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两种检查方法的对比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1](2021)在《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输卵管炎性不孕及输卵管阻塞黏连程度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第一部分为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组选择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山西省中医院妇科住院部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输卵管炎性不孕病例共48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妇科病房,因子宫内膜息肉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不孕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见输卵管外观正常者共46例。(1)指导患者填写既往生殖道感染情况表,收集有关数据;(2)采集患者下生殖道分泌物,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法检测患者生殖道细菌、霉菌、UU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CT、淋球菌;(3)宫腹腔镜术中察看盆腔状况,并对输卵管阻塞及盆腔粘连情况评分;(4)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6.0处理分析。第二部分为证型分布研究,资料均来自2017年至2019年期间因“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入住山西省中医院妇科病房,行宫腹腔镜检查证实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共187例。使用住院部病例系统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根据病例记录内容将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6.0处理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输卵管炎性不孕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如下:(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UU与输卵管炎性不孕存在相关关系(P=0.000,OR=21.489,95%CI[5.500~83.959]),盆腹腔手术史与输卵管炎性不孕存在相关关系(P=0.002,OR=6.368,95%CI[1.991~20.375]),二者均是导致输卵管炎性不孕的危险因素;CT、NG、BV、VVC、TV、人工流产史与输卵管炎性不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盆腹腔手术史(P=0.014,OR=8.628,95,95%CI[-3.865~-0.445])对输卵管评分存在显着影响,但尚不能认为人流史、UU、CT、VVC、TV、BV对输卵管评分有影响(P>0.05)。(2)本研究中输卵管炎性不孕的证型分布研究结果如下:(1)气滞血瘀型占21.4%、湿热瘀结型占67.4%、肾虚血瘀型、痰湿瘀滞型、寒凝血瘀型均较少,分别仅占2.1%、占2.1%、占4.8%,其他证型占1.6%;(2)中医证型之间人工流产史(X2=3.892,P=0.565)、盆腹腔手术史(X2=1.907,P=0.862)、生殖道感染史(X2=9.699,P=0.084)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44,P=0.020)。(4)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01,P=0.000),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痰湿瘀滞型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肾虚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结论:(1)UU和盆腹腔手术史是输卵管炎性不孕的危险因素(OR>1);(2)盆腹腔手术史对输卵管阻塞黏连的严重程度影响显着(P<0.05)。(3)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证候分布以湿热瘀结型患者最多,气滞血瘀型次之;(4)年龄、病程长短均对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影响,盆腹腔手术史、人流史、盆腔感染史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待进一步研究。
李偲琦[2](2020)在《超声造影联合几丁糖丹参混合液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ransvaginal four-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TVS 4D-Hy Co Sy)联合几丁糖丹参混合液对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考察六氟化硫、医用几丁糖和丹参注射液的配伍相容性。将7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实验组根据阻塞部位分为远端组和近端组,并根据阻塞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实验组在输卵管超声造影的通水过程中注入几丁糖丹参混合液灌注冲洗,对照组通水过程中注入生理盐水。检查后10个月随访所有研究对象的宫内受孕情况,未受孕者进行二次造影并进行二次评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宫内受孕情况,比较未受孕者前后两次评分情况。结果:1、六氟化硫、医用几丁糖和丹参注射液三者不存在配伍禁忌,具有配伍相容性。2、实验组10个月后的宫内受孕率为42.9%(15/35),对照组的受孕率为11.4%(4/35),实验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2=8.741,P=0.003)。3、远端组的宫内受孕率为45.5%(15/33),近端组的宫内受孕率为0%(0/2)。4、实验组20例未受孕者中,14例10个月后评分显示降级,有效降级率为70.0%。5、实验组近端阻塞者宫内受孕率为0%(0/2),10个月后评分显示有效降级率为0%(0/2)。结论:1、六氟化硫、医用几丁糖、丹参注射液3种药物具有配伍相容性,可用于输卵管造影通水过程。2、TVS 4D-Hy Co Sy联合几丁糖丹参混合液灌注用于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有一定临床效果,特别是对远端阻塞者,有助于提高宫内妊娠率和改善输卵管阻塞情况。3、TVS 4D-Hy Co Sy联合几丁糖丹参混合液灌注对近端阻塞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
