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路工程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探析公路工程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十分的迅速,公路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是结构物质量检验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是结构物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为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本文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1钢筋保护层的定义及作用

钢筋保护层就是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在公路使用时能够持久的稳固和安全,根据钢筋结构中混凝土存在于不同部位的保护层面,全方位对混凝土结构实施支撑和保护。钢筋混凝土通常同时出现,两者的组合能够很好的保障建筑部件的坚固性,达到施工的目标。在公路工程中也不例外,保护层的建造可以使钢筋和混凝土达到紧密的贴合,结构内部会变得更加紧密和严实,增加受力面积,钢筋和混凝土分摊了压力与负荷,就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钢筋的材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侵蚀和破坏,而保护层能够利用混凝土将其包裹并保护起来,维持钢筋的稳定状态,防止受到侵蚀,使得结构经久使用依旧稳固如初。

2钢筋保护层质量通病

2.1保护层厚度过大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是越大越好,施工人员不能盲目的将保护层的厚度加大,那样会直接造成保护层自身负荷压力过大,对于结构会形成更重的负担,公路在长时间受到碾压作用情况下,结构内部就会生成横向发展的裂缝,这样就弱化了保护作用,本身的结构就将不堪重负,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承载力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主要问题在于施工人员没有重视这方面的施工程序,很多人员盲目的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加大,既不能加强结构强度,提升承载能力,还浪费了很多施工时间和材料。

2.2保护层过薄的危害

钢筋保护层是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共同工作,使构件形成一定的承载能力,并在其后几十年的混凝土碳化过程中,不致使主筋在所设定的年限内受其碳化影响,从而能有效地延缓保护层内主筋的锈蚀进程。有些室内及露天构件,由于保护层厚度太薄,加之混凝土密实性较差,在工程投人使用后短短十余年,便出现构件受力主筋处保护层纵向开裂、脱落,导致主筋外露及严重锈蚀的现象,大大缩短了构件的使用年限。

2.3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达不到验收标准

设计规范修订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适当加严:柱纵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从25mm提高到3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0的梁纵筋和板、墙、壳受力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分别从25mm和15mm提高到30mm和20mm,其余情况保持不变。我国新、旧混凝土结构验收规范规定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柱均为±5mm,对板、墙、壳均为±3mm;新验收规范又规定了重要构件及部位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

3公路工程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3.1钢筋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

钢筋结构因为其要承担保护层的重要承载和强度要求,其结构设计和制造必须要达到规范要求,其主要的构成部件要经过合理的设计和制造,打造成符合施工标准的规格,在对钢筋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绑扎、穿扎的工序时一定要注意其适当数量、所处部位、紧密程度以及结构强度等因素要达到施工的目标,合理制定所在路段保护层所需要的厚度,禁止为了赶工期或者节省施工程序,将钢筋中的各个构件重置调换,与设计方案相背离。在对保护层进行安装施工时,要注意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及时的修正并引以为戒,以高标准和高要求来保证保护层能够全面发挥其作用和性能。

3.2板类构件负弯矩筋

1)图纸会审时,施工人员应与设计单位洽商并经同意,尽可能将负弯矩筋统一变更为带肋钢筋,且尽可能直径粗一些。这样,即使经受一些踩踏之后,因其整体刚度较大,相比之下,较之光圆及细钢筋的变形值要小一些,也易于变形后的复验调整。2)认真搞好专业班组之间的交接检验,并及早铺设好必要的通道,以防钢筋绑扎成型检验合格后,又被其他专业班组人员踏踩造成变形不合格,同时也为各类管理人员在监督、监理、抽检、复检工作中的通行提供方便。3)变传统的点状“铁马”撑筋为2~3m长条状“板凳”吊筋,将其垂直置于负弯矩筋之上,用φ12@500mm90。直吊钩悬吊住负弯矩筋,吊钩上涂有板厚度标记。待浇筑完一工作面混凝土后,随即将其水平向搞钩、垂直提起,置于下一处混凝土浇筑面周转使用。4)采用细石混凝土“复合”垫块。这种垫块顶面呈十字凹形,集板的厚度标记及负弯矩筋固定于一体,其间距掌握在1m左右即可。5)使用旋提式撑具支撑法。这种撑具用直径32mm钢管制作,上焊有转动手柄。根据板及其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在相应的管身部位锯成两个缺口。上部缺口下沿为板厚标志,下部缺口为负弯矩筋放人位置。管身底部套有丝扣,根据板的厚度不同,用短钢筋旋入予以调整。

3.3加强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经过上述分析,说明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的重要性,不能过小也不能太大,在施工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但是在实施检测与质量控制的相关检测时,一定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和监督施工的结果。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钢筋结构中的主筋、纵筋以及主要的结构构件进行科学的检测,针对各施工参数的指标数值,采用正确的计算方式,检查其厚度设置的可行性,测试其承载能力,加大施压力度,采取反复碾压实验,记录下试验过程中钢筋保护层主体结构的应力情况和数据信息,由于公路工程的跨度较大,为了防止某一路段存在的偶然性对整个质量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应该合理布置多个检测路段和区域,综合几个路段内钢筋保护层的实际建造标准情况,来评判保护层厚度的合理区间值,以此就可以确定整个路段中关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质量情况。

3.4应特别重视箍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实际工程检测数据表明,梁、柱钢筋保护层厚度

控制的最大薄弱环节在箍筋。梁、柱构件斜截面破坏的脆性明显大于正截面破坏,而合理、充足的箍筋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箍筋也是受力钢筋,而且其重要性不亚于纵向钢筋。而另一方面,由于箍筋均位于纵筋的外侧,保护层厚度小于纵筋,碳化深度首先发展到箍筋表面,箍筋先于纵筋发生锈蚀;由于保护层厚度和直径均较小,箍筋的截面锈损速率大于纵筋,虽然由于正常施工时箍筋c/d的数值一般大于纵筋,使箍筋保护层胀裂时的截面锈损率大于纵筋,但总体而言,箍筋处于更加不利的锈蚀环境,即使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时,箍筋保护层开裂一般先于纵筋,而当箍筋保护层厚度因施工控制不严而偏小时,箍筋保护层开裂的时间将明显早于纵筋,导致结构构件提早达到耐久性极限状态。因此,箍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3.5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

为减轻混凝土入模冲击力对钢筋与模板间垫块的影响,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串筒。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要注意对垫块的保护,振捣时严格控制振捣棒的落点位置在距离钢筋10cm~15cm处,禁止振捣棒碰触钢筋、模板及垫块。另外,在浇筑中安排专人检查垫块有无松动、模板的支撑情况,如模板出现跑位,及时进行加固调整。立柱砼浇筑时,在泵管出料口增加套筒,一方面减少砼离析,另一方面减轻砼入模冲击力对垫块的影响。

结语

重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问题,首先从质量意识上提高认识,摒弃钢筋保护层厚度大小不会影响结构的错误观念,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同时,还需要规范制订、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应共同努力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质量,确保实际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014;

[2]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15;

[3]江苏省临海办.临海高等级公路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施工指导意见.2016.

标签:;  ;  ;  

探析公路工程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