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及效应研究

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及效应研究

汪琳[1]2004年在《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及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和资本流动国际化趋势明显。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的深化,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外资在华并购已经成为外商在我国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首先将从以下叁个角度介绍并购动因理论:首先是介绍西方主要的并购理论;二是从公司经济学角度介绍;叁是从一种新的解释角度介绍,也就是交易费用理论。 并购动因理论实质上解释了并购活动的内在动因,本文将结合上述理论对外资在华并购的投机型、经济型、战略型动机作出详尽的说明。 外资在华并购除了内在动因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外在动因的影响,本文将具体阐述技术进步与企业规模、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市场结构与竞争强度对外资在华并购的推动作用。 外资在华的大规模并购在我国产生了明显的宏观效应。总的说来,主要有资源配置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财富效应与投资需求效应。本文将通过引用模型以及一些相关数据对其作出详细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外资在华并购的正面效应,同时避免其负面效应,本文提出了如审慎制定外资政策,完善资产评估制度等几条具体的建议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一些见解必定存在疏漏之处,只希望本文能对外资在华并购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刘细良[2]2010年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势头强劲,呈现出新的动向和特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我国面临严重冲击。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究竟有何影响?政府规制与跨国并购的关系如何?政府如何适度规制外资并购?系统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问题,不仅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新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适度规制外资并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有效防范全球金融风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在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丰富了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理论。基于FDI与企业并购两个视角分别探讨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前者除系统分析传统的六大FDI理论外,还增加了逆向技术溢出动因这一最新理论、后者增加了产业组织与速度经济性动因理论;提出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双刃效应”(正、负效应)这一新名词,并从经济、环境两个方面,从国家宏观、产业中观与企业微观叁个层面细化了跨国并购的效应理论;在公共利益、公共选择、契约规制、利益集团与激励规制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跟踪西方规制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如规制公共实施论),从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两方面入手,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并购规制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重点剖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双刃效应”,包括市场结构、资本形成、就业、出口竞争力等宏观经济效应,技术外溢与转移、自主品牌、资产价格、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经济效应以及产业中观经济效应,为对其进行经济性规制奠定基础;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要求,更注重研究其环境效应,为适度强化对外资并购的环境规制奠定基础;列举了主要行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典型案例,着重分析其规模、来源、主体、区位、方式与行业变化等新动向,为规制外资并购找到现实理由;在系统梳理我国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外资政策与审查制度后,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产生重要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和大小不一。其中,经济性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存在显着影响,而社会性规制特别是环境规制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表明强化环境规制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不会产生实质性抑制作用。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在借鉴国家、国际两个层面跨国并购规制经验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处理好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的关系,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应调整我国外资并购经济性规制与适度强化社会性规制,尤其是环境规制;其次,提出了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多元化总体目标、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再次,引入规制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提出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收益最大化的初步构想;最后,提出了改革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规制的国内协调机制与国际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立足本国,着力完善我国规制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外资政策、竞争政策与安全审查制度及其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跨国并购规制的国际协调,掌握话语权,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贾欣[3]2008年在《外资在华服务业并购的趋势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全球化浪潮的来临,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活跃,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则是近二十年来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变迁中最为显着的特点,跨国并购作为FDI方式之一,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服务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占据跨国并购绝大份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并购浪潮已波及到我国,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呈现越来越大的影响,今后几年中,外资将越来越多地以并购这种国际通行方式涌入中国的服务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新的亮点。鉴于服务业的特殊性质和在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外资在此行业的并购有着不同于制造业外资并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其影响程度会大大高于制造业,因此,对外资在我国服务业并购进行理论与实际层面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采取理论研究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辅之以大量的图表形象生动地说明论点。同时全文贯穿对比与借鉴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围绕服务业跨国并购与制造业跨国并购的关键区别进行分析。文章以跨国并购理论为基础,在OIL框架下探讨了服务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以全球跨国并购及外资在我国服务业跨国并购的行业和模式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外资并购的现状和趋势;在深入论证分析服务业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技术转移和外溢效应、产业带动效应及贸易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并购可能带来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的服务业的并购实践,从政策环境、配套立法、产业引导与监管、注重服务业自身完善及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以并购方式在我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刘丽芳[4]2007年在《外资在华并购规制研究》文中提出外资并购将取代绿地投资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随着外资在华并购的演进,外资并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外资并购给中国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带来绩效扭曲和绩效损失,由于现行的外资并购规制存在着制度缺陷,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效率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外资在华并购规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基于效率改进的外资并购规制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制度设计。首先,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外资在华并购的演进、模式及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本文从并购主体、并购模式、目标企业、并购的行业和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揭示外资并购中出现的并购条件趋于苛刻、对目标企业控制权的要求日趋强烈等行为特征,力求全方位展现外资在华并购的全貌。其次,对外资在华并购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本文选取投资方并购动因、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和外资并购规制的制度因素,运用问卷调查和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在华并购的目的,从过去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单纯通过参股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渐向追求产业整合、市场势力、资源控制、垄断地位等实现全球战略布局的目标演变。随着国民待遇原则的推进,鼓励性的优惠政策将失去效力,内外资区别对待的歧视性待遇将让位于内外资平等的国民待遇,以产业控制为主的传统产业政策应让位于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竞争政策。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为外资来华并购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再次,对外资在华并购效应进行分析。外资并购在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以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跨国公司追求垄断的天性,加之中国在外资并购制度上的缺陷,外资并购也不免造成绩效损失和绩效扭曲等负面效应,包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控制核心技术以及品牌流失等问题,其中最大的负面效应是通过产业控制造成垄断及垄断的威胁,这种垄断往往表现为外资可能会操纵东道国市场和价格,压抑竞争、降低市场效率、扭曲市场结构,进而破坏其良好的竞争秩序,影响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还可能表现为控制东道国经济命脉,从而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对外资并购绩效的综合分析,为中国政府规制外资在华并购提供现实依据。在对上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现行外资并购规制的制度缺陷和变革动力进行剖析。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作为外资并购规制的主体,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外资在华的并购活动,为外资并购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由于现行的外资并购规制存在着规制目标的偏离、产业政策规制为主,竞争政策规制为辅、歧视性待遇标准以及缺乏完备的外资并购立法体系等制度缺陷,致使现行的规制制度不能有效地抑制或消除外资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目标,制度缺陷是引发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最后,在借鉴国外跨国并购规制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效率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综合吸收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理论的优点,采用行为主义与结构主义有机结合的模式,以行为主义为主,同时辅以例外考虑和合理原则。确立基于效率改进的外资并购规制目标,从以市场进入规制为核心的产业政策规制,向以反垄断为核心的竞争政策规制转变;从有利于产业保护的规制目标向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的规制目标转变。为此,政府应着力作出以放松产业规制,强化竞争规制,完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积极参与跨国并购规制国际协调为主要内容的外资并购规制的制度设计。总之,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外资在华并购规制问题。基本结论是:随着外资并购的发展,外资并购出现一些加大控制权、间接并购等新特点,外资在华并购的目的,从过去单纯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渐向以实现全球战略布局的目标演变;外资并购带来产业控制、技术溢出有限等绩效损失和绩效扭曲,造成资源配置无效以及社会福利和效率的损失;现行的外资并购规制存在着制度缺陷,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效率目标。建立基于效率改进的外资并购规制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制度设计是本文研究的归宿和主要目的。