龚倩[3](2020)在《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通管丸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蛋白质分子水平对通管丸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的作用机制进行阐明,为中医药防治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提供切实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将10只未孕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大鼠予以通管丸混悬液灌胃,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3天后,经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血清。2.将RAW264.7细胞分为9个组:正常培养组、无药血清组(5%,10%,20%,40%)、含药血清组(5%,10%,20%,40%)。正常培养组的添加10%胎牛血清,无药血清各组分别添加含有5%、10%、20%、40%无含药血清,含药血清各组分别含有添加5%、10%、20%、40%含药血清,经培养后采用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最佳生存的含药血清浓度。3.将RAW264.7细胞分为造模组和非造模组,造模组的培养基中添加100ng/ml脂多糖,非造模组培养基中添加等量的PBS溶液,培养24h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中TNF-α、IL-1β炎症因子的含量,以确定100ng/ml的脂多糖能否成功制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4.最后将RAW264.7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PPAR-γ激动剂组、NF-κB阻断剂组、无含药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正常RAW264.7细胞和10%胎牛血清;NF-KB阻断剂组添加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20umol/L NF-κB阻断剂SN50;PPAR-γ激动剂组添加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20umol/L吡格列酮;无含药血清组添加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10%无含药血清;含药血清组添加造模后的RAW264.7细胞和10%含药血清。培养24小时后收取细胞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组RAW264.7细胞活力的比较与正常培养组相比较,5%无药血清组和20%无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10%无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20%含药血清组RAW264.7细胞活力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无药血清组、40%含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含药血清组相比较,5%含药血清组、20%含药血清组和40%无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RAW 264.7细胞TNF-α、IL-1β蛋白含量比较与非造模组相比较,造模组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组RAW 264.7细胞磷酸化IRAK4、磷酸化IKKs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含药血清组、无含药血清组、NF-κB阻断剂组、PPAR-γ激动剂组、含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含药血清组比较,NF-κB阻断剂组、PPAR-γ激动剂组、含药血清组RAW 264.7细胞中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AW264.7细胞生存最佳的血清浓度为10%。2.100ng/ml LPS能成功制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3.通管丸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管丸通过抑制TLR2/My D88/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元件”磷酸化IRAK4、IKKs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TLR2/My D88/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炎症因子及其炎症介质的表达,达到抑制输卵管炎症反应的目的。
边锦霞[4](2020)在《基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TVSRT-3DHyCoSy)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0年3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TVSRT-3DHyCoSy和三维超声造影(3D-HyCoSy)检查,一月后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放射医学科接受子宫输卵管X线造影(HSG)检查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行TVSRT-3DHyCoSy、3D-HyCoSy和HSG检查的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结果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不孕年,月经周期及体质指数采用(?)表示。计算TVSRT-3DHyCoSy、3D-HyCoSy和HSG之间的总体符合率,Kappa值,计算TVSRT-3DHyCoSy和HSG之间、3D-HyCoSy和HSG之间的χ2值(P<0.05)以及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约登指数(γ)值等,用数字评价量表对行TVSRT-3DHyCoSy检查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和行TVSRT-3DHyCoSy对患者治疗作用的评估。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平均年龄约30.34±4.29岁,平均不孕年约2.93±2.22年,平均体质指数约20.09±2.89 kg/m2,平均月经周期约30.16±2.06天。TVSRT-3DHyCoSy和3D-HyCoSy检查的χ2=52.6,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SRT-3DHyCoSy和3D-HyCoSy检查的总体符合率为85.4%(70/82),K值为0.77(Z=9.70,P<0.001),判断一致性极好。3D-HyCoSy与HSG的χ2=58.9,P<0.005,检查的总体符合率为73.17%(60/82),K值为0.54(Z=7.22,P<0.001),判断一致性中、高度一致。以HSG为“金标准”,得3D-HyCoSy检验输卵管阻塞的Sen,Spe,PV+,PV<sub>,LR+,LR<sub>,γ值分别为73.58%,86.21%,90.70%,64.10%,5.33,0.31,0.60。TVSRT-3DHyCoSy与HSG的χ2=72.8,P<0.005,检查总体符合率为81.71%(68/82),K值为0.68(Z=10.46,P<0.001),判断一致性中、高度一致。以HSG为“金标准”,TVSRT-3DHyCoSy诊断输卵管阻塞的Sen,Spe,PV+,PV<sub>,LR+,LR<sub>,γ值分别为86.27%,90.32%,93.62%,80.0%,8.91,0.13,0.77。经TVSRT-3DHyCoSy检查不孕症女性患者非造影剂无、轻、中、重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20.45%)、24(54.54%)、8(18.18%)、3(6.82%)。经TVSRT-3DHyCoSy检查不孕症女性患者的总体自然受孕率11.36%(5/44),3个月内自然受孕率为2.27%(1/44),≥6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4个月)的自然受孕率为9.09%(4/44)。结论:TVSRT-3DHyCoSy的检查结果值均优于3DHyCoSy检查的结果,TVSRT-3DHyCoSy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是否通畅具有较高Spe,PV+,因此TVSRT-3DHyCoSy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其对治疗女性不孕症患者有一定价值,但仍需临床多中心数据进一步研究。
