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像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电润湿,叁液体双变焦透镜,可变光轴,光学系统
像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建权[1](2017)在《基于介电润湿叁液体双变焦透镜的大变倍比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建模与像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变焦光学系统是手机、照相机、望远镜、内窥镜、热像仪等光学器件中的关键元件,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航天等各个领域。传统的变焦光学系统利用电机和齿轮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变焦,但是这种机械移动会造成系统易磨损、价格贵、难以实现微型化等缺陷。而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液体透镜具有响应快、功耗低、价格便宜、体积灵巧、易于集成等优点,从而成为变焦光学系统中的新型元件。本文设计了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叁液体双变焦液体透镜及叁液体可变光轴液体透镜,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大变倍比、高成像质量的变焦光学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介电润湿液体透镜及变焦光学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发展做了较完整的概括,介绍了介电润湿原理,分析了不同结构的介电润湿液体透镜的变焦原理,推导了透镜焦距与施加电压的关系,介绍了两种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2、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叁液体双变焦液体透镜进行建模,仿真模拟电压控制下的液体界面形状的变化,分析叁液体双变焦液体透镜的界面面型与焦距的关系,计算透镜的变焦范围;3、设计了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可变光轴液体透镜系统,利用COMSOL软件分别对双液体单变焦和叁液体双变焦可变光轴液体透镜进行建模,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液体透镜的光轴偏转角随工作电压的变化关系,给出了叁液体双变焦可变光轴透镜的界面面型随时间的变化及响应时间。4、以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叁液体双变焦透镜为核心元件,利用叁液体双变焦透镜的自变焦特性进行系统的像面位置补偿,设计可机械运动的叁组元大变倍比变焦光学系统,利用ZEMAX光学软件对系统结构进行仿真优化,从MTF、光线像差、场曲、畸变、点列图等方面评价系统的成像质量。选择特定的液体材料组合和优化的系统结构,该变焦光学系统在保证微型可控、连续变焦的基础上,实现大变倍比和高质量成像。(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汪泽文,李琦,袁静[2](2017)在《太赫兹离轴数字全息消零级方法的像质评价及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太赫兹离轴数字全息中,因其记录及再现距离较短,零级衍射会对再现像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叁种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对2.52THz离轴数字全息中使用复振幅复原法和拉普拉斯算子消零级方法得到的再现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成像实验中的分辨率板为模型设计了仿真目标,根据实验获得的照明光和参考光的强度分布仿真了全息图,利用角谱法进行再现,最后对真实太赫兹数字全息图进行了相同的处理,所得结果与仿真结论基本吻合。复振幅复原法和拉普拉斯算子法均能很好的抑制零级衍射。相比拉普拉斯算子法,复振幅复原法的零级衍射亮度衰减率更高,再现像整体上峰值信噪比更高,在高分辨率的0.2mm亮竖条纹区域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图像质量更好。(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7年11期)
张敏睿,贺正权,汪韬,田进寿[3](2017)在《偏振双向衰减对光学成像系统像质影响的矢量平面波谱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振双向衰减(diattenuation)是指偏振元件引入的光场传播过程中表征电矢量的两个正交偏振态的振幅变化特性.在大部分有关偏振像差的讨论中,聚焦光场偏振态的振幅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较小而不被重视.但在一些大相对孔径光学系统中,对于分束器、光调制器等有复杂平面介质结构的低透过率光学元件而言,引入的偏振相关的振幅调制相对大得多.本文依据矢量平面波谱理论,建立了笛卡尔坐标系下的理想光学成像系统的矢量光学模型,验证了与德拜矢量衍射积分的一致性.在线偏振光入射的条件下,对在汇聚光路中使用的光学元件的偏振双向衰减特性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调制传递函数的低频率处(v<0.2NA/λ),这种影响是可以忽略的;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光学元件的偏振双向衰减特性对成像系统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逐渐变大.若要求调制传递函数的数值不低于衍射极限的90%,中频处(0.2NA/λ<v<0.8NA/λ),s光和p光的透射/反射系数之比至少需要控制在[0.63,1.6]的范围内;而当v>0.8NA/λ时,则需要控制在[0.9,1.11]的范围内.随着光学系统光轴与光学分界面法向的倾角增加,容差范围有所放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丁洪峰[4](2016)在《线型像质计在核电行业的应用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核电行业射线检测涉及ASME、RCC-M、ПНАЭГ-7-010及NB/T 47013等多种标准,各标准对于线型像质计的规定各有不同且易混淆。本文从透照厚度计算、像质计放置位置以及底片评定时应达到的线径要求等方面对上述标准进行了比较,便于检测人员正确区分和运用。(本文来源于《无损探伤》期刊2016年06期)
