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伸展构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谷,断层,盆地,中元,张量,穹隆,东亚。
伸展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张迎朝,汪伟,甘军,尹宏伟,朱继田[1](2019)在《伸展构造拉张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及在琼东南盆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叁种以面积平衡为原理的几何学方法应用在物理模拟拉张实验中,对比叁种方法的结果与模型设计参数间的误差,讨论了叁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中层长守恒方法需要假设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层长保持不变,通过曲线拉直可以恢复构造各阶段拉张量和拉张总量。利用面积守恒可以计算拉张构造中滑脱层深度,面积深度法允许构造变形过程中层长和层厚的变化,多个构造前沉积地层的面积深度拟合直线可以反映构造整体拉张量和滑脱层深度。面积守恒法在已知构造滑脱层位置的基础上,通过同构造沉积地层可以计算出拉张活动不同阶段拉张量变化和拉张总量。结合琼东南长昌凹陷剖面特征,面积守恒法是计算其拉张量变化最准确又有效的方法,面积守恒法应用结果确定过长昌凹陷剖面在岭头组、崖城组和陵水组沉积阶段的拉张量分别为13.8 km、15 km和21.4 km,拉张总量为50.2 km,拉张率为42.7%。叁种方法在物理模拟实验和琼东南盆地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伸张构造中由于剪切变形作用,基于面积守恒的方法优于层长守恒的方法。面积深度法利用构造前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来预测构造整体拉张量和滑脱层深度,面积守恒法可以利用同构造沉积地层和已知的滑脱层位置来预测拉张构造整体的拉张量和不同阶段的拉张量变化。(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林伟,许德如,侯泉林,李双建,孟令通[2](2019)在《中国大陆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穹隆构造与多金属成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中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着,表现为大量发育伸展成因的穹隆构造和地堑-半地堑盆地。对这些伸展穹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将中国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内陆带。区域上,这些伸展构造均具有NW-SE的伸展方向,与蒙古及俄罗斯泛贝加尔-鄂霍茨克带一同构成了全球最大的大陆岩石圈伸展地区。这些伸展构造使中下地壳的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并使一些中深变质岩出露到地表。在华北地区,这期伸展构造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即华北西部带向NW拆离,相关的岩石变形大体上具有上部向SE的运动学特征;而华北东部带向SE拆离,伸展穹隆主体具有上部向NW的运动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伸展穹隆形成的峰期时间十分相近:集中在130~120 Ma之间。高大地热流值背景所代表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大规模壳-幔作用具有非常好的耦合性,并诱发了我国中东部晚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及其相关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中东部的成矿带与同时代的伸展构造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3期)
赵燕,敖文昊,孙勇,翟明国[3](2019)在《敦煌造山带中元古代(1.8~1.6Ga)伸展构造背景:来自A型花岗岩和镁铁质变质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造山带是由塔里木克拉通、北山造山带、阿拉善地块、阿尔金断裂和阿尔金造山带所围限的狭长叁角构造带,从全球构造体系来看,它是古亚洲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构造衔接部位,其大地构造位置非常特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敦煌造山带的物质组成主要包括前寒武纪敦煌杂岩和古生代岩浆-变质杂岩两个一级岩石单元。前寒武纪敦煌杂岩可进一步划分为太古宙TTG质岩石(赵燕等,2013,2015;Zhang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漆家福,吴景富,马兵山,全志臻,能源[4](2019)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中段伸展构造模型及其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上的珠江口盆地发育NNE向、NE向、NW向、近EW向等多组基底断裂,盆地结构复杂,并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本文基于珠江口盆地中段地震资料解释的构造样式的变化推断地壳中存在一条向南缓倾斜、呈坡坪式形态的拆离断层,古近系构造属于这条拆离断层上盘的伸展构造系统。北部的西江凹陷属于拆离断层伸展构造系统的头部,凹陷边界正断层铲式断层面形态向深层延伸并收敛在拆离断层面上,凹陷表现为半地堑"断陷"样式;中部的番禺低隆起对应于拆离断层的低角度断坪部位,拆离断层上盘断块的伸展位移导致两侧的恩平组超覆在低隆起上;南部的白云凹陷位于拆离断层的深部断坡部位,充填的文昌组和恩平组表现为"断坳"或"坳断"样式;南部隆起位于拆离断层深部断坪部位,其上盘发育的分支断层控制着荔湾凹陷古近系、新近系的发育并使之表现为复杂的断陷-断坳构造样式。该模型强调拆离断层上盘与下盘、不同地壳结构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伸展变形,且伸展变形方式、应变量等存在时空差异,而拆离断层正是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地壳构造层之间的调节性构造面。总体上,拆离断层上盘以脆性伸展构造变形为主,分支断层控制不同构造单元古近纪的构造演化,下盘则是以韧性伸展变形为主,并拖曳上盘发生不均一的伸展应变;西江凹陷的伸展应变量大于拆离断层下盘的伸展应变量,白云凹陷的伸展应变量则小于拆离断层下盘的伸展应变量。以西江凹陷北部边缘的NE向铲式正断层为头部的拆离断层控制了文昌组沉积,但在恩平组沉积期被近EW向高角度正断层切割破坏而被遗弃,拆离断层系统的头部由西江凹陷北部边缘迁移至番禺低隆起。盆地结构及断裂系统的时空差异性受盆地基底先存构造、地壳与岩石圈结构及伸展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对软流圈流动及岩石圈热结构变化的响应。用软流圈由北西向南东流动拖曳上覆岩石圈发生伸展变形的动力学模型能合理地解释珠江口盆地中段古近系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9年02期)
