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EAS软件在水利工程图纸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可意[1](2021)在《基于BIM的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内,国内建筑行业内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支柱性产业位置,为了确保行业稳定发展,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对行业的发展方向加以调整;另一方面,广大业主对于建筑物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强,增加了整个建筑领域内的工作压力。在此环境之中,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其中设计质量问题尤其引发关注。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来看,设计环节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对于后续阶段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在设计环节内出现质量控制不到位的情况,那么极有可能会导致正常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规划受到不必要的干扰,甚至会出现返工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务必要对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建筑行业内很多企业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引入了BIM模型,以期加强设计方案的视觉化效果,然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却导致问题频发,如何对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成为众多建筑企业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A公司的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优化情况展开探究。首先,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思路、方法等,阐明本次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其次,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掌握研究动态,并对设计质量管理、BIM与建筑全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介绍,为论文奠定理论基础。再次,针对BIM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从BIM软件的应用、云工作台、协同作业平台、参数设计、工程信息应用以及整合管理几个方面梳理BIM的应用流程。随后,针对A公司设计质量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公司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引入了BIM的模式,但是应用不到位,因此设计质量管理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软件体系不完善、设计标准不健全、数据安全缺乏保障、设计协同不足以及设计流程不到位几个方面。最后,针对A公司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优化进行研究,从BIM模式的视角下出发提出建议,认为要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优化设计协同流程与设计流程,加强设计人员质量管理培训,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
李佳恬[2](2021)在《全过程工程咨询视角下EPC项目设计管理核心业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EPC总承包模式作为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获得市场青睐。我国推行的EPC总承包模式由于缺乏信任基础,业主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尽可能增强对EPC项目的控制权,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与质量。随着业主需求的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逐渐成为建设领域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设计管理服务向集成化发展。但现阶段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以EPC项目设计管理核心业务为研究对象,找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开展或提升设计管理的核心业务,充分发挥第三方咨询的价值。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如下:第一,全过程工程咨询视角下EPC项目设计管理核心业务识别。首先通过结构化访谈分析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开展设计管理业务的难点;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半结构化访谈针对业主需求对设计管理业务要点进行识别,并构建“基于业主需求的EPC项目设计管理服务需求模型”,形成“全过程工程咨询设计管理工作图”;最后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设计管理两大核心业务:设计界面管理与设计评审。第二,基于界面管理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运用界面管理理论,针对三阶段设计管理进行分析。在设计准备阶段,提出了业主与项目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界面,确定项目的设计管理模式和承发包模式。在设计阶段,识别出此阶段多参与方的工作界面和管理障碍,引入协调中心机制,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合作协调,避免设计空白,尽可能地减少设计重叠。在项目实施阶段,运用了BIM技术进行有效的设计变更管理。第三,基于多层次评审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规范以及地方规定的评审要点进行梳理总结,制定PDCA多层次循环评审机制,增强各方对设计评审的力度,同时本文制定出一套针对初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要点表,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严格有效进行设计评审工作提供参考,使得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成果满足业主要求和项目功能需求。本研究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提供设计管理思路,推进企业设计管理业务突破与业务实操落地,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同时能够以咨询方的力量进行EPC项目设计管理,保证项目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胡耀元[3](2020)在《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煤矿工程仍然是我国支柱性的重点能源工程。随着矿山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正逐步迈进智慧化阶段,智慧矿山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矿山的无人化和智慧化。在现阶段,制约智慧矿山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智慧采掘等生产技术层面的发展转变为智慧矿山管理层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管理系统引入原有智慧矿山体系,并完善了智慧矿山的定义。