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思维

耿春丽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昌里中学266711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的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现就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思维谈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在自主探究中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知历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能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的获得,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新知、获得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停留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欧姆定律》一节课时,我让学生重演科学家欧姆的“认知历程”,让他们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一上课,老师引导:通过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意识到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流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大,现在,我想进一步了解,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不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换句话说,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猜想:也许是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也许……根据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用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让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点拨,最终形成最佳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记录表格。

尝试对几次测量结果进行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实验、分析论证后,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本次实验的设计方案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和所得的结论是不是可靠?最后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论,让学生们把交流的情况简要记录下来。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在“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评估和交流”,这种探索是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的,让学生真正当了一回科学家,体验一下科学家的亲身经历。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必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在实验操作中学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知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努力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掌握知识。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温度计》一节,在学习温度计的构成及原理后教师引导学生动手自制温度计:配制一定量的红色水,装入小青霉素瓶中,并盖紧带孔的橡皮塞。用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玻璃管装上热水,振荡一下后,倒掉热水,迅速地通过橡皮塞上的孔插入到有色水中一定的深度,玻璃管温度下降到常温后,玻璃管内就会上升一段水柱。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寻找器材,动手制作温度计。针对自制的温度计,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自制温度计为什么会测温度的高低?自制温度计有哪些缺点?人们在技术上是怎样实现突破的,从而自制温度计走向实用。除了让学生进行课本研究外,教师还应该因地制宜地设计各种类型的简单实验。如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满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从而初步体验浮力与物体排水多少的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三、在转换角色中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少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转换角色,尝试从“教师”的角度钻研教材,登台讲课。如在初三复习课中,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材,自己动脑,概括章节的知识要点,然后由小组选派代表登台讲课,其他组可以补充。若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由学生自己解答,互问互答,教师只做引导,讲述并补充知识的遗漏;或者让学生自己编织考试题,同学互相当“小老师”,互帮互学,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请教老师指导点拨。这样学生在多变的教学形式下,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概括和思考。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安排进行物理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物理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大多数的物理探究活动都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应该分组进行,每组2-4人。组内的角色分工不同,各小组的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丙负责观察现象,或不同学生负责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等。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

标签:;  ;  ;  

在物理教学中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