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藜芦生物碱论文-宋其玲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论文-宋其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乌苏里藜芦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脉藜芦,乌苏里藜芦,生物碱,血栓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论文文献综述

宋其玲[1](2015)在《光脉藜芦与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抗血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栓性疾病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血栓药物在发挥抗血栓作用的同时,也易引起意外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寻找疗效高、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少的新型抗血栓药物一直是医药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藜芦是传统中药材,用于中风失语、疥疮等。光脉藜芦与乌苏里藜芦在东北地区分布广泛。文献报道乌苏里藜芦总生物碱(VnA)具有抗血栓活性,但光脉藜芦总生物碱(VpA)的抗血栓活性研究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VpA、VnA、以及二者中各自含量较高的单一生物碱(P1-P2、N1-N6)的抗血栓活性,为藜芦的抗血栓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了VpA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血小板聚集、凝血参数、血粘度以及尾出血时间的影响,对比了VpA及P1-P2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发现:(1)VpA对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且抑制血栓形成的时效曲线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时效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达峰时间相同,表明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是VpA抗血栓形成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2)VpA和P1均显着抑制静脉血栓形成(P<0.01),表明P1是VpA中抗血栓的活性成分之一;P2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3)VpA对血粘度和凝血参数无显着影响(P>0.05)。(4)VpA在给药后9 min时显着缩短大鼠尾出血时间(P<0.05);而后尾出血时间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在给药后60 min时,对尾出血时间的延长作用达到最强,但此时的尾出血时间不长于阳性对照药赖氨酸阿司匹林和肝素钠所引起的尾出血时间,推测VpA在发挥抗血栓作用时,引起意外出血的几率很低。研究了VnA、N1-N6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凝血参数,以及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发现:(1)VnA以及N1-N5均显着抑制静脉血栓形成(P<0.01),其中N2在所测试的各个剂量下,对血栓形成的抑制程度均高于VnA,表明N2是VnA中抗血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N6对血栓形成无显着影响(P>0.05)。(2)VnA、N1~N5均显着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显着延长凝血酶时间(TT)(P<0.01),推测VnA、 N1-N5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延长TT的作用对其抑制静脉血栓形成的活性有一定贡献;N6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参数均无显着影响(P>0.05)。对VpA、VnA抗血栓活性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VpA、VnA都具有抗血栓活性,但抗血栓作用的特点以及抗血栓作用的机制不同。对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西藜芦碱类和介藜芦胺类骨架是抗血栓活性的有效骨架结构;C3位酯基取代对西藜芦碱类骨架结构化合物的抗静脉血栓活性、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有增强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9)

吕莉,齐万红,潘平,周琴,赵伟杰[2](2011)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计米丁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计米丁(germidine)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测定给予计米丁后20 min、60 min、120 min家兔全血和血浆黏度,5 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复钙时间(R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给药前相比,家兔静注计米丁(1.25~10.00μg/kg)后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全血和血浆比黏度,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5 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同时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T和TT。结论计米丁具有强大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活性,是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1年06期)

吕莉,潘平,韩国柱,周琴,赵伟杰[3](2011)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计米丁的抗动脉血栓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计米丁(germidine)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NS)组、计米丁5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物赖氨匹林(LAS)组。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后血流阻塞时间(OT),以NS组为基准,计算不同给药组OT延长百分率。采用Born法评价计米丁的体内、外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S组,计米丁4个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药物LAS组。大鼠给药后取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以NS组为基准,计算不同给药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另取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S组,计米丁4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物赖氨匹林(LAS)组。取血,制备PRP和PPP,于PRP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受试药物或NS。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5min最大聚集率。以NS组为基准,计算不同给药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并计算计米丁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与NS组相比,大鼠静脉注射计米丁(1.3~20.0μg.kg-1)后呈剂量依赖性OT延长,计米丁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体内(2.5~20.0μg.kg-1)及体外(6.3~50.0μg.L-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其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9.3μg.L-1。[结论]计米丁具有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该作用与其抗血小板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世盛,周雪峰,韩旭然,宋其玲,赵伟杰[4](2011)在《乌苏里藜芦中的甾体生物碱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乌苏里藜芦(Veratrum nigrum L.var.ussuriense Nakai)是百合科(Liliaceae)藜芦属植物。本属多种植物根茎可供药用,治疗中风失语、痢疾、黄疸、头痛、疥疮、疟疾等。实验证实乌苏里藜芦总生物碱具有保护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心肌的作用,在脑卒中和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乌苏里藜芦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15个甾体生物碱,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8-10)

