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株库论文_宋明辉,李琼琼,秦峰,刘浩,杨美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株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株,分枝,菌种,杆菌,信息系统,微生物,资源。

菌株库论文文献综述

宋明辉,李琼琼,秦峰,刘浩,杨美成[1](2019)在《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过程污染微生物菌株库的建立及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某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过程污染微生物菌株库,为无菌药品生产过程污染微生物有效控制和溯源调查提供指导。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人员、生产环境、制药用水和检验实验室等环节建立污染微生物监控方案,采用基于16S rRNA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污染微生物,结合微生物种属和来源信息进行分析,建立覆盖药品生产过程的污染微生物菌株库。结果:共分离鉴定292株微生物,其中生产环境污染率最高,占全部污染微生物来源的72.6%;其次是生产用水(13.4%)、原辅料(10.3%)、生产人员(3.77%)。值得关注的是,A级洁净生产区检测到30株微生物。污染微生物主要分布于44个属、95个种,表明药品生产过程污染微生物种类复杂。其中葡萄球菌污染率最高,占全部污染微生物的40.25%,其次是微球菌(11.20%)、芽孢杆菌(8.30%)和不动杆菌(5.81%)。此外,经分析发现,部分污染微生物分布具有空间特异性,如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原辅料活性炭中,而不动杆菌则主要存在于注射用水中。结论: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多个环节都存在微生物污染,且污染微生物种类复杂,建立覆盖整个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监控和污染微生物数据库,对药品微生物质量控制和溯源调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缪翼[2](2016)在《3个液氮罐,为何专人看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食用菌产业科技研究室的一间实验室里,有3个液氮罐,每天有专人看管。罐子里有什么宝贝?近日,记者走进实验室一探究竟。10多年时间,收集8000株种质资源一般很难想到,在100℃沸腾火锅里的食(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6-08-01)

郭健[3](2016)在《灰树花标准菌株库的建立及优良菌株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国内主要研究所收集到34个保藏菌株和栽培菌株,对其进行菌株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评价,以建立灰树花标准菌株库,并人工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的3个菌株,H1、H9、H27,具有不同温型和色泽,可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多样需求,并且菌株H13、H20、H31生长速度较快可以作为品种改良的互补菌株。对灰树花菌株17个栽培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进行分析,为灰树花品种选育打下基础。具体结果如下:(1)灰树花标准菌株鉴定和分类用形态学和ITS-PCR结合的方法鉴定收集到的菌株,H11和H16菌株与裂褶菌同源性在97%~98%,为裂褶菌。对灰树花菌株进行体细胞不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灰树花菌株间拮抗效果强弱不一,类型有沟型、隆起型。根据拮抗表现,32个灰树花菌株分为17组。对灰树花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电泳,共检测出迁移率不同的10条谱带,通过聚类分析,相似系数为0.74时聚为4个地理来源不同的类群,遗传相似系数最远的为H5和H29。相似系数为1的有7组,共21个菌株,因而总共将32个灰树花菌株分为18个不同的群体,可以将部分没有拮抗现象的菌株分开。(2)灰树花标准生理特性研究对灰树花菌株进行温型划分,结果表明,灰树花菌丝能在10~30℃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5℃下部分菌株能够萌发。根据灰树花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度,划分为3个温型。中温型品种有7个,在25~30℃区间菌丝生长最快;中低温品种有15个,在20~25℃区间生长最快;低温品种有10个,在10~20℃区间生长速度较其他菌株快。对灰树花菌株的最适原种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菌丝在木屑和高粱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丝洁白,而麦粒培养基则生长缓慢,菌丝易发黄,不适合作为灰树花原种。对灰树花菌株的耐高温性进行测定筛选出4个菌株较耐高温H2、H5、H8、H17,整体表现较耐高温。对灰树花菌株的抗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灰树花对木霉没有抗性,对青霉只能形成对峙效果,灰树花菌丝不能盖过青霉菌丝,整体表现抗病性较弱。对灰树花菌株漆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期漆酶是灰树花的主要分解酶,利用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对纤维素的利用较少。(3)灰树花标准菌株农艺性状及优良菌株筛选对灰树花菌株进行栽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农艺性状差别较大,除3株因培养过程中污染失败外,其余29个菌株满瓶时间在28~35 d之间,现原基时间差异明显,范围在4~17 d之间,子实体成熟时间范围为9~18 d。其中H5和H29原基不能正常分化;H13、H20、H31、H34发菌速度较快,生育期短为44 d,但是产量较低,并且H13和H31原基分化快,出菇温度高,原基发生多,子实体朵型小。H1、H9、H26产量较高,但生育期较长。菌盖直径在13.29~42.33mm之间;菌盖厚度在1.17~3.46 mm之间;产量在49.4~130.32 g之间。并选择出农艺性状优良的生产菌株H1、H9、H27,产量高于对照组H30。(4)灰树花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对灰树花17个栽培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应在生产上选择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浓密,漆酶含量相对较低的菌株,则产量较高,子实体朵型较好,抗病性较好。对10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将10个数量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分为菇型因子,生育因子,产量因子和生长因子。(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刘志辉,钟球,陈涛,孟繁荣,钱明[4](2012)在《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模式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生物安全保证、菌种资源丰富、相应资料齐全、操作流程顺畅、资源共享便捷的分枝杆菌菌株库,为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平台。方法主要依照二级生物安全(BSL-2)实验室管理要求和"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法规构建分枝杆菌菌株库生物安全保证体系;根据菌株库的功能作用结合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及未来发展要求确立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以临床分离菌株、专项研究收集菌株为操作对象制定适宜的菌株资料、相应病例资料收集及信息库建设流程;采用网络通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以提高建库工作效率和提供便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结果①构建了包括生物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实验技术生物安全水平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菌株库生物安全管理等在内的分枝杆菌菌株库生物安全保证体系;②分枝杆菌菌株库包括菌株保存库、菌株资料库及相应病例资料库、菌株库信息系统叁大主要部分,保存菌株的资料收集以相应的1个治疗周期为界限,菌株保存周期为10年;③临床分离菌株的菌株资料、相应病例资料收集及信息库建设流程按时间序列包括收集菌株库外暂存、菌株资料录入、病例资料录入、菌株保存价值判定、菌株入库保存、特定菌株取用及研究信息补充录入等重大步骤,专项研究收集菌株则按其特定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④采用SQL SERVER大型数据库和Delphi7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C/S体系结构包含保藏管理、质控管理、文档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五大子系统的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结论在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中,生物安全保证是前提、丰富内涵建设是中心、合理流程设置是关键、信息系统开发是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2年04期)

