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电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电,效率,贝克,电势差,太阳能,空集,碱金属。
热电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王玮,孙阳,井思桐[1](2019)在《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转换与耦合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汽水分布方程与作功方程,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转换特性模型;基于改进的弗留格尔公式,给出了机组热电耦合特性的变工况计算分析方法及机组可调度范围的确定方法。以某实际机组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计算了不同等级机组的热电负荷静态对应关系,确定了某机组的可调度范围。研究方法可用于机组的在线计算,并为机组的安全调度运行及进一步实现灵活控制提供研究支撑。(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董世充,沈国清,张衡,安连锁[2](2019)在《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热电转换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发电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型发电系统。本文提出的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以高倍环形菲涅尔聚光器对太阳能进行集热,然后采用行波热声发电系统进一步将太阳能热量转换为电能。该系统采用光学软件Lighttools对新型太阳能驱动的环形菲涅尔聚光器进行光学仿真,计算出聚光器的集热功率,并将集热功率的计算结果与热声模拟软件DeltaEC相结合,对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热电转换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所提出的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可行,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9年07期)
吕松[3](2019)在《高效太阳能热电发电系统设计及热电转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日益威胁着人类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进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在众多新能源中,太阳能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清洁、可持续和很有发展潜力的化石能源替代品,受到广泛的关注。有许多技术可用于收集和利用太阳能。其中,光伏转化技术和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然而,对于光伏转化技术,只有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光子才能激发出电子-空穴对产生电力,导致大部分太阳辐照都会以热能形式耗散。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效率较高,但获得的是低品位的热能,而针对热能发电的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技术则需大规模的初期投入且伴有其他不利因素。没有运动部件、没有化学反应、环境友好、安静可靠,热电发电机(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正逐渐成为太阳能利用中一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方法。它与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太阳能热电发电机(Sol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TEG)在太阳能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看做潜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现有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不同,STEG是没有机械或运动部件的固体设备与光伏发电组件具有相同的优点。同时,STEG几乎可以利用全波段太阳光谱能量,从而实现更高的太阳能利用效率。尽管STEG己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但低能量转换效率和/或复杂笨重的设计阻碍了其应用和商业化。针对提高STEG发电效率这一关键问题,虽然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已经得到开展,但在已有文献报告的实验工作中无聚光STEG效率的最高纪录仅为4.6%。本文以热电单元能量守恒为基础建立了 STEG的通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传统模型忽略的各种因素,更准确地包含材料性质的温度依赖性,并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各种寄生热损失对STEG发电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一种STEG简化模型和一种基于太阳能热管真空集热器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其适用范围及使用条件,在相关材料性能己知且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对该系统进行优化和性能预测。此外,通过自制热电模块和高效STEG单元,开发新型测量系统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并对提高太阳能热电发电机STEG性能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与真空管热管型STEG热电联产系统的关键部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 1000W/m2太阳辐照下最高电效率为5.20%的高效STEG单元。在STEG大规模的应用中,如果系统成规模按比例放大,系统电效率将会降低。针对扩大STEG规模化利用带来的总热损增加的问题,结合太阳能热管真空管和太阳能热电发电机的特点,本文研制出一种基于热管真空管的高效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实现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制热水,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环境条件调节电力和热水的产量。该系统捕获系统规模化带来的热量损失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率,改善了太阳能利用技术产物单一的缺点。本文分别在太阳能模拟实验室和户外实际环境中搭建实验测试系统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叁种不同模式下均具有较高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率,并在纯发电模式下得到5.01%的峰值电效率。