叶晖,王青,扈玉婷,程英祝[5](2019)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对于妊娠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更进一步对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对女性患者妊娠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生殖科诊治的110例输卵管不孕女性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输卵管性不孕症女性所行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单一宫腔镜下实施输卵管疏通治疗的单一组,与宫腹腔镜下联合输卵管疏通术治疗的联合组。对不同治疗方案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与性生活治疗的疗效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不孕女性各围手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后,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联合组女性的妊娠率分别达38.2%、80.0%,远远高于单一组的20%和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女性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输卵管性不孕症女性术后其性交愉悦评分、性欲评分、性心理以及性高潮等各项评分均远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症女性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法能够有效提升妊娠率及性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率,值得推广应用。
马苗[6](2019)在《导师凌娜教授治疗肾虚所致不孕症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将跟师期间收集到的病例进行归纳、梳理,理清导师治疗本病的思路,并对其进行总结。将其中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通过对比患者妊娠情况,治疗前后基础体温高低温温差、高温相持续天数、排卵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病情轻重程度情况,来评定导师治疗本病的疗效,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论文以导师的临证经验为指导,从两部分进行分析论述。第一部分为导师对肾虚证不孕症特色治疗的经验总结。第二部分是临床疗效观察,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已确诊为肾虚证不孕症,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比患者妊娠情况、治疗前后基础体温高低温差、高温相持续天数、排卵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病情轻重程度情况。结果:1.经4个周期临床观察后,20例患者成功妊娠,其中轻度病情患者妊娠7例,中度病情患者妊娠11例,重度病情患者妊娠2例,总妊娠率为50%;2.治疗前后病情轻重程度比较:5例重度患者,2例妊娠,其余3例病情均有好转,经配对的wilcoxon检验,P<0.001,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3.治疗前后BBT高低温温差比较,BBT高温相持续天数比较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配对的wilcoxon检验,P均小于0.01,具有显着性统计差异;4.治疗前后排卵情况情况比较:治疗后有8人排卵情况改善,经配对卡方检验,c2=11.868,P=0.01,具有统计差异。5.治疗后20例患者痊愈,12例患者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2.5%。结论:导师凌娜教授认为肾虚是导致不孕症的关键因素,故治疗时当以补虚为基本原则,并确立了补肾益精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肾虚所致不孕症患者,以自拟“补肾1号方”,治以“补肾益精,调补冲任”,根据月经的生理性周期变化及就诊时临床症状进行药物加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对40临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证实了导师以补肾益精之法治疗肾虚所致不孕症患者的有效性。治疗后20例患者成功妊娠,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相应的改善。在整个临床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或者全身不良反应,说明此种治法安全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萨静姝[7](2019)在《中、泰传统医学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中泰两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理、法、方、药。系统探讨两个医学体系在治疗不孕症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和处方用药规律的差异和共同之处。为提高泰国临床治疗不孕症疗效,促进中泰传统医学交流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方法:本课题分别使用上海中药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泰国国家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Thai JO数据库,以“不孕症”、“中医”、“中药”、“中医药”、“infertility”、“female infertility”、“Chinese medic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woman disease”、“Thai Traditional medicine”、“Thai herbal medicine”、“TTM”等为检索关键词组,检索和整理不孕症古代有关文献、和现代文献从2008年至2018年7月的中医、和从1782年的文献数据至2018年7月的泰医对女性不孕症诊治和方药研究的科学论着。本研究最终收录科学论着228篇,专着161本;收集现代泰医、泰西医临床报道等文献87篇,查阅了有关不孕症古籍、教科书等29本。采用Excel 2010进行检录数据库,IBM SPSS 2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IBM SPSS Modeler Subscription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和数据挖掘,分析郑文杰医师以中药治疗泰国不孕症者从2014年1月–2018年8月在泰国泰京天华慈善医院(中医部)门诊部的患者治疗用药、和泰医古今文献记载治疗不孕症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1.中、泰两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女性不孕症诊治理论的异同在妊娠的认识方面:中医学和泰医均强调女性血液充沛、经期正常、行经通常、男女适当和悦交媾是顺利妊娠基本条件。