郑铃[5](2011)在《草菇标准菌株库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标准菌株的鉴别方法,即通过DNA分子标记(RAPD、ISSR)、拮抗试验、菌落形态叁个方面依次进行鉴定,从而确定标准菌株的方法,初步确立了30株草菇标准菌株。此外,还通过本研究中心已有的11个草菇SCAR标记,对30株草菇标准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别、验证,得出其中有叁株菌株为同物异名菌株,最终得到了含有28株标准菌株的草菇标准菌株库。测定了28标准菌株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分别从不同温度、不同平板pH、不同栽培料湿度、不同栽培料酸碱度以及生长管生长速度五个方面来研究,观察其在不同生长因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出菇试验测定其产量、蛋形期子实体的长和宽等农艺性状指标来对这28株标准菌株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草针菇的育种及栽培提供有用的信息。本研究还通过已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鉴别体系对本研究中心保藏的32株草菇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初步将32株菌株分为21类;然后将这21类菌株中归为一类的菌株内部两两之间进行拮抗试验,从而将这21类菌株又进一步分为26类;最后,将这分为26类的32株菌株与得到的标准菌株库中的28株标准菌株分别进行进一步的拮抗试验鉴别,最后将此研究中心保藏的这62株菌株最终分为50类。此外,讨论了草菇菌种保藏的方法,结果表明,液氮保藏法为最佳保藏方法;同时,优化液氮保藏法的条件,得出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介质、10%甘油防冻剂、程序⑨(25℃~4℃采用9℃/min降温速率;4℃~–40℃采用1℃/min降温速率;后直接垂直降低温度至–196℃)降温和35℃解冻活化。(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1-04-01)