针对智慧矿山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及流程图,构建出智慧矿山在建设过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挖掘其中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点,并根据已分析应用点筛选3DMine和Revit为研究BIM+GIS的两大平台;(2)以曹家滩煤矿工程为背景,通过模拟,探讨平台实现应用点落地的途径,包括运用关键点控制法实现BIM和GIS的场地模型拟合,运用类比创建法和模型分析法,将房建工程中的模型创建和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煤矿工程中,解决了煤炭工程中运用常规方法无法建模以及实现BIM+GIS平台相结合进行模型管理的问题,以发挥3DMine和Revit平台各自的设计、管理优势;(3)梳理和补充了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需归档的文件名称、保存单位及保管期刊,为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文档权限和保存期限依据,并对重点内容的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管理权限进行完善,为系统的开发奠定文件格式及权限划分基础;(4)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基于系统工程、事故发生理论及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并通过Revit建模与Fuzor仿真,形象直观的揭示煤矿巷道安全隐患,辅助提高安全决策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智慧矿山系统在管理层面的空缺,对BIM+GIS在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期编制煤矿工程BIM+GIS应用规范和指南、开发煤矿工程全流程管理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亦可助力BIM+GIS在煤矿工程中的落地。
朱学军[4](2020)在《基于成熟度评价模型的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熟度评价模型是当前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关于造价管理成熟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对造价管理成熟度在水利建设项目上的应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水利建设项目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但如何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提高造价管理水平来保证国有资金的合理使用是一个难点。其中,业主方在水利工程目标管理上占有主导地位,其造价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项目的投资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以业主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成熟度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吸收造价管理及项目管理成熟度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真归纳水利建设项目造价成熟度的构建核心理论,结合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问题分析和要点总结,构建了业主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并确定了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方法。最后,将其应用于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上,进行模型构建和评价,并提出改进路径和建议,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和国有资金的合理使用。本文构建了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对其模型进行评价能发现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持续的改进、评价循环提高造价管理水平,为业主方提供一个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水平进行科学评估的方法和工具,为实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目标和促进造价管理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
刘震坤[5](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前贸易全球化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对我国港口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码头建设管理由于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已渐渐暴露出不少短板和问题,而BIM技术的出现则为该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念和方法。论文以我国长三角普遍采用的高桩码头作为研究对象,对传统的码头工程建造流程和工艺进行了剖析,同时选取在建的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简称)创新性地进行BIM建模,通过BIM功能性应用模拟,来验证BIM技术在码头工程领域的适用性及优越性,并进一步探索构建基于BIM的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高效智慧管理方案,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1)针对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关键性工序桩基施工进行BIM可视化模拟,通过Revit、Navisworks、Unity3D软件的应用操作进行碰桩模拟,优化了码头工程桩位图,避免了4%的桩基部分施工总价直接经济损失;有效提高了码头桩基施工计划模拟、沉桩方案等的可视化程度,提高了方案评审交底效率;加快了施工质量、检测数据信息的集成与交互,达到了提升沉桩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水平的目的。(2)针对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关键性工序桩基施工进行BIM可视化模拟,通过Revit、Navisworks、Unity3D软件的应用操作进行碰桩模拟,优化了码头工程桩位图,避免了4%的桩基部分施工总价直接经济损失;有效提高了码头桩基施工计划模拟、沉桩方案等的可视化程度,提高了方案评审交底效率;加快了施工质量、检测数据信息的集成与交互,达到了提升沉桩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水平的目的。(3)将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桩基工程BIM应用衍生至该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智慧管理当中,相比于传统码头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在设计阶段能够及时发现图纸问题并提高约40%审图效率;施工阶段提高施工方案、计划评审交底水平,优化施工计划,可缩短约10%的工期;通过数据集成加强施工运营阶段工程数据信息间交互,方便了施工期治疗安全管理和运营维修。
李杨[6](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电站三维设计质效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三维设计技术已成为国内外高水平工程公司在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及实施阶段的重要辅助手段。整体而言,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较,采用三维设计能够提升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以下简称质效)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对提升的具体量化成效的研究却并不深入。因此,有必要对电网建设领域采用三维设计相较传统二维设计在投入产出方面带来的改变进行具体量化分析。本文以变电站三维设计与二维设计质效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的研究方式,对变电站采用三维设计与传统Auto CAD二维设计质效水平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探求变电站三维设计在质效水平上的提升效果。通过梳理变电站工程实际设计流程中的质效影响因素,构建起包含有变电站工程前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在内的设计质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实现各指标相对权重的确定。