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镁储氢合金论文_韩树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稀土镁储氢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稀土,电化学,镍氢电池,性能,稀土元素,微观。

稀土镁储氢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韩树民[1](2019)在《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和国内外关于新型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新型稀土储氢材料的类型、结构、电化学储氢性能等,以及在镍氢电池和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张国芳,孙涵丰,许剑轶,张羊换[2](2019)在《具可变价态稀土氧化物对Mg_2Ni合金储氢性能的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球磨法制备Mg_2Ni-Ni-5%RE_xO_y(CeO_2,Nd_2O_3,Tb_4O_7)复合材料。通过XRD, SEM,面扫描能谱分析,电化学及动力学测试系统研究材料的组织及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稀土氧化物后复合材料的结晶程度降低,稀土氧化物催化剂在合金表面分布均匀。复合材料的最大放电容量明显提高,含Tb_4O_7样品室温下最大放电容量达871mAh·g~(-1),且具有较高循环稳定性。CeO_2及Tb_4O_7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合金电极表面电荷转移能力,增大氢原子在合金内部的传输速率。稀土氧化物催化剂还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气态吸氢容量,其中含Tb_4O_7样品的吸氢量最高,在250℃时吸氢量达到2.02%(质量分数),但在较低温度时吸氢速率稍慢。稀土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主要与稀土离子的变价特性有关,离子的易变价性越强,则催化活性越高。催化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Tb_4O_7>CeO_2>Nd_2O_3。(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孙艳[3](2019)在《低钴稀土(La,Ce,Y)(Ni,Co,Fe,Mn,Al)_(5-5.6)储氢合金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典型商用稀土系AB5型储氢合金通常含10wt.%钴元素以维持充放电循环寿命,但由于钴的成本昂贵以及面临锂离子电池的竞争,高钴含量的商用AB5型储氢合金已很难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镍氢电池市场需求变化,因此仍有必要开发具有低成本储氢合金电极材料,但一般含低钴或无钴的AB5型储氢合金仍普遍面临循环寿命不够高的弱点。本文以低钴和无钴稀土AB5.0-5.6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控A、B两侧合金元素,研究合金化、化学组成计量比和制备工艺对AB5.0-5.6型合金微观组织与相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合金成分组成与性能的初步优化,使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大幅提高。研究工作得到如下结论。1.以某商用 AB5型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添加 Y 元素对La0.7-xYxCe0.3Ni3.9Co0.45Mn0.35Al0.3(x=0-0.4)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Y元素后,合金电极循环寿命明显改善,当XY=0.2时,合金电化学性能最佳,最大放电容量达333.2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S100=88.4%,高倍率性能HRD900=92.9%。在此基础上,以无钴快凝(10m/s)合金(La,Ce,Y)(NiFeAlMn)5.6为研究对象,研究分别改变B端Mn和Fe元素含量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快凝合金均为CaCu5型单相组织,随Mn含量增加,合金吸氢平台明显降低,当XMn=0.95时合金电极具有最大放电容量305.5mAh/g;Fe元素对合金吸氢平台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对合金电极容量及循环稳定性影响显着,随Fe含量增加,合金电极放电容量逐渐下降,而循环稳定性逐渐提高。当XFe=0.5时,合金放电容量为290.5mAh/g,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S100达到97%左右。2.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下,合金La0.55Ce0.25Y0.2(NiFeAlMn)5.0-5.6微观组织与相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各自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凝(10m/s)合金结构均为CaCu5型单相组织,熔铸与热处理(1273Kx15h)合金组织均由CaCu5型结构的基体主相与富Mn元素的第二相组成,其中退火处理使少量第二相溶解,基体组织成分趋于均匀化。随化学计量比增加,合金电极放电容量降低,循环稳定性提高,高倍率性能下降。对相同计量比合金,其循环稳定性S100变化规律依次为退火态>快凝>铸态,而高倍率性能HRD900变化趋势则相反。其中退火态AB5.5~5.6型合金性能相对较佳,其电极容量为290~302mAh/g,容量保持率S100达到97%左右。合金过计量比组成有利于提高电极循环稳定性,但会降低电极反应的动力学性能。3.基于以上合金化、过化学计量比和制备工艺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对 A端与 B 端成分进行调控,设计和制备了退火态La0.6~0.7Ce0.2~0.3Y0.1~0.15(Ni4.25~4.44Fe0.1~0.3Co0~0.2Mn0.5~0.9Al0.02~0.25)5.3-5.6合金。结果表明,退火合金微观组织由CaCu5型主相及少量第二相组成,随计量比增加,CaCu5型主相晶胞体积逐渐增大,同时第二相相丰度有所增加。合金气体吸放氢平台压和最大吸氢量均随计量比的增加而降低。随计量比增加,合金电极容量依次减小,循环稳定性S100逐渐提高;当加入适量的低钴(xCo)=0.2)时,合金电极稳定性S100进一步提高至97~99~99%,但Co元素的加入恶化了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4)