刘志辉,钟球,周琳,张言斌,肖芃[6](2010)在《分枝杆菌菌株库菌株资料系统建设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科学、合理设置分枝杆菌菌株库菌株资料系统内容及资料收集流程,努力提高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水平。方法将分枝杆菌菌株库菌株资料系统建设分为叁大部分:菌株资料内容设计、资料收集流程设置和相应信息系统建设。①依据分枝杆菌菌株库的功能作用,结合结核病基础、临床、流行病学和控制策略研究的最新成就,设计"分枝杆菌菌株库菌株/病例资料登记卡";②依据登记卡确定资料收集流程并试运行,而后根据实践效果不断对登记卡内容和资料收集流程进行修正与完善;③采用网络通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菌株资料信息系统模块。结果 ①通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检验,设计了内容较为全面、系统、科学而且实践可行的"分枝杆菌菌株库菌株/病例资料登记卡"。其主要内容包括:菌株检索信息、菌株生物学信息、菌株-患者链接信息、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结核病治疗管理资料和菌株间链接信息。②资料依次按照菌株生物学信息、菌株-患者链接信息、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结核病治疗管理资料和菌株间链接信息进行收集,最后确定菌株检索信息和菌株间链接信息。信息收集以相应的治疗周期为限。③依据登记卡内容和资料收集流程,采用SQL SERVER大型数据库和Delph i7开发工具开发了菌株资料信息系统模块。结论进行分枝杆菌菌株库菌株资料系统的建设必须达到内容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的高度统一,并须有专业性强、功能性好、易于操作的信息系统支持以采集、分析、处理庞杂的资料信息。(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0年12期)

刘志辉,钟球,蒋蔚海,石胜华,陈涛[7](2010)在《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步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依据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的主要工作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标准、规范化的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方法:以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为框架,以分枝杆菌菌株库工作和工作流程为基础,设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工作流程。结果:(1)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为保藏管理、质控管理、文档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五大子系统,其中以保藏管理子系统为核心。各子系统由相应的模块组成,各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2)按收集菌株库外暂存、菌株资料录入、病例资料录入、菌株保存价值判定、菌株入库保存、特定菌株取用及研究信息补充录入等实际工作程序制定计算机模式下的工作流程。结论: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将能大力加强菌株库管理水平和有效提高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22期)

