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芬(贵州省首钢水钢总医院功能科553028)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结果60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中,5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均获得了直接诊断的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实时、方便、准确地评价下肢动脉疾病的病变程度及特点,对治疗特别是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下肢动脉疾病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59-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搜集病例全部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检查的60例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52~79岁,平均62岁;60例患有不同程度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对所观察病例全部检测血脂、血糖、血压,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及其他合并症,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病例将其分为3组:I组:17例无症状;II组:23例以下肢麻木,皮肤发冷、干燥等症状,其中5例有间歇性跛行;III组:20例出现静息状态下肢疼痛,其中1例伴发小腿足部溃疡。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年龄50~78岁,平均61岁。
1.2仪器选用ALOKA-ALPHA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6~11MHz,壁滤波50~100MHz。
1.3方法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肢,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微屈,从腹股沟区开始检测,然后继续扫查股浅、股深动脉,追踪到大腿下内侧到膝部。腘动脉检测时应取俯卧位。检查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时也可取坐位。必要时还应检查髂外,髂总动脉,观测它们的通畅性。注意双侧对比,沿血管走行由近心段依次向远侧段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适当调节增益,滤波等调节取样容积大小和角度,取样应在管腔中央,并保证取样线和血管夹角小于60°角
1.4诊断标准
1.4.1血管狭窄分级参照参考文献[1],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彩色多普勒表现[2]:
1.4.1.1动脉狭窄或不完全闭塞时,彩色多普勒显示彩色流道变细,流道边界不平整,迂曲或呈断续状,狭窄部出现多色彩镶嵌血流。血管完全阻塞者,则显示彩色血流中断。如有侧支形成,远端动脉内可见色彩黯淡,无波动性的血流信号。
1.4.1.2面积狭窄率的测定[3]:先连续横切扫查,选择狭窄程度最严重的横切面冻结图像,描记出血流充盈的面积,即残余管腔面积,再描记出同一部位的动脉管腔面积,按照公式:面积狭窄率=(1-残余管腔面积/原动脉管腔面积)×100%,即可计算出面积狭窄率。按照狭窄程度分级:轻度狭窄为0~19%;中度狭窄为20%~49%;重度狭窄为50%~99%;完全闭塞为100%。
1.5结果
1.5.1对照组30例。2D:表现为动脉管腔结构清晰,内膜光滑连续,IMT≤1mm。CDFI:表现为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好(见图1)。脉冲多普勒(PW):为三相性频谱,频带较窄,在收缩期下面有一无血流信号的窗。
图1
1.5.2I组17例。2D:IMT局限性增厚>1.1mm,但<1.3mm,回声增强,无斑块或散在附着的点状斑块,大小1~2mm,血管狭窄I级。CDFI:管腔内见彩色血流充盈好,狭窄出口无湍流。PW:呈三相波,频带不宽,舒张期反向血流及舒张晚期正向血流较对照组减低。
1.5.3II组23例。2D:IMT广泛增厚,厚约1.3~1.5mm,均发现粥样斑块,硬化斑块典型,多节段分布于血管壁,斑块大小2~5mm,血管狭窄II级;CDFI:显示斑块处明显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出口色彩明亮呈花色血流;PW: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舒张早期反向血流消失,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狭窄前段血流速,狭窄后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减低,频谱呈双相,频窗消失。
1.5.4III组20例。2D:中内膜广泛被斑块覆盖,管腔狭窄III~IV级,多处管腔内径减少70%;CDFI:狭窄段彩色血流明显变细,出现明亮五彩镶嵌色的湍流,闭塞段无血流信号,闭塞远端若因侧支循环建立可探及微弱血流信号;PW: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狭窄后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减低,频谱形态改变明显,舒张早期反向血流消失,而舒张晚期正向血流增加或正向血流消失,频谱收缩期峰形圆钝,频窗充填,频带明显增宽,呈单相血流频谱。
1.6典型病例超声表现
超声表现:部分型以附着在动脉血管壁,向管腔内不规则实质性低回声突起为主要特点,彩色血流显示呈充填缺损(图2)或呈细线状血流色彩(图3),血栓所造成的管腔狭窄处峰值流速加快,频带增宽,舒张期反向波峰速降低或消失,狭窄远端动脉变为低阻血流,表现为收缩期加速时间延长,加速度减少;完全型主要表现为动脉管腔内全部为实质性低回声团充满,动脉内彩色血流不能显示,多普勒频谱无法引出。合并动脉瘤形成以花色彩流团显示呈充填缺损征。动脉粥样硬化以血管壁增厚(中内膜厚度大于0.7mm),且有多发有大小不等之斑块回声,有的向腔内突出,有的形成强回声钙化伴有声影(图4)。
图2—4
3讨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管壁顺应性降低,内膜不规则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致管腔狭窄,严重者继发血栓形成,甚至导致管腔闭塞。据报道,内中膜厚度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彩超能精确测量内中膜厚度。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进展快,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4]。结果证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增高,并且发生较早,其表现为内中膜不规则增厚,粥样硬化斑块(软斑、硬斑或混合斑)形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病变随病程延长而加重。病变可累及全部下肢动脉,以股动脉以下的中小血管最为明显。而足背动脉管腔最窄,血流速度较慢,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后向管腔突出,更易形成狭窄或闭塞[5]。
下肢动脉血栓绝大部分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又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且病程程度越重,粥样硬化程度越重,下肢动脉内附壁血栓形成就越明显,甚至为两侧性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能显示附壁血栓的多少、部位、陈旧或新鲜血征,部分或完全阻塞血管及动脉硬化的走行变化或动脉瘤形成的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直观,准确的诊断依据[6,7,8]。
参考文献
[1]罗福成,施红,主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21.
[2]陈宇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几点体会,创新医学网,辽宁,丹东市中医院电诊科.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5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93-596.
[4]葛嘉,余晓梅,高翠玲.彩超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医学新知杂志,2009,01.
[5]刘天宇等,彩超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6期.
[6]姜颖,石苏宁,王红燕,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的临床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758-759.
[7]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715-721.
[8]李建初,袁光华,柳文仪,等.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9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