通过设计专家调查问卷,利用上述指标体系在工程规模等综合情况基本相同,但分别采用三维和二维设计的三个变电站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每一工程的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与指标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量化计算结果,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层次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三维设计模式设计质效在综合评价上表现优于传统二维设计模式,但差距不大,还处于一个评价区间内,并没有形成划时代的进步。进一步分析表明,现阶段三维设计平台中博超三维平台整体表现更优,更能发挥出三维设计平台的优势。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质效分析评价中,建立起简洁、实用的指标体系,为解决不同设计院面对不同设计任务时选择何种设计手段以换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提高设计院设计质效这一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朱浩岩[7](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水闸三维建模及消能工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协同化功能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为水工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BIM在水工设计阶段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建模效率低、不规则模型创建难度大、建模软件中无水利计算模块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BIM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针对此类问题,本论文以水闸为研究载体,应用BIM建模的常规方法、可视化编程方法和二次开发建模方法建立水闸模型和不规则地质模型,然后将模型用于水闸消能工数值仿真计算,解决水闸消能工消能效率低的问题,对消能工的优化提出建议。在建模研究中选用Revit作为建模软件。通过常规建模方法建立水闸基本模型,用dynamo可视化编程建立地质模型、布置桩基础,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一键布置消力墩,从而创建水闸模型,提高建模效率。在BIM模型与数值仿真计算结合方面,用BIM软件的过滤功能,导出中间格式文件,用于数值仿真的前处理阶段。在消能工数值仿真计算中,选用RNG k-?模型和VOF模型在Fluent中模拟消力池内水流,从而得到消力池内的流速、水面线、底板压强、消能效率等数据,用于消能效果的比较和分析。水闸原消能工设计,发生低弗劳德数水跃,消能效率较低。为解决此类问题,以原设计为对照,选择四种优化方案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对比计算结果,添加辅助消能工的3种方案消能效率有所增加。在不拆除原消力池的前提下,最好的优化方案是在消力池内添加消力墩。为进一步增加消力墩的消能效果,对消力墩在消力池内的位置和间距(横断面比例)进行优化。通过仿真计算得出此水闸消力墩位置、横断面比例与消能效率的关系曲线,消力墩最佳位置是L3=1.5m,最佳横断面比例R=55%。通过研究BIM建模方法和水流仿真计算,扩展了建模方法,提高了数值仿真效率,增强了BIM与数值仿真的协同性,为消能工优化设计提出建议,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邰宇[8](2020)在《大石涧水库三维建模与模型信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在中国推广以来,这种技术对传统建筑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善了信息存储的方式,完善了项目各参与方沟通的途径,在建设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水利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工程建设理念也向着信息集成管理的方向发展,BIM技术恰巧满足了这一需求,通过构建BIM工程信息模型,集成了项目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期中产生的各项信息,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大量的数据基础。本文针对水利工程BIM信息模型构建效率低、拓展应用难的问题,通过以混凝土重力坝材料分区为划分条件的构建思路,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式,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水利工程和BIM技术的特点,分析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期中每个阶段的应用价值,并对现有的主流BIM软件进行比较,选择Autodesk公司的Revit作为本硏究的核心建模软件,提出信息模型建设的基本流程;(2)根据水利工程的特性对混凝土重力坝进行构件分类,对坝段各构件进行参数化建模研究,将Civil3D软件与Revit进行交互设计生成地形数字模型,同时基于BIM技术在施工管理方面的优化,通过Navisworks软件与进度计划的结合对所建模型进行施工模拟;(3)对满足水利工程二次开发的API进行归纳总结,基于开发流程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研究,提取模型中构件的工程信息,通过工程量清单计价完成概算表的编制,并通过Revit API外部应用的方式拓展应用界面,实现相关应用的功能命令。
汤梦颖[9](2020)在《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攀升,对海洋文化的不断探索,大型邮轮自主建设项目的启动,大型邮轮外观造型领域相关研究应运而生。本文基于此背景,对设计管理相关理论体系展开研究,并在明确我国大型邮轮设计建造现状,及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方法后,得出对我国现阶段具备参考意义的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体系,提出我国在拓展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市场时的有利竞争点。本文将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展开研究。发现问题(第1章),通过对国内外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现状和设计管理现状的基础研究,探索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提出现阶段我国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分析问题(第2/3/4章),该阶段通过对设计管理体系和基本原则的归纳,明确设计管理体系对象层级:设计决策、设计组织和设计项目,阐述设计管理体系在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其次,了解邮轮外观设计项目基本程序,分析各的细分步骤。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总结其设计管理要点,并以此与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进行比较,得出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的研究重点,进而推导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体系框架;解决问题(第5/6/7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项目进行分阶段研究。旨在明确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设计管理涉及的相关要素,以前期设计章程和设计管理计划为切入点,尽可能全面考虑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在启动及规划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规避和解决方法。按照: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细分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整体把控,阐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解决办法。达到产出方案的规范化,提高实际建造的方案的美学因素占比。本文尽可能涵盖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中的重点环节,将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发展划分为“设计管理前期”、“设计管理中期”和“设计管理后期”三个管理阶段,并将三个阶段基于工程项目管理细化为四个过程“启动过程”、“规划过程”、“设计过程”和“施工对接过程”。