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降解论文_常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酸降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酰,黄连,微生物,土壤,菊粉,马兜铃,褐藻。

酸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常瑞[1](2019)在《N-羟乙酰神经氨酸降解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红肉中的致癌因子——非人源性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因溶剂效应、电场效应、羟自由基(OH·)攻击和菊粉酶作用导致其含量降低的机制进行了探究。为了解Neu5Gc分子的结构性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M062X/6-311+G(d,p)水平对Neu5Gc几何结构优化基础上,结合概念密度泛函理论和波函数分析考察不同介电常数溶剂(苯ε=2.27、乙酸ε=6.25、乙醇ε=24.85、乳酸ε=22.00、甲酸ε=51.1、水ε=78.35)下Neu5Gc分子电子结构、反应活性参数,抗氧化机制。为研究Neu5Gc分子结构稳定性在上述溶剂和笛卡尔坐标X轴正方向不同强度外电场(0,0.005,0.01,0.015,0.02,0.025 a.u)下的变化,在PBE1PBE/TZVP水平进行振动和吸收光谱计算。基于以上结构性质和活性计算结果,首先通过液相质谱探究紫外光助芬顿氧化系统体外模拟OH·作用Neu5Gc的效果和可能产物,并以过渡态理论、反应势能面计算拟合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其次,以质谱分析、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了两种菊粉酶对Neu5Gc标准品含量降低的效果和分子机制。电子结构性质与反应活性计算表明,气相下Neu5Gc存在4个分子内氢键,分子中原子理论表明其为弱氢键,HOMO轨道均主要分布在酰胺基团,LUMO轨道均主要分布在羧基基团,极性溶剂使得Neu5Gc羟基氢原子对自由基亲核活性增强,抗氧化机制计算表明,羧基氢原子易发生氢原子转移机制,醇羟基氢原子易发生连续质子损失的电子转移机制。理论光谱分析表明Neu5Gc在溶剂下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受溶液诱导偶极效应和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影响,谱峰均产生一定蓝移现象,在乙醇、甲酸、水相下羟基红外收缩振动频率增高,紫外吸收波长在乙酸下具有最大值183.26 nm,其主要由HOMO到LUMO+1轨道的跃迁。电场下Neu5Gc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因场效应,谱峰分布差异较大,0.025 a.u时C-H键拉曼活性达到最大,且此时具有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值189.63 nm,主要是HOMO-4和HOMO-1到LUMO+1轨道的跃迁。体外OH·降解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H_2O_2)添加量2%,254nm紫外灯15W处理60min时对Neu5Gc降解效率最佳为76.23±2.17%。在气相、苯相和水相下,以M062X/6-31+G(d,p)水平对OH·作用Neu5Gc的19条一步抽氢反应各驻点进行结构优化和焓值校正,M062X/def2TZVP水平下计算反应能垒。结果表明气相下Neu5Gc的H24位抽氢能垒最小为13.20 kJ/mol,水相下H29位能垒最低6.25kJ/mol,活化能在苯相下最低H38位最低1.72 kJ/mol。298K-473K范围内,453K时反应速率最快为H38位7.97E-15 cm~3/molecule/s。结合抽氢反应和质谱分析推导OH·降解Neu5Gc的可能路径,在M062X/6-31G(d,p)水平优化驻点结构,该路径反应势能面计算表明,当OH·以氧化羟基脱水和断裂C-C键方式破坏Neu5Gc时,最高能垒达79.94 kcal/mol。故OH·降解Neu5Gc的原因可能是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上更有利的非羟基氢原子处氢抽提反应进行。菊粉酶处理Neu5Gc标准品表明,外切和内切型菊粉酶对Neu5Gc含量降低率分别为55.33±5.1%,43.81±4.3%。以外切型和内切型菊粉酶(蛋白质数据库序列号分别为1Y9G和3SC7)与Neu5Gc进行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两种菊粉酶的活性位点残基均可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将Neu5Gc稳定结合到其活性口袋。氨基酸虚拟突变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计算分析表明,Neu5Gc的羟基氧、酰胺氮主要与菊粉酶活性残基中具有亲核试剂性质的ASP残基、酸碱对性质的GLU残基通过静电作用产生稳定的氢键,Neu5Gc与这两种外切和内切菊粉酶的结合能分别为-22.71和-8.463kca/mol,结合产物质谱分析表明菊粉酶可能以活性残基对Neu5Gc降解作用实现对其含量的降低。