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4101)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86-01
大家都知道,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做好预防,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
1药物外渗的预防
1.1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
1.2血管的选择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正确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也起到了保护血管的作用。
1.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液体无外渗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1.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病人及老年人,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1.5正确拔针输注完毕,拧紧调节器,出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或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一般为5-10min,按压的力度要适中,切忌在按压处揉动。
1.6做好患者宣教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透后导致的后果,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2药物外渗的处理
2.1小范围外渗
2.1.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2.2.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2大范围外渗
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可以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2.3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肿痛、肿胀、坏死。
2.4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
药物外渗为常见的多发的并发症,往往不会引起广泛重视。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该类问题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疗效,同时也使医患之间增加了很多矛盾。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基础做起,首先掌握精湛的穿刺技术。其次认真正确掌握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