1.2.3 文书
        1.2.4 小结
        1.3 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是样式雷世家从业活动的产物
        1.3.1 “楠木作”与样式雷世家前三代
        1.3.2 嘉庆朝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与第四代传人
        1.3.3 道光至宣统朝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与后四代传人
        1.3.4 小结
        1.4 总结
    第二章.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整理和鉴定
        2.1 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的整理与分类
        2.1.1 样式雷内檐装修地盘样
        2.1.2 样式雷内檐装修立样、单片装修样
        2.1.3 样式雷内檐装修文书
        2.1.4 小结
        2.2 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鉴定方法
        2.2.1 以内檐装修信息为索引
        2.2.2 以图档再现时代特征为标尺
        2.2.3 小结
        2.3 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鉴定举例
        2.3.1 精确已获鉴定图档的朝年信息、工程归属
        2.3.2 改正已获鉴定图档的朝年信息、工程归属
        2.3.3 新鉴定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
        2.4 总结
下编: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的释读与研究
    第三章.样式雷内檐装修画样的图示语言
        3.1 图像信息
        3.1.1 抽象符号
        3.1.2 具象图形
        3.1.3 小结
        3.2 文字和数字信息
        3.2.1 题名
        3.2.2 解释补充图像信息的文字和数字
        3.2.3 小结
        3.3 色彩信息
        3.3.1 图面颜色
        3.3.2 贴签颜色
        3.3.3 小结
        3.4 图层信息
        3.4.1 表达内檐装修立面形式
        3.4.2 表达建筑二层空间
        3.4.3 表达添改、比较内檐装修方案
        3.4.4 表达响堂炕、地炕结构
        3.4.5 小结
        3.5 总结
    第四章.样式雷内檐装修图例
        4.1 室内空间分隔物
        4.1.1 墙
        4.1.2 室内门、窗
        4.1.3 罩隔
        4.1.4 其他
        4.2 限定空间的家具、陈设
        4.2.1 床、炕、宝座
        4.2.2 其他
        4.3 尺寸标注
        4.3.1 面宽方向的尺寸标注
        4.3.2 进深方向的尺寸标注
        4.3.3 高度方向的尺寸标注
        4.3.4 综合尺寸标注
        4.3.5 小结
        4.4 总结
    第五章.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设计制作程序解读
        5.1 前期准备
        5.1.1 明确新建殿座的建筑尺寸
        5.1.2 获取旧有殿座建筑尺寸及旧有内檐装修尺寸
        5.1.3 小结
        5.2 初步设计
        5.2.1 绘制画样
        5.2.2 制作烫样
        5.2.3 小结
        5.3 修改、深化方案
        5.3.1 绘制画样
        5.3.2 制作木牙样
        5.3.3 小结
        5.4 确定方案、统筹制作
        5.4.1 制作烫样个样
        5.4.2 绘制装修布画样
        5.4.3 制作木牙样
        5.4.4 开具清单
        5.4.5 小结
        5.5 楠木作雷氏承办
        5.5.1 参与尺寸校核
        5.5.2 支取、采买材料
        5.5.3 监工制作、完成安装
        5.5.4 小结
        5.6 总结
    第六章.挪安内檐装修工程设计方法解读——以九洲清晏与澄心堂互换内檐装修工程为例
        6.1 工程背景
        6.2 两组带号头的图档
        6.2.1 澄心堂组群内檐装修挪给九洲清晏组群用
        6.2.2 九洲清晏组群内檐装修挪给澄心堂组群用
        6.3 挪安内檐装修的设计方法
        6.3.1 踏勘
        6.3.2 拟定号头
        6.3.3 调整罩隔
        6.3.4 统筹制作
        6.4 互换内檐装修对应建筑选择的思考
        6.4.1 建筑尺度相近
        6.4.2 使用者的诉求
        6.5 总结
结论
附录一:样式雷参与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工程大事年表
附录二:样式雷内檐装修式样名称与图例对应表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8)西北农大中心教学区建筑与环境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普适性
        1.2.2 文脉延续性
        1.2.3 示范性和指导性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中心教学区
        1.3.2 校园文脉
        1.3.3 更新设计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标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7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2 国内高校发展概况及西北农大校园发展概述
    2.1 国内近现代高校校园发展概述
        2.1.1 近现代高校发展背景
        2.1.2 近现代高校校园发展
    2.2 西北农大校园发展概述
        2.2.1 历史沿革及校园发展
        2.2.2 办学理念研究解读
        2.2.3 校园文脉研究概述
        2.2.4 校园与城市共生关系研究
    2.3 中心教学区背景及需求研究
        2.3.1 中心教学区现状分析
        2.3.2 中心教学区建筑特殊性研究
        2.3.3 甲方的意愿及更新设计要求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西北农大更新设计的理论研究
    3.1 更新设计的发展历程概述
    3.2 更新设计理论研究概述
        3.2.1 建筑类型下的更新研究理论
        3.2.2 建筑常见的更新内容
        3.2.3 针对遗产建筑和历史建筑出台的相关文件
    3.3 西北农大校园建筑与环境更新理论研究
        3.3.1 教学空间的更新
        3.3.2 整体文脉的延续
        3.3.3 新技术、材料的应用
        3.3.4 整体建筑与环境的更新研究
    3.4 更新设计相关的案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西北农大中心教学区更新设计实践
    4.1 更新设计原则
        4.1.1 校园文脉的延续性原则
        4.1.2 整体与个体的协调性原则
        4.1.3 动态性原则
        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 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4.2.1 从校园整体出发,五号楼的更新策略探讨
        4.2.2 以三号楼为研究参照,五号楼的更新策略探讨
        4.2.3 从场所出发,五号楼加改建方式探讨
        4.2.4 整合与激活院落空间的更新策略探讨
    4.3 方案设计
        4.3.1 设计理念
        4.3.2 总平面布局分析
        4.3.3 形式生成逻辑
        4.3.4 平面功能空间布局
        4.3.5 建筑界面分析
        4.3.6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4.3.7 整体空间关系及景观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西北农大更新实践的多角度研究