王丽,李华,周琴,曹琳琳,李淑媛[5](2009)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乌苏里藜芦生物碱(Veratrum nigrum L.Var.ussurience Na-kai alkaloids,V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大鼠乳鼠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通过BCA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和显微测微器测定心肌细胞直径,免疫荧光法分析心肌细胞内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的表达变化。[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VnA能抑制心肌细胞蛋白含量的增加(P<0.01)和细胞体积的增加(P<0.01),细胞内CaN的表达减少。[结论]VnA抑制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内CaN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潘平,赵伟杰,吕莉,王世盛,邓伟峰[6](2008)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的抗血栓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NG)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探讨。方法:应用电刺激诱发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和淤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NG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采用Born法测定NG在体、内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活性;采用凝血酶时间法测定NG对血凝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生理氯化钠溶液(NS)组相比,NG4种剂量(5~40μg.kg-1)组血管阻塞时间(OT)均显着延长,下腔静脉淤血形成血栓的干重明显降低;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均显着下降,凝血酶时间显着延长。上述指标均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NG具有较强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该作用与NG的抗血小板作用和抗凝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08年13期)

曹琳琳,李华,李淑媛,王丽,蔺娜[7](2008)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小鼠心肌肥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乌苏里藜芦生物碱6 h后,给予异丙肾上腺素(3 mg/kg)连续5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称取小鼠全心重及左心室(含室间隔)重量,取左心室匀浆测定SOD、MDA、Ca2+-ATP活性,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结构。[结果]高剂量和中剂量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均可降低心脏指数,使心肌MDA水平降低[高剂量组(2.39±0.48)nmol.mg-1prot,与模型组(3.56±1.08)nmol.mg-1prot比较,P<0.01],SOD[高剂量组(131.32±20.07)nmol.mg-1prot,与模型组(107.43±7.86)nmol.mg-1prot比较,P<0.05]和Ca2+-ATP酶活性升高[高剂量组(5.78±0.51)μmolp i.mgprot-1.h-1,与模型组(4.06±0.38)μmolp i.mgprot-1.h-1比较,P<0.01],病理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证明心肌损害有明显改善。[结论]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在15~45μg/kg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激活心肌Ca2+-ATP酶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邓伟峰[8](2008)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乌苏里藜芦总生物碱(Veratrum nigrum L. var.ussuriense Nakai alkaloids;VnA)是从辽宁省千山乌苏里藜芦根中提得的生物碱。经本研究小组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VnA具有强大的抗血栓等作用。乌苏瑞宁(verussurinine, VSRN)是从VnA中分离得到的单体生物碱之一,本实验旨在对VSRN抗血栓作用及其对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出血时间的影响进行研究,为阐明VnA的抗栓活性成分及其作为高效能新型抗栓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和结果:1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1.1对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按电刺激法诱发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VSRN对血管堵塞时间(OT)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VSRN静脉注射1.25、2.5、5.00、10.00、20.00μg﹒kg-1后,OT分别延长21.93%、26.23%、47.63%、28.01%和7.76%。阳性对照LAS静脉注射18000μg﹒ kg-1 OT延长57.01%。1.2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按Rayers法,采用瘀血诱发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VSRN对大鼠血栓形成率和血栓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静脉注射VSRN1.25、2.50、5.00、10.00、20.00μg﹒kg-1,VSRN各受试剂量组和阳性对照均可使血栓形成率下降,且血栓干重减少呈剂量依赖关系。2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2.1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按Born提出的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观察静脉注射VSRN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VSRN2.50、5.00、10.00、20.00μg﹒kg-1各组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18.50%、28.60%、49.00%和61.30%,且剂量为10μg﹒kg-1的VSRN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与18000μg﹒kg-1的LAS相当。2.2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同样按Born提出的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观察VSRN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 VSRN终浓度6.25、12.50、25.00、50.0μg.L-1各组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18.50%、26.60%、44.00%和57.80%。与NS组相比,阳性对照LAS18000μg﹒kg-1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43.00%。3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家兔分别iv VSRN2.50、5.00、10.00、20.00μg﹒kg-1,药前和药后20min、1h和3h由心脏采血,肝素(终浓度25u/ ml)抗凝,分别测定高切全血比粘度和低切全血比粘度以及血浆比粘度。结果表明,用药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有显着降低,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同时显示各剂量下,VSRN的降粘作用至少能维持3小时。4对小鼠全血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小鼠全血凝血时间(Whole blood clotting time ,CT),观察VSRN各剂量组对小鼠CT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VSRN静脉注射5.00、10.00、20.00μg﹒kg-1,小鼠CT分别为136.50±16.80s、193.00±16.40s和231.00±10.30s,其延长百分率分别为13.18%、38.60%和48.70%。