苏曼[5]2007年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所带来的优势,利用并购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解决国内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达到跨国并购的双赢效果,应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了解以下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发展历程及特点;其发展缓慢的原因;目前影响跨国公司来华并购的因素,具体包括中国的外资并购环境以及跨国公司来中国寻求跨国并购的动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做出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跨国并购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阐述了跨国直接投资、企业并购及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以此作为本文分析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及跨国并购在中国缓慢发展的原因,并从跨国并购在华的模式选择、行业选择及地域选择叁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特点,且综合分析了影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众多因素。进一步,文章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跨国并购在中国发展的环境做出了评价,并采用统计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论述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动机及其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说明跨国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文章以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国企为例阐述了导致跨国并购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文章认为,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正处于从初步探索到发展的过渡阶段;外资并购进入中国企业的模式多样化,重点行业由最初的机械制造业转向服务业领域,并购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并逐步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中国已为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并购环境,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主要是基于中国广阔的潜在市场,而并购投资则是迅速获取市场,赢得竞争主动权的最快捷的方式。

夏一伦[6]2005年在《外资在华并购的特征、障碍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跨国并购已超过绿地投资成为跨国公司FDI的主导方式,但在中国,跨国公司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FDI甚少。本文旨在分析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特征及障碍,以提出扩大引进并购外资的对策。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在并购动因、交易方式和融资方式以及行业选择和目标企业选择上都有其特点,本文从跨国并购区位及目标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外资在华并购特点的根源,即障碍因素。通过构建跨国并购有效实现的模型,我们分析了各成本、收益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外资在华并购的高成本和低收益弱化了外资对我国企业的并购。宏观政策法规、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管理风格增加了外资在华并购的成本; 企业优势的缺乏和分割狭小的市场容量减少了外资在华并购的收益。进一步,本文以基于企业内生优势的跨国并购理论为指导,结合外资在华并购的障碍因素提出了扩大引进并购外资的对策。减少外资在华并购成本和增强外资在华并购收益是扩大引进并购外资的根本所在。