杨谦,施炜,侯贵廷[5](2019)在《中国东部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拆离构造——综述与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伸展构造是大陆岩石圈减薄破坏在上部浅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其中,低角度伸展拆离构造为中国东部以及邻区晚中生代地壳伸展变形的显着构造变形样式,是研究区域岩石圈浅层构造变形与深部减薄过程关系的重要窗口。结合相关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等资料的综述分析,本文对中国东部及邻区低角度伸展拆离构造时空展布、运动学极性、应变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在空间展布上,这些伸展拆离构造在东亚大陆的分布不均一,指示岩石圈的不均匀伸展减薄作用。在形成时代上,伸展拆离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代区间:140–125Ma为伸展拆离构造在中下地壳初始形成期,在水平伸展作用主导下,以简单剪切为主;125–110Ma为伸展拆离构造快速隆升剥露期,在垂向挤压的主导下,以纯剪切为主。相关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标志表明这些伸展构造总体具有在NW–SE方向上单向低角度伸展拆离运动学特征,反映它们总体受NW–SE向伸展应力场作用控制。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为界,东、西两侧区域伸展活动均具有从NW向SE传播的趋势,且这种趋势西部较东部明显,表现为不同的动力学背景特征。东部主要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后撤影响,而西部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之后,增厚地壳发生重力崩塌而引发区域大规模伸展活动以及同时发生的秦岭—大别构造带陆内造山后应力伸展的联合作用相关。(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进江,黄天立[6](2019)在《大陆伸展构造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大陆伸展构造的研究历史,并从基本概念、构造样式、变形机制和动力背景等方面对大陆伸展构造进行了综述.伸展是大陆构造一种主要类型,并以正断层为主形成多种构造样式,如地堑、裂谷、拆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等.大陆伸展的变形机制包括纯剪切、简单剪切及分层剪切模式,并由此产生对称与非对称构造.大陆伸展构造的地表表现形式主要为裂谷或变质核杂岩,两者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圈的流变学结构.大陆伸展的动力学背景主要包括地幔柱上涌、俯冲板片反转与俯冲带后撤、增厚地壳的重力垮塌以及走滑体系的派生拉张等.(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尹帅,李爱荣,陈梦娜,赵金利,丁文龙[7](2018)在《强变形区走滑断裂带伸展—聚敛应力效应构造解析及控气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沁水盆地处于华北板块内部,是一个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活跃的残留型盆地。盆地内部地层普遍发生了强烈变形,发育大量走滑断裂。走滑断裂的排列组合能指示局部地层应力环境并影响储层物性。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为解剖区,详细分析了强变形区走滑断裂带的伸展—聚敛应力效应及其对致密储层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喜马拉雅期以来,主要受来自于北东向的挤压应力的影响,断裂具有右行走滑的性质。在这种应力场作用下,右行右阶断裂指示伸展区,而右行左阶断裂指示聚敛区。基于该原理对伸展区和聚敛区进行了划分,从这2类区域的平面分布特征来看,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两者具有一定交互分布的特征。对于研究区东部的樊庄区块,自北向南,断裂走向呈"S型"的分布变化趋势;其中部伸展区为"S型"区域的肘部或转折端,或称"应力转折带"。应力转折带的构造应力场复杂,裂缝通常较为发育,为伸展区。具有较高产能的气井主要分布在伸展区,而聚敛区气井的产能则通常较低。气井产能分布情况与伸展—聚敛应力效应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构造解析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徐扛[8](2018)在《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二迭纪构造环境:挤压或伸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古生代是中国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对于其大地构造环境一直有着碰撞后伸展或持续俯冲增生的争论。这些争论的存在,究其根源是因为缺乏对该时期地质演化的相关构造变形制约。当前,对于中国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岩石和构造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南缘额尔齐斯断裂带,而对于造山带内部构造变形的研究则略显薄弱。本项工作对中国阿尔泰造山带西部布尔津县—冲乎尔乡一带和东部青河一带开展了详细的构造地质学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存在(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专题13:叁江特提斯域构造: 深部地壳流变与地表地貌响应过程与机制》期刊2018-10-21)
徐严,颜林杰,张佳明,栗进,姚仲伟[9](2018)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伸展构造环境的证据:内蒙古双井地区哲斯组沉积学及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沉积学与年代学角度切入,聚焦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末期的演化历史。以内蒙古双井地区中二迭统哲斯组陆源粗碎屑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剖面实测、岩相古地理分析及锆石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厘定其沉积时限与沉积构造环境,以探讨晚古生代末期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哲斯组的2个砂岩样品的最年轻谐和锆石组的谐和年龄分别258. 1±1. 9Ma与261. 6±1. 