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者论文_贾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识,卡尔维诺,知识分子,乌托邦,小说,鲁迅,欲望。

知识者论文文献综述

贾丽萍[1](2019)在《从吕纬甫到谭端午:知识者精神困顿的变奏》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尽江南》是格非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处境的长篇力作,也是"江南叁部曲"的终结篇。作家围绕谭端午展开了对中国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价值选择的书写,通过谭端午夫妇以及他们周边人近20年的人生遭际与精神蜕变,揭示出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时代的痛苦挣扎,展现了知识阶层的精神困顿。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困境是格非小说写作的重要主题,格非曾谈到《春尽江南》的写作动机:"物质意义或者说物理意义上的社会变化不过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当然是精神史,或者(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李浩[2](2019)在《树上的生活与知识者之路——对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阅读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在《文明的孩子》一文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说过:"文学批评只有在批评家在同一个心理学和语言学观察层面上运作的时候才有意义。现在的情况是,要谈论曼德尔施塔姆,不管是用俄语还是英语,都只能严格地‘从下面’来谈论。"对我而言,谈论伊塔洛·卡尔维诺和他的写作,尤其是《树上的男爵》,所面临的境遇大约也是如此,我只能严格地"从下面"来谈(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丹妮[3](2019)在《社会转型期的知识者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当代的中国发生着从农业的、传统的、封闭性的社会向工业的、现代的、开放性的社会的转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行动方式与价值体系随之发生变化,社会现实复杂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以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进行着持续的关注,曹征路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因其小说《那儿》和《问苍茫》分别对下岗工人与农民工这两个群体被压迫和被欺骗的底层化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描写,曹征路被文学批评家们称为“底层作家”。但其实,无论是《那儿》,还是《问苍茫》,它们的共同点不仅在于关注了“底层”,更在于将人物的命运与宏大的社会转型的问题联系起来讨论,这也是曹征路整体创作的共同关怀。以90年代初期进入深圳特区为分界线,曹征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社会转型分为两个时期。九十年代之前,改革大潮兴起,社会层面的思想观念却还未完全开化,小说中的人物产生了“现代人”的迷惘;九十年代起,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社会成员的行动开始以经济利益为主导。曹征路以知识分子的视野观察到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并在创作中对转型中的社会进行思考。本文的写作试图突破“底层叙事”的限制,重新回到曹征路的创作理路中,检视被社会的转型所裹挟的曹征路是如何进行创作的。当然,反思“底层叙事”不是要将它与“社会转型叙事”割裂开来,而是与它进行对话,发现“社会转型叙事”更大的关怀在哪里,也发现“社会转型叙事”有什么不足。绪论以重新把握曹征路的作品为问题意识,探讨“底层叙事”对理解曹征路形成的双重限制,并把他的作品与社会转型的问题连接起来。第一章以“社会转型”意识为贯穿,围绕着曹征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叙述,突出他对社会中被压抑的人物与领域的自觉关注,从而强调他的知识者情怀。第二章将焦点从其他身份的人物群体身上拉回到曹征路自身所在的知识分子群体身上,发现他在创作时不仅揭示被遮蔽的人物和“问题”,还反顾自身,作出解决自身困惑的尝试,而这种尝试是为了应对知识分子边缘化的现实困境。第叁章则在前两章对曹征路的作品进行具体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他进行社会转型的创作时所面临的叙事困境,主要表现为他所提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都是想象性的,且在用个体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取代整体性的社会问题时容易陷入人道主义的叙事陷阱。(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姬玉侠[4](2018)在《八十年代文学场域的知识者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本文所研究的是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场域中“新写实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建构及其价值质询,考察在新时期文学场域中相对宽松的历史语境下却产生了焦虑畸形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矛盾存在。从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机制、外在影响以及作家自身的内在经验、身心历程等方面解读“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征,探求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和精神走向。这对认识转型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精神特质、价值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知识分子群体形象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细读、叙事学、文学社会学、“文史互证”等方式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以及知识分子形象与其它阶层的社会关系,知识分子自身的分化及精神特质的变化,探寻“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深化对“新写实小说”的再认识;立足于文学文本的解读,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探寻,以观照作者自身作为知识分子的创作姿态与自我意识,进而审视作者修辞符码的选择与知识分子类型的建构关系。