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饥饿存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虎斑乌贼,饥饿胁迫,再投喂,存活率
饥饿存活论文文献综述
乐可鑫,汪元,彭瑞冰,梁晶晶,蒋霞敏[1](2016)在《饥饿和再投喂对虎斑乌贼幼体存活、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究了饥饿胁迫与饥饿后再投喂对虎斑乌贼幼体存活率、生长、行为、肝体比、摄食率以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开展了幼体(初始体质量为4.95±0.48 g)的饥饿(0、1、2、3、4、5、6 d)和再投喂(15 d)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饥饿时间对虎斑乌贼的幼体存活率、体质量降低率、肝体比和消化酶活力影响显着.随着饥饿胁迫时间的增加,其存活率、肝体比呈下降趋势,其中饥饿3 d后,存活率开始明显下降,体质量降低率明显增大,幼体出现喷墨、互相残杀等异常行为;4种消化酶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淀粉酶活力以饥饿4 d组最低(0.07±0.02 U·mg~(-1)·prot~(-1));脂肪酶活力以饥饿2 d组最低(18.47±2.07 U·g~(-1)·prot~(-1)),饥饿6 d组最高(57.60±3.98 U·g~(-1)·prot~(-1)),胃蛋白酶活力和胰蛋白酶活力以饥饿5d组(1.98±0.59 U·mg~(-1)·prot~(-1))和饥饿4 d(186.68±20.72 U·mg~(-1)·prot~(-1))最低.饥饿处理结束后,经15 d再投喂,各试验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摄食率差异显着,幼体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摄食率均与饥饿处理时间呈负相关;饥饿1和2 d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肝体比无显着差异,而饥饿3~6 d组显着低于对照组;饥饿1~2 d组的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饥饿6 d组的摄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各组淀粉酶与脂肪酶活力无显着差异,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活力差异显着,均以对照组最高(胃蛋白酶活力7.06±0.64U·mg~(-1)·prot~(-1),胰蛋白酶活力914.67±26.54 U·mg~(-1)·prot~(-1)),饥饿6 d组最低(胃蛋白酶活力3.21±0.57 U·mg~(-1)·prot~(-1),胰蛋白酶活力660.04±37.92 U·mg~(-1)·prot~(-1)).说明虎斑乌贼的幼体饥饿不可逆点(PNR)为第6天,且不能补偿生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李翅翅,李力群,黄春霞,张丹[2](2015)在《自噬通过抑制凋亡促进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3T3-L1细胞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预处理脂肪细胞,在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拟的饥饿环境中孵育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及透射电镜法检测细胞自噬变化,用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细胞凋亡。结果:OGD条件下脂肪细胞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RAP预处理进一步上调了OGD条件下的细胞自噬。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RAP预处理降低了OGD条件下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并明显降低了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自噬在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提高自噬水平有助于降低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凋亡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李翅翅,李力群,张丹[3](2015)在《自噬通过抑制凋亡促进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3T3-L1细胞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预处理脂肪细胞,在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deprivation,OGD)模拟的饥饿环境中孵育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及透射电镜法检测细胞自噬变化,用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整形与美容暨修复重建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9-25)
张鹏,杜阳,孙静娴,邢晓磊[4](2014)在《吡咯喹啉醌对大型溞繁殖、发育、存活和抗饥饿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吡咯喹啉醌(PQQ)对大型溞繁殖、发育、存活时间以及抗饥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ol/L的PQQ能够显着促进大型溞的繁殖能力,总产幼量从159.5只增加到207.67只(P<0.05)。随着浓度增加到15和25μmol/L,其促繁殖效应有所减弱。与对照组相比,PQQ对大型溞发育过程中的龄期数和存活时间(寿命)无显着影响(P>0.05)。然而,与5μmol/L浓度组相比,15和25μmol/L的PQQ却显着降低了大型溞的龄数和存活时间(P<0.05)。PQQ能够明显提高大型溞的抗饥饿能力,最长存活时间从对照组的3 d增加到0.5 mmol/L PQQ组的8.33 d(P<0.05)。