丁洪峰[5](2016)在《线型像质计在核电行业的应用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核电行业射线检测涉及ASME、RCC-M及JB/T 4730、GB/T 3323等多种标准,各标准使用的线型像质计有所不同且易混淆。本文从像质计材料、线径与线号方面对各标准进行了比较,便于检测人员正确区分和运用。(本文来源于《无损探伤》期刊2016年01期)
陈长征[6](2014)在《空间相机用摆镜的轻量化优化设计及其对像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空间相机用摆镜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法,并对尺寸为360 mm×560 mm的空间相机用摆镜进行了轻量化优化设计。以镜体厚度、切角大小、镜面厚度和轻量化筋的厚度为设计变量,以最小重量为设计目标,以面形峰值(Peak Value,PV)和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不大于55 nm和11 nm为边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将整体反射镜重量从初始模型的4kg减到了1.72 kg(其面密度为8.0 kg/m~2)。然后以微重力变形条件下的最小面形为目标,对轻量化处理后的反射镜进行了侧边支撑点位置优化,其面形PV为54 nm。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反射镜在微重力、旋转惯性和温度载荷条件下的变形及反射镜模态进行了计算和校核,其结果均满足空间使用要求。最后采用光机热集成仿真方法对空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对像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空间相机用摆镜产生变形,摆扫式光学遥感器系统的传递函数下降,在70 lp/mm处由设计值0.735降至0.703,相对降幅约为4.4%,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4年12期)
李勃[7](2013)在《随机振动对TDICCD相机像质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DICCD由于其高信噪比、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遥感领域,也由于TDI探测器的工作特性使遥感器成像质量受振动像移的影响敏感,尤其是随机振动像移由于其运动形式的不确定性对成像的影响非常复杂,在此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重点研究计算随机振动像移MTF的方法,来分析随机振动对TDICCD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同时也为改善遥感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和完善全链路仿真提供重要的支持。首先,分析了引起遥感相机发生颤振的原因,和所产生的像移类型。由于卫星工作环境特殊,受到各方面的激励都是随机不均匀的,造成遥感系统的像移也多为随机的。一般常用MTF来衡量系统的成像能力,对随机振动像移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计算MTF的方法不能用来计算随机振动像移的MTF,传统方法计算低频简谐振动时也存在局限性,所以要探究计算随机振动像移MTF的方法。然后本文根据随机振动的特性和其造成像点模糊的形式,分析了叁种计算MTF的方法:估计法、矩方法和分解法。经验证,这叁种方法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可较全面的分析随机振动像移对MTF的影响。由于振动的功率谱密度也是重要的信息之一,本文基于功率谱密度函数、带宽和频率等参数,对随机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TDI级数也是影响相机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信噪比参数,讨论了TDI级数的合理选取标准。最后基于TDICCD相机的动态成像原理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仿真。建立了随机振动对图像清晰度影响的仿真模型,选用双线性插值法对目标景物采样,以峰态(D)和无参考结构清晰度(NRSS)为标准评价图像清晰度。沿TDI方向和垂直TDI方向对随机振动影响像质的情况进行仿真,并考虑了TDI级数对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沿TDI方向主要造成图像模糊,并随积分级数的增加模糊加重,垂直于TDI方向除模糊外还使图像发生形变,且几何形变量不随积分级数的增加而变大,与理论分析相符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孙阳,闫锋,薛栋林,王孝坤,张学军[8](2013)在《太阳同步椭圆轨道偏流角分布规律与像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根据轨道根数与TDICCD成像原理模拟遥感器推扫成像过程,实现偏流角计算,并基于最终仿真图像的PSF分布评价图像质量的方法,以截止频率MTF为评价标准,研究太阳同步椭圆轨道的偏流角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圆轨道相比,近地点幅角为0°的椭圆轨道在近地点一侧偏流角与轨道半长轴成线性关系,与轨道离心率成叁次函数关系。使用KH-12卫星采用的椭圆轨道参数进行成像仿真,以穿航MTF下降5%为约束对成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推扫级次下,椭圆轨道近地点一侧的偏流角更小,成像质量更高。(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宁春丽[9](2012)在《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结构优化设计与像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也称作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LIP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物质元素分析技术,属于原子发射光谱技术的一种。