姜婉婷,罗永春,赵磊,邓安强[4](2019)在《稀土Nd对A_2B_7型La-Y-Ni系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a-Y-Ni系A_2B_7型La0.1NdxY0.9-xNi3.25Mn0.15Al0.1(x=0,0.1,0.2,0.3,0.4,0.5,0.6)储氢合金为对象,研究稀土元素Nd对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金相结构分析表明,合金微观组织主相为Ce_2Ni_7型相,其中当x=0.4时,合金Ce_2Ni_7型相丰度可达98.32%。在退火合金中,Ce_2Ni_7型相的晶胞体积均随A端元素平均原子半径的减小而逐渐降低。电化学分析表明,当加入稀土元素Nd时,合金电极的循环寿命大幅度提高,当x=0.4时,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77.7mA·h/g);当x=0.5时,合金电极具有最好的循环寿命(S100=88.17%)。当x=0.4时,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最佳(HRD900=82.88%)。当x=0、0.1时,此时控制合金电极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氢在合金中的扩散;当0.2≤x≤0.6时,此时合金电极动力学性能由合金表面电荷转移速率和氢在合金体相内的扩散共同控制。(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张俊,徐增勇,张太超,贾广辉,罗斌[5](2019)在《热处理对新能源汽车用稀土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La_(0. 88)Mg_(0. 12)Ni_(3. 42)Co_(0. 67)储氢合金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铸态储氢合金,950℃×4 h热处理态储氢合金的比容量略有降低,但是200次循环容量衰减率明显低于铸态和其它热处理态储氢合金;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储氢合金中LaNi_5相的含量都有所降低,而900℃×4 h热处理后储氢合金中La_2Ni_7相的比例达到最大值; 950℃×4 h热处理态储氢合金具有较高的循环性能,而950℃×8 h热处理态储氢合金具有较高的比容量;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储氢合金中的LaNi_5相有朝La_2Ni_7相转变的特征。(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苑慧萍,蒋利军[6](2018)在《不同碱溶液表面处理对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同浓度即6 mol·L-1 LiOH、NaOH和KOH对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不同碱溶液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合金表面形貌、组成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金经6 mol·L-1 NaOH溶液处理10 min后具有最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采用6 mol·L-1 NaOH溶液处理的合金放电容量衰减明显,实验证明这是由合金表面稀土元素和Al元素的大量溶解进入碱溶液造成的。3种碱溶液比较,Li OH溶液能有效去除合金表面镁元素减少合金在碱溶液处理过程中的氧化,虽然形成的表面不利于H在合金表面的吸脱附,却能有效提高合金在碱溶液中的抗腐蚀能力,提高合金的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林河成[7](2018)在《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的进展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我国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的新进展。其包括该材料用原料、生产工艺及设备,品种及质量,能力及产量,应用及市场。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18期)