(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贾瑞锦,陈超,孔祥迪,李炎璐,宋振鑫[5](2014)在《饥饿对条纹锯仔鱼的存活、摄食及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作者在温度(22.9±0.8)℃、盐度30~32、DO≥5.0mg/L、pH7.8~8.2,光照强度40~100 Lx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条纹锯仔鱼开展饥饿胁迫对其存活、摄食、生长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及影响。结果显示,仔鱼在孵化后2 d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开始下降,从内源营养期转入混合营养期,持续1 d;3 d时卵黄囊、油球消失,仔鱼体长增加,进入外源营养期,初次摄食率可达到68.25%。3.5 d时初次摄食率最高达到88.24%,之后初次摄食率逐渐下降,5 d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37.5%,可知条纹锯PNR=5 d。6.5 d时试验组仔鱼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内源营养期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着差异,对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率相似。混合营养期,仔鱼体长出现负增长,且试验组负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源营养期,试验组仔鱼体长持续下降,至PNR时体长负增长速率加快死亡率增加,直至全部死亡;对照组仔鱼体长开始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条纹锯仔鱼孵出后2~5 d为摄食的关键时期。(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郭靖,章家恩,赵本良,罗明珠,邓智心[6](2013)在《饥饿胁迫下福寿螺的存活和产卵情况及器官组织损伤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福寿螺是首批被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近年来,有关福寿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农业危害及防控等方面。其中,关于饥饿胁迫对福寿螺的影响亦有报道,但饥饿胁迫造成其器官组织损伤后的表观结构变化尚未见报道。【方法】本文研究了饥饿胁迫下福寿螺的存活和产卵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对福寿螺头部和肝脏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福寿螺在饥饿25 d后存活率达90%以上;饥饿组在25 d内平均每缸产卵量为4.00块,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3块,且福寿螺在饥饿12 d后停止产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头部皱缩并有侵蚀絮状物堆迭,肝脏螺旋结构松散,并伴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和侵蚀状损伤。【结论与意义】短期饥饿(25 d)对福寿螺存活影响不大,但其产卵量受到明显影响,且头部和肝脏存在明显的外表破损。该结果为研究福寿螺入侵机制及防控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安全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庆志,张明,付成东,滕炜鸣,李石磊[7](2013)在《不同饵料和饥饿对魁蚶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温23.2—24.0℃,盐度29.5—30.0条件下,研究了5种单胞藻饵料和饥饿对魁蚶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投喂不同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与4种单胞藻混合投喂试验组幼虫的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和壳长均显着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其中球等鞭金藻与小球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投喂单一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组幼虫的生长、眼点幼虫比例与存活率显着高于其它试验组。在饥饿试验中,不同饥饿天数条件下幼虫的存活率差异不显着;生长方面,饥饿1—2d较短时间与一直投喂对照组的幼虫相比较,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壳长的差异不显着,但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虫的生长变慢且眼点幼虫比例下降,一直饥饿情况下幼虫的生长基本停滞。研究结果可以为魁蚶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3期)
苏慧,区又君,李加儿,王永翠,刘汝建[8](2012)在《卵形鲳鲹消化酶活力的研究Ⅵ 饥饿对幼鱼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饥饿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消化器官中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在水温25±0.5℃、盐度20±1条件下,对卵形鲳鲹幼鱼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 d、3 d、6 d、9 d、12 d),并分别测定卵形鲳鲹幼鱼的比内脏重与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卵形鲳鲹幼鱼的比内脏重不断下降,饥饿第0~6天下降速度最快(P﹤0.01),6 d后下降不显着(P﹥0.05);蛋白酶活力表现为饥饿第0~6天不断上升,第9天下降,第12天又显着升高(P﹤0.01),并且饥饿后的蛋白酶活力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淀粉酶活力不断下降,并在第3天下降最显着(P﹤0.01);脂肪酶活力在饥饿前9 d总体上下降,第12天活力明显上升并高于对照组(P﹤0.01)。饥饿第8天开始出现幼鱼死亡,至第12天幼鱼的存活率为64.67%,表明第8天是卵形鲳鲹幼鱼饥饿致死的临界期。(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2年01期)
