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分离论文_付忠军,官玲,张丕辉,董昕,李淑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交系,标记,染色体,分子,棉花,玉米,群体。

偏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付忠军,官玲,张丕辉,董昕,李淑君[1](2019)在《玉米RIL群体SNP偏分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分离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进步,不同作物的遗传研究中报道了大量偏分离现象,偏分离的比例和遗传效应因物种、群体、标记类型等的不同而变化,并存在偏分离热点区域。为探讨玉米(Zea mays)偏分离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本研究以热带玉米自交系B31-3与温带玉米自交系HZ4杂交得到的F_8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为材料,共198份株系,采用MaizeSNP3072芯片对该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获得747个在双亲间有多态性的SNP数据,通过偏分离分析发现,有279个SNP标记发生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数的37.3%。其中,偏向母本B31-3的SNP有194个,占偏分离SNP的69.5%;偏向父本HZ4的SNP有85个,占偏分离SNP的30.5%。在玉米6条染色体上共发现10个偏分离热点区域。10个偏分离热点区域(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gions, SDRs)中仅有3个偏向父本HZ4,另外7个全部偏向母本B31-3。这些偏分离的发生及偏分离热点区域的形成可能与配子体选择及高温环境有关。本研究为探究玉米偏分离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任润生,羊杏平,Rumiana,Ray,李苹芳,徐锦华[2](2019)在《基于DArT-Seq SNP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野生型和栽培型西瓜杂交遗传群体偏分离基因组区域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 et Nakai]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种植。构建高密度的西瓜遗传图谱和不断利用新开发的标记构建饱和遗传图谱仍然是目前西瓜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项研究主要以西瓜自交系‘K3’和野生西瓜种‘PI 189225’为亲本构建F_2分离群体,利用以DArTseq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戴宝生,郭欢乐,尤春源,张献龙,林忠旭[3](2018)在《棉花陆海杂种标记偏分离染色体上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陆海杂种分离群体进行产量、熟性相关性状和纤维品质相关数量性状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挖掘这2个棉种基因组上的有利等位变异,以期检测到稳定的QTL位点,用于QTL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以海岛棉3-79(简称"3")和陆地棉鄂棉22(简称"E")为亲本,构建了4个以鄂棉22为轮回亲本的BC1F1群体[E(E3)、E(3E)、(E3)E和(3E)E],单株种植成株行,构建BC1F2群体。考查群体的熟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在偏分离严重的3条染色体上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正态分布检验显示,除了E (E3)群体的马克隆值和短纤维率在4个群体中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外,4个群体的其余6个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但是与熟性相关的3个性状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说明熟性等适应性状可能与环境有更强的互作效应。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4个BC1F2分离群体的产量、熟性及纤维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47个QTLs,其中(E3)E中15个、(3E)E中13个、E(E3)中12个、E(3E)中7个,解释8.8%~30.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27个纤维性状相关QTLs,解释9.0%~30.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7个产量相关QTLs,解释8.8%~17.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13个熟性相关QTLs,解释9.4%~19.4%的表型变异。【结论】QTL比较分析表明,本研究检测到的部分QTLs在MetaQTL分析也被检测到。本研究也鉴定出了一些在综合图谱上没有报道的QTLs,比如16号染色体的qDBO-c16-1、qDBO-c16-2和qLI-c16-1、qLI-c16-2,18号染色体的qSF-c18-1。这些新鉴定的QTLs可为QTL比较分析提供新的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泽发,朱卓娉,黄丁容,姜艳芳,谢波[4](2019)在《中国南瓜(C.Moschata)F_2群体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中国南瓜A-3与B-5构建的F_2群体为材料,对果实长棒型ls和果皮全黄yf形态标记及具有多态性的87对引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89个标记中,在p<0.01显着水平上,有5个标记发生偏分离,频率为5.6%,在p<0.05水平上,有12个标记发生偏分离,频率为13.5%;偏分离标记成簇或者单个分布在9个遗传连锁群上,成簇分布的热点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LGp2、LGp6、LGp10连锁群上,其中11个标记偏向父本B-5,2个标记偏向杂合体,3个标记偏向双亲,分别占总偏离标记的64.70%、17.65%和17.65%。本研究分析了偏分离产生的原因,推测配子体选择可能是多态性位点产生偏分离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2期)

