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国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285-01
现在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厌烦作文、怕做作文,这是我调查了好多所中小学后得出的结论;学生怕做作文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因此产生的思考。是学生不会写,还是写不出,“可我们都是在上完某一单元后,根据单元要求的安排布置的呀!”。老师们都是这样说的。是呀,学生作文只有习作质量的高低,怎么会有“写不出来”的道理呢?就在这时候,我受一个小学老师(原来是我的学生)的邀请,为他所上的班级(四十人)上一节作文课。内容是写说明文,时间是两节课。怎么上呢,上课前,我先了解了他原来上作文课的方式:第一节课讲写法,第二节课学生作文。不过我没有打算沿用他的教学方式。上课前,我买了两斤苦瓜,一包盐和其他一些作料以及几个碗、一把筷子,几把小刀。上课了,我问学生吃过苦瓜吗,并讲了苦瓜对人的好处,“适当的吃点儿苦瓜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同学们吃过凉拌苦瓜吗?(学生回答“吃过”,‘味道有点儿苦’)如果我们能使它的苦味儿淡点儿的话,就好吃得多了。这节课我就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做一道‘凉拌苦瓜’。八个人一组,每组四个人做菜,另外四个人用笔和本子把你们做菜的经过写下来。做菜的可以慢慢儿做,以便记录的同学尽量记得完整一些。做完后,放到前面的桌子上,等各组都做完后,我们大家来尝尝,看看哪个组的同学做得最好吃,教师还要请每个组的同学自选一篇他们认为记得最完整的记录,把你们做菜的经过讲给全班同学听,看看哪个组、哪个同学记得最好、记得最完整。好,比赛现在开始。”活动不到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我和大家品尝了他们的“杰作”后,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谈谈他们做菜的经过,不完整的地方,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我对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扬了他们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精神,表扬了他们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然后,请同学们相互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加以修改。第二节课,我又请大家再把刚才的活动做一次,只是把他们的任务作了一下调整:刚才记录的同学现在做菜,刚才做菜的同学现在记录。记录的同学记录完后,先修改一下,之后给记录的内容安个题目。然后每个组挑选出一篇稿子,念给老师和大家听,念完后谈谈自己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他的同学仍然可以进行补充。我在学生补充完后,对稿子(习例作文)和同学们的补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离第二节课下课还剩下不到十分钟的时候,我言归“正传”: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说明文的写作,说明文该怎样写呢?刚才同学们写的就是说明文,今天,同学们写的说明文都不错,尤其是后面的五篇写得更好。如果同学们再看看书上是怎样要求的,回家后把今天做“凉拌苦瓜”的经过讲给你的父母听听,再要求他们也做一道“凉拌苦瓜”,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在此基础上,对你今天所写的内容再作适当的修改,相信你的这篇说明文会更加精彩。(下课)“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戏,而惮拘谨,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好探究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可惜这一点恰恰被我们老师所忽视。学生习作的教学如果离开了学生生活的实际,悖离了学生的性格特点,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是需要灵气的,小学生可并不缺少灵气呀!他们怕做作文,那是因为我们压制住了他们的灵气,我们在无意之中充当了小学生灵气的“杀手”。我们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把学生的作文,仅仅当成是作文技巧的演练,通过多次演练,希望学生只需要通过“填空、选择或简答”,把教材中的有关信息储备起来就似乎“大功告成”。在前几年的语文教学大讨论中,语文教学的陈旧、少慢差费成了舆论界攻击的主要目标,对于这次大讨论的观点是否正确,笔者姑且不论,但是,语文教学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技巧灌输、轻学生情感,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开发则是不争的事实。不重学生实践,不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重学生的情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痼疾。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学校,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把语文课的上法和数理化的上法等同起来,他们忽略了语文课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它不象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材料是冷静的、客观的、精确的关系,是步骤严密的逻辑关系;语文课是丰富多彩的、是有血有肉的情景人事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人生的感悟。文章不是简单的文字和辞藻的堆砌和对事物枯糙贫乏的叙述,而是作者主观世界在对客观世界的深刻感悟中生发的灵气,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精妙组合。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真的太累了: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应付考试的技巧,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训练,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老师则成了制造试卷的机器;我们语文老师的工作除了备课、上课,就是忙于学生的作业(作文):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讲解作业,之后又是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讲解作业。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本应是各科教学中最活跃的、最具有灵气的,可为何让老师和学生都望而生畏呢?有的人认为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带来的恶果,是过于重视分数的恶果。其实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升学也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急功近利,是原因其一;教学中教师只教给学生文章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责任抛到脑后,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远离学生生活,远离学生实际,远离学生实践,悖离学生情趣,是造成今日学生作文水平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