但是,中医更加强调肾精天癸充盛、阴阳平衡,泰医强调女性子宫结构和功能的健康。在病因病机方面:示两国传统医学,均认为先天和后天为重要致病因素。中医指“五不女”为先天性生殖系统异常情况,泰医认为先天遗传因子引起闭经、月经量少等;后天因素方面,两者均提出作息失常、饮食不节、房事过劳、情志失调,久病体虚、高龄为导致不孕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其中中医的风、寒、湿邪的外感致病,泰医的寒雨季节环境及和夫妇交合不当的条件均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在病机方面:中医以两大观点为主,一“虚”,以肾虚、脾虚为主,二“瘀阻”引起气血两虚,冲任失调,胞宫、胞脉阻滞的主要机理;泰医以血液亏虚、月经失调,血瘀、血块和子宫的异常病变为主要机制,因而中医、泰医在病机上也有相似的观点,以“不足”、“失衡”、“瘀”为共同病机。对本病的治疗法则发现,中医、泰医根据其病因病机以“治病求本”、“整体观”为主要治法:中医在“辨证论治”或“辨证与辩病相结合”,以温补肾阳、补气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燥湿化痰为主治则;泰医论调经,调补四塔,补益血液,行血祛瘀、排除血腐烂、排血毒为主。两种医学的治法都为“补其不足、调其不平、行其不通、排其瘀积”为相容观点。根据治疗法则上,中医、泰医均有内外治法,但对本病的复杂性都以药物内服为主要治疗方法。2.中、泰两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女性不孕症临床用药规律的异同中医处方:本研究共收集到223中医处方,共涉及药物162味,共计3182频次,从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太子参、杜仲、淫羊藿、黄芪、枸杞子、菟丝子、桑椹、仙茅、白术、甘草、柴胡、紫河车、熟地黄、垂盆草、白芍”为处方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以“仙茅-淫羊藿”,和“柴胡-紫河车-菟丝子-桑椹-淫羊藿”为处方中的主要配伍,故中医治疗泰国不孕症以“补益气血,温补肾阳、调养冲任、疏肝解郁”为基本药法;泰医处方:收集到85泰医处方,共涉及药物299味,共计1341频次,发现假荜拔(Piper retrofractum)、干姜(Zingiber officinale)、黑胡椒(Piper nigrum)、紫花丹(Plumbago indica)、疏果胡椒(Piper interruptum)、Piper sarmentosum、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白芷(Angelica dahurica)、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川芎(Ligusticum sinense)、当归(Angelica sinensis)、青蒿(Artemisia annua)、孜然芹(Cuminum cyminum)、黑种草(Nigella sativa)、茴香(Foeniculum vulgare)、家独行菜(Lepidium sativum)、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香附(Cyperus rotundus)、Dracaena loureiroi、诃子(Terminalia chebula)为处方中使用最多的药物。其中“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白芷Angelica dahurica”,“Piper sarmentosum-疏果胡椒(Piper interruptum)-干姜(Zingiber officinale)-假荜拔(Piper retrofractum)-紫花丹(Plumbago indica)”为处方中的主配伍,故泰医以“调理体内风塔,调补四塔、血液,助火温寒,兼排血瘀解血毒”为主要药法。结论:1.中医和泰医在治疗女性不孕症具有共同的诊治理论,由于理论的渊源有异,故体系也有不同。2.数据挖掘结果客观反映了两种医学的处方立法基于整体观为确定诊断,以“寒型体质”、“人体虚弱”为泰国不孕症者的主要病机,所以“调理月经、补益血液、调治子宫”和“行通体内,排除瘀积”作为治疗泰国不孕症临床有效的处方用药配伍,但因两国传统医学理论的认识亦有异,故其选用药物也有所不同。
刘倪[8](2019)在《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TLR2、MyD88、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TLR2、My D88、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为通管丸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提供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以雌性Wistar大鼠为对象,于阴道内接种含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支原体及大肠杆菌的混合菌液制造的明胶以建立SOI模型,随机抽取大鼠确认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再予模型组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实验组(通管丸高剂量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连续灌胃治疗20天后,先对大鼠进行腹腔麻醉后经腹主动脉采血,离心灭活后制备血清;再处死、取材,肉眼观察各组输卵管形态的变化;HE染色后,镜下观察各组输卵管组织的病理变化;再以原代分离的方式获取大鼠腹膜巨噬细胞,建立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My D88、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1.肉眼及HE染色分别观察模型组大鼠输卵管组织形态、色泽、弹性及病理变化均符合输卵管炎性阻塞性改变,说明造模基本成功。2.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通管丸含药组、PPAR-Y激动剂组、NF-KB阻断剂组较混合菌组均明显降低TLR2、My D88、NF-KB的蛋白表达(P<0.05),可能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表达,改善输卵管纤维化程度,恢复输卵管正常功能。结论:1.经阴道腔内接种混合菌液明胶的造模方法能成功制造SOI模型。2.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混合菌组中TLR2、My D88、NF-KB的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说明炎症模型建立成功;PPAR-Y激动剂组、NF-KB阻断剂、通管丸含药组中的TLR2、My D88、NF-KB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中蛋白表达降低(P<0.05),可推断通管丸治疗SOI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TLR2、My D88、NF-KB蛋白的表达,抑制TLR2/My D88/NF-KB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减轻输卵管炎症反应。