鲁宁宁,张凯,赵云雷,陈伟,赵佩[5](2018)在《棉花F_2群体及RIL群体SSR标记偏分离的比较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棉花群体中SSR分子标记的偏分离现象,以本课题构建的两个陆地棉群体(‘冀棉11’ב中植棉2号’) F_2和(‘常抗棉’בTM-1’) 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一万余对SSR引物同时对其双亲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分别获得133个在F_2亲本间具有多态的SSR标记,119个在RIL亲本间具有多态的SSR标记,以此为基础构建连锁图谱,对进入F_2连锁图谱的114个多态性标记以及进入RIL连锁图谱的78个多态性标记进行偏分离卡方检测,对比分析后发现:RIL群体的标记偏分离率远高于F_2群体,偏分离率分别为60.26%和19.30%。同时,我们对两个图谱中的共有标记及其所在染色体进行了比对分析,认为在染色体D01 (Chr15)和D03 (Chr17)上可能存在导致偏分离的配子基因。本研究为其它连锁图谱的构建及QTL的准确定位提供帮助,并将有助于定位出棉花中导致偏分离的配子体基因。(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9期)

郭继元,王凤涛,蔺瑞明,冯晶,张忠军[6](2018)在《小麦SSR和SNP标记在Taichung29×白芒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小麦SSR和SNP标记在Taichung29×白芒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现象及产生原因,提高遗传图谱构建的质量,以我国小麦农家品种白芒麦与感病品种Taichung29杂交构建的包含181个F8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为试验材料,利用筛选得到的110个SSR标记和6 859个SNPs多态性标记进行偏分离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 069个标记位点表现出偏分离,占标记总数的15.3%。其中,683个标记偏向于白芒麦,占偏分离标记数的63.9%;386个标记偏向于Taichung29,占偏分离标记数的36.1%。偏分离位点在染色体上分布大多数是成簇出现,有76.3%的偏分离标记形成偏分离热点区域(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gion,SDR),共检测到了74个SDR,分布在15条染色体上,其中B染色体组包含有最多的SDR,偏分离方向为白芒麦。抗病亲本白芒麦和感病亲本Taichung29的基因型在RIL群体中分布比例为1.03∶1.00,接近1∶1的理论比例,标记在RIL群体整体分离比基本平衡,显示出偏分离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田莹莹,侯万伟,陈扣梅,武学霞,刘玉皎[7](2017)在《苜蓿SSR引物在蚕豆上的通用性及SSR引物在F_2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苜蓿SSR引物在蚕豆上的通用性及SSR引物在F2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本研究用216对苜蓿SSR引物研究在青海地区蚕豆的4个地方品的通用性,并且以云122与TF-42构建的F2群体为引物偏分离分析材料,共检测786对SSR引物。结果表明:苜蓿引物在蚕豆中的通用性比率为76.39%,多态性比率为6.02%;在亲本中具有多态性的引物为97对,26对引物在群体中具有多态性,在P<0.05显着水平上,共有19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占总标记数目的比例为76%,其中有12个标记偏向父本TF-42,共占偏分离标记总数的比例为63.2%;3个标记偏向母本云122,共占偏分离标记总数的比例为15.8%;4个标记偏向杂合体,共占偏分离标记总数的比例为21%。蚕豆中引物偏分离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在链锁群中检测出偏分离热点区域。(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付忠军,李淑君,杨华,董昕,祁志云[8](2017)在《玉米RIL群体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热带玉米自交系B31-3与温带自交系黄早四杂交得到的F8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筛选出153个多态性SSR标记,以此为基础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这些多态性标记进行偏分离分析,发现48个表现为偏分离(P<0.05),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30个标记位点偏向母本B31-3,占62.50%,18个标记位点偏向父本黄早四,占37.50%。这些偏分离标记在图谱上的分布有2种:成簇分布和孤立位点的偏分离。在10条不同染色体上共发现9个偏分离热点区域。这些偏分离热点区域的形成可能与配子体选择有关。(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7年10期)

韩保林,杜伦静,顾朝剑,张洪凯,廖泳祥[9](2017)在《水稻剑叶QTL定位及遗传偏分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Y319/8B的籼粳杂交F3群体的121个单株,对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长宽比3个性状进行QTL检测,同时利用116对共显性标记对作图群体进行偏分离分析。共定位到6个控制剑叶形态QTL,其中2个剑叶长QTL,3个剑叶宽QTL,1个剑叶长宽比QTL,分别位于第4、第6、第7、第8、第10染色体,LOD值介于2.51~3.44,解释表型变异贡献率介于5.53%~11.44%,所有QTL均为已经报道过的。偏分离结果显示:有39对标记表现为偏分离,占总标记数量的33.62%,同时检测到4个偏分离热点区域,即第1染色体上RM283~RM3738,第3如染色体上InDel8~InDel12,第6染色体上RM510~RM3183,第12染色体上RM1880~RM235。(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07期)

