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环氧化论文_胡美秋,袁红,景艳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催化环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氧,苯乙烯,分子筛,丙烯,催化剂,丙烷,硅烷。

催化环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胡美秋,袁红,景艳红[1](2019)在《SO_4~(2-)/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在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固体超强酸SO_4~(2-)/Al_2O_3。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氮气物理吸附(N_2-BET)技术表征了固体超强酸的表面性质、晶形,并将其用于催化蓖麻油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蓖麻油质量20 g、催化剂用量2 g、煅烧温度600℃、过氧化氢滴加温度40℃、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8 h的条件下,环氧化蓖麻油的碘值(Ⅰ)为48.4 g/100 g,环氧值可达0.551%;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仍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2期)

侯旭,刘猛,温贻强,王向宇[2](2019)在《TS-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硅分子筛(S-1)悬浮液为晶种,在水热体系中合成TS-1分子筛。经过碱后处理和成型,得到成型的TS-1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ICP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低n(CH_3OH)/n(H_2O_2)比下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条件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碱后处理的TS-1分子筛表面具有较好的疏水性,且成型前后催化剂的性能不变,进而成型的碱后处理TS-1分子筛,在n(CH_3OH)/n(H_2O_2)=4.9、反应温度为43℃、丙烯的质量空速为0.64 h~(-1)、反应液pH值为9.10、n(C_3H_6)/n(H_2O_2)=2.1的条件下,H_2O_2的转化率和有效利用率均达到98%,并且此反应过程连续稳定的运行超过了1700 h。(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仝姗,程谦伟,孟陆丽,韦潇丽,李朋超[3](2019)在《Al-Zr-SiO_2固体酸催化大豆油环氧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l-Zr-SiO_2固体酸为催化剂制备环氧大豆油,考察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n(H_2O_2)∶n(双键)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对环氧化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环氧化反应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油∶甲酸∶过氧化氢=1∶0.5∶2.5(摩尔比),Al-Zr-SiO_2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0.8%,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在该条件下所得大豆油的环氧值为6.57%。(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2期)

贾赞蓉,杜立永,丁玉强[4](2019)在《氧气压力对钴基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CoO_x/SiO_2、CoO_x/Al_2O_3、CoO_x/改性高岭土催化剂,在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评价催化剂活性,并考察氧气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XRD、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O_x/改性高岭土催化剂活性最高,且稳定性良好。氧气压力为(0.1~2.0) MPa时,随着氧气压力的增加,CoO_x/改性高岭土和CoO_x/Al_2O_3催化剂上,苯乙烯转化率提高,环氧苯乙烷选择性先增后降;CoO_x/SiO_2催化剂上,苯乙烯转化率提高,环氧苯乙烷选择性降低。适当增加氧气压力促进环氧苯乙烷的生成,但过高的氧气压力导致副产物的产生,氧气压力1.0 MPa最佳。每30 min向反应体系补充氧气至初始压力,苯乙烯转化率上升,环氧苯乙烷选择性小幅度下降。随着充压次数的增加,苯乙烯转化率增大,环氧苯乙烷选择性下降。(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11期)

胡庆明,杜诗画[5](2019)在《空心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市场对环氧丙烷的大量需求,中国石化石科院从绿色化学角度出发,突破传统氯醇法生产模式,开发了采用丙烯和双氧水生产环氧丙烷的清洁生产技术(HPPO法),该技术无污染、能耗低、原子利用率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绿色低碳》期刊2019年04期)