林骥[8](2010)在《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标准菌株库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市场上食用菌菌种管理混乱,同种异名,异种同名的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并没有一个标准菌株库可以用以区分同种异名菌株和快速鉴定新品种。我们从福建农林大学菌物中心保藏的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菌株出发,分别建立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的标准菌株库,标准菌株库中的菌株互不相同。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标准菌株库的建立选取福建农林大学菌物中心保藏的27株杏鲍菇菌株,20株白灵菇菌株和8株阿魏蘑菌株,结合SCAR标记和拮抗反应,分别建立起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的标准菌株库,杏鲍菇标准菌株库26株,白灵菇标准菌株19株,阿魏蘑8株。2.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标准菌株库信息完善测定了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的标准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部分标准菌株的极性。从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以及温度,湿度,pH值对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测定菌丝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标准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从菌丝在栽培料上的生长速度,菌盖大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中心厚度测量标准菌株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标准菌株农艺性状差异较大。选取11株杏鲍菇,9株白灵菇测定交配型因子,结果表明杏鲍菇有较丰富的复等位基因(A1B1- A7B9),白灵菇相对较少(A1B1- A5B5)。3.杏鲍菇标准菌株库的应用先用SCAR标记和拮抗反应对其余的杏鲍菇菌株初步分类,在和杏鲍菇标准菌株库的菌株一一比对,结果表明实验室现存的72株中确定了13株同种异名菌株,占所有菌株的18.06%,说明现在市场上存在较严重的同种异名现象。4.菌种保藏试验和酶活测定用4种保藏方法(液氮保藏、蒸馏水保藏、25℃保藏、石蜡保藏)保藏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菌株,并对保藏后的萌发率、萌发时间、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淀粉酶活性变化做了比较。确定了液氮保藏为比较有效的保藏方法。并对影响液氮保藏效果的4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幼龄菌为菌种,用木屑作为保藏介质,10%的甘油防冻剂,、4℃到-40℃降温速率为1℃/min的降温程序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王翠[9](2010)在《金针菇标准菌株库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首先选取了36株金针菇菌株进行初步的研究,依次通过ITS、拮抗试验、菌丝的菌落形态观察以及DNA分子标记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鉴定分析,从而确立了这种形态学和DNA分子标记相结合来鉴定金针菇标准菌株的鉴别方法,同时还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的SCAR标记快速鉴别方法,并获得了包含有27株标准菌株的标准菌株库。为完善标准菌株库的信息,对获得的27株标准菌株从不同温度梯度、不同培养基PH、不同栽培料湿度、不同栽培料酸碱度、菌丝生长速度以及农艺性状指标(产量、菌柄长度、现蕾天数等)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综合的种质评价。本研究还应用所得到的标准菌株库和所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鉴别方法,对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藏的其他84株不同种名、不同来源的金针菇菌株进行了综合的分类鉴定。最终将这84株金针菇菌株和27株标准菌株综合分成了71类。(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刘雪梅[10](2008)在《耻垢分枝杆菌突变菌株库的建立及耐卷曲霉素突变株的筛选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目前结核病处于复发期,全世界有将近叁分之一,约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持留菌引发的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表明,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超出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仅2006年一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就有1.5亿。同时多重耐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出现,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联合感染导致结核病再度在全球成流行趋势,且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巨大人口压力的发展中国家,其结核病负担也相当严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均已出现耐药菌,这些药物大部分是上个世纪60年代研发的,一直未得到更新,这就制约了结核病控制进程,尤其近期在非洲大陆发现极端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该病原菌对所有一线抗结核药都耐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一旦传播开来,人类将面临重大灾难。因此,抗结核二线药物就成为了结核病治疗的生力军。卷曲霉素因其对耐多药及持留期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独特的疗效,被临床上确定为理想的二线结核病治疗药物,并且,该抗生素也是开发新的肽类结核病药物的模板。随着卷曲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耐药菌株陆续被发现。因此,深入研究抗结核二线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遏制或减缓结核分枝杆菌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有效治疗MDR-TB以及因持留期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感染迫在眉睫。转座子突变技术是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进一步探索结核分枝杆菌对卷曲霉素的耐药机制,开发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采用转座子突变技术,以非致病性、快生型耻垢分枝杆菌为模式生物,构建突变菌株库,并利用高浓度卷曲霉素(100 ug/ml)筛选高耐药的突变株,共4株,其耐药性由10 ug/ml提高到200ug/ml。利用PCR技术,克隆4株突变耐药株中已知的卷曲霉素耐药基因(tlyA,rrs),测序,将序列通过BLAST分析,发现4株突变株中,rrs基因均未发生突变,tlyA则由于片段较短,难以分析。因此,我们又尝试了将突变菌株的基因组酶切自连,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利用卡那霉素筛选携带有转座子中卡那霉素基因的自连质粒,测序,获知转座子侧翼序列。在筛选获得卷曲霉素耐药突变株后,进一步比较了野生型和突变型生长特性、细胞全蛋白表达、细胞壁脂肪酸水平、细菌交叉耐药等方面的情况。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耻垢分枝杆菌对卷曲霉素的高度耐药性与细菌本身的生理变化相关。为进一步阐明结核分枝杆菌的卷曲霉素耐药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临床开发新的检测耐药菌株的方法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15)

菌株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食用菌产业科技研究室的一间实验室里,有3个液氮罐,每天有专人看管。罐子里有什么宝贝?近日,记者走进实验室一探究竟。10多年时间,收集8000株种质资源一般很难想到,在100℃沸腾火锅里的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株库论文参考文献

[1].宋明辉,李琼琼,秦峰,刘浩,杨美成.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过程污染微生物菌株库的建立及数据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9

[2].缪翼.3个液氮罐,为何专人看管?[N].农民日报.2016

[3].郭健.灰树花标准菌株库的建立及优良菌株筛选[D].吉林农业大学.2016

[4].刘志辉,钟球,陈涛,孟繁荣,钱明.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模式与实践研究[J].现代医院.2012

[5].郑铃.草菇标准菌株库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11

[6].刘志辉,钟球,周琳,张言斌,肖芃.分枝杆菌菌株库菌株资料系统建设的初步研究[J].现代医院.2010

[7].刘志辉,钟球,蒋蔚海,石胜华,陈涛.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步实践[J].实用医学杂志.2010

[8].林骥.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蘑标准菌株库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10

[9].王翠.金针菇标准菌株库的建立及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0

[10].刘雪梅.耻垢分枝杆菌突变菌株库的建立及耐卷曲霉素突变株的筛选与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试验菌株的ITS扩增产物(M:DNAmarke...菌株PCR-RFLP的neighbor-joiningtre...突变菌株库与野生型在低pH值YE平...起始耐温突变菌株库的选育流程耐温突变菌株库的选育流程突变菌株库与野生型在低pH值

标签:;  ;  ;  ;  ;  ;  ;  

菌株库论文_宋明辉,李琼琼,秦峰,刘浩,杨美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