希望所研究的理论成果能够给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叶磊[10](2019)在《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及行业在政策上的推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过程。在水利工程领域,很多工程都在努力打造水利工程智慧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数字工程、智能工程”。开展相关课题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论文针对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的现状,对BIM管理的内涵和管理难点进行总结,针对这些难点结合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的需求,开展了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详细设计的研究,通过BIM技术应用的规范化管理,实现了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的落地。通过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的开发实现,从信息化平台设计实现角度进行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设计要素的整理归纳,为推进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 BIM管理的内涵、BIM管理的难点,据此结合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的需求,以杨房沟BIM系统为基础对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进行设计研究,在综合展示、模型管理、设计管理等方面对原系统进行了改进,解决了 BIM管理中的模型版本管理、设计管理、施工模型编码等技术难题。第二部分从平台的信息化实现角度,对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前端功能设计、操作界面设计等详细设计,使得平台更具有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适用性。论文基于现有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水利工程全寿命管理数字化产品经理的角度,将工程数字化的议题和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的实际业务需求充分结合,成功实现了数字化语言到面向平台开发技术人员通用语言的功能转化,从而大大提升了水利行业工程数字化的应用水平。
二、SEAS软件在水利工程图纸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EAS软件在水利工程图纸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的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设计质量管理在建设工程占据重要位置 |
1.1.2 基于BIM的设计质量管理是未来发展趋势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BIM内涵 |
2.2.2 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 |
2.2.3 全面质量管理 |
2.3 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
2.3.1 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
2.3.2 基于BIM的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
第3章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现状 |
3.1.1 案例项目介绍 |
3.1.2 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现状 |
3.2 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软件管理体系不完善 |
3.2.2 设计标准管理不健全 |
3.2.3 数据安全管理难保证 |
3.2.4 设计协同管理不足 |
3.2.5 设计流程管理不到位 |
3.3 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 |
3.3.1 设计安全管理保障不足 |
3.3.2 设计协同管理流程欠合理 |
3.3.3 BIM相关的设计管理应用不足 |
3.3.4 设计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不足 |
3.3.5 设计质量反馈不足 |
第4章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对策建议 |
4.1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
4.1.1 文件夹权限管理 |
4.1.2 文件管理平台 |
4.2 优化设计协同管理流程 |
4.3 优化BIM设计管理流程与质量控制 |
4.3.1 优化BIM设计管理流程 |
4.3.2 加强设计质量控制力度 |
4.4 加强设计人员质量管理培训 |
4.5 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管理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全过程工程咨询视角下EPC项目设计管理核心业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EPC总承包模式在国内建筑业快速发展 |
1.1.2 我国低信任度市场环境下业主参与EPC项目设计管理 |
1.1.3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推动设计管理服务集成化发展 |
1.1.4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设计管理服务面难题 |
1.2 问题提出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2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2.3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4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设计管理研究 |
2.1.1 国外设计管理研究 |
2.1.2 国内设计管理研究 |
2.2 EPC总承包项目研究 |
2.2.1 EPC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
2.2.2 EPC项目招标介入时点研究 |
2.3 EPC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研究 |
2.3.1 DBB与 EPC模式下设计管理的对比分析 |
2.3.2 EPC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必要性研究 |
2.3.3 EPC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方式研究 |
2.4 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 |
2.4.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研究现状 |
2.4.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内容研究 |
2.4.3 全过程工程咨询设计管理研究 |
2.5 相关理论概述 |
2.5.1 项目集成管理理论 |
2.5.2 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理论 |
2.5.3 需求识别理论 |
2.6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视角下EPC项目设计管理核心业务识别 |
3.1 基于结构化访谈的EPC项目设计管理业务难点分析 |
3.1.1 访谈信息采集与整理 |
3.1.2 访谈内容分析及结果 |
3.2 基于业主需求的EPC项目设计管理业务模型构建 |
3.2.1 文本材料收集 |
3.2.2 半结构访谈信息采集 |
3.2.3 半结构访谈内容分析及结果 |
3.2.4 模型构建及应用指导 |
3.3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EPC项目设计管理核心业务识别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界面管理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 |
4.1 界面管理定义及原理 |
4.1.1 界面管理定义 |
4.1.2 界面管理的基本原理 |
4.1.3 界面划分的原则 |
4.1.4 界面的分类 |
4.2 设计准备阶段的设计界面管理研究 |