邹晓川,王跃,王存,胡世文,石开云[6](2019)在《胺基功能化ZPS-PVPA固载手性Mn~Ⅲ(salen)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烯烃环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ZPS-PVPA)为催化剂载体,通过3-氨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对其中无机磷酸氢锆的羟基进行修饰,再与均相手性Mn~Ⅲ(salen)催化剂进行轴向配位固载,实现了手性均相催化剂的非均相化.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证实制得了非均相催化剂.随后,考察了该非均相催化剂对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以及茚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在0℃反应3 h,催化剂用量为0. 03 mmol,在轴向配体N-甲基吗啉氮氧化物(NMO)的参与下,催化剂能高效催化α-甲基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对映选择性(e. e.值)可达91. 5%,转化率为99%.此外,以茚为底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反应的e. e.值(>90%)远高于在相同条件下均相Mn~Ⅲ(salen)催化剂催化茚反应的e. e.值(65%).(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宁宁,张林龙,陈鹤宁,付程,胡江磊[7](2019)在《双核Mn(salen)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苯乙烯环氧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2,4,5-苯四胺盐酸盐和水杨醛为底物,通过缩合反应制备di-salen配体,随后加入过量的醋酸锰,与di-salen配体发生配位作用制备di-Mn(salen)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质谱对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分析表征.以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为模型反应,对催化实验进行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了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加入25mg di-Mn(salen)配合物,9mg助催剂PPNO,氧化剂NaClO与底物苯乙烯物质的量比为2∶1,25℃反应8h,催化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新超,赵亚榕,袁珍闫,周丹,鲁新环[8](2019)在《Ti-Beta分子筛的控制合成及高效催化环己烯环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以H_2O_2为氧化剂催化环己烯合成环氧环己烷的高效、绿色催化反应体系.在不加入铝源的情况下,以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为模板剂,通过改进的干胶转化法控制H_2O/SiO_2摩尔比为1. 5合成出Ti-Beta分子筛.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酸碱性、含水量以及模板剂用量显着影响分子筛的结晶度,同时影响晶粒尺寸和晶粒尺寸的均一性.通过对Ti-Beta分子筛原粉进行焙烧处理制得Ti-Beta分子筛催化剂,再通过对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筛选和优化,获得最优催化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环己烯转化率可达33. 5%,环氧环己烷选择性可达99. 6%.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是一种高效的多相催化剂.(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玉春[9](2019)在《钯催化氧化吲哚螺乙烯基环丙烷开环[3+2]-环加成构建多环氧化吲哚螺环》一文中研究指出螺环氧化吲哚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其中,某些含有氧化吲哚螺环骨架的化合物已经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因此探索开发新策略用于构建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探索利用新型氧化吲哚螺乙烯基环丙烷衍生物钯催化开环[3+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构建双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并尝试了利用手性膦配体诱导下双氧化吲哚螺环的不对称合成。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氧化吲哚螺环类化合物和环丙烷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综述了氧化吲哚螺环的合成策略及供-受体环丙烷的开环[3+n]-环加成反应用于构建五元环和五元杂环的策略。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氧化吲哚螺乙烯基环丙烷衍生物与靛红衍生物[3+2]-环加成反应的设计策略、条件优化过程、底物适应性考察和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的探索研究。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为以Pd(OAc)_2/Xantphos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室温下反应,以较高的产率(高达82%)和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20:1)构建了共21个双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同时还对其反应机理及利用手性膦配体诱导下双氧化吲哚螺环的不对称合成进行了研究。第叁章实验部分,对实验所用药品、仪器、反应底物、手性配体和双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的合成步骤进行了阐述,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等表征。第四章结论部分对本论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概述总结。本文利用钯催化开环环化策略实现了双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高非对映体选择性构建,合成了系列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双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对双氧化吲哚螺环的不对称合成探索的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的高产率高对映体选择性合成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倩倩[10](2019)在《负载型Au/TiO_2催化剂结构调控及其丙烯环氧化催化活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丙烷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其生产主要采用氯醇和共氧化的方法,但操作复杂且污染环境。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绿色高效的方法来制备环氧丙烷,而分子氧环保、“原子经济性”高,利用氧气环氧化丙烯直接生成环氧丙烷成为最具前景的方法。然而,反应过程的复杂性和测试方法的局限性,使丙烯环氧化反应机制尚不明确。理论研究可以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到一些实验上难以获取的数据,对化学反应中微观结构的调控和反应机理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系统地研究了负载型Au/TiO2催化剂结构调控与丙烯环氧化活性之间的联系,为丙烯环氧化反应绿色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指导。首先使用负载Au7团簇的完美和缺陷的锐钛矿TiO2(001)作为催化剂模型,研究了金属/氧化物界面和反应气氛对丙烯环氧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实验上有争议的反应机理,研究了 C3H6在Au3/TiO2催化剂上不同位点的环氧化反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总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包括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氧气直接氧化法的研究动态和现状、负载型催化剂结构调控方法及在丙烯环氧化中的应用。随后提出当前研究的问题及我们的研究思路,并简要概括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描述了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等理论方法,介绍了 VASP计算软件包的相关内容。第叁章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界面和反应气氛对Au7/锐钛矿TiO2-x(001)催化剂上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完美Au7/TiO2(001)催化剂上,丙烯环氧化主要发生在Au7的顶端Au原子上。在纯O2气氛下,环氧化能垒高,放热少,不利于C3H6的环氧化反应;而当反应体系中有H2存在时,反应能垒降低且反应过程放热较多,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方面证实了 O2在Au原子上被H还原成OOH物种可以提高C3H6的环氧化活性。在缺陷的Au7/TiO2-x(001)-Vo催化剂上,氧空位改变了金属/载体界面位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使反应位点从Au7团簇的顶端Au原子转移至催化剂界面。在O2气氛下,虽然氧原子填补氧空位降低了整个反应体系的能量,但对丙烯环氧化的动力学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有H2存在时,OOH中O-O键的适度活化以及金属/载体界面的协同作用,极大地降低了丙烯环氧化的反应能垒。研究工作表明:在Au7/Ti02体系中,通过氧化物表面氧空位的调控,并结合反应气氛的优化,可以为C3H6的环氧化提供更多的界面位点,提高环氧化活性。此工作可为丙烯环氧化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指导依据。第四章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Au3负载的TiO2(101)、(110)和(201)不同位点处的丙烯环氧化反应并以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氧物种(如OOH、02、O和OH)为考察对象,探究了不同氧物种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表/界面结构以及反应中氧物种的类型,对丙烯环氧化的反应位点和反应活性具有重要影响。Au3/Ti02(101)催化剂上,C3H6倾向于吸附在Au原子上,C3H6的环氧化反应仅发生在界面,OOH和O作为氧化剂时活性较高;Au3/TiO2(110)催化剂上,C3H6在Au原子和(110)表面均可以稳定吸附,导致界面和(110)表面上都有发生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可能性,但只有在界面处,以O2为氧化剂时,丙烯环氧化才有最高活性;Au3/Ti02(201)催化剂上,C3H6在Au和(201)表面也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使丙烯环氧化在界面和(201)表面均可发生,但最有利的反应位点为(201)表面,最佳氧化剂为OOH。本工作表明反应物的吸附(尤其是C3H6)有较强的结构依赖性,导致丙烯环氧化在不同催化剂上有不同的反应位点。此外,在不同的反应位点处,最适宜氧物种也不相同。本工作揭示了负载型催化剂不同位点及氧物种种类对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机制,可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第五章对论文进行总结概括,阐述了主要创新点,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催化环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纳米硅分子筛(S-1)悬浮液为晶种,在水热体系中合成TS-1分子筛。经过碱后处理和成型,得到成型的TS-1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ICP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低n(CH_3OH)/n(H_2O_2)比下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条件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碱后处理的TS-1分子筛表面具有较好的疏水性,且成型前后催化剂的性能不变,进而成型的碱后处理TS-1分子筛,在n(CH_3OH)/n(H_2O_2)=4.9、反应温度为43℃、丙烯的质量空速为0.64 h~(-1)、反应液pH值为9.10、n(C_3H_6)/n(H_2O_2)=2.1的条件下,H_2O_2的转化率和有效利用率均达到98%,并且此反应过程连续稳定的运行超过了1700 h。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化环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胡美秋,袁红,景艳红.SO_4~(2-)/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在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J].中国油脂.2019