5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按鼠尾横切法测定小鼠尾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观察VSRN各剂量组对小鼠BT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VSRN静脉注射5.00、10.00、20.00μg﹒kg-1,小鼠BT分别为17.30±1.68、23.00±5.90和27.00±3.20,分别延长百分率20.81%、40.43%和49.25%。结论:VSRN静脉注射显示有强大的大鼠抗动脉血栓和抗静脉血栓形成作用。VSRN静脉注射可显着降低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率,表明有抗血小板的作用。VSRN静脉注射可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表明VSRN能改善家兔的血液流变学。VSRN静脉注射可显着延长小鼠CT,表明有抗凝作用。VSRN静脉注射可致小鼠BT延长,提示VSRN抗凝同时可能伴有出血倾向。综上,VSRN很可能是乌苏里藜芦生物碱中抗血栓作用的一种活性成分,并展示其良好的研发前景。(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潘平[9](2008)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抗血栓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本研究组一直致力于中草药乌苏里藜芦抗血栓药理学的研究,首次发现从中提得的总碱具有强大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迄今已从中分离出11种酯型异甾体生物碱,其中的一种单体经用现代分析技术鉴定为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NG)。本文旨在研究NG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和出血时间参数的影响,探讨乌苏里藜芦总碱的抗栓活性成分,从而为其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乌拉坦麻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将血栓形成仪的刺激电极置于颈总动脉近心端,远端置一温度电极,以强度为1.6 mA直流电连续刺激颈总动脉7 min,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形成血栓。从电刺激开始到温度骤降所需时间,为血流阻塞时间(Occlusion Time,OT),即血栓形成时间,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2.淤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乌拉坦麻醉,于正中切开腹壁,分离下腔静脉,并于左肾静脉下方丝线结扎,关闭腹腔。结扎后4 h重新打开腹腔,于结扎线下方2 cm处夹闭血管,同时夹住该部位主要静脉侧枝并用注射器吸尽静脉内残血,纵行剖开管腔,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若有血栓形成,则于烤箱内60℃烘20 min称其干重,记录动物血栓形成率和血栓干重,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3.血小板聚集率的比浊法测定大鼠心脏采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得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置于比浊管中,加入诱导剂ADP,用血液凝聚仪测定体内、外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进而计算比较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4.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心脏采血,肝素抗凝,用普利生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5.出血时间的测定小鼠置于固定器中,使其尾部垂直,于距尾尖1.5mm处剪断,用滤纸吸血直至吸不出血为止,记录断尾尖至吸不出血的时间,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6.全血凝固时间的测定用内径1mm的玻璃毛细管插入小鼠左、右眦球后静脉丛取血,至毛细血管柱达5mm为止,每隔30s折断毛细管一小段,同时用肉眼仔细观察有无凝血丝出现,从毛细管采血到凝血丝出现的时间,为全血凝固时间(Coagulation Time,C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7.凝血酶时间和复钙时间的测定家兔清醒状态下自心脏取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取血浆50μl置于血凝仪小杯中,加入0.1mol?L-1Tris-HCL(PH=7.4)和凝血酶试液各50μl,仪器自动给出血凝时间值,此即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另取血浆100ul,置于血凝仪小杯中,再加入已预温的0.025mol?L-1CaCl2溶液100μl ,此时,仪器自动给出的血凝时间即为复钙时间(Recalcification Time,R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结果:1.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NG能够显着延长OT值,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大,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OT值分别为857.7s、930.60s、1040.40s、1171.60s,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NG次高剂量组(20.0μg?kg-1)与阳性对照组LAS(18.0mg.kg-1)的抗动脉血栓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NG能够显着抑制静脉血栓的形成。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加,NG 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血栓形成率(血栓形成动物数/受试动物数)逐渐降低,依次为9/10、8/10、6/10、5/10,且形成之血栓干重亦逐渐减小,依次为0.0499g、0.0386g、0.0292g和0.0164g。NG高剂量组(40.0μg?kg-1)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0.0164g)与阳性对照组肝素(400.0μg?kg-1)的影响(0.0126g)相当。3.对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用药后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大,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率逐渐减小,与NS组相比,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体内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分别为17.02%、34.89%、46.76%、60.96%;体外NG25.0μg?ml-1、50.0μg?ml-1、100.0μg?ml-1、200.0μg?ml-1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分别为17.58%、30.82%、44.33%、55.16%,均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4.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给药后全血粘度显着降低。低剂量给药组药后20min、1h、3h低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的抑制率分别为10.75%、24.95%、35.70%,其他各给药组均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与低切变率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低剂量给药组药后20min、1h、3h的抑制率分别为9.97%、23.45%、32.61%,且均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给药后血浆比粘度亦呈现出与全血比粘度相同的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浆比粘度逐渐降低。与给药前相比,药后20min、1h、3h低剂量给药组血浆比粘度抑制率分别为12.35%、19.14%、30.25%;高剂量给药组血浆比粘度的抑制率则分别为23.72%、36.54%、48.72%,均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5.