(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向微[2](2019)在《马兜铃酸降解菌和肾毒性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获得具有降解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的微生物资源,选择最优菌株进一步分析鉴定;(2)探索AAI致肾损伤的分子机制,筛选出有潜力的AAI肾毒性分子标志物;(3)将获得的降解菌株应用于AAI含量较高的青木香进行发酵炮制,再结合本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分子标志物对其肾毒性进行评价。方法:本课题一方面运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从含马兜铃酸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了多株能够降解AAⅠ的细菌菌株,比较了这些菌株的降解能力后,选取了降解能力最高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采集NCBI、TCGA中现有的AAⅠ动物实验测序数据及原发性肾癌的测序数据,统计分析AAⅠ引起的肾脏基因表达的改变,然后对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以阐明AAⅠ致肾损伤的分子机制;再结合原发性肾癌的分析结果进行比对,从而筛选出有潜力的AAⅠ肾毒性分子标志物并进行验证。最后,我们用降解能力最高的菌株对含AAⅠ的药材进行发酵,并进行动物实验,再结合本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分子标志物对其毒性进行评价。结果:(1)从马兜铃根际土壤中获得33株纯培养菌株,经验证其中11株对AAⅠ有着不同降解能力,最高可在非优化条件下48h降解85.36%;从樟树根际获得6株纯培养菌株,后期验证均不能降解AAⅠ。(2)用PCR技术对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并测序;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得出该菌株为Sphingobium属的一个潜在新种,暂命名为Sphingobium sp.AA3。(3)对Sphingobium sp.AA3的500×基因组二代测序质量较好,最终组装形成了78个contigs,基因组总大小为5,538,228 bps。该菌株基因组与其近缘菌株基因组之间差距较大,支持该菌株为Sphingobium属的新种。Sphingobium sp.AA3基因组中包含5,663个基因,其中5,581个基因是编码基因,其中73%得到了功能注释。被注释的基因中有近1/3为代谢相关蛋白,其中有多个基因可能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有关。(4)AAI引起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改变,并表现出与原发性肾癌相似的Warburg效应;AAI和原发性肾癌均上调PI3K途径,但是通过上调不同的PI3K通路蛋白实现;AAI同时表现出上调细胞凋亡和坏死途径的复杂属性;多个基因在马兜铃酸肾病和原发性肾癌中的表达模式一致,部分基因与肾癌病人的生存与预后密切相关。(5)动物实验结果证明,AAI导致了Acad11、Enpep的下调以及PANX2、WNT7B的上调,这与原发性肾癌中基因的异常表达模式是一致的;同时AAI也引发了Prima1的下调以及Cdkn1a的上调,而这是与原发性肾癌有区别的,因而有可能是AAI肾毒性的分子标志物。(6)经HPLC检测,Sphingobium sp.AA3能有效降解青木香水煎剂中的马兜铃酸I,降解率超过90%。(7)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青木香水煎剂和马兜铃酸标准溶液灌胃小鼠可造成小鼠的肾脏外形的明显改变,以及Prima1、Wnt7b、Cdkn1a相应的表达变化;而Sphingobium sp.AA3青木香水煎剂的发酵液结果则几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似,提示利用Sphingobium sp.AA3发酵具有控制大剂量青木香水煎剂的急性肾毒性作用的可能性。结论:马兜铃的根际土壤中存在着利用马兜铃酸Ⅰ的菌株,本课题所获得的菌株中以AA3的降解能力最强,经鉴定为Sphingobium属,并用二代测序技术测定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其遗传信息背景,以便于后续进一步研究分析。对NCBI、TCGA中现有的AAⅠ动物实验测序数据结合原发性肾癌的测序数据进行的系列分析和定量PCR验证,筛选了Prima1、Acad11、Enpep、Epha2、Psmb8、Bcl3、Axl、Hgfac、Cd276、Mmp2、PANX2、WNT7B、Cdkn1a等13个有潜力的AAⅠ肾毒性分子标志物。用降解能力最高的Sphingobium sp.AA3对AAⅠ含量较高的青木香进行发酵,并进行动物实验,再结合本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分子标志物对其毒性进行评价,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30)

