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根内固定论文_谭相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弓根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螺钉,脊柱,硫酸钙,手术,并发症,骨质疏松。

弓根内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谭相齐[1](2015)在《联用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联用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联用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植骨融合术对其进行治疗,并将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这40例患者的骨性融合率为95.00%,临床优良率为92.50%,无一例患者发生植骨脱出、内固定断裂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用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21期)

张伟[2](2015)在《腰椎骨折行推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推弓根打内固定治疗胸腰推骨折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行推弓根打内固定治疗的腰稚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平安度过手术期,对手术室护理满意;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康复情况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理论、操作基础,默契的医护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术中管理,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30期)

唐凯[3](2015)在《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GSS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椎椎体内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椎体高度的78%~98%,复位率达到98%,疼痛症状及功能改善96%以上,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无螺钉棒松动、断裂,无矫形丢失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时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板后路植骨稳定前中后柱椎体,以防止断钉断棒、椎弓根钉松动,同时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胸腰段椎体骨折总体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5年15期)

管旭日[4](2013)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4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2月12日-2012年1月12日骨科收治的42例住院的腰椎骨折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矢状位指数SI度、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神经功能ASIA评定、腰背疼痛Denis分极、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治疗满意度的差异;并使用EpiData软件设计、建设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数据清理、数据更新等,最后锁定数据库;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各项测评结果观察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常规弓根内固定治疗模式,值得临床研究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3年36期)

李冰[5](2008)在《锥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患者的脊柱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压缩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等,极易导致骨进一步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自2005年—2006年应用锥弓根钉系统(G SS)内固定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5例(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文永强,詹伟彦,何开正,汪曾荣,黄醒中[6](2006)在《胸腰椎骨折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AF.RF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病例,分析,常见并发症,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回顾1999-2001年以来类似手术12例,对手术后并发症,失误原因进行总结。结果:12例随防1-6个月优良90%,手术和主要并发症是定位差,内固定物松动。结论:1.胸腰椎骨折患者争取伤后一周内手术,2.超过二周或受伤椎体前,后纵韧带者慎做。3.术中椎体间植骨好过横突间植骨(本文来源于《全国胸椎管狭窄症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6-01)

鞠传广,谭远超,张恩忠,邵诗泽[7](2005)在《弧轨自锁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弧轨自锁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ALPF)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387例,男239例,年龄19~71岁,平均(45.6+13.8)岁;女14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6±8.2)岁。采用ALPF技术治疗,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6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4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脊柱活动、腰背痛和下肢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0.4%、65.9%、92.1%和87.4%,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均明显(P<0.01,P<0.05),后凸角得到满意矫正(P<0.01)。并发症43例,其中术中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3.1%;术后并发症31例,发生率为8.4%。结论:ALPF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确定,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05年05期)

杜美兰,王莉[8](2001)在《钉杆角弓根内固定系统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应用钉杆角弓根内固定系统 (APF)治疗 ,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和椎管间接减压作用。重点介绍了手术器械 ,手术体位 ,手术配合的方法和体会。(本文来源于《南京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何宝林,林木城[9](1998)在《推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近几年来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僵谁不离定性骨折刀削,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至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四21-58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直接胜伤心例,高处坠落4例。骨拆类型:骨折脱位11例,煤赳型9例,伴不全(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1998年07期)

杨惠林,唐天驷,朱国良,陈荣发,洪天禄[10](1995)在《钉杆角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分析504例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失误和并发症的基础上,根据复位中的关键角一“钉杆角”,设计了新型“钉杆角”弓根内固定系统(APF)。经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APF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椎管间接减压作用和足够的抗压抗扭强度,有效地解决了原有弓根内植物存在的断钉率高、钉一杆连接和钉一骨界面松动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华骨科杂志》期刊1995年09期)

弓根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推弓根打内固定治疗胸腰推骨折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行推弓根打内固定治疗的腰稚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平安度过手术期,对手术室护理满意;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康复情况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理论、操作基础,默契的医护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术中管理,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弓根内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谭相齐.联用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

[2].张伟.腰椎骨折行推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3].唐凯.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

[4].管旭日.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

[5].李冰.锥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

[6].文永强,詹伟彦,何开正,汪曾荣,黄醒中.胸腰椎骨折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手术并发症的防治[C].全国胸椎管狭窄症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2006

[7].鞠传广,谭远超,张恩忠,邵诗泽.弧轨自锁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5

[8].杜美兰,王莉.钉杆角弓根内固定系统的手术配合[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1

[9].何宝林,林木城.推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J].广东医学.1998

[10].杨惠林,唐天驷,朱国良,陈荣发,洪天禄.钉杆角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5

论文知识图

一13椎弓根螺钉在不同运动卜的应力云图...一12经椎板关竹突螺钊在不同运动卜的应...一15用椎弓根螺钊一固定的cgae在不同运...一16TFPsrltl定的cage在不同运动卜的应...椎体钉道一14后路不同节段推弓根螺打内固定矫形...

标签:;  ;  ;  ;  ;  ;  ;  

弓根内固定论文_谭相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