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伎乐论文-黄晓芳

敦煌伎乐论文-黄晓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敦煌伎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敦煌壁画,反弹琵琶,工笔人物,应用

敦煌伎乐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芳[1](2016)在《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敦煌壁画中所展现出的优美舞姿着实吸引人,其中"反弹琵琶"伎乐形象的舞姿更是令人过目不忘!敦煌壁画中所蕴涵的表现技法对工笔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动态表现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敦煌伎乐反弹琵琶壁画形象的用线与着色两方面的特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工笔人物绘画创作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5期)

马玉娇[2](2016)在《论敦煌舞剧目——《欢腾伎乐》的动作特点及道具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舞蹈风格的形成与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兴衰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以"敦煌"冠名的敦煌舞是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大量古代舞蹈姿态为原始形态的、经过舞蹈工作者复活和创造最终形成的一个新舞种。本文以敦煌舞剧目《欢腾伎乐》为例,对敦煌舞蹈的动作风格、特点和道具在舞蹈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05期)

丁晨奕[3](2016)在《漫谈敦煌壁画中北魏时期的天宫伎乐舞蹈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壁画艺术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敦煌壁画艺术中能看到我国从十六国到清代中西方乐舞交融的历史轨迹,它是一个恢宏的乐舞艺术宝库,琳琅满目的舞姿造型为研究中国古代舞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天宫伎乐作为敦煌壁画早期出现的壁画形象具有其历史的独特性,本文将对天宫伎乐舞蹈形象所体现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原因。(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赵怡[4](2014)在《敦煌壁画中天宫伎乐的造型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艺术可以说是我国四世纪以来到十四世纪的一部美术史,包含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是我国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飞天是敦煌艺术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被称为敦煌壁画的标志,贯穿于敦煌壁画的各个时期。“天宫伎乐”作为飞天的一种,指的是在洞窟的四壁上方绘制的天宫门内奏乐歌舞的天人,其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敦煌早期的壁画中,经历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六个朝代,在不同的朝代中天宫伎乐的位置、造型、风格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本人有幸于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两次到敦煌实地考察,参观了各个时期的经典石窟代表,对天宫伎乐的造型有了基本的感官认识,再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题材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该文章,目的在于总结出各个时期天宫伎乐的造型演变特点以及对以后的影响,为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意义。全文分四个章节,第一章通过对天宫伎乐的由来、作用以及在敦煌壁画中的现状对天宫伎乐做一个阐述;第二章分析敦煌壁画中天宫伎乐造型形成所受的时代影响因素,包括西域因素和中原因素两个部分;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按照时代划分的方法分别对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天宫伎乐造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其演变特点;第四章主要分析从天宫伎乐造型中体现出的审美情趣。(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4-04-01)

李宝杰[5](2014)在《敦煌壁画经变图礼佛乐队与唐代坐部伎乐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伎乐形象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表现佛教供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众多不同形式的伎乐表现中,经变图中的伎乐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的"礼佛乐队"多以坐乐形式呈现,无论其形式、规模、乐器使用、乐队组合等,貌似与唐宫廷的坐部伎乐在形式上有所关联,但通过研究分析不难发现其二者之间的差别。敦煌壁画表现作为佛教供养行为,其乐舞场面绘制多根据壁画内容及空间布局需要而设定,其表现目的或表现方式多是为适应画面场景或气氛塑造需要而做出的艺术想象或模拟,与现实文化存在尽管有所联系,但有一定的距离,不能作为真实艺术生活的描摹来看待。唐代宫廷音乐的立坐二部分类,作为宫廷宴飨用乐的表演方式,在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与宫廷礼仪的需要与变迁关系紧密。其中,坐部六曲主要用于宫廷宴飨的堂上演奏,之所以龟兹乐分量偏重,与该乐长时期的适应性变异发展以及宫廷的音乐审美偏好有关。而在敦煌壁画礼佛乐队组合中,龟兹乐器出现较高的频度,当也反映出在一定时期里,龟兹音乐对中原音乐文化、特别是北方音乐文化的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夏艳萍,林严冬[6](2013)在《敦煌壁画伎乐形象对动漫角色设定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形象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其故事内容可以成为动漫剧本创意来源,其丰富的伎乐形象、多样化的造型手法以及动静结合的动作设计也能为动漫角色设定带来启示。(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3年06期)

叶馨[7](2013)在《敦煌壁画男性伎乐动起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展演“敦煌壁画伎乐天”11月2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人们第一次目睹了敦煌壁画伎乐天形象的男子舞蹈呈现。在经典艺术讲堂上,听着北京舞蹈学院史敏教授惟妙惟肖的讲解,结合舞台上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已臻化境的表演,观众似乎置身于一千多年前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3-11-11)

郑芃芃[8](2013)在《天宫伎乐——敦煌乐舞蹈中的佛教型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乐舞文化源远流长,在敦煌壁画艺术中,乐舞形象成为了重要的结成部分,对敦煌艺术发扬光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舞蹈形象中天宫伎乐的简明概述,进一步把握并探求敦煌壁画上舞蹈形式美及其规律性特点,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任慧婷[9](2011)在《谈敦煌乐舞传播和舞绸伎乐在实践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壁画上的乐舞,它是以舞蹈艺术的载体形式漂浮在世界的艺术舞台,舞绸组合。主要表现擅舞的天宫技乐之高超技术和为佛献舞的欢悦洒脱,展现自我美感的心态。舞绸技乐主要从舞绸,舞姿动作,神韵为体的形神兼备的有效组合。(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1年11期)

石泰松,孙浩章[10](2011)在《试论伎乐壁画对影视动画艺术创作的启示——以敦煌伎乐壁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现伎乐飞天形象的伎乐壁画与影视动画的关系极为密切。伎乐壁画中蕴涵的对动态形象的表现技法对于现代影视动画,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动态表现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敦煌伎乐壁画用线与着色方面的特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动画创作的积极影响,以期对我国影视动画的特色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1年06期)

敦煌伎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敦煌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舞蹈风格的形成与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兴衰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以"敦煌"冠名的敦煌舞是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大量古代舞蹈姿态为原始形态的、经过舞蹈工作者复活和创造最终形成的一个新舞种。本文以敦煌舞剧目《欢腾伎乐》为例,对敦煌舞蹈的动作风格、特点和道具在舞蹈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敦煌伎乐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芳.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J].戏剧之家.2016

[2].马玉娇.论敦煌舞剧目——《欢腾伎乐》的动作特点及道具作用[J].戏剧之家.2016

[3].丁晨奕.漫谈敦煌壁画中北魏时期的天宫伎乐舞蹈形象[J].艺术科技.2016

[4].赵怡.敦煌壁画中天宫伎乐的造型演变[D].中国美术学院.2014

[5].李宝杰.敦煌壁画经变图礼佛乐队与唐代坐部伎乐的比较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

[6].夏艳萍,林严冬.敦煌壁画伎乐形象对动漫角色设定的启示[J].艺术探索.2013

[7].叶馨.敦煌壁画男性伎乐动起来[N].中国艺术报.2013

[8].郑芃芃.天宫伎乐——敦煌乐舞蹈中的佛教型像[J].艺术科技.2013

[9].任慧婷.谈敦煌乐舞传播和舞绸伎乐在实践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1

[10].石泰松,孙浩章.试论伎乐壁画对影视动画艺术创作的启示——以敦煌伎乐壁画为例[J].丝绸之路.2011

标签:;  ;  ;  ;  

敦煌伎乐论文-黄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