晏印雪[3](2019)在《基于乳酸菌发酵对猪肉中N-羟乙酰神经氨酸降解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人源唾液酸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通过红肉及其加工制品进入人体富集导致免疫原性炎症继而促进肿瘤生长引发各种疾病问题。发酵红肉制品作为传统的加工肉类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其安全性也倍受关注。发酵红肉制品中最主要的优势菌种乳酸菌,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降低红肉pH值,且具有强大的功能特性。有研究证明,Neu5Gc是具有9碳骨架的酸性糖类能够被细菌当作碳源利用,并且酸性条件下结构不稳定容易被强酸破坏,因此验证乳酸菌对Neu5Gc是否具有降解作用,探索乳酸菌发酵肉制品对Neu5Gc降解的研究及发酵控制手段可为发酵肉制品的安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据此开展了基于乳酸菌发酵对猪肉中N-羟乙酰神经氨酸降解效果的研究。(1)发酵红肉制品中Neu5Gc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通过前处理优化确认以2 mol/L冰乙酸释放试样中的Neu5Gc,DMB为衍生化试剂,并采用安捷伦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甲醇∶超纯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0.9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73nm,发射波长448 nm等系列条件的HPLC-FLD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经验证:Neu5Gc在25~400μmol/L范围内与Neu5Gc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1;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6.4%~99.07%之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重复性的RSD为1.5%;LOD为0.001μmol/L,LOQ为0.003μmol/L。检测发酵红肉样品中Neu5Gc的含量在9.59~20.08μg/g之间,不同的发酵红肉制品Neu5Gc的含量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本方法能有效分离Neu5Gc目标峰(分离度R>1.5)、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可广泛用于发酵红肉制品中Neu5Gc的含量测定。(2)乳酸菌降解Neu5Gc的降解特性研究搭建简单发酵体系研究pH、顶层空气含量、接菌量等不同培养条件下GDM1.919植物乳杆菌、GIM1.774肠膜明串珠菌、G1M11.294清酒乳杆菌清酒亚种和GDM1.895木糖葡萄球菌4株乳酸菌对Neu5Gc的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除GIM1.774肠膜明串珠菌外其他菌株在接种量不同条件下对Neu5Gc的降解无显着差异;pH对四株乳酸菌降解Neu5Gc均有显着影响,随着培养基中pH值的降低,4株菌对Neu5Gc的降解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通过控氧发酵可知,顶层空气体积为发酵液体积的2~3倍时对Neu5Gc的降解率最高。使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四株乳酸菌每隔12 h发酵时间下Neu5Gc的残留浓度进行线性拟合,通过对比降解速率k值得出GDM1.919植物乳杆菌具有最强的降解能力,降解速率k为0.041,半衰期t_(1/2)=6.08 h。(3)GDM1.919植物乳杆菌在发酵猪肉制品中的应用及分子机制探究从4株乳酸菌中优选出GDM1.919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接种到猪肉中发酵,以自然发酵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Neu5Gc和Neu5Ac的含量变化,研究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对降低Neu5Gc免疫原性风险的影响。实验证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Neu5Gc含量逐渐减小,实验组的降低趋势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12 h后对照组Neu5Gc检测含量开始上升,实验组在24 h后Neu5Gc检测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各个时间点实验组的Neu5Gc的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从整体上来看,发酵过后Neu5Gc的含量仍然低于原材料中Neu5Gc的含量,对于降低发酵红肉制品中Neu5Gc免疫原性风险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常见的两种中间产物(乙醇和乳酸)与Neu5Gc所有羟基相互作用产生的复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表明,乳酸比乙醇更加易于和Neu5Gc相互作用,溶剂下最低结合能分别为-44.18和-79.30 kcal/mol。独立密度梯度理论分析表明:乙醇和Neu5Gc可产生七个分子间氢键,乳酸和Neu5Gc可产生十五个分子间氢键。分子力场能量分解表明:结合过程主要由静电相互作用主导,其中乙醇-Neu5Gc相互作用的静电作用为-305.51 kJ/mol,乳酸-Neu5Gc复合物相互作的静电作用为-538.74 kJ/mol。(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云露[4](2019)在《黄连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酚酸降解菌筛选与降解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影响中药材生长的重要因素,而药材连续种植过程中由根系分泌的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影响。黄连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材,连作障碍严重限制了黄连的产量和品质,黄连种植土壤中的阿魏酸、对香豆酸、原儿茶酸等酚酸浓度呈逐年增加趋势,这种酚酸的积累被认为是导致黄连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然而酚酸对黄连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系统性分析土壤微生物随环境因素的变化变为可能。此外,自然环境中酚酸降解过程非常缓慢,从黄连种植土壤中筛选高效酚酸降解菌株,阐明其降解机理,将为酚酸的生物降解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奠定基础。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重庆石柱县不同种植年份的正茬/连作黄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种植黄连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同时结合培养法,分离黄连种植土壤中的微生物,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酚酸的菌株,解析降解途径并阐明相关基因的功能。方法:1.检测土壤理化指标并提取黄连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对16S/ITS扩增子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分析,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2.采用培养法分离黄连根际土壤微生物,筛选能以酚酸为唯一碳源够生长的微生物,并通过16S/ITS测序进行种属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这些菌株的酚酸降解能力,研究底物种类、碳源浓度、培养时间、土壤环境对阿魏酸降的影响。