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抗原论文_刘通,于佳妮,刘悦,邝伟川,陈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化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白细胞,可溶性,电针,血清,委中,胎膜。

分化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刘通,于佳妮,刘悦,邝伟川,陈欢[1](2019)在《电针血清对饥饿条件下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抗原及自噬蛋白Beclin 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血清对饥饿条件下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抗原(Myod)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调控肌卫星细胞增殖及自噬的机制。方法:电针"委中"穴7 d后获取并制备不同浓度电针血清。分别以不同浓度(10%、20%、30%)的电针血清及10%胎牛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原代肌卫星细胞干预12 h及24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情况,确定促进细胞增殖的最佳血清浓度。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原代肌卫星细胞12 h后,将细胞随机分为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最佳浓度电针血清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血清。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血清干预12 h和24 h后原代肌卫星细胞中细胞增殖蛋白Myod及自噬蛋白Beclin 1的表达水平。结果:10%电针血清、20%电针血清、30%电针血清干预24 h后,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均优于10%胎牛血清(P<0. 01),但3个浓度电针血清之间的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 05),故取10%电针血清作为最佳浓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血清干预12 h后,无血清组肌卫星细胞中Myod及Beclin 1表达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0%胎牛血清组、10%电针血清组Myod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 05)、Beclin 1表达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 05);与同时点无血清组比较,10%胎牛血清组、10%电针血清组Myod表达水平升高(P<0. 05)、Beclin 1表达水平降低(P<0. 01)。血清干预24 h后,无血清组Myod及Beclin 1表达水平较12 h时明显降低(P<0. 01),10%胎牛血清组、10%电针血清组Myod表达水平较12 h时升高(P<0. 05)、Beclin 1表达水平较12 h时降低(P<0. 05);与同时点无血清组比较,10%胎牛血清组、10%电针血清组Myod及Beclin 1表达水平均升高(P<0. 01,P<0. 05)。结论:饥饿条件下电针血清可改善肌卫星细胞的营养不良环境,抑制其凋亡趋势,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的过度自噬实现的。(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白振军,刘通,王自润,张慧宇,徐鹏[2](2019)在《委中、肾俞穴不同电针顺序对布比卡因致大鼠多裂肌损伤后形态学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委中、肾俞穴不同电针顺序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 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组织形态学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Myo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每组8只。模型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采用0.5%BPVC肌内注射复制大鼠多裂肌损伤模型;对照组予等量0.9%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分别依次针刺委中、肾俞和肾俞、委中穴,针刺后连接电针,波形选用疏密波,电针频率采用2 Hz/10 Hz,电流强度选择1 mA,持续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7 d。电针干预7 d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部位多裂肌形态学变化,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多裂肌中Pax7和Myod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HE显示,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可见部分肌纤维修复,但巨噬细胞数量仍较多;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可出现较多新生的肌纤维,巨噬细胞明显减少,肌纤维破坏程度较模型组低。治疗后,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在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 CSA)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俞-委中组与委中-肾俞组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肾俞-委中组有高于委中-肾俞组的趋势。模型组Pax-7和Myod蛋白及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Pax-7和Myod蛋白及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肾俞-