[2].侯旭,刘猛,温贻强,王向宇.TS-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3].仝姗,程谦伟,孟陆丽,韦潇丽,李朋超.Al-Zr-SiO_2固体酸催化大豆油环氧化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4].贾赞蓉,杜立永,丁玉强.氧气压力对钴基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9

[5].胡庆明,杜诗画.空心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J].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9

[6].邹晓川,王跃,王存,胡世文,石开云.胺基功能化ZPS-PVPA固载手性Mn~Ⅲ(salen)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烯烃环氧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7].张宁宁,张林龙,陈鹤宁,付程,胡江磊.双核Mn(salen)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苯乙烯环氧化性能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9

[8].刘新超,赵亚榕,袁珍闫,周丹,鲁新环.Ti-Beta分子筛的控制合成及高效催化环己烯环氧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9].李玉春.钯催化氧化吲哚螺乙烯基环丙烷开环[3+2]-环加成构建多环氧化吲哚螺环[D].南宁师范大学.2019

[10].张倩倩.负载型Au/TiO_2催化剂结构调控及其丙烯环氧化催化活性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杂化物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基于LDHs的剥层法、晶格定位法、插层...二聚体[CTA]大豆油和大豆油环氧化反应产物的红外...反应温度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伯胺类催化剂聚氨基酸催化查尔酮的不...

标签:;  ;  ;  ;  ;  ;  ;  

催化环氧化论文_胡美秋,袁红,景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