4.2.1 设计准备阶段设计界面状态分析 |
4.2.2 构建项目的界面管理体系 |
4.3 设计阶段的设计界面管理研究 |
4.3.1 设计阶段设计界面状态分析 |
4.3.2 设计阶段各组织间设计界面管理障碍 |
4.3.3 基于协调中心的设计界面管理 |
4.4 实施阶段的设计界面管理研究—设计变更管理 |
4.4.1 实施阶段设计界面状态分析 |
4.4.2 实施阶段各组织间设计界面管理障碍 |
4.4.3 基于BIM技术的设计界面管理 |
第五章 基于多层次评审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 |
5.1 基于PDCA多层次设计评审 |
5.1.1 评审要点 |
5.1.2 多层次设计评审研究 |
5.2 初步设计文件评审 |
5.2.1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
5.2.2 初步设计文件评审要点 |
5.3 施工图设计文件评审 |
5.3.1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
5.3.2 施工图设计文件评审要点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设计管理现状调研 |
附录 B 业主对设计管理的业务需求调研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BIM+GIS应用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煤矿发展状况 |
1.2.3 国内外煤矿发展趋势 |
1.2.4 国内外智慧矿山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1.3.4 本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
2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 |
2.1 智慧矿山的内涵研究 |
2.1.1 智慧矿山内涵分析 |
2.1.2 智慧矿山概念补充 |
2.2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研究 |
2.2.1 生产系统构成分析 |
2.2.2 决策系统构成分析 |
2.2.3 建设管理系统构成分析 |
2.2.4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分析 |
2.3 基于BIM+GIS的设计管理平台甄选 |
2.3.1 GIS平台优劣势分析 |
2.3.2 GIS平台选用3DMine的必要性 |
2.3.3 BIM平台选用Revit的必要性 |
2.4 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工作分析 |
2.4.1 投资策划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
2.4.2 勘察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
2.4.3 项目施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
2.4.4 项目运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
2.4.5 项目报废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
2.5 章节小结 |
3 智慧矿山BIM+GIS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
3.1 BIM+GIS场地模型数据融合研究 |
3.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
3.1.2 曹家滩煤矿案例数据提取 |
3.1.3 BIM和 GIS平台模型数据融合方法 |
3.2 智慧矿山GIS模型创建与应用分析 |
3.2.1 创建地质数据库 |
3.2.2 创建煤层宏观模型及含煤率分析 |
3.2.3 煤矿巷道GIS模型相关分析 |
3.2.4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测量分析 |
3.2.5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通风设计 |
3.3 智慧矿山BIM建模研究与应用分析 |
3.3.1 煤矿场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
3.3.2 巷道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
3.3.3 煤矿BIM模型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
3.3.4 巷道BIM模型的进度管理应用 |
3.3.5 煤矿BIM参数化族库的创建及管理 |
3.4 章节小结 |
4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成果管理研究 |
4.1 煤矿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果归档内容梳理 |
4.1.1 投资策划阶段归档内容 |
4.1.2 勘察设计阶段归档内容 |
4.1.3 项目施工阶段归档内容 |
4.1.4 项目运营阶段归档内容 |
4.1.5 项目报废阶段归档内容 |
4.2 煤矿项目重点成果提交格式 |
4.2.1 投资策划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
4.2.2 勘察设计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
4.2.3 项目施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
4.2.4 项目运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
4.2.5 项目报废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
4.3 章节小结 |
5 基于BIM+GIS的煤矿安全应用分析 |
5.1 煤矿安全BIM+GIS应用点分析 |
5.1.1 基于系统工程的应用点分析 |
5.1.2 基于事故发生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
5.1.3 基于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
5.2 煤矿安全工程中基于Fuzor平台的相关模拟 |
5.2.1 巷道漫游防真模拟 |
5.2.2 巷道监控模拟 |
5.2.3 巷道危险工况模拟 |
5.3 章节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鉴定证书 |
(4)基于成熟度评价模型的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成熟度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成熟度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成熟度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
1.3 造价管理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造价管理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2 造价管理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成熟度理论基础 |
2.1 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工程造价的含义及其构成 |
2.1.2 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 |
2.1.3 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的特点分析 |
2.1.4 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主体分析 |
2.2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 |
2.2.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定义 |
2.2.2 典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
2.2.3 典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对比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业主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要点分析 |
3.1 业主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阶段划分 |
3.1.1 投资决策阶段 |
3.1.2 设计阶段 |
3.1.3 招投标阶段 |
3.1.4 施工阶段 |
3.1.5 竣工阶段 |
3.2 业主方水利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问题 |
3.2.1 投资决策阶段的业主方造价管理问题 |
3.2.2 设计阶段的业主方造价管理问题 |
