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情与主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话诗,文本,现代派,诗学,新诗,边缘,观念。
主情与主知论文文献综述
郭明辉[1](2007)在《主情型、主知型文本与解码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文本类型及所含信息的分析容易致使解码错位。将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归结为主情型文本与主知型文本,分析其文本特点及对语言解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码策略。(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07年12期)
杨景龙[2](2004)在《主情、主知与主趣——试论新诗发展史上的唐诗、宋诗和元曲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古今诗歌传承的角度 ,首次提出 2 0世纪新诗发展史上存在着唐诗、宋诗和元曲叁大路径的看法 ,并具体论析了主情、主知、主趣叁派诗人诗作与唐诗、宋诗和元曲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指出对叁大路径的遵循 ,使 2 0世纪新诗在语言形式断裂之后 ,仍然纵向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一脉血缘 ,获得了宏大的诗学背景 ,沟通了深远的诗艺渊源 ,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对古典诗学传统的现代创造性转化。(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04年06期)
荆云波[3](2003)在《从主情到主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整体上看,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主流和边缘两条流脉。本论文探讨的是边缘一脉诗歌在诗学观念上从主情到主知的变化过程、规律及原因。由于这一流脉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诗人的整体创作特征呈现出与整个边缘流脉诗歌发展特征的同构性,所以本论文从对冯至诗风流变的典型个案分析入手,使整体研究在一个较高起点和较深视角下进行。论文不仅从诗学观念上对边缘流脉诗歌从主情到主知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动态的考察和梳理,寻找其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而且在对中西诗学传统知性因素的观照对比的纵深背景中寻找其演变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根据,进而总结出中国现代新诗边缘流脉从主情到主知发展演变的原因和意义,为中国新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繁荣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论述冯至诗风流变的特征和机缘;第叁部分考察中国现代诗学观念从主情到主知演变的过程和特征;第四部分在中西诗学知性因素传统渊源的阔大背景中探寻中西诗学知性因素的融汇和差异;第五部分概括总结中国现代新诗从主情到主知演变的原因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3-26)
罗振亚[4](2002)在《一枝芦笛 两色清音——现代诗派中主情与主知的审美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诗派派中有派 ,它呈主情与主知两大走向 ;前者以戴望舒、何其芳等为代表 ,后者则由卞之琳、废名等领衡 ;前者注重情趣发掘 ,多情调象征 ,属于情态文本写作 ,后者倾心于意趣展示 ,多哲理象征 ,属于意态文本写作。(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02年02期)
主情与主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古今诗歌传承的角度 ,首次提出 2 0世纪新诗发展史上存在着唐诗、宋诗和元曲叁大路径的看法 ,并具体论析了主情、主知、主趣叁派诗人诗作与唐诗、宋诗和元曲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指出对叁大路径的遵循 ,使 2 0世纪新诗在语言形式断裂之后 ,仍然纵向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一脉血缘 ,获得了宏大的诗学背景 ,沟通了深远的诗艺渊源 ,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对古典诗学传统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情与主知论文参考文献
[1].郭明辉.主情型、主知型文本与解码策略[J].林区教学.2007
[2].杨景龙.主情、主知与主趣——试论新诗发展史上的唐诗、宋诗和元曲路径[J].文学评论.2004
[3].荆云波.从主情到主知[D].四川大学.2003
[4].罗振亚.一枝芦笛两色清音——现代诗派中主情与主知的审美分野[J].北方论丛.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