3.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测定降解菌S.olivochromogenes A035基因组框架图后,BLAST比对分析其中酚酸降解相关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菌株中阿魏酸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量。4.构建S.olivochromogenes A035的fcs/ech敲除株,确定其在阿魏酸分解代谢中的作用。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fcs/ech所编码的阿魏酰辅酶A合成酶(FCS)和烯酰辅酶A缩醛酶(ECHA),体外酶活试验测定这两个酶对阿魏酸的降解活性。结果:1.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度发生明显变化,连作第五年的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最高,真菌多样性先降低后升高。其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丰度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升高。β多样性分析显示随着黄连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相异系数向0趋近。土壤理化指标显示黄连种植土壤pH偏低,种植年限较长的土壤中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含量呈正相关。筛选得到的阿魏酸高效降解菌的绝对丰度在正茬/连作土壤中均在第五年时最高。2.从黄连根际土壤微生物中共筛得酚酸降解菌14株,其中阿魏酸降解效率较高的1株真菌和4株放线菌分别鉴定为齿孢青霉(Penicillium daleae)、橄榄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chromogenes)、赤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antiacus)和诺卡氏菌(Nocardia)。进一步检测其中Penicillium daleae F-0056和Streptomyces olivochromogenesA035这两株菌对阿魏酸的降解特性,发现外源阿魏酸添加量为200μg/ml时,菌株P.daleae F-0056培养72 h时阿魏酸降解率达87.5%,土壤环境下P.daleae F-0056在第6天时对阿魏酸的降解效率达71.8%。S.olivochromogenes A035则具有降解阿魏酸、肉桂酸、苯甲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原儿茶酸等多种酚酸的能力,土壤中加入该菌后的阿魏酸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原始土壤,第24天时土壤中阿魏酸被完全降解。3.与菌株具有广谱酚酸降解能力相一致,S.olivochromogenes A035基因组含有编码辅酶A连接酶、辅酶A缩醛酶、苯甲酸双加氧酶、原儿茶酸双加氧酶等酚酸降解过程中关键酶的基因。阿魏酸为唯一碳源培养12h时,阿魏酸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相对于在葡萄糖中生长时均显着上调,分解代谢关键基因fcs和ech表达量分别上调1033倍和1250倍。4.在E.coli BL21中异源表达FCS,纯化获得的目的蛋白能将底物阿魏酸转化为阿魏酰辅酶A,表明fcs基因在阿魏酸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将FCS和ECHA两个酶同时在E.coli BL21中异源表达,获得的FCS/ECHA粗酶能够将底物阿魏酸分解并生成产物香草酸,提示S.olivochromogenes A035中阿魏酸降解与FCS/ECHA这两个酶有关。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黄连种植土壤呈酸性且土壤微生物组成与pH呈正相关,种植黄连的时间越长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影响越大,酚酸降解菌在黄连种植年份较长的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得到酚酸降解菌S.olivochromogenes A035具有广谱的酚酸降解能力,可在土壤环境下高效降解阿魏酸。阿魏酸显着诱导该菌株中相关分解代谢基因的转录,表明该菌株是通过经典的阿魏酰辅酶A合成酶和烯酰辅酶A缩醛酶途径降解阿魏酸。本研究筛选得到多株可高效降解酚酸的微生物,丰富了酚酸降解菌资源库,并为黄连土壤微生物组学研究和黄连连作障碍的修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刘云露,郑守豪,叶磊鑫,廖国建,胡昌华[5](2019)在《黄连土壤阿魏酸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黄连土壤来源的阿魏酸降解菌,从黄连种植基地的土壤中分离能够在以阿魏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真菌,ITS序列比对鉴定种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对阿魏酸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获得对阿魏酸具有降解能力的真菌F-0056,鉴定为齿孢青霉(Penicillium daleae);外源阿魏酸添加量为200μg/mL时,菌株F-0056培养72h后阿魏酸降解率达87.5%;真菌F-0056在土壤环境下144h对阿魏酸降解效率达71.8%.(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英,周剑忠,夏秀东,胡彦新,李莹[6](2018)在《L-苹果酸降解菌酿酒酵母降酸功能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降酸酿酒酵母FM-S-115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发挥优良的降解L-苹果酸的功能,利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影响FM-S-115菌株降酸功能的主要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建立FM-S-115菌株降酸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取最佳降酸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发酵温度、接种量和SO_2质量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26.26℃,接种量(体积分数)为5.15%,SO_2质量浓度为81.08 mg/L。采用上述优化后的条件,FM-S-115的降酸率达38.11%,与37.98%接近,说明该实验模型的可操作性高。(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王艳华,丁涓,李帅军,景春雷[7](2018)在《一株海藻酸降解菌产酶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酸分解菌是褐藻酸裂解酶的重要来源,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通过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的方法,从采集自长岛的腐烂海带组织中分离出1株高产褐藻酸裂解酶的新菌株B2,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通过综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属于副球属(Paracoccus)。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该菌株产酶条件,得到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25℃,转速150 r/min,pH值为7.0,接种量8%,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产褐藻酸裂解酶的酶活力为43.6 U/mol。(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09期)

