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性状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

植被性状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

论文摘要

将高原鼠兔的日常行为划分为采食、警戒、嬉戏和洞内滞留4个类型,选取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群落结构4个代表性指标反映草地植被性状的变化,探讨了植被性状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行为模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高度对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有着显著影响,随着高度的增加,洞内滞留时间、警戒时间表现为逐次增加,而牧食和嬉戏时间则表现为顺次减少。当植被高度超过27.3 cm之后,洞内滞留时间陡然上升,与高度为32.7cm的样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警戒时间在高度为23.2 cm的样地差异显著(P≤0.05),之后未出现随植被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植被高度为23.3cm时,嬉戏时间明显减少;采食时间随植被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植被高度为32.7cm时,与相邻样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2、植被盖度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的洞内滞留和采食、嬉戏行为影响较为明显,而警戒行为则基本不受植被盖度的影响。在盖度为68.7%至95.3%的4个样地梯度内,洞内滞留时间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邻样地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嬉戏时间随植被盖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表现在盖度为68.7%(Ⅰ)至83.4%(Ⅲ)的3个样地间,相邻样地间(Ⅰ/Ⅱ,Ⅱ/Ⅲ)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级水平(P≤0.05),相间样地间(Ⅰ、Ⅲ)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采食时间在盖度为95.3%(Ⅳ)以下的4个样地中,随盖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但只有盖度为68.7%和76.5%、83.4%和95.3%的相邻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而盖度为68.7%和95.3%的样地间差异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警戒时间在各样地间均未出现随盖度变化的显著性差异。3、高原鼠兔的所有行为均对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有所响应,其中,警戒和采食行为所占用的时间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唯有洞内滞留时间表现为随生物的增加而上升。在生物量达到340.0 g﹒m-2(Ⅱ)以上时,警戒时间随生物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相邻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相间样地(Ⅱ/Ⅳ,Ⅲ/Ⅴ)间差异极显著(P≤0.01);采食时间随生物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在269.2 g﹒m-2(Ⅰ)至434.0 g﹒m-2(Ⅳ)所含的4个样地梯度间,相邻样地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洞内滞留时间与采食时间随生物量变化的规律正好相反,随生物量的上升呈线性增加的趋势,而且,在生物量为269.2 g﹒m-2至434.0 g﹒m-2所含的4个样地间,相邻样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生物量样地间,嬉戏时间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生物量较低的3个样地间差异甚小,当生物量在434.0 g﹒m-2(Ⅳ)以下时,嬉戏时间随生物量上升而显著增加(P≤0.05)。4、以各样地植被群落中禾本科植物生物量占比表示不同样地植被物种结构的差异,并对高原鼠兔各种行为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禾草在群落中所占比重对高原鼠兔的采食和洞内滞留时间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在禾草占比为18%—22%的范围内,采食时间随禾草占比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洞内滞留时间表现为与采食时间相反的变化态势,即在禾草占比为18%—22%时,洞内滞留时间随禾草占比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警戒和嬉戏时间也表现为相反态势,警戒时间随禾草占比的上升而缓慢下降;嬉戏时间则随禾草占比的上升而缓慢增加。5、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与采食行为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2>0.9059,P<0.01)。植被高度与警戒时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8,P<0.01);植被盖度与警戒时间达正相关关系(R2=0.667,P<0.01);地上生物量与禾草占比与警戒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2>0.7674,P<0.01)。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与洞内滞留时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046,P<0.01)。植被高度、盖度与嬉戏时间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2>0.9222,P<0.01);地上生物量与嬉戏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955,P<0.01);禾草占比与嬉戏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2=0.7881,P<0.01)。6、高原鼠兔的某些行为对植被性状各主要指标变化的反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或临界范围,在此临界点或临界范围之前和之后,高原鼠兔对植被环境的感受会发生质的改变;采食时间与洞内滞留时间的比值(G/H)越小,表明植被环境的胁迫压力越大,反之则越小;植被高度对高原鼠兔生境的影响力大于盖度、生物量和禾草占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动物行为及动物行为学
  •   1.2 鼠类行为及其分类
  •   1.3 鼠类行为的受制因素
  •   1.4 高原鼠兔研究进展
  •   1.5 影响草原鼠类选择栖息地的因素
  •     1.5.1 环境因素
  •     1.5.2 生物因素
  •   1.6 捕食风险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     1.6.1 捕食风险时间分配假说
  •     1.6.2 捕食者敏感食物假说
  •     1.6.3 捕食应激假说
  •   1.7 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     1.7.1 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
  •     1.7.2 种间竞争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
  •     1.7.3 食物资源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
  •   1.8 高原鼠兔的行为与种群动态的关系
  •   1.9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9.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9.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地概况
  •   2.2 样地选择
  •   2.3 取样方法
  •     2.3.1 植被性状
  •     2.3.2 行为模式
  •   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植被高度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
  •   3.2 植被盖度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
  •   3.3 地上生物量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
  •   3.4 群落结构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
  •   3.5 植被性状与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石高宇

    导师: 张卫国

    关键词: 植被性状,高原鼠兔,行为模式,捕食风险

    来源: 兰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兰州大学

    分类号: Q958.1

    总页数: 50

    文件大小: 1391K

    下载量: 6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植被性状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