对小鼠BT和CT的影响各给药组小鼠的BT值均比NS组显着延长,NS组BT值为1084.70s;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BT值分别为1218.10s、1444.00s、1658.60s、1858.40s,与NS组相比,各给药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2.30%、33.12%、52.90%、71.33%;CT亦和BT呈现相同的效果,NS组CT值为105.80s;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CT值分别为130.60s、162.90s、193.20s、204.30s,与NS组相比,各给药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3.44%、53.97%、82.60%、93.10%;且NG高剂量组(40.0μg?kg-1)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125 mg.kg-1)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对家兔血凝时间参数的影响NG能显着延长TT和RT,且具有明显的时效关系和较好的量效关系,即TT、RT的延长百分率随给药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低剂量给药组(5.0μg?kg-1)下,药后各时间点TT的延长率分别为33.16%、46.53%、60.42%;RT的延长率则分别为15.10%、33.39%、49.57%,其他各剂量组均呈现与低剂量组相同的趋势。结论: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NG)具有显着的抑制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显着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显着抑制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剂量依赖性延长出血时间、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复钙时间,且上述指标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提示NG可能是乌苏里藜芦抗栓降粘的重要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曹琳琳[10](2008)在《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小鼠心肌肥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肌肥大(Cardiac hypertrophy)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病理改变,以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成分改变为主的心肌重构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心肌重构、心室肥厚增加了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因此,预防和抑制心肌肥大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心衰的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乌苏里藜芦生物碱(Veratrum nigrum L.Var. ussurience Nakai alkaloids ,VnA)系从辽宁省千山采集的乌苏里藜芦根中提取的总生物碱。现已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降压、抗血栓、降血粘和中枢抑制等作用。但预防心肌肥大作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其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VnA预防和逆转心肌肥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造模: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3mg﹒kg~(-1))诱发小鼠心肌肥大。2.实验:分为六组。①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 NS)②模型组(ISO,3mg﹒kg~(-1));③VnA高剂量组(45ug﹒kg~(-1));④VnA中剂量组(30ug﹒kg~(-1));⑤VnA低剂量组(15ug﹒kg~(-1));⑥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Captopril,100mg﹒kg~(-1))。空白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相应剂量NS,高、中、低各剂量组均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VnA,Cap组按剂量灌胃给药,6 h后皮下给予ISO(NS组除外),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全部小鼠,称取全心及左心室(含室间隔)重量,制成左心室匀浆后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Ca~(2+)-ATP酶活性、NO含量,HE染色病理组织检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VnA均可显着降低心脏重量参数,使心肌细胞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和Ca~(2+)-ATP酶活性升高(P<0.05),病理检查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证明心肌损害有明显改善,低剂量VnA组的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无显着改变,即低剂量预防心肌肥大的作用不明显。另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的NO活性差异均不显着(P>0.05)。结论:乌苏里藜芦生物碱高、中剂量均可以显着预防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同时剂量越大,作用越显着。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激活心肌细胞中Ca~(2+)-ATP酶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计米丁(germidine)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测定给予计米丁后20 min、60 min、120 min家兔全血和血浆黏度,5 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复钙时间(R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给药前相比,家兔静注计米丁(1.25~10.00μg/kg)后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全血和血浆比黏度,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5 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同时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T和TT。结论计米丁具有强大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活性,是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成分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论文参考文献

[1].宋其玲.光脉藜芦与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抗血栓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2].吕莉,齐万红,潘平,周琴,赵伟杰.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计米丁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1

[3].吕莉,潘平,韩国柱,周琴,赵伟杰.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计米丁的抗动脉血栓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

[4].王世盛,周雪峰,韩旭然,宋其玲,赵伟杰.乌苏里藜芦中的甾体生物碱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C].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5].王丽,李华,周琴,曹琳琳,李淑媛.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

[6].潘平,赵伟杰,吕莉,王世盛,邓伟峰.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的抗血栓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8

[7].曹琳琳,李华,李淑媛,王丽,蔺娜.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小鼠心肌肥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

[8].邓伟峰.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

[9].潘平.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抗血栓作用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

[10].曹琳琳.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小鼠心肌肥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

标签:;  ;  ;  ;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论文-宋其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