周龙飞[8](2018)在《杂多酸降解芒草纤维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酸H3PW12O40、H3PMO12O40、Si W12O40为催化剂,在水热条件下降解芒草纤维素,以降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为衡量指标,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纤维素的用量对芒草纤维素糖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芒草纤维素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以H3PW12O40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h,纤维素用量0.15g、H3PW12O40用量0.07g,在此条件下,多酸降解芒草纤维素的糖化率为63.35%。(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4期)

王明鹏,王学江,陈蕾[9](2018)在《褐藻表面可培养褐藻酸降解菌的原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褐藻酸经酶解后生成的褐藻寡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诱导免疫调节、调节植物生长等多元化的生物学功能,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大量筛选褐藻酸降解菌有利于获得新结构、新功能的褐藻寡糖,有利于积极推动寡糖产业进程。【目的】高效筛选褐藻酸降解菌株,发掘具有开发前景的海藻原位微生物资源。【方法】利用褐藻酸唯一碳源培养基对天然铜藻表面微生物进行筛选;革兰氏碘液显色反应指示微生物降解褐藻酸的特性;牛津杯法初步测定产褐藻酸裂解酶菌株的酶活大小。【结果】从铜藻表面共获得81个菌落,经透明圈显色筛选出28株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得到7株褐藻酸降解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节杆菌属、德库菌属、短杆菌属和链孢子囊菌属。除芽孢杆菌属外,其余菌属的菌种此前均未被报道过有产褐藻酸裂解酶的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T-1菌株的产酶能力最强、酶活力最高。【结论】利用革兰氏碘液显色结合牛津杯法筛选到7株产酶菌株,并比较了各菌株的酶活大小,表明该筛选方法简便高效,适合大规模筛选褐藻酸降解菌株。(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陈卫航,张惠,张婕[10](2019)在《SO_4~(2-)/TiO_2固体酸降解莲房中高聚体原花青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聚体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不如低聚体,而且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该研究致力于制备性能优良的SO_4~(2-)/TiO_2固体酸催化剂,采用该固体酸降解莲房中提取的高聚体原花青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色谱仪进行分析,以平均聚合度和降解率作为参考指标,对该反应的降解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10 mL高聚体原花青素溶液作为降解原料,固体酸加入量为0.05 g,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反应条件下,高聚体的平均聚合度从5.95降为2.31,降解率可以达到61.18%.(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酸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获得具有降解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的微生物资源,选择最优菌株进一步分析鉴定;(2)探索AAI致肾损伤的分子机制,筛选出有潜力的AAI肾毒性分子标志物;(3)将获得的降解菌株应用于AAI含量较高的青木香进行发酵炮制,再结合本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分子标志物对其肾毒性进行评价。方法:本课题一方面运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从含马兜铃酸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了多株能够降解AAⅠ的细菌菌株,比较了这些菌株的降解能力后,选取了降解能力最高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采集NCBI、TCGA中现有的AAⅠ动物实验测序数据及原发性肾癌的测序数据,统计分析AAⅠ引起的肾脏基因表达的改变,然后对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以阐明AAⅠ致肾损伤的分子机制;再结合原发性肾癌的分析结果进行比对,从而筛选出有潜力的AAⅠ肾毒性分子标志物并进行验证。最后,我们用降解能力最高的菌株对含AAⅠ的药材进行发酵,并进行动物实验,再结合本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分子标志物对其毒性进行评价。结果:(1)从马兜铃根际土壤中获得33株纯培养菌株,经验证其中11株对AAⅠ有着不同降解能力,最高可在非优化条件下48h降解85.36%;从樟树根际获得6株纯培养菌株,后期验证均不能降解AAⅠ。(2)用PCR技术对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并测序;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得出该菌株为Sphingobium属的一个潜在新种,暂命名为Sphingobium sp.AA3。(3)对Sphingobium sp.AA3的500×基因组二代测序质量较好,最终组装形成了78个contigs,基因组总大小为5,538,228 bps。该菌株基因组与其近缘菌株基因组之间差距较大,支持该菌株为Sphingobium属的新种。Sphingobium sp.AA3基因组中包含5,663个基因,其中5,581个基因是编码基因,其中73%得到了功能注释。被注释的基因中有近1/3为代谢相关蛋白,其中有多个基因可能与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有关。(4)AAI引起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改变,并表现出与原发性肾癌相似的Warburg效应;AAI和原发性肾癌均上调PI3K途径,但是通过上调不同的PI3K通路蛋白实现;AAI同时表现出上调细胞凋亡和坏死途径的复杂属性;多个基因在马兜铃酸肾病和原发性肾癌中的表达模式一致,部分基因与肾癌病人的生存与预后密切相关。(5)动物实验结果证明,AAI导致了Acad11、Enpep的下调以及PANX2、WNT7B的上调,这与原发性肾癌中基因的异常表达模式是一致的;同时AAI也引发了Prima1的下调以及Cdkn1a的上调,而这是与原发性肾癌有区别的,因而有可能是AAI肾毒性的分子标志物。(6)经HPLC检测,Sphingobium sp.AA3能有效降解青木香水煎剂中的马兜铃酸I,降解率超过90%。(7)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青木香水煎剂和马兜铃酸标准溶液灌胃小鼠可造成小鼠的肾脏外形的明显改变,以及Prima1、Wnt7b、Cdkn1a相应的表达变化;而Sphingobium sp.AA3青木香水煎剂的发酵液结果则几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似,提示利用Sphingobium sp.AA3发酵具有控制大剂量青木香水煎剂的急性肾毒性作用的可能性。结论:马兜铃的根际土壤中存在着利用马兜铃酸Ⅰ的菌株,本课题所获得的菌株中以AA3的降解能力最强,经鉴定为Sphingobium属,并用二代测序技术测定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其遗传信息背景,以便于后续进一步研究分析。对NCBI、TCGA中现有的AAⅠ动物实验测序数据结合原发性肾癌的测序数据进行的系列分析和定量PCR验证,筛选了Prima1、Acad11、Enpep、Epha2、Psmb8、Bcl3、Axl、Hgfac、Cd276、Mmp2、PANX2、WNT7B、Cdkn1a等13个有潜力的AAⅠ肾毒性分子标志物。用降解能力最高的Sphingobium sp.AA3对AAⅠ含量较高的青木香进行发酵,并进行动物实验,再结合本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分子标志物对其毒性进行评价,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1].常瑞.N-羟乙酰神经氨酸降解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D].贵州大学.2019