李宁,张丽怡,李停,李艳红,刘海金[10](2017)在《偏分离条件下牙鲆生长性状QTL的主成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有丝分裂雌核发育建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s,DH)群体,对牙鲆体重、全长、背鳍长、腹鳍长、体高、尾柄高、头高和躯干长共8组表型性状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可解释全部性状90.4%的表型主成分性状。然后,基于JoinMap 4、MapDisto、JoinMap 4-DistortedMap、MapDisto-DistortedMap构建4个连锁图谱,用偏分离标记矫正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基因型条件概率,采用Bayesian模型选择方法定位牙鲆表型主成分性状的加性QTL和上位性QTL。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构建的遗传图谱和表型主成分性状QTL定位结果均有所不同。在图谱构建中,与基于JoinMap 4构建的图谱相比,基于MapDisto构建的图谱中偏分离标记的相对位置和遗传距离都发生了变化,甚至有5个偏分离标记没有被定位到相应的连锁群上;相对于基于JoinMap 4和MapDisto构建的图谱,经DistortedMap校正后的图谱中偏分离标记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偏分离标记间遗传距离发生了变化。另外,在4个图谱中都检测到3个加性QTL,分别位于6号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95%、14.85%、11.56%和11.76%,9号、22号连锁群上,具有负向加性效应;9号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86%、13.27%、11.17%和11.25%,具有负向加性效应;22号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68%、4.36%、4.97%和3.58%,具有正向加性效应。同时,分别检测到28对、19对、29对和20对上位性QTL,主要分布在6号、7号、9号、17号、20号和22号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主成分性状变异的2.19%~17.62%、2.40%~22.26%、2.08%~26.0%、3.16%~22.0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pDisto软件构建、经DistortedMap软件包矫正后的图谱,定位结果更加准确,但仍需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偏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与意义: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 et Nakai]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种植。构建高密度的西瓜遗传图谱和不断利用新开发的标记构建饱和遗传图谱仍然是目前西瓜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项研究主要以西瓜自交系‘K3’和野生西瓜种‘PI 189225’为亲本构建F_2分离群体,利用以DArTseq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付忠军,官玲,张丕辉,董昕,李淑君.玉米RIL群体SNP偏分离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任润生,羊杏平,Rumiana,Ray,李苹芳,徐锦华.基于DArT-SeqSNP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野生型和栽培型西瓜杂交遗传群体偏分离基因组区域的鉴定[J].中国瓜菜.2019

[3].戴宝生,郭欢乐,尤春源,张献龙,林忠旭.棉花陆海杂种标记偏分离染色体上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J].棉花学报.2018

[4].刘泽发,朱卓娉,黄丁容,姜艳芳,谢波.中国南瓜(C.Moschata)F_2群体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5].鲁宁宁,张凯,赵云雷,陈伟,赵佩.棉花F_2群体及RIL群体SSR标记偏分离的比较剖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郭继元,王凤涛,蔺瑞明,冯晶,张忠军.小麦SSR和SNP标记在Taichung29×白芒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7].田莹莹,侯万伟,陈扣梅,武学霞,刘玉皎.苜蓿SSR引物在蚕豆上的通用性及SSR引物在F_2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2017

[8].付忠军,李淑君,杨华,董昕,祁志云.玉米RIL群体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7

[9].韩保林,杜伦静,顾朝剑,张洪凯,廖泳祥.水稻剑叶QTL定位及遗传偏分离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

[10].李宁,张丽怡,李停,李艳红,刘海金.偏分离条件下牙鲆生长性状QTL的主成分定位[J].中国水产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遗传图谱及其分子标记...产物PAGE电泳分析干涉仪线值和角运动测量原理平晶面测量5.4 对应超声频率的声波衰减系数干扰区壁面压力分布的对比(α=9.39...

标签:;  ;  ;  ;  ;  ;  ;  

偏分离论文_付忠军,官玲,张丕辉,董昕,李淑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