3.2.3 招投标阶段的业主方造价管理问题 |
3.2.4 施工阶段的业主方造价管理问题 |
3.2.5 竣工阶段的业主方造价管理问题 |
3.3 业主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要点分析 |
3.3.1 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要点 |
3.3.2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要点 |
3.3.3 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要点 |
3.3.4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要点 |
3.3.5 竣工阶段的业主方造价管理要点 |
3.4 本章小结 |
4 业主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4.1 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 |
4.1.1 成熟度模型构建分析 |
4.1.2 业主方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
4.2 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评价 |
4.2.1 模型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4.2.2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
4.2.3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5 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对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进行评价研究 |
5.1 项目概况及进展 |
5.1.1 项目概况 |
5.1.2 项目进展 |
5.2 工程造价管理方式 |
5.2.1 组织机构 |
5.2.2 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
5.3 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模型评价 |
5.3.1 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5.3.2 模型建立与求解 |
5.4 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改进建议 |
5.4.1 改进路径 |
5.4.2 改进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指标 |
附录2 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指标要素打分表 |
(5)基于BIM技术的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BIM技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
1.4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 |
1.4.1 BIM模型国外研究进展 |
1.4.2 BIM技术在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BIM与码头工程 |
2.1 码头工程简介 |
2.1.1 码头简介 |
2.1.2 码头分类 |
2.1.3 高桩码头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
2.2 传统码头工程建造过程简述 |
2.3 传统模式下码头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
2.4 BIM技术在码头工程的应用现状 |
2.5 BIM技术在码头工程应用情况分析 |
2.5.1 BIM技术在码头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分析 |
2.5.2 BIM技术在码头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分析 |
2.5.3 BIM技术在码头工程运营阶段的应用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IM技术的码头工程模型建立 |
3.1 建模软件的选择 |
3.1.1 BIM软件研究与应用 |
3.1.2 Revit软件简介 |
3.2 建模原理介绍 |
3.3 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概述 |
3.3.1 项目建设背景 |
3.3.2 建设规模 |
3.3.3 工程结构形式 |
3.3.4 主要施工工序 |
3.4 核心模型的建立 |
3.4.1 建立轴网、标高 |
3.4.2 码头构件族建立 |
3.4.3 添加族构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桩基的BIM施工模拟与调控 |
4.1 桩基传统施工管理过程 |
4.1.1 预制管桩的供应 |
4.1.2 碰桩验算 |
4.1.3 桩船锚位选择 |
4.1.4 沉桩施工计划 |
4.1.5 沉桩施工过程管理 |
4.1.6 传统沉桩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 沉桩施工的BIM模拟与调控 |
4.2.1 碰桩检测 |
4.2.2 沉桩施工交底 |
4.2.3 预制管理 |
4.2.4 沉桩施工管理 |
4.2.5 沉桩计划模拟 |
4.2.6 沉桩过程检测管理 |
4.3 基于BIM技术的桩基施工模拟调控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IM技术的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管理 |
5.1 穿山1#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5.2 基于BIM技术的穿山1#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研究分析 |
5.2.1 BIM技术在穿山1#码头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
5.2.2 BIM技术在穿山1#码头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
5.2.3 BIM技术在穿山1#码头工程运营阶段的应用 |
5.3 基于BIM技术的穿山1#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电站三维设计质效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本人对国内外研究综述的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主要创新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变电站设计模式 |
2.1.1 变电站设计传统模式 |
2.1.2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
2.2 变电站三维设计模式 |
2.2.1 变电站三维设计模式概述 |
2.2.2 变电站三维设计核心技术 |
2.2.3 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与Auto CAD三维的区别 |
2.2.4 变电站主要三维协同作业平台介绍 |
2.3 层次分析法 |
2.4 变电站三维设计质效提升研究方法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 |
3.2 层次分析模型 |
3.2.1 体系目标层 |
3.2.2 一级准则 |
3.2.3 二级准则 |
3.2.4 方案层 |
3.3 最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4 设计质效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确定 |
3.4.1 权重分析准则 |
3.4.2 评价指标体系单层次权重确定 |
3.4.3 各影响因素指标总相对权重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计质效评价分析 |
4.1 方案层评价方法 |
4.2 问卷调查 |
4.2.1 组建专家组 |
4.2.2 问卷设计 |
4.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2.4 问卷评分结果 |
4.3 评分结果分析 |
4.4 方案评分及分析 |
4.4.1 方案综合评分计算 |
4.4.2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专家评分调查问卷(样表) |
附录 B 判断矩阵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计算步骤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基于BIM技术的水闸三维建模及消能工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