[2].向微.马兜铃酸降解菌和肾毒性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及应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3].晏印雪.基于乳酸菌发酵对猪肉中N-羟乙酰神经氨酸降解效果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9

[4].刘云露.黄连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酚酸降解菌筛选与降解机制[D].西南大学.2019

[5].刘云露,郑守豪,叶磊鑫,廖国建,胡昌华.黄连土壤阿魏酸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王英,周剑忠,夏秀东,胡彦新,李莹.L-苹果酸降解菌酿酒酵母降酸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

[7].王艳华,丁涓,李帅军,景春雷.一株海藻酸降解菌产酶条件的优化[J].中国酿造.2018

[8].周龙飞.杂多酸降解芒草纤维素[J].安徽农学通报.2018

[9].王明鹏,王学江,陈蕾.褐藻表面可培养褐藻酸降解菌的原位筛选[J].微生物学通报.2018

[10].陈卫航,张惠,张婕.SO_4~(2-)/TiO_2固体酸降解莲房中高聚体原花青素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纸二极管的建立(a);二极管纳米...与聚阴离子透明质酸(HA)...不同磷钨酸浓度下玉米秸秆固体降解剩...的水解反应苹果酸-乙醇转化的途径Fig.1-2Possib...实验用6图5-33中,负值表示晒后该颜...

标签:;  ;  ;  ;  ;  ;  ;  

酸降解论文_常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