姜婉婷,罗永春,赵磊,邓安强,张国庆[8](2018)在《稀土元素对R-Y-Ni系A_2B_7型无镁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及退火处理制备R-Y-Ni系A_2B_7型R0.3Y0.7Ni3.25Mn0.15Al0.1(R=Y,La,Pr,Ce,Nd,Gd,Sm)储氢合金,系统研究稀土元素R对合金微观组织与结构、储氢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和SEM-EDS分析表明,合金退火组织由Ce2Ni7型主相、PuNi3型及少量Ca Cu5型相组成,Ce2Ni7型主相的晶格常数a、c及晶胞体积V均随稀土R原子半径的减小而依次降低。该合金均具有明显的吸放氢平台,常温下最大吸氢容量为1.17%~1.48%(w/w),吸氢平台压Peq为0.037~0.194 MPa。电化学分析表明,退火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活化性能优良,R=La合金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389.2 mAh·g-1)和较佳的容量保持率(充放电循环100次后的S100=85.7%),其中合金微观组织的不均匀性及稀土元素的电化学腐蚀是影响电极循环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电流密度为900 m A·g-1)HRD900=71.05%~86.94%,其电极反应动力学控制步骤主要由氢原子在合金体相中的扩散速率所控制。(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小芳,杨丽,张晓雨[9](2018)在《稀土储氢合金未来能否迎来新的发展与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大数据、数字仿真等技术在新材料研发设计中作用不断突出,"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国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稀土行业发展规划(本文来源于《稀土信息》期刊2018年07期)

王林生,赖卫,邓浩臻[10](2018)在《用碳酸钠高温焙烧—水浸法从稀土储氢合金生产废料中去除铝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采用碳酸钠高温焙烧—水浸工艺从稀土储氢合金生产废料中去除铝,考察了碳酸钠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温度、水浸时间对铝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碳酸钠高温焙烧—水浸工艺可有效去除稀土储氢合金生产废料中的铝,在1 200℃、碳酸钠与原料质量比1∶3条件下焙烧4.5h,然后在室温下用水浸出2.5h,铝浸出率为98.65%。借助X射线衍射、能谱法对原料、焙烧产物、水浸渣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非合金中的氧化铝在焙烧过程中与碳酸钠反应形成了易溶于碱性溶液的铝酸钠。(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18年04期)

稀土镁储氢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球磨法制备Mg_2Ni-Ni-5%RE_xO_y(CeO_2,Nd_2O_3,Tb_4O_7)复合材料。通过XRD, SEM,面扫描能谱分析,电化学及动力学测试系统研究材料的组织及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稀土氧化物后复合材料的结晶程度降低,稀土氧化物催化剂在合金表面分布均匀。复合材料的最大放电容量明显提高,含Tb_4O_7样品室温下最大放电容量达871mAh·g~(-1),且具有较高循环稳定性。CeO_2及Tb_4O_7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合金电极表面电荷转移能力,增大氢原子在合金内部的传输速率。稀土氧化物催化剂还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气态吸氢容量,其中含Tb_4O_7样品的吸氢量最高,在250℃时吸氢量达到2.02%(质量分数),但在较低温度时吸氢速率稍慢。稀土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主要与稀土离子的变价特性有关,离子的易变价性越强,则催化活性越高。催化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Tb_4O_7>CeO_2>Nd_2O_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稀土镁储氢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韩树民.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研究进展[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2].张国芳,孙涵丰,许剑轶,张羊换.具可变价态稀土氧化物对Mg_2Ni合金储氢性能的催化作用[J].材料工程.2019

[3].孙艳.低钴稀土(La,Ce,Y)(Ni,Co,Fe,Mn,Al)_(5-5.6)储氢合金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4].姜婉婷,罗永春,赵磊,邓安强.稀土Nd对A_2B_7型La-Y-Ni系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19

[5].张俊,徐增勇,张太超,贾广辉,罗斌.热处理对新能源汽车用稀土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6].苑慧萍,蒋利军.不同碱溶液表面处理对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的影响(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8

[7].林河成.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的进展及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2018

[8].姜婉婷,罗永春,赵磊,邓安强,张国庆.稀土元素对R-Y-Ni系A_2B_7型无镁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18

[9].刘小芳,杨丽,张晓雨.稀土储氢合金未来能否迎来新的发展与突破[J].稀土信息.2018

[10].王林生,赖卫,邓浩臻.用碳酸钠高温焙烧—水浸法从稀土储氢合金生产废料中去除铝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2018

论文知识图

+H-Mg3Pr+20wt%TiCl3球磨1h后的...La-Mg-Ni-H四元系中储氢相的分布示意...A合金和B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随充放电...二元相图·2 镁系合金与其他合金复合的储氢材...合金膜放电容量与循环次数的...

标签:;  ;  ;  ;  ;  ;  ;  

稀土镁储氢合金论文_韩树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