焦旭元[7]2014年在《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并购投资环境改善,在华跨国并购额也开始上升。由于外资并购可能对中国一些产业安全带来一定挑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跨国并购是否会形成对中国重要行业垄断和控制、自主品牌受到威胁、自主技术研发能力下降的担忧。但外资并购作为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的一种重要模式,也会为中国利用外资提供良好的机遇。因此,需要更全面地认识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而充分利用外资并购以促进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完善法规和有效监管以防范外资并购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在华外资并购动因及外资并购绩效效应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搜集了1995-2009年期间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78起并购案例,采用因子分析法、会计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在外资并购前后的经营绩效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根据目标企业是否是制造业企业、并购后外资是否控股或者是否是第一股东、以及外方企业的国别情形进行分组实证分析。第六章给出了结论和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就整体样本而言,并购当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改善并不具有持续性。分组实证分析表明,当目标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时,尽管并购当年,企业绩效呈下降趋势,但在整个研究区间内企业绩效波动式上升,非制造业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当并购后外资控股或者外资为第一股东时,企业绩效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外资没有控股或是外资不是第一股东的样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当并购主体是港台企业时,并购后企业的绩效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当并购主体来自其他地区时,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万虹伶[8]2009年在《外资在华并购的垄断倾向与财务应对策略》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以及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的国际大环境下,外资并购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引资方式。外资主要看重的是相对比较便宜的人民币资产,通过人民币升值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基本上都有30%至40%的升值空间,这对外资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一些国外投资者普遍认为,在未来的5—10年,全球资本市场的大部分需求和供给都将在中国,所以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加上2008年8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呈现扩大态势,进入9月形势显得更加严峻。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扩大,在全球信贷紧缩的背景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际并购浪潮开始回落。而中国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甚微,从而成了国外投资机构最佳的避险场所。外资并购已经渗透到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行业中,从总体来看,外资进入企业基本上是通过合资开始的,进而逐渐了解国内行业状况、法律法规,达到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确立、市场规则与国际规则不断接轨和法律法规体系的持续完善,外资进入我国的方式也变的日渐多样化,利用产权市场、股票市场获取控股权,最终取得经营管理权。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一方面,它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在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行业内过于集中的外资并购会导致垄断倾向,从而产生不规则经济,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2008年9月可口可乐拟出资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的公告再次引发了国人对于外资并购中饮料行业垄断倾向及民族品牌的担忧。虽然该并购案最终被商务部以涉嫌垄断予以否决,但其引发的国内企业遭遇外资并购危机的思考和忧虑却不无道理。回顾近年来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历程,已经有许多行业内的佼佼者遭遇了没落、消亡的命运,如苏泊尔、大宝、南孚电池、小护士等等。《反垄断法》的不明确性、双方对品牌及股权的争夺、长期战略的不同、双方管理层理念的差异等都将成为外资并购的挑战。理性对待外资并购,是中国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正确选择。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在新形势下做出的调整,中国企业必须顺应潮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寻找出更合适的发展道路,迎接经济全球化,接受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挑战,走合作双赢式的道路。以并购方式与跨国公司合作,是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便捷途径。通过外资在华并购来引进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种便捷途径,也是中国对国内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和改造的需要。