1.2.2 BIM+数值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3 消能工数值仿真应用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创新性 |
2 水闸三维BIM模型的创建方法研究 |
2.1 BIM技术概述 |
2.1.1 BIM的概念 |
2.1.2 BIM软件和建模软件选择 |
2.1.3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2.1.4 BIM技术的应用前景 |
2.2 Revit基本建模方法研究 |
2.2.1 常规建模方法 |
2.2.2 配筋方法 |
2.2.3 出图设置 |
2.3 基于dynamo创建三维地质模型 |
2.3.1 可视化编程Dynamo |
2.3.2 Dynamo创建地质模型方法 |
2.3.3 在三维地质模型中布置桩基础 |
2.4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参数化建模 |
2.4.1 Revit二次开发接口 |
2.4.2 开发环境配置 |
2.4.3 开发方式 |
2.4.4 数据操作方法 |
2.5 创建水闸三维BIM模型 |
2.5.1 创建水闸族库 |
2.5.2 在项目中拼装模型 |
2.5.3 Revit二次开发在水闸消能工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模型的水闸消能工数值仿真方法研究 |
3.1 BIM+数值仿真的方法 |
3.1.1 BIM模型与数值仿真结合途径 |
3.1.2 BIM+数值仿真的流程 |
3.2 水闸消能工数值仿真方法 |
3.2.1 消能工数值仿真计算理论 |
3.2.2 workbench平台下Fluent水流模拟计算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水闸消能工优化设计 |
4.1 水闸工程概况 |
4.1.1 工程概况 |
4.1.2 工程总体布置 |
4.1.3 水闸消能工原设计参数 |
4.2 水闸消能工消能效率问题及改进方法 |
4.2.1 水闸底流消能工消能效率问题 |
4.2.2 提高水闸消能工消能效率的方法 |
4.3 消能工优化设计方案 |
4.4 消能工优化设计方案数值仿真分析 |
4.4.1 消能工仿真边界条件 |
4.4.2 流速矢量变化 |
4.4.3 水面线变化 |
4.4.4 压强分布 |
4.4.5 消能效率 |
4.4.6 综合分析 |
4.5 消力墩优化设计 |
4.5.1 消力墩优化设计思路 |
4.5.2 消力墩位置优化 |
4.5.3 消力墩横断面比例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8)大石涧水库三维建模与模型信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BIM技术国外研究综述 |
1.2.2 BIM技术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BIM技术理论介绍 |
2.1 BIM核心理念和特性 |
2.1.1 BIM核心理念 |
2.1.2 BIM技术特性 |
2.2 BIM技术核心价值 |
2.2.1 BIM技术对开发建设单位的价值 |
2.2.2 BIM技术对设计单位的价值 |
2.2.3 BIM技术对施工单位的价值 |
2.2.4 BIM技术对运维单位的价值 |
2.3 BIM软件介绍 |
2.3.1 BIM软件分类 |
2.3.2 核心建模软件 |
2.4 BIM数据标准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3 大石涧水库BIM模型创建及应用 |
3.1 工程概况介绍 |
3.2 基于BIM技术的建模 |
3.2.1 核心建模软件的选择 |
3.2.2 族的介绍 |
3.2.3 模型精度 |
3.2.4 模型拆分原则 |
3.2.5 建模流程 |
3.3 构件族的创建 |
3.3.1 挡水坝段 |
3.3.2 溢流坝段 |
3.3.3 廊道及其它部分 |
3.3.4 模型装配搭建 |
3.3.5 地形创建 |
3.4 信息模型在施工方面的应用 |
3.4.1 施工进度管理 |
3.4.2 基于BIM技术的优化 |
3.4.3 施工进度模拟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计量计价 |
4.1 Revit二次开发概述 |
4.1.1 API功能介绍 |
4.1.2 开发工具及环境设置 |
4.1.3 Revit外部命令实现方法 |
4.1.4 二次开发流程设计 |
4.2 Revit模型信息提取 |
4.2.1 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
4.2.2 WPF窗体创建 |
4.2.3 工程量统计的两种方式 |
4.2.4 信息排序 |
4.2.5 Ribbon界面扩展 |
4.3 信息模型在造价方面的应用 |
4.3.1 工程计价特点 |
4.3.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
4.3.3 概预算的编制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大型邮轮设计管理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大型邮轮设计管理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大型邮轮设计管理国外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拟解决问题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拟解决问题 |
1.4.2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构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论文架构安排 |
第2章 设计管理相关理念及研究范围 |
2.1 设计管理基本概述 |
2.1.1 设计学及设计思维概述 |
2.1.2 管理学概述 |
2.1.3 设计管理的定义和发展 |
2.2 设计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
2.2.1 设计管理的目的 |
2.2.2 设计管理的意义 |
2.3 设计管理流程 |
2.4 设计管理的方法 |
2.5 设计评价管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型邮轮外观设计的基本概述 |
3.1 大型邮轮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
3.1.1 大型邮轮的定义 |
3.1.2 大型邮轮的基本特征 |
3.2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的基本体系 |
3.2.1 大型邮轮外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
3.2.2 大型邮轮外观设计的阶段划分和基本流程 |
3.2.3 大型邮轮外观设计策略与方法 |
3.3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现存问题 |
3.3.1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中美学与工程协同问题 |
3.3.2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中资料数据管理问题 |
3.3.3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中人员管理问题 |
3.3.4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中其它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分析 |
4.1 现有设计管理方法分析 |
4.1.1 产品设计项目设计管理分析 |
4.1.2 大型工程类设计项目设计管理分析 |
4.1.3 建筑设计管理分析 |
4.2 大型邮轮设计管理与现有设计管理的异同 |
4.2.1 大型邮轮设计管理与现有设计管理的相同点 |
4.2.2 大型邮轮设计管理与现有设计管理的不同点 |
4.3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研究重点 |
4.3.1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的范围 |
4.3.2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4.4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项目中设计管理阶段划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前期 |
5.1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项目章程 |
5.1.1 商业输入文件 |
5.1.2 企业输入文件 |
5.1.3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项目章程输出 |
5.2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计划 |
5.2.1 设计管理计划输入文件 |
5.2.2 制定设计管理计划 |
5.2.3 设计管理计划输出 |
5.3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范围规划 |
5.3.1 收集设计需求 |