李影[9](2019)在《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施行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证候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输卵管通畅度有无变化,统计妊娠率,评估该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和耳穴贴压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每个月经周期中,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日,总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指标统计和安全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的妊娠率、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度和证候、体征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不孕类型、流产史、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或沙眼衣原体(Chlam Ydia Trachom Atis,CT)感染史)及治疗前病情(输卵管通畅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妊娠率为46.67%,对照组妊娠率为20.00%,两组均无异位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说明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妊娠率。3.治疗组对输卵管通畅度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说明治疗组对输卵管通畅度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P=0.048<0.05);治疗组局部体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56.67%的总有效率(P=0.047<0.05)。说明治疗组对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流产史与UU/CT感染情况有一定关系(P=0.013<0.05),有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率高于无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情况与输卵管通畅度有一定关系(P=0.011<0.05),有UU/CT感染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低于无UU/CT感染史患者。结论:1.针药联合耳穴贴压相比较单纯口服中药,能明显提高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的宫内妊娠率。2.针药联合耳穴贴压能够有效降低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阻塞程度,增加输卵管再通率,并且在改善中医证候和体征方面,疗效均比单纯中药治疗明显。3.有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率高于无流产史患者;有UU/CT感染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低于无UU/CT感染史患者。4.采用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其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魏小雪[10](2019)在《通液术联合针灸、穴位敷贴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把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输卵管通液术后,施以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并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针灸联合穴位敷贴的床应用价值,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提供简便易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就诊我院门诊且符合条件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60人,并将她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的第3天常规予以输卵管通液术后,治疗组予以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只予通液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积分及输卵管通畅情况,随访患者半年妊娠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不孕类型以及治疗前输卵管阻塞程度、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的中医证侯及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输卵管通畅40条,通畅率为66.67%,对照组的输卵管通畅25条,通畅率为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半年妊娠率,两组均未有异位妊娠发生,治疗组宫内妊娠13例,未妊娠17例,妊娠率43.33%;对照组宫内妊娠6例,未妊娠24例,妊娠率2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统计分析,治疗组治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3.33%,两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1.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经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月经不调、腰酸等中医临床症候,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均能改善输卵管阻塞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提高患者的受孕率,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针灸、穴位敷贴、通液术三者操作简便,用药安全,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
二、36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两种检查方法的对比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6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两种检查方法的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主要观察内容及指标收集、检测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结果 |
2.讨论 |
2.1 输卵管炎性不孕与年龄、病程 |
2.2 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生殖道感染 |
2.3 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盆腹腔手术史、人工流产史 |
2.4 输卵管评分与盆腹腔手术史及生殖道感染情况的关系 |
2.5 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中医证型分布 |
2.6 病史、病程、年龄与中医证型分布 |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三:英文缩略语对照 |
附录四:患者既往生殖道感染情况表 |
致谢 |
(2)超声造影联合几丁糖丹参混合液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病因 |
1.1.2 输卵管通畅度的评估方法 |
1.1.3 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治疗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性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性 |