此外,对该系统在不同环境,不同冷却水进口温度和流速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热电材料性能改进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ZT值大于4时,相应的最高电效率会超过15%,最高瞬时热效率超过60%,显示出代替现有太阳能技术的潜力,前景可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翟仁爽[4](2019)在《面向热电转换应用的(Bi,Sb)_2(Te,Se)_3区熔铸锭的优化成分设计及器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Bi,Sb)2(Te,Se)3合金是迄今室温热电性能最为优异的材料,也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热电材料。现阶段的商业化热电器件所采用的材料主要为区熔生长的(Bi,Sb)2(Te,Se)3取向多晶,面内方向具有更为优异的热电性能。应用于固态制冷的P型及N型(Bi,Sb)2(Te,Se)3区熔铸锭的室温zT值均为1.0左右;然而,面向低温发电的(Bi,Sb)2(Te,Se)3区熔铸锭成分未经优化,导致商业发电器件的性能较低。本文利用点缺陷调控设计面向固态制冷的(Bi,Sb)2(Te,Se)3区熔铸锭成分,基于相结构转变设计面向废热余热发电应用的区熔铸锭成分,并且选成分最优成分的铸锭,采用商业化器件组装工艺,制备了热电制冷及热电发电器件,获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改善了 P型区熔铸锭室温附近zT值。利用Se掺杂引入点缺陷,增强对高频声子的散射,有效降低传统P型制冷基体Bi0.5Sb1.5Te3+3 wt%Te的晶格热导率,使其在350 K获得最大zT~1.2。之后,通过减少Sb固溶含量进一步优化其载流子浓度,优化传统基体的室温zT至1.1。此外,采用Se/Te合金化的手段,调控声子输运,提升面向废热余热发电的P型Bi0.3Sb1.7Te3区熔铸锭300-500 K的平均zT至0.75。然而,Sb掺杂不利于N型Bi2Te2..7Se0.3区熔铸锭的热电性能。Sb掺杂造成的载流子迁移率损失占主导作用,降低了N型Bi2Te2.7Se0.3区熔铸锭的300-500 K的热电性能。2、降低了制冷用P型区熔铸锭的成本。采用Sb合金化手段协同优化弱P型Bi2Te2..7Se0.3区熔铸锭的载流子浓度及晶格热导率,最终在Bi0.5Sb1.5Te2.7Se0.3区熔铸锭中获得约为1.0的室温zT,与传统P型制冷成分的水平相当。同时,由于前者含有较少价格昂贵的Sb及Te元素,成本下降了近20%;Sn掺杂弱P型Bi1.8Sbo.2Te2.7Se0.3区熔铸锭引入共振能级,载流子浓度的增加及有效质量的提高,协同优化了室温zT及300-500 K的平均zT。3、系统研究了 Sb2Te3-Sb2Se3伪二元固溶体中相变成分附近的热电性能,发现Sb2Te3-xSex(1.5≤x≤2.4)区熔铸锭的晶格热导率较低,室温为0.8~1.0 Wm-1K-1。进一步计算了 Sb2TeSe2的能带结构发现,能带简并度NV存在增加可能。通过Ag、Sn共同掺杂,进一步将P型Sb2TeSe2区熔铸锭的zT提高到0.52。4、发现石英管正圆锥尾部有利于(Bi,Sb)2(Te,Se)3区熔铸锭的热电性能。原料纯度5N与4N对铸锭的热电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区熔生长速度越慢,区熔过程所需时间越长,成分偏离化学计量比的程度越大。较大的温度梯度有利于获得高质量区熔晶体。对于P型Bi0.5Sb1.5Te2.91Se0.09+3 wt%Te区熔铸锭,采用25 mm/h+40 K/cm的生长参数及4N原料可以获得优异的热电性能。5、通过载流子浓度调控,优化传统(Bi,Sb)2(Te,Se)3区熔铸锭成分,改善P型及N型铸锭室温zT至1.2,同时优化了 300-500 K的平均zT。基于成分优化的铸锭,采用商业化器件工艺组装的热电器件:制冷器件最大制冷温差可达79 K(热端温度323 K),较市场同类产品高3-5 K;发电器件在温差160 K,负载5Ω时,输出功率为3.75 W,较市场同类产品高近一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25)
牛牛,杨祥国[5](2019)在《船舶柴油机排气管道热电转换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船舶柴油机排气管道上的嵌入式鳍片热电转换系统,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新型设计;建立排气管道热电转换系统叁维模型,分析废气管道中嵌入式热电模组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场、温度场以及电场分布特性;搭建排气管道热电转换系统模拟试验装置,验证数值计算结果准确性。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最大发电功率误差均在5%以内,嵌入式鳍片模组的发电功率比无嵌入式鳍片模组的发电功率提升了约3.2倍;系统设计过程中,需同时考虑鳍片高度、鳍片数量与流场特性、泵功率、净发电功率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大发电量,该装置通过鳍片增加传热面积,降低热阻,进而提升热电模组发电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马明阳,谢奇林,梁文峰,张传飞[6](2018)在《用于空间堆的碱金属热电转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核动力航天器发展高转换效率、长寿命热电转换技术的需求,文章介绍了碱金属热电转换(Alkali Metal Thermal-to-Electric Conversion,AMTEC)的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制约其实现工程应用的性能衰减问题及解决思路。结果表明:国外AMTEC已从早期原理演示验证转为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和目标的实用化研究;国内AMTEC的相关设计、材料、工艺研究还有待深化,面向工程实际应用的高性能多管AMTEC有待从理论设计到实物器件跨越发展;发展基于液态金属电极的新型AMTEC器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器件的性能衰减问题。(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王保林,张爱兵,王攀,崔有江,刘越[7](2018)在《热电材料的断裂及其对热电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间的相互转换,已被广泛应用于民用、航天和军事领域,体现出巨大的商用价值。热电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纹等缺陷,从而削弱其断裂强度,影响其热电转换效率。因此,研究热电材料断裂及其对热电转换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最早开始热电材料断裂研究的单位。本报告将汇报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年来在热电材料非线性断裂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挑战性问题。