5.3.2 定义设计范围 |
5.4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进度规划 |
5.4.1 制定设计进度计划 |
5.4.2 设计进度计划控制 |
5.5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资源配置规划 |
5.5.1 设计人力资源规划配置方案 |
5.5.2 设计成本规划配置方案 |
5.6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质量规划 |
5.6.1 设计质量管理方法 |
5.6.2 专业评审人员组织 |
5.6.3 确认评审流程,设计验收方式 |
5.7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沟通方式规划 |
5.8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风险规划 |
5.8.1 造型设计风险识别 |
5.8.2 造型设计风险评价 |
5.8.3 造型设计风险应对 |
5.9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项目开工文件 |
5.10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中期 |
6.1 设计组人员配置 |
6.2 设计阶段中细分设计任务管理 |
6.2.1 初步设计阶段细分设计任务 |
6.2.2 详细设计阶段细分设计任务 |
6.2.3 生产设计阶段细分设计任务 |
6.3 设计进度控制管理 |
6.4 设计团队管理 |
6.4.1 设定团队目标 |
6.4.2 建立团队人才激励机制 |
6.4.3 加强团队人员专业知识与水平的提高 |
6.5 设计文档管理 |
6.6 设计过程中质量管理 |
6.6.1 设计过程中详细设计质量管理 |
6.6.2 设计过程中生产设计质量管理 |
6.7 设计阶段的沟通管理 |
6.7.1 理解项目目标、明确项目定位 |
6.7.2 保持沟通方式的多样化 |
6.7.3 加强与施工图设计承包商联系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后期 |
7.1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方案交付 |
7.1.1 纸质交付文件 |
7.1.2 模型交付文件 |
7.1.3 视频交付文件 |
7.2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施工对接 |
7.3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项目竣工文件及归档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体系实践 |
8.1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工作准备 |
8.1.1 设计条件 |
8.1.2 配置设计团队成员 |
8.1.3 规划设计进度 |
8.2 设计管理过程把控 |
8.2.1 动态调整设计团队成员工作内容与工时 |
8.2.2 及时修正设计项目进度与计划 |
8.2.3 加强美学设计与工程设计人员沟通 |
8.2.4 组织设计评价与设计指导管理 |
8.2.5 组织设计评价与设计指导管理 |
8.3 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实践完工文件交底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 |
9.1 论文工作及成果 |
9.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及设计获奖情况 |
附录 A:相关方需求与期望应对表 |
附录 B:设计图纸质量检测卡 |
附录 C: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表 |
附录 D:开工报告 |
附录 E:竣工报告 |
附录 F:会签文件 |
(10)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BIM应用现状 |
1.2.2 国内BIM应用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的设计 |
2.1 BIM管理内涵 |
2.1.1 BIM基础平台选择 |
2.1.2 BIM模型管理 |
2.1.3 BIM建设管理平台 |
2.2 BIM管理难点 |
2.3 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
2.3.1 统一的平台 |
2.3.2 设计管理 |
2.3.3 模型版本管理 |
2.3.4 综合展示 |
2.3.5 BIM在施工阶段应用于项目管理 |
2.3.6 保证竣工模型完整,可以用于运维阶段 |
2.4 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设计 |
2.4.1 BIM综合展示 |
2.4.2 BIM模型版本管理的实现 |
2.4.3 正向设计的管理 |
2.4.4 质量管理的实现方法 |
2.4.5 进度管理的实现 |
2.4.6 造价管理、安全监测、视频监控 |
2.5 本章小结 |
3 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的实现 |
3.1 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
3.1.1 利用图表形式展示工程数据中心数据 |
3.1.2 搜索查询 |
3.1.3 基于BIM模型展示 |
3.1.4 设计图纸和相关文档录入 |
3.1.5 质量验评文档录入和单元工程填报 |
3.1.6 移动端质量验评 |
3.1.7 进度管理数据录入 |
3.1.8 监测数据 |
3.1.9 施工期视频监控 |
3.1.10 模型基础数据录入和管理 |
3.1.11 工程数据录入 |
3.1.12 基础投资信息录入 |
3.1.13 系统管理需求 |
3.1.14 个人中心 |
3.2 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
3.2.1 系统功能架构 |
3.2.2 系统技术架构 |
3.2.3 数据服务设计 |
3.2.4 系统接口设计 |
3.3 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系统详细设计 |
3.3.1 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
3.3.2 基础数据模块 |
3.3.3 综合展示模块 |
3.3.4 设计管理模块 |
3.3.5 进度管理模块 |
3.3.6 造价管理模块 |
3.3.7 安全监测模块 |
3.3.8 质量管理模块 |
3.3.9 视频监控模块 |
3.3.10 系统管理模块 |
3.3.11 个人中心模块 |
3.4 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与测试 |
3.4.1 数据模型设计 |
3.4.2 数据服务实现 |
3.4.3 业务数据库的实现方案 |
3.4.4 数据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3.4.5 系统部署 |
3.4.6 系统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SEAS软件在水利工程图纸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的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优化研究[D]. 李可意.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全过程工程咨询视角下EPC项目设计管理核心业务研究[D]. 李佳恬.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9)
- [3]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D]. 胡耀元.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成熟度评价模型的自贡小井沟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朱学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5]基于BIM技术的宁波穿山1#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应用研究[D]. 刘震坤. 广西大学, 2020(02)
- [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电站三维设计质效提升研究[D]. 李杨. 新疆大学, 2020(07)
- [7]基于BIM技术的水闸三维建模及消能工设计研究[D]. 朱浩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8]大石涧水库三维建模与模型信息应用研究[D]. 邰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9]大型邮轮外观造型设计管理研究[D]. 汤梦颖.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10]水利工程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叶磊. 浙江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