今后外资在华并购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国也可以通过外资并购方式迅速扩大中国的外资规模,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我们长远理性的选择。我们应该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趋利避害,促进外资并购活动的开展。本文将企业并购的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在借鉴西方企业并购理论成果和我国特色的并购理论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产生并购的原因。论文对外资在华并购的背景、动机、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概述。另外,论文还结合相关案例,比较详细地分析了部分行业外资在华并购的进程及导致的结果,最后总结出了应对的策略,其中主要包含财务策略。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提出外资已从最初的合资合作演变到了以收购、控股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主而构成垄断的问题,从而引开了本文的研究,文献综述主要涵盖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并购理论包括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而有国内研究学者认为目前外资并购已经处于过度膨胀的态势,并提出要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和限制,建立清晰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体系的审查制度和机制。第二章论述了跨国并购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从经济学并购理论、管理学并购理论与财务学并购理论等来说明,而在我国特殊社会背景下则是有着我国特色的消费亏损理论、破产替代理论、强大民族工业理论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以及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动因,一是我国是人口大国,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供挖掘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市场,二是我国的资源丰富且利用环境相对宽松,深林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等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我国引入外资并购的原因则是由于国外企业引进各种技术且出口占全国60%,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也使中外企业股权相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大,从而为我国带来的技术方面经济效应。第叁章主要谈到了外资并购的特点和给我过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效应。特点有外资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范围不断扩大,以跨国公司为主的战略投资者在外资并购中占据主导地位,外资并购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并购对象不断扩大。第四章案例分析主要是外资在相对开放的部分行业里的市场占有率的接近垄断地位及在并购中驰名商标所有权发生转移,部分驰名商标在被外资方取得控制权后逐步走向衰落甚至消亡。分别举例了法国达能集团在中国的二十年进程中与中国的优质企业光明、娃哈哈、乐百氏、汇源及蒙牛等的恩怨情仇,在日化行业几乎被外资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和强生集体淹没和民族品牌的不堪一击的现状中,不难看出,外资的并购伎俩集中在看准行业中的佼佼者,以不错的价格将之收入囊中,其实主要是收购其销售渠道,再慢慢雪藏原有品牌进而隆重推出其自有品牌,使许多名噪一时的品牌销声匿迹,既消灭了竞争对手又壮大了自己。最后转到关系国家战略的新课题粮油安全的新问题,中国的粮油进口依赖度高达60%以上,从原料大豆的生产到加工企业再到期货市场定价权都几乎被国际四大粮商所掌握,最近引发的涨价风波不得不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第五章首先在如何正确对待外资进入的问题上也提出了实事求是,完善国内法规体系及产业导向,确立外资并购的审核程序,形成自己的并购衡量指标,明确国有资产在并购中的地位和权限;最关键的是从财务方面也提出了关于负债运用策略,股份运用策略包括互相持股对策、员工持股对策、股份回购对策和控股策略,针对并购之处的控股地位及后续增持股份达到控制的目的;无形资产评估策略,鉴于我国大量品牌被收购时遭低估的情况,必须严格选择与评估标准和评估对象适应的评估方法及重视内部核算管理;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则借鉴了《国际评估准则》中的收益法,重视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另外还需提高行业的研究能力与财务报表分析水平,从而不仅对资产价值,还对企业价值的客观评估。结论表明,外资在华并购目前尚未对我国构成实质性威胁,但一些外资并购现象应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在坚持扩大开放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规范和保护措施,加以正确引导和管理,以防范外资并购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本文对外资在华并购给国家部分行业造成的垄断倾向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在以下方面有一定的创新:1、本文选择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研究外资并购对东道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已有文献侧重于从投资者角度来论述跨国并购的理论,使之进一步完善;2、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外资市场占有率偏高情况,从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食品、消费品生产领域选取了个别案例进行分析;3、本文提出了在开放条件下我国对外资并购中的国内企业应加以适当保护,在目前外资并购尚未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同时,我国也要有应对外资并购的各种财务对策。限于自身知识水平,笔者对外资并购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分析还显得非常浅显,对部分行业的选取有失全面,加之有些数据的不可得性和时滞性,因此在提出政策建议时受到了很大限制,有的见解偏重理论方面,在实践方面还不够成熟。