重点介绍热电多层材料的分层、屈曲、断裂问题等一些列问题,介绍我们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领域,所建立的断裂力学及热电转换性能分析模型,介绍热电多层材料的开裂对其热电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内容对建立热电多层材料断裂力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可为热电功能器件的可靠性设计和热电转换性能的评价方法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郭凯伦,王成龙,秋穗正,苏光辉,田文喜[8](2019)在《兆瓦级核电推进系统布雷顿循环热电转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闭式布雷顿循环是兆瓦级核电推进系统主要采用的动态热电转换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等特点。本文针对兆瓦级核电推进系统的动态布雷顿热电转换方式进行特性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对氦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氙气4种工质及它们以不同比例混合的工质的热物性进行比较,进而对其在兆瓦级核电推进系统闭式布雷顿循环中的换热性能、压力损失系数和透平机械所需级数进行分析;以带有同流换热器和预冷器的直接气体透平循环为研究对象,比较兆瓦级核电推进系统气体透平循环在采用不同比例混合物作为工质时的循环效率,并对参数变化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本研究为兆瓦级核电推进系统气体透平循环在工质选择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其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以后进行气体透平循环动态性能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张洗玉,贺锦瑜,黄琦,高旭,乔帅[9](2018)在《基于塞贝克效应的热电转换实验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余热、废热重新利用问题以及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基于塞贝克效应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热电转换实验装置.该装置以热电转换器件TEC1-12706T200为转换载体;利用温度测量、温度控制电路来处理热电转换载体的热、冷端温度进而执行加热/散热操作;对热电转换器件的主要输出性能参数进行实时显示,并在上位机上实时监测输出参数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表明:当负载电阻与匹配电阻均为2.5Ω时,其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对热电转换器件冷端采取有效冷却方式,其输出功率会提高0.1W且热电转换效果最好.结论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实现热电转换目标和教学演示功能,符合实验仪器高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新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朱崇恺[10](2018)在《“电子叁明治”提高热电转换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厂、工厂、汽车、计算机甚至人体,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余热,这些余热又称为"废热",而这一部分的热量往往都会被浪费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浪费的热量转换成电能,这被称为热电转换。但是,由于材料内所需特性之间的权衡关系,提高转换率一直很困难。当热电材料中存在温差时,它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这种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塞贝克效应的实质在于,两种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电压),该电势差是由于两种金属中的电子溢出功不同以及两种金属中电子浓度不同造成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将电子限制在狭窄的空间内,以此来提高热电转(本文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期刊2018年08期)
热电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发电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型发电系统。本文提出的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以高倍环形菲涅尔聚光器对太阳能进行集热,然后采用行波热声发电系统进一步将太阳能热量转换为电能。该系统采用光学软件Lighttools对新型太阳能驱动的环形菲涅尔聚光器进行光学仿真,计算出聚光器的集热功率,并将集热功率的计算结果与热声模拟软件DeltaEC相结合,对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热电转换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所提出的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可行,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电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玮,孙阳,井思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转换与耦合特性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董世充,沈国清,张衡,安连锁.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热电转换性能仿真研究[J].热力发电.2019
[3].吕松.高效太阳能热电发电系统设计及热电转换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翟仁爽.面向热电转换应用的(Bi,Sb)_2(Te,Se)_3区熔铸锭的优化成分设计及器件性能[D].浙江大学.2019
[5].牛牛,杨祥国.船舶柴油机排气管道热电转换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6].马明阳,谢奇林,梁文峰,张传飞.用于空间堆的碱金属热电转换技术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8
[7].王保林,张爱兵,王攀,崔有江,刘越.热电材料的断裂及其对热电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8].郭凯伦,王成龙,秋穗正,苏光辉,田文喜.兆瓦级核电推进系统布雷顿循环热电转换特性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9].张洗玉,贺锦瑜,黄琦,高旭,乔帅.基于塞贝克效应的热电转换实验装置的设计[J].低温物理学报.2018
[10].朱崇恺.“电子叁明治”提高热电转换效率[J].知识就是力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