第二章 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医用几丁糖、丹参注射液配伍相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仪器和材料 |
2.2.2 六氟化硫微泡/几丁糖/丹参混合液相容性及配伍性评价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TVS4D-Hy Co Sy联合几丁糖丹参混合液灌注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1.1 入选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实验分组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2.2 TVS4D-Hy Co Sy联合几丁糖丹参混合液灌注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临床试验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本研究中的不足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情况 |
致谢 |
(3)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5 实验器械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 血清制备 |
2.3 RAW264.7细胞的培养 |
2.4 CCK8检测最佳含药血清浓度 |
2.5 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制备 |
2.6 RAW264.7细胞分组与处理 |
2.7 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IRAK4、磷酸化IKKS蛋白相对表达量 |
2.8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正常RAW264.7细胞形态学观察 |
2 含药血清不同浓度对RAW264.7细胞活力影响的比较 |
3 RAW264.7细胞TNF-α、IL-1β蛋白含量ELISA检测结果 |
4 RAW264.7细胞形态变化 |
5 各组RAW264.7 细胞磷酸化IRAK4、磷酸化IKKs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SOI的认识 |
2 通管丸的组方原则及药理研究 |
3 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与SOI的相关性研究 |
4 IRAK4、IKKs在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4)基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引言 |
1.1 前言 |
1.2 输卵管通畅性评价方法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方法 |
1.2.1 不孕症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4 操作方法 |
1.2.5 图像分析 |
1.2.6 TVSRT-3DHyCoSy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 |
1.2.7 TVSRT-3DHyCoSy检查术后受孕率随访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资料 |
2.2 TVSRT-3DHyCoSy和3D-HyCoSy检查结果对比 |
2.3 3D-HyCoSy和HSG检查结果对比 |
2.4 TVSRT-3DHyCoSy和HSG检查结果对比 |
2.5 TVSRT-3DHyCoSy检查后安全性评价 |
2.6 TVSRT-3DHyCoSy检查后受孕率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1 HyCoSy成像原理 |
1.2 HyCoSy造影剂的选择 |
1.3 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性评价 |
1.4 HyCoSy对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
1.5 HyCoSy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6 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输卵管通液术 |
2 HSG |
2.1 成像原理 |
2.2 适用范围 |
2.3 有效性评价 |
3 HyCoSy |
3.1 成像原理 |
3.2 适用范围 |
3.3 有效性评价 |
4 腹腔镜输卵管通液术 |
4.1 成像原理 |
4.2 适用范围 |
4.3 有效性评价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对于妊娠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差异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 |
2.3 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差异 |
2.4 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率差异 |
3 讨论 |
(6)导师凌娜教授治疗肾虚所致不孕症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导师凌娜教授对肾虚所致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导师凌娜教授对肾虚所致不孕症的治疗 |
3 临床观察 |
4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中、泰传统医学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泰传统医学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理论文献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
1.1 理论文献研究(Documentary analysis) |
1.1.1 资料来源 |
1.2 数据挖掘(Data mining) |
1.2.1 资料来源 |
1.2.2 统计方法 |
2.泰国传统医学的一般情况介绍(Introduction of Thai traditional medicine) |
2.1 泰国传统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History of Thai traditional medicine) |
2.1.1 素可泰王朝以前时期(公元1182~1186年) |
2.1.2 素可泰王朝时期(公元1220~1438年) |
2.1.3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公元1350~1767年) |
2.1.4 吞武里王朝(公元1768~1782年) |
2.1.5 拉达那哥欣王国时期(公元1782~至今) |
2.2 泰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The basic theory of TTM) |
2.2.1 四塔理论 |
2.2.2 泰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致病因素 |
2.2.3 泰医学的治疗方法 |
3.女性不孕症在中医、泰医的认识(Female infert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CM and TTM) |
3.1 女性不孕症在中医、泰医古籍中病名的记载(Female infertility in the ancient TCM and TTM theories) |