    5.1 校园文脉传承研究
        5.1.1 “历时性”与“共时性”角度下的校园文脉传承
        5.1.2 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下的校园文脉传承
    5.2 外部空间环境研究
        5.2.1 外部空间的开放性和公共性
        5.2.2 空间序列
        5.2.3 外部环境的空间界面研究
    5.3 形式和功能空间的研究
        5.3.1 形式的开放兼容性
        5.3.2 功能空间的多样性
    5.4 绿色建筑策略研究
        5.4.1 绿色建筑策略在建筑更新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5.4.2 室内空间绿建优化的更新方式
        5.4.3 立面围护结构绿建优化的更新方式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思考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附录
致谢

(9)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校院落式建筑改造的实践参与
        1.1.2 院落空间助力教学改革
        1.1.3 院落式建筑广泛存在于传统校园内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院落式建筑
        1.3.2 高校既有建筑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高校建筑更新改造
        1.4.2 院落空间及其改造
        1.4.3 高校院落式建筑改造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的基础研究
    2.1 高校院落式建筑的相关研究
        2.1.1 我国院落式建筑的发展概况
        2.1.2 高校建筑的发展脉络
        2.1.3 高校院落式建筑的类型
        2.1.4 高校院落式建筑的特点
    2.2 既有建筑改造的相关研究
        2.2.1 既有建筑的改造方式
        2.2.2 院落式建筑的改造特点
    2.3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实例
        2.3.1 调研说明
        2.3.2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中心
        2.3.3 同济大学图书馆
        2.3.4 清华大学建筑系馆
        2.3.5 调研总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动因与价值分析
    3.1 院落空间改造动因分析
        3.1.1 空间利用效率低下
        3.1.2 提供室外交往空间
        3.1.3 降低改造成本
        3.1.4 满足节能需求,降低能耗
    3.2 建筑空间改造动因分析
        3.2.1 外观形象破旧
        3.2.2 建筑规模不足
        3.2.3 原有功能过时
        3.2.4 结构设备老化
    3.3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存在的问题
        3.3.1 前期调研目标不明确
        3.3.2 原始资料缺失
        3.3.3 施工难度较大
    3.4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的价值
        3.4.1 经济实用价值
        3.4.2 文化记忆价值
        3.4.3 美学价值
        3.4.4 生态价值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与共生关系
    4.1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文化认同原则
        4.1.3 可持续性原则
        4.1.4 经济性原则
        4.1.5 分序性原则
    4.2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中的共生关系
        4.2.1 建筑与院落空间相关联
        4.2.2 建筑与院落功能相适应
        4.2.3 建筑与院落界面相复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设计手法
    5.1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的表达类型
        5.1.1 建筑与院落的空间逻辑关系
        5.1.2 建筑与院落的空间逻辑关系保持不变
        5.1.3 建筑与院落的空间逻辑关系发生改变
    5.2 建筑与院落的空间逻辑关系保持不变的改造手法
        5.2.1 院落内部体量不变
        5.2.2 建筑内部体量保持不变
        5.2.3 建筑内部大空间体量改为小空间体量
        5.2.4 建筑内部小空间体量改为大空间体量
    5.3 建筑与院落的空间逻辑关系发生改变的改造手法
        5.3.1 院落体量发生变化
        5.3.2 建筑体量发生变化
    5.4 院落式建筑群体组合改造策略
        5.4.1 单体院落式建筑改造为多重院落式建筑
        5.4.2 多重院落式建筑改造为单体院落式建筑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设计实践案例
    6.1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老楼改造设计
        6.1.1 项目背景
        6.1.2 项目现状及问题
        6.1.3 改造设计方案
    6.2 湖南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改扩建设计
        6.2.1 项目背景
        6.2.2 项目现状及问题
        6.2.3 改造设计方案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学术活动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致谢

(10)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驱动研究现状
        1.2.2 知识发现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数据驱动
        2.1.2 知识发现
        2.1.3 Web级资源发现
        2.1.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理论
        2.2.2 数据驱动控制理论
        2.2.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分析
    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特征
        3.1.1 馆藏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及数据形态和存在方式的多样性
        3.1.2 数据存储模式多样化及存储内容的非结构化和碎片化
        3.1.3 数据资源价值的低密度和高变现潜能
    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变化
        3.2.1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演化
        3.2.2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
        3.2.3 数据分析思维模式的形成
        3.2.4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用趋势
    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开发与应用
        3.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新定位
        3.3.2 开发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数据驱动的新机制
        3.3.3 创新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新模式