张磊[9]2010年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研究》文中提出201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2年,世界经济环境变得复杂多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市场化的深入,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后全球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东道国。借助国际制造资本,中国建立了价廉物美的制造品生产体系,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竞技舞台与新兴制造业基地。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深化转型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在于挖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之间的逻辑,剖析中国经济增长依赖外资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外资发展的约束性,为正确把握宏观外资政策与微观企业运营策略,积极运用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与资本缓解中国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提供直观的决策角度和决策依据。围绕研究主线“正面效应—〉决定因素—〉负面效应—〉归因”,本文从东道国角度,选取大量宏观数据与企业案例完成统计计量与实证检验,研究分为3个方面:一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正负面效应,二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宏观与微观决定因素,叁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负面效应归因。各章节的论述兼顾完整性与独立性,章节之间逻辑紧密,且自成一体,研究结构与分析逻辑有一得之见。借鉴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与成果,计量方法有皮尔逊乘积矩阵相关系数、霍夫曼检验、最小二乘法、横截面数据分析与回归建模。区域经济的宏观研究选取长叁角与珠叁角两大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跨国制造企业的微观分析选取可口可乐、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通过实战并购案例对经理人行为因素导致的公司定价偏差的实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具有前瞻性。

顾宇娟[10]2008年在《我国银行业外资并购动因与效应分析》文中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业掀起了一股席卷全球的跨国并购浪潮,并逐渐蔓延至我国。细究外资对我国银行业展开并购的原因,受国际经济自由化与全球化浪潮的驱动固然是因素之一,然而,更重要的则是国内银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给外资带来的机遇,以及近年来我国对银行业进行的大规模改组和一系列开放政策的实施,将外资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我国银行业的渴望变成了可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各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资更是在许多行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基于银行业与经济的紧密联系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其注定也成为了外资比较关注的行业之一。然而,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稳定经济以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国家曾经将银行业以国有垄断的方式经营,由国家直接掌控,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都相对较晚,其变革的步伐也更稳健。直到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进程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银行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才骤然加快,外资的经营范围、进入方式方面的限制逐渐减少,给外资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巨头纷纷加快了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步伐,而并购国内银行则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形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国际背景及国内背景,然后从规模经济、市场战略、价值低估等角度分析了外资对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论述了这种并购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吸引资金、完善产权、人才及管理的正向效应,和可能对我国银行业行业集中度和经营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最后部分从国内银行的角度以及政府政策制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对国内银行的发展及政府监管措施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及效应研究[D]. 汪琳. 广西大学. 2004

[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政府规制研究[D]. 刘细良. 湖南大学. 2010

[3]. 外资在华服务业并购的趋势与对策研究[D]. 贾欣.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4]. 外资在华并购规制研究[D]. 刘丽芳. 辽宁大学. 2007

[5].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 苏曼.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6]. 外资在华并购的特征、障碍及对策研究[D]. 夏一伦. 湖南大学. 2005

[7].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研究[D]. 焦旭元. 厦门大学. 2014

[8]. 外资在华并购的垄断倾向与财务应对策略[D]. 万虹伶.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9]. 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研究[D]. 张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10]. 我国银行业外资并购动因与效应分析[D]. 顾宇娟. 复旦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及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