论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分析,主要以八十年代文学语境为参照,从编辑、评论家这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入手探讨“新写实小说”的生成,从都市和乡村两种题材入手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的两种存在空间,系统考察“新写实小说”知识分子的生成。第二部分为形象研究,主要探讨新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与“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征,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在新时期文学的独特存在价值,探寻遭遇日常生活的“新写实小说”知识分子与市民的参照特征与转化关系。第叁部分为作家及修辞研究,考察作家自我意识与写作姿态对“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文本呈现的影响,探寻“新写实小说”中作家作为知识分子在文本中的缺席与文本中知识分子身份的缺失和省察的内在关联。通过思考“新写实小说”试图建构的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特思路和言路,以及对当代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守望与质询,尝试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困境和心灵惶惑,以及种种困窘中的思考和跋涉作出某种程度的评析。(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美霞[5](2018)在《赖和汉诗与日据台湾知识者的遗民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乙未割台,传统士人的精神传统并没有因鼎革而断裂,私塾教养与社会结构使之延续。赖和素来被尊为"台湾新文学之父",但他一生坚持传统汉诗写作,与日据台湾传统士人的汉诗写作存在共享的遗民话语模式及其背后的意义承载,郑成功、魏晋士人等新旧典故频繁入诗。乙未割台,台湾知识者面对的并非传统中国的朝代更替,而是全球的现代的殖民主义。台湾知识者借用传统的遗民话语传达民族精神与祖国认同,丰富了中国遗民话语传统。(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余莉[6](2018)在《高校知识者形象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高校题材小说的大量涌现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现象。本论文以张者的《桃李》、阎连科的《风雅颂》、阎真的《活着之上》叁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其他相关作品,分析高校知识者在社会变迁中不同的精神走向,来探究其形象的特征和意义。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即导言、正文叁大部分以及结语。导言包括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和主要术语的界定。正文第一部分是以《桃李》中的邵景文为例,主要分析他奉行精致利己的生存法则背后,面临的道德滑坡和精神价值的湮灭。第二部分是以《风雅颂》中的杨科为例,解剖他软弱无力的性格特征导致的种种失败,以及他在不断逃离现实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灵魂的无处归依。第叁部分是分析《活着之上》中的聂致远,揭示他在生存与良知之间挣扎的悲剧现实。这叁种典型人物代表了当代高校知识者在时代变迁中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不仅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还囊括了他们的时代性和社会共性。结语部分简略地阐述了叁部作品在人物心理深广度上的把握,以及高校题材人物创作方面存在的弊病。(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蔡漾帆[7](2018)在《论方方小说中的知识者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方是中国当代着名作家,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景》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各界关注。方方的小说创作题材十分广泛,知识者题材小说是方方小说创作的重要部分。本论文论述方方小说中的知识者形象,方方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书写了从上世纪二叁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知识者的生存百态,构成一个宏大的知识者叙事整体。本论文分叁部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方方创作知识者小说的原因,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方方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祖父和父亲的人生经历促使方方对知识者的生存处境和命运高度关注。在四年的装卸工经历和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方方形成了成熟理性的思维方式,社会经历使其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更加深刻。上世纪八十年代活跃的创作气氛为方方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空间,且方方小说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显现出其成熟稳健的创作风格。第二部分论述方方笔下的知识者形象,祖父和父亲不同的生命历程给方方以深刻的启迪。祖父形象对方方的人格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父亲及父亲一代知识者遭遇政治重创,人格和精神产生巨大变化。子辈一代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出不一样的价值追求,一部分知识者在世俗生活中苦苦挣扎,难寻出路。一部分知识者则放弃理想,追逐名利,沉沦于物欲的世界。还有一部分知识者,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依然坚守理想。方方知识者小说表现了知识者近百年的心路历程,同时展现出社会转型阶段的知识者不同的生存困境。第叁部分论述方方知识者小说创作的特点,方方知识者小说具有客观写实、理性沉稳、表现悲剧意识等特点。小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体现出方方坚持的求真求实的创作理想和价值准则。(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晏洁,宋剑华[8](2018)在《边缘化的孤独者——鲁迅小说中新派知识者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鲁迅的小说作品中有众多的知识者形象,除了拥有乡村社会文化权力的乡绅、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而向下流动的乡村旧知识者之外,还有这样一类新派知识者形象值得我们去注意:他们往往是以西化言说为己任、以反传统言行为装饰,在那里大谈思想启蒙、鼓吹个性解放,其最终结果不仅没有使他们真正"西化",相反还变得不容于传统和家庭,成(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8年02期)