其关键部件——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对LIBS的检出限和精度有决定性影响。本文根据LIBS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对光谱仪提出的轻小便携、分辨率高、检测速度快和性价比高等要求,而研制了一种轻小型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原理样机。由于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色散系统采用交叉色散结构,根据系统需要,本文选用主色散元件中阶梯光栅与横向色散元件棱镜相配合的交叉色散形式。因此,在光学设计阶段,将切尼尔-特纳(Czerny-Turner)系统和利特洛(Littrow)系统结构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自准的C-T结构形式,完成了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独特的光路设计形式。在系统优化过程中,采用“计算-模拟-修正”方法分析主色散方向和横向色散方向像差,并逐步改进,通过这种方法不断减小系统像差,使光路系统逐渐完善达到结构优化设计的目地。系统分辨率是评价光谱仪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为提高系统成像质量,在光学设计中充分分析影响其分辨率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影响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分辨率因素较多,本文分析了针孔直径、光栅参数、棱镜参数和CCD像素尺寸对系统分辨率的影响,得到针孔、光栅、CCD是影响系统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推导叁者在确定系统实际分辨率时相互制约的关系,并计算出极限针孔直径,进而确定系统中光栅、棱镜、针孔、CCD的参数特征。安装调试是保证光学系统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提出了保证各个光学元件姿态和位置小范围精确调整的中心对准安装方法。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获得了Hg灯的二维谱图,结果表明,我们研制的轻小型高分辨率中阶梯光栅光谱仪,能够满足配合其他仪器(包括LIBS)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2-10-01)
解静,刘旭,李海峰[10](2012)在《集成成像技术的像质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集成成像非共轭面的成像质量,根据光线追迹原理分析透镜阵列的成像过程,指出叁维成像原理并给出不同离焦量下的轴截面成像分辨率;从波动光学角度分析包含离焦波像差的透镜阵列光学传递(OTF),得到集成成像系统的非共轭面调制传递函数(MTF)并指出与单透镜共轭面成像的联系.根据非共轭面分辨率给出符合视觉要求的显示深度计算方法.采用投影仪与菲涅尔透镜搭建显示面积为100×750mm2的集成成像显示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集成成像轴截面成像分辨率在离焦量增大的情况下迅速下降,非共轭面像质是制约集成成像显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像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太赫兹离轴数字全息中,因其记录及再现距离较短,零级衍射会对再现像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叁种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对2.52THz离轴数字全息中使用复振幅复原法和拉普拉斯算子消零级方法得到的再现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成像实验中的分辨率板为模型设计了仿真目标,根据实验获得的照明光和参考光的强度分布仿真了全息图,利用角谱法进行再现,最后对真实太赫兹数字全息图进行了相同的处理,所得结果与仿真结论基本吻合。复振幅复原法和拉普拉斯算子法均能很好的抑制零级衍射。相比拉普拉斯算子法,复振幅复原法的零级衍射亮度衰减率更高,再现像整体上峰值信噪比更高,在高分辨率的0.2mm亮竖条纹区域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图像质量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像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马建权.基于介电润湿叁液体双变焦透镜的大变倍比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建模与像质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7
[2].汪泽文,李琦,袁静.太赫兹离轴数字全息消零级方法的像质评价及其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
[3].张敏睿,贺正权,汪韬,田进寿.偏振双向衰减对光学成像系统像质影响的矢量平面波谱理论分析[J].物理学报.2017
[4].丁洪峰.线型像质计在核电行业的应用再分析[J].无损探伤.2016
[5].丁洪峰.线型像质计在核电行业的应用比较与分析[J].无损探伤.2016
[6].陈长征.空间相机用摆镜的轻量化优化设计及其对像质的影响分析[J].红外.2014
[7].李勃.随机振动对TDICCD相机像质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8].孙阳,闫锋,薛栋林,王孝坤,张学军.太阳同步椭圆轨道偏流角分布规律与像质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
[9].宁春丽.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结构优化设计与像质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
[10].解静,刘旭,李海峰.集成成像技术的像质评价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