3.2 中医、泰医理论中妇女妊娠中的认识(The mechanism of pregnancy in TCM and TTM theories) |
3.3 中医、泰医学对女性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female infertility in TCM and TTM theory) |
3.3.1 中医对女性不孕症病因的分析 |
3.3.2 泰国传统医学对女性不孕症病因分析 |
3.3.3 女性不孕证在中医、泰医理论中病机分析 |
3.3.3.1 女性不孕证在中医理论中病机分析 |
3.3.3.2 女性不孕证在泰医理论中病机分析 |
3.4 中医、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TCM and TTM treatment options for female infertility) |
3.4.1 中医对女性不孕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
3.4.1.1 中医的治疗原则 |
3.4.1.2 中医对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 |
3.4.2 泰医对女性不孕症的治疗原则 |
3.4.3 泰医对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 |
3.4.3.1 药物治疗 |
3.4.3.2 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研究现状 |
3.5 中医、泰医对女性不孕症的预防与调护(TCM and TT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female infertility) |
3.6 中医、泰医对女性不孕症的认识总结(Summary of TCM and TTM for female infertility treatment) |
4.现代医学的对女性不孕症的认识(Female infertil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medicine) |
4.1 女性不孕症的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of female infertility) |
4.2 现代医学对女性不孕症的病理因素(Factors effecting female infertility) |
4.2.1 生物学因素 |
4.2.1.1 子宫病变因素 |
4.2.1.2 输卵管病变因素 |
4.2.1.3 卵巢病变因素 |
4.2.1.4 机体免疫因素 |
4.2.2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
4.3 现代医学对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方式及目前研究进展(The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for female infertility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
第二部分 中医、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处方用药和配伍分析 |
1.数据挖掘方法(Data mining methods) |
2.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治方的总体用药及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CM prescription for female infertility treatment) |
2.1 中医总体用药及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CM total herbal used) |
2.2 中医总体药味类属及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CM herbal types) |
3.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治方的总体用药及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TM prescription for female infertility treatment) |
3.1 泰医总体用药及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TM herbal used) |
3.2 泰医总体药味类属及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TM herbal types) |
3.3 泰医调经处方中使用药味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TM menstrual cycle regulation prescriptions) |
3.4 泰医祛血瘀和子宫痈处方中的药味使用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TM treatment blood stasis and uterus disease prescriptions) |
3.5 泰医补益处方中的药味使用频数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of TTM nourishing prescriptions) |
4.关联规则(Association analysis) |
4.1 中医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of TCM herbal used) |
4.2 泰医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of TTM herbal used) |
第三部分 中医、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讨论与总结 |
1.探讨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中医与泰医理论(Discussion in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CM and TTM i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infertility) |
1.1 中医、泰医对女性不孕症历史上的论述 |
1.2 中医、泰医对妊娠机理论述 |
1.3 中医、泰医对女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分析 |
1.4 中医、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治则和治法 |
1.5 中医、泰医结合现代医学治疗女性不孕症探讨 |
1.6 中医、泰医对女性不孕症的预防与调护的论述 |
2.中医、泰医在泰国治疗女性不孕症处方用药和配伍论述(Discussion in the prescription rules and pattern of TCM and TTM for female infertility treatment) |
2.1 中医、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总体处方用药和配伍探讨 |
2.1.1 中医治疗泰国女性不孕症患者总体处方用药和配伍探讨 |
2.1.2 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总体处方用药和配伍探讨 |
2.2 中医、泰医治疗女性不孕症处方用药和配伍对比分析 |
3.本课题的创新点(Knowledge contribution) |
4.结论(Conclusion) |
4.1 本课题的成果分析 |
4.2 本课题不足之处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泰医治疗不孕症现状探讨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TLR2、MyD88、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菌种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实验方法 |