        3.3.4 开发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新业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机制分析
    4.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数据驱动机制的数据要素
        4.1.1 用户数据要素
        4.1.2 内容资源要素
        4.1.3 专家数据要素
    4.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过程与维度
        4.2.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过程
        4.2.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维度
    4.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机制
        4.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类型
        4.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关系分析
        4.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仿真模型
    4.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机制
        4.4.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特征
        4.4.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过程
        4.4.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机制模型
    4.5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机制
        4.5.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内涵
        4.5.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目标
        4.5.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机制模型
    4.6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机制
        4.6.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内涵
        4.6.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
        4.6.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模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5.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问题的提出
    5.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构建基础
        5.2.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模式基础
        5.2.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产品基础
        5.2.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技术基础
    5.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构建
        5.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框架设计
        5.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架构分析
        5.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建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用研究
    6.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科研用户画像应用
        6.1.1 用户画像数据收集
        6.1.2 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6.1.3 用户画像实验分析
    6.2 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设计指纹识别应用
        6.2.1 研究设计指纹识别基础
        6.2.2 数据标注
        6.2.3 研究设计指纹生成模型训练
        6.2.4 结果与讨论
    6.3 融合用户画像和研究设计指纹的文献推荐应用
        6.3.1 文献推荐模型构建
        6.3.2 文献推荐仿真实验
        6.3.3 结果与讨论
    6.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多粒度检索决策应用
        6.4.1 实验准备
        6.4.2 实验描述
        6.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7.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方向与路径
        7.1.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方向
        7.1.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路径
    7.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化优化
        7.2.1 数据化优化阻碍
        7.2.2 数据化优化策略
    7.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语义关联优化
        7.3.1 语义关联优化阻碍
        7.3.2 语义关联优化策略
    7.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可视化优化
        7.4.1 可视化优化阻碍
        7.4.2 可视化优化策略
    7.5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智能化优化
        7.5.1 智能化优化阻碍
        7.5.2 智能化优化策略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方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2]聚焦支持高校教学与科研——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实践与思考[J]. 于宁,贾延霞,武丽娜,何玉. 图书情报工作, 2021(01)
  • [3]“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 陈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从装修到空间:养心殿内檐装修个案研究[D]. 何丽沙. 天津大学, 2020(02)
  • [5]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研究[D]. 刘宇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高校图书馆改扩建设计研究[D]. 黄一.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清代样式雷内檐装修图档鉴定与研究[D]. 荣幸. 天津大学, 2020
  • [8]西北农大中心教学区建筑与环境更新设计研究[D]. 胡鹏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高校既有院落式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 冯辰. 湖南大学, 2020(07)
  • [10]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D]. 李洁. 吉林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方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