宁杨,凌均棨[9](2011)在《饥饿状态下白色念珠菌存活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白色念珠菌是难治性根尖周炎中检出率最高的真菌。本实验拟通过模拟根管继发感染的致病环境,研究白色念珠菌在饥饿状态下的存活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深入了解相关致病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10231)于对数期、静止期和饥饿期制备1×107CFU/ml的菌液。采用沙氏液体培养基、营养消耗的沙氏培养基及PBS分别作为菌液的培养基。活菌菌落计数法测量静置厌氧培养下饥饿状态白色念珠菌的存活曲线。制备牙本质切片置于96孔板,添加100μL菌液,扫描电镜观察24、48和72小时生物膜结构。XTT法测量48小时牙本质块附着的生物膜量。结果:初始密度为1×1 07CFU/ml的白色念珠菌在饥饿环境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密度逐渐降低,但仍维持在约1×1 06CFU/ml。电镜观察发现,不同状态的白色念珠菌静置厌氧培养48小时后均能形成致密的多层状生物膜结构,饥饿状态可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化。XTT检测显示饥饿状态白色念珠菌形成生物膜能力低于对数生长期和静止期(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可在缺乏营养物质的厌氧环境中长期存活,并可以牙本质为介质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构,推测与白色念珠菌在难治性根尖周炎中的致病机制相关。(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6-11)
张涛,魏江春[10](2011)在《分离自石果衣的共生菌藻在干燥饥饿胁迫下存活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离自地衣石果衣的共生菌藻在干燥和饥饿胁迫下的存活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共生菌进行了干燥和饥饿双胁迫以及饥饿单胁迫两种实验处理,对共生藻进行了干燥单胁迫实验处理.实验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法和流式细胞术对生物量大小、重量和细胞密度、菌丝和藻细胞畸形以及代谢活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共生菌在干燥和饥饿双胁迫下能存活7个月;在饥饿单胁迫下能存活8个月.共生藻在干燥胁迫下能存活2个月.本实验为深入研究地衣繁殖生物学和固沙固碳的干旱沙漠生物地毯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饥饿存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3T3-L1细胞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预处理脂肪细胞,在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拟的饥饿环境中孵育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及透射电镜法检测细胞自噬变化,用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细胞凋亡。结果:OGD条件下脂肪细胞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RAP预处理进一步上调了OGD条件下的细胞自噬。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RAP预处理降低了OGD条件下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并明显降低了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自噬在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提高自噬水平有助于降低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凋亡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饥饿存活论文参考文献
[1].乐可鑫,汪元,彭瑞冰,梁晶晶,蒋霞敏.饥饿和再投喂对虎斑乌贼幼体存活、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
[2].李翅翅,李力群,黄春霞,张丹.自噬通过抑制凋亡促进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
[3].李翅翅,李力群,张丹.自噬通过抑制凋亡促进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C].2015年浙江省整形与美容暨修复重建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4].张鹏,杜阳,孙静娴,邢晓磊.吡咯喹啉醌对大型溞繁殖、发育、存活和抗饥饿能力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4
[5].贾瑞锦,陈超,孔祥迪,李炎璐,宋振鑫.饥饿对条纹锯仔鱼的存活、摄食及生长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4
[6].郭靖,章家恩,赵本良,罗明珠,邓智心.饥饿胁迫下福寿螺的存活和产卵情况及器官组织损伤观察[J].生物安全学报.2013
[7].王庆志,张明,付成东,滕炜鸣,李石磊.不同饵料和饥饿对魁蚶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
[8].苏慧,区又君,李加儿,王永翠,刘汝建.卵形鲳鲹消化酶活力的研究Ⅵ饥饿对幼鱼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2
[9].宁杨,凌均棨.饥饿状态下白色念珠菌存活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研究[C].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10].张涛,魏江春.分离自石果衣的共生菌藻在干燥饥饿胁迫下存活能力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