宁永宁[9](2018)在《从“正义”到“迷惘”——方方小说中知识者形象系列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分子血统和家庭环境造成了方方与生俱来的知识者气质。她的一系列知识者题材的作品展示了20世纪叁代知识者的生命特征:正义、屈辱和迷惘。他们的人生虽然各不相同的格式却无一例外都是以悲剧结尾,而时代际会的影响,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03期)

王琳[10](2017)在《21世纪以来高校知识者小说的欲望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运行使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社会也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文化和消费文化,这些改变猛烈地冲击着大学校园。高校往日的宁静被打破,这里不再是单纯的师生交流学习、思想碰撞的场所,它受到经济社会实用性、短期性原则的影响,学术评价机制产生了变化的同时,价值标准也产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知识者们面对外部世界的突变,在金钱、权力等多种欲望的层层重压下,陷入了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2000年以来,高校知识者小说大规模的涌现,成为文坛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作为窥探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一道窗口,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欲望书写的角度,对21世纪以来高校知识者小说进行分析,借助社会学、社会历史批评等理论,从社会文化和价值判断两个层面,来探讨21世纪以来高校知识者小说的得失。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言部分主要对高校知识者小说和欲望书写的概念进行界定,从而更好的确定高校知识者的身份特征,把握其精神内核。同时对本论文研究的缘起、意义及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对高校知识者小说的研究概况做简要说明。第一部分主要对21世纪前后高校知识者小说的概况进行详细叙述,在比较中突出21世纪以来高校知识者小说的欲望化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是从欲望书写的角度出发,把21世纪以来的高校知识者小说中的高校知识者形象分为叁种类型,通过对不同人物面对欲望时的不同表现,观察他们在面对社会和高校的剧烈变革时的反应,讨论他们被“边缘化”后的精神追求。第叁部分从作者的写作态度出发,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探讨作者们对欲望书写的价值取向,以及产生此种价值取向的原因。第四部分讨论21世纪以来高校知识者小说欲望书写的价值和局限,从文学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层面来分析,从人物塑造的模式化、情节的庸俗化和审美水平的弱化来分析局限,希望对此后的高校知识者小说创作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知识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在《文明的孩子》一文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说过:"文学批评只有在批评家在同一个心理学和语言学观察层面上运作的时候才有意义。现在的情况是,要谈论曼德尔施塔姆,不管是用俄语还是英语,都只能严格地‘从下面’来谈论。"对我而言,谈论伊塔洛·卡尔维诺和他的写作,尤其是《树上的男爵》,所面临的境遇大约也是如此,我只能严格地"从下面"来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者论文参考文献

[1].贾丽萍.从吕纬甫到谭端午:知识者精神困顿的变奏[J].鲁迅研究月刊.2019

[2].李浩.树上的生活与知识者之路——对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阅读思考[J].南方文学.2019

[3].王丹妮.社会转型期的知识者情怀[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姬玉侠.八十年代文学场域的知识者话语[D].河南大学.2018

[5].陈美霞.赖和汉诗与日据台湾知识者的遗民情怀[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余莉.高校知识者形象简论[D].云南大学.2018

[7].蔡漾帆.论方方小说中的知识者形象[D].云南大学.2018

[8].晏洁,宋剑华.边缘化的孤独者——鲁迅小说中新派知识者新论[J].鲁迅研究月刊.2018

[9].宁永宁.从“正义”到“迷惘”——方方小说中知识者形象系列解读[J].名作欣赏.2018

[10].王琳.21世纪以来高校知识者小说的欲望书写[D].云南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的服务发现框架图-1知识的社会建构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学...西蒙所谓的“设计科学设计科学”是与...国家创新系统模型框架体育英语测试模式程序界面

标签:;  ;  ;  ;  ;  ;  ;  

知识者论文_贾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