7Ma,在误差范围内相等,限定了研究区内哲斯组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约为260Ma,处于中二迭世末的Capitanian期;其主要物质来源包括华北板块太古代至早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陆缘弧及中-晚泥盆世西别河组。碎屑锆石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哲斯组所处沉积盆地类型为伸展构造环境下的裂谷盆地,早期具有短时间内快速充填巨厚层粗碎屑沉积的补偿盆地特征,并伴有活跃的同沉积火山与构造活动,发育近岸水下扇相沉积;晚期逐渐转变为过补偿盆地,发育陆相干旱型冲积扇相沉积;表现出沉积环境由海相变为陆相、碎屑物供应充足且近源低成熟度碎屑增多的盆地充填过程。根据沉积相组合及展布、沉积年龄与碎屑锆石主要结晶年龄间隔等特征,结合研究区存在双峰式火山岩及碱性岩带等证据,哲斯组应代表晚古生代末期的裂谷盆地沉积。上述研究提供了中亚造山带东段二迭纪发生陆内伸展过程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巩天浩,陈思,马江浩,柯友亮[10](2018)在《伸展断陷盆地中断层活动对沉积过程“源-渠-汇”的控制——以南堡凹陷5号构造带沙一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伸展断陷盆地中多发育受断层控制的构造调节带和传递带/转换带,与之对应的横向褶皱凸起和走向转换斜坡是沉积物输运的有利通道,同时对碎屑物质的汇集有重要影响。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5号构造带沙一段为例,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叁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运用古落差法和断点移动法分析一级控凹断裂、二级控带断裂及叁级断裂的断层活动性,定量分析区内断层分段特征,结合古地貌、沉积体系和砂分散体系,分析各级断裂活动对"源-渠-汇"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1)研究区内调节带发育于控凹断层(一级断裂)分段区,对应横向褶皱凸起;传递带发育于控带断层(二级断裂)迭覆区,对应走向转换斜坡。(2)一级控凹断裂(西南庄断层)具有控"源"作用,断层分段区形成的近东西向凸起带是沉积物入盆的主要通道,对盆地内砂体展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二级控带断裂(5号断层)具有控"渠"作用,5号断层同向(南西-北东向)迭覆区形成的走向转换斜坡提供了沉积物输运的渠道,控制了砂体的侧向收缩和迁移;叁级断裂活动的控"汇"作用体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断层附近的古地貌差异,控制了沉积物汇聚与分散。(3)根据以上分析,断距较大的断坡带和沉降较深的洼陷区并不一定对应于沉积物的输运和汇集区,沉积物的展布受控于伸展断陷中与"源-渠-汇"过程相结合的多级断裂(一级调节带和二级传递带)及多因素(物源、气候等)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伸展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中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着,表现为大量发育伸展成因的穹隆构造和地堑-半地堑盆地。对这些伸展穹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将中国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内陆带。区域上,这些伸展构造均具有NW-SE的伸展方向,与蒙古及俄罗斯泛贝加尔-鄂霍茨克带一同构成了全球最大的大陆岩石圈伸展地区。这些伸展构造使中下地壳的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并使一些中深变质岩出露到地表。在华北地区,这期伸展构造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即华北西部带向NW拆离,相关的岩石变形大体上具有上部向SE的运动学特征;而华北东部带向SE拆离,伸展穹隆主体具有上部向NW的运动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伸展穹隆形成的峰期时间十分相近:集中在130~120 Ma之间。高大地热流值背景所代表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大规模壳-幔作用具有非常好的耦合性,并诱发了我国中东部晚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及其相关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中东部的成矿带与同时代的伸展构造具有很好的吻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伸展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迎朝,汪伟,甘军,尹宏伟,朱继田.伸展构造拉张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及在琼东南盆地的应用[J].高校地质学报.2019
[2].林伟,许德如,侯泉林,李双建,孟令通.中国大陆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穹隆构造与多金属成矿[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3].赵燕,敖文昊,孙勇,翟明国.敦煌造山带中元古代(1.8~1.6Ga)伸展构造背景:来自A型花岗岩和镁铁质变质岩的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漆家福,吴景富,马兵山,全志臻,能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中段伸展构造模型及其动力学[J].地学前缘.2019
[5].杨谦,施炜,侯贵廷.中国东部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拆离构造——综述与新认识[J].地球学报.2019
[6].张进江,黄天立.大陆伸展构造综述[J].地球科学.2019
[7].尹帅,李爱荣,陈梦娜,赵金利,丁文龙.强变形区走滑断裂带伸展—聚敛应力效应构造解析及控气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
[8].徐扛.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二迭纪构造环境:挤压或伸展?[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专题13:叁江特提斯域构造:深部地壳流变与地表地貌响应过程与机制.2018
[9].徐严,颜林杰,张佳明,栗进,姚仲伟.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伸展构造环境的证据:内蒙古双井地区哲斯组沉积学及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18
[10].巩天浩,陈思,马江浩,柯友亮.伸展断陷盆地中断层活动对沉积过程“源-渠-汇”的控制——以南堡凹陷5号构造带沙一段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