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式及其预后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儿按照其临床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包含20例患儿。A组患儿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取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疗法进行治疗。结果:A组患儿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0%,B组患儿临床治疗优良率为65.0%,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B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5.0%,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是该病治疗与预后成功的关键,手术复位内固定疗法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不增加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以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预后效果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四肢骨折的一种,其发病率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之间[1]。儿童一旦发生肱骨髁上骨折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不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患儿肘关节功能障碍。因此,临床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两种。本文主要对手术复位内固定疗法和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疗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预后效果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儿经过检查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断标准[2],将4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其临床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包含20例患儿。A组2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32±5.21)岁;1例交通伤,1例坠落伤,18例跌伤;3例Ⅱ型骨折,17例Ⅲ型骨折。B组2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6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5.97±6.19)岁;2例交通伤,1例坠落伤,17例跌伤;2例Ⅰ型骨折,3例Ⅱ型骨折,15例Ⅲ型骨折。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组间可比。
1.2临床治疗方法
A组患儿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取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A组患儿:采用肘后正中切口,以尺骨鹰嘴为起点,向近端作4-6厘米的切口,必要时,向远端延长1-2厘米。游离尺神经,并且对其进行保护之后,再作肘后方三头肌舌形肌瓣,将肘后关节囊切开,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准确复位。予交叉克氏针固定骨折,术后予肘关节屈曲90°中立位石膏固定制动3周,拆除石膏后指导肘关节功能锻炼[3]。临床资料图片如图1-4所示:
B组患儿:首先对患儿进行手法复位,让患儿仰卧,外展患肢,整复时两名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上臂和前臂,将前臂旋后位,屈肘30-50°,进行持续缓慢的牵引。临床医师要用双手四指握持骨折近段,拇指向侧方推挤骨折远端。矫正尺偏或者桡偏移位。如果骨折远端是桡偏移位,整复要注意达到解剖复位。尺偏移位整复时,则要矫枉过正,维持轻度桡偏位。用双手四指置于肘关节前方紧扣骨折近端,向后拉,两个拇指顶住尺骨鹰嘴用力向前推,同时让助手屈曲肘关节80-90°,矫正骨折前后方移位[4]。完成复位之后,对患者进行石膏外固定,指导患儿屈肘,长臂石膏托固定,尺偏型前臂旋后位,桡偏型前臂旋后位。术后第1周应复诊,注意调整因肿胀消退而松动的石膏托,一般4周后拆除石膏,开始肘关节的功能锻炼。
1.3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首先需对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依据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判断,主要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具体判断标准如下:优:患儿经临床治疗之后,其丢失携提角和丢失肘关节伸屈功能在0-5°;良:患儿经临床治疗后,其丢失携提角和丢失肘关节伸屈功能在5-10°之间;可:患儿经临床治疗后,其丢失携提角和丢失肘关节伸屈功能在10-15°之间;差:患儿经临床治疗后,其丢失携提角和丢失肘关节伸屈功能超过15°。(其中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5]。其次是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尺神经刺激症状、肘内翻畸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患儿临床研究记录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A组患儿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0%,B组患儿临床治疗优良率为65.0%,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临床数据见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儿童是整个家庭的核心,一旦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家长对治疗效果抱有太高的期望;但是目前,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指征等方面都有很多争议。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者各有优缺点,手术治疗术后疤痕形成及骨折愈合后需行内固定取出术,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非手术治疗可避免上述手术治疗的缺点,但不能保证骨折位置的维持及出现并发症;如何把握适应症,在帮助患者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前提下,改善外表的美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6]。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复位内固定疗法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不增加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是该病治疗与预后成功的关键。临床工作中必须慎重对待。而手术复位内固定疗法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以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
参考文献:
[1]李盛华,叶丙霖,王想福,周明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4,12:155-157.
[2]王浩然,任玮玮,仲肇平,陈秋.不同软组织肿胀情况下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4:102-106.
[3]杨田野,赵天昊,陈登山,孙大辉,祁宝昌.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4,03:77-79.
[4]陈刚,吴农欣,廉凯,王邦军,鲁宏,石义华.利用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对儿童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及进针顺序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08:760-762+768.
[5]陈坤壮,蔡立雄,张宏宁,郭跃明.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4,07:583-586.
[6]陈文瑶,李新志,郑之和,曾勇,孟琳,张建华,王宪伟,于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03:3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