2.1 菌液制备 |
2.2 模型的建立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4 血清制备及标本采集 |
2.5 标本观察 |
2.6 大鼠腹膜巨噬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
2.7 细胞分组和处理 |
2.8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MyD88、NF-KB蛋白水平的表达 |
2.9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SOI大鼠模型及大鼠腹膜巨噬细胞模型观察 |
1.1 造模30天后肉眼观察结果 |
1.2 造模30天后输卵管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
2.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3.各组巨噬细胞TLR2、MYD88、NF-KB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表1,图3) |
第三部分 讨论 |
1.SOI大鼠模型的建立 |
2.现代医学对SOI的认识 |
3.传统医学对SOI的认识 |
4.通管丸的组方及现代药理研究 |
5.巨噬细胞与TLR2/MYD88/NF-KB与SOI之间的联系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9)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理论研究 |
2.1 中医药在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中发挥的作用机理研究 |
2.2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治疗进展 |
3 临床研究 |
3.1 病例筛选 |
3.2 研究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判定 |
3.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6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中医对寒湿不孕的认识 |
4.2 少腹逐瘀汤选方依据 |
4.3 针灸取穴依据 |
4.4 耳穴贴压取穴依据 |
4.5 针灸和耳穴的相互作用 |
4.6 结果分析 |
4.7 创新与不足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综述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病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通液术联合针灸、穴位敷贴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前言 |
2.文献研究 |
2.1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2.1.1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概述 |
2.1.2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病因的研究 |
2.1.3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现状 |
2.2 祖国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认识 |
2.2.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命名 |
2.2.2 祖国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病因病机的分析 |
2.2.3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3.临床研究 |
3.1 临床资料 |
3.1.1 病例来源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剔除(退出)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分组 |
3.2.2 操作方法 |
3.2.3 疗程 |
3.2.4 观察指标 |
3.2.5 疗效指标评定标准 |
3.2.6 统计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一般资料观察结果 |
3.3.2 疗效观察结果 |
4.讨论与分析 |
4.1 本研究理论依据 |
4.2 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 |
4.2.1 针刺的治疗作用 |
4.2.2 艾灸的治疗作用 |
4.3 穴位敷贴治疗本病的机理 |
4.3.1 穴位选择 |
4.3.2 敷贴药物 |
4.4 输卵管通液术的作用机理 |
4.5 临床疗效分析 |
4.5.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4.5.2 局部体征疗效分析 |
4.5.3 输卵管通畅度分析 |
4.5.4 妊娠率分析 |
4.5.5 综合疗效分析 |
4.6 缺陷与不足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36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两种检查方法的对比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张宇.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2]超声造影联合几丁糖丹参混合液诊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研究[D]. 李偲琦. 暨南大学, 2020(03)
- [3]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磷酸化IRAK4、IKKs蛋白表达的影响[D]. 龚倩.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基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D]. 边锦霞. 延安大学, 2020(12)
- [5]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对于妊娠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叶晖,王青,扈玉婷,程英祝. 中国性科学, 2019(06)
- [6]导师凌娜教授治疗肾虚所致不孕症的经验总结[D]. 马苗.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中、泰传统医学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比较研究[D]. 萨静姝.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通管丸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TLR2、MyD88、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D]. 刘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通液术联合针灸、穴位敷贴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D]. 魏小雪.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不孕不育论文; 中医论文; 输卵管炎论文; 输卵管性不孕症论文;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