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百戏论文-郝勤,张济琛

角抵百戏论文-郝勤,张济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抵百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秦始皇帝陵,角抵,摔跤史,举重史

角抵百戏论文文献综述

郝勤,张济琛[1](2019)在《秦始皇帝陵K9901出土角抵俑及铜鼎考——兼论战国秦汉角抵百戏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资料调研、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秦始皇帝陵园K9901陪葬坑出土陶俑与铜鼎进行深入考证,认为这11件陶俑应为"角抵俑"而非原发掘报告所称"百戏俑",同坑中出土铜鼎应为秦角抵时"扛鼎"之鼎。同时就角抵的概念、来源、活动形态及其与"角抵戏""百戏"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指出秦始皇帝陵园K9901陪葬坑秦角抵俑与铜鼎的发现在中国古代体育史、摔跤史及举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春海[2](2017)在《汉代“角抵百戏”的审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角抵百戏作为一种高度繁荣的表演艺术,在起源、发展、传承多个阶段体现了汉代时期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和风格。本论文以研究汉代角抵百戏的起源形成和艺术形式特征为切入点,结合角抵百戏具体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精神状态、艺术审美思想、社会崇尚状态、政治环境等因素的探讨,以期能够对角抵百戏的审美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和认识。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角抵百戏的定义及其起源形成过程。早期角抵百戏的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对其产生了影响和促进作用,最终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百戏艺术;第二部分从汉代角抵百戏独有的审美和形式特征出发,介绍角抵百戏审美特质中的表现性、表演性、民俗性、节奏感和韵律美,并分析这些特质如何反映汉代人的的审美趣味;第叁部分阐述了汉代角抵百戏的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从综合性演出形式的的开拓、民间乐舞的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审美思想的体现几方面来论述汉代角抵百戏对于后世杂技百戏和人们审美心理构建的影响。印证了角抵百戏所取得的成就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美学思想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4-02)

高梦琛[3](2016)在《从《百戏乐舞图》看汉代角抵百戏》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包括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表演,汉代"角抵百戏"已具备了戏曲表演的多种基本方法。舞蹈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人类的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吟诗、唱歌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内心,只能辅以无声的肢体语言——舞蹈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汉代的"角抵百戏"是一种包括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表演,也是汉代外交及宴客时的重要节目。本文拟据文物和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资料,探析汉代"角抵百戏"对我国戏曲产生之积极影响和作用。(本文来源于《收藏.拍卖》期刊2016年Z1期)

高守贤[4](2001)在《最古老的杂技》一文中研究指出角抵,又名,■尤戏。它产生在原始社会,在原始部落冲突中,产生了这个舞蹈,据《述异记》说:秦汉间流传下的传说,在冀州的平原上,有一种舞蹈叫■尤戏,舞者叁叁两两,头戴牛角,互相抵触,以为戏乐。这是一种拟兽舞,产生于人与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日报(汉)》期刊2001-02-09)

孙景琛[5](1985)在《汉代的角抵百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的表演艺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新乐"的兴起,到汉代而蔚为大观,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两汉盛行的"百戏"便是当时表演艺术水平的标志。百戏,原称"角抵"。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至汉而大盛。关于它的起源,历来有两(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1985年05期)

峻骧[6](1983)在《汉代的文体大会演——角抵百戏》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的角抵百戏,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足可与古奥运会媲美,这种由国家举办的文体会演,历时六十余年,在中外体育,文艺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本文来源于《体育文史》期刊1983年04期)

角抵百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代角抵百戏作为一种高度繁荣的表演艺术,在起源、发展、传承多个阶段体现了汉代时期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和风格。本论文以研究汉代角抵百戏的起源形成和艺术形式特征为切入点,结合角抵百戏具体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精神状态、艺术审美思想、社会崇尚状态、政治环境等因素的探讨,以期能够对角抵百戏的审美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和认识。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角抵百戏的定义及其起源形成过程。早期角抵百戏的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对其产生了影响和促进作用,最终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百戏艺术;第二部分从汉代角抵百戏独有的审美和形式特征出发,介绍角抵百戏审美特质中的表现性、表演性、民俗性、节奏感和韵律美,并分析这些特质如何反映汉代人的的审美趣味;第叁部分阐述了汉代角抵百戏的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从综合性演出形式的的开拓、民间乐舞的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审美思想的体现几方面来论述汉代角抵百戏对于后世杂技百戏和人们审美心理构建的影响。印证了角抵百戏所取得的成就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美学思想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抵百戏论文参考文献

[1].郝勤,张济琛.秦始皇帝陵K9901出土角抵俑及铜鼎考——兼论战国秦汉角抵百戏的演变[J].体育科学.2019

[2].刘春海.汉代“角抵百戏”的审美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3].高梦琛.从《百戏乐舞图》看汉代角抵百戏[J].收藏.拍卖.2016

[4].高守贤.最古老的杂技[N].内蒙古日报(汉).2001

[5].孙景琛.汉代的角抵百戏[J].文史知识.1985

[6].峻骧.汉代的文体大会演——角抵百戏[J].体育文史.1983

标签:;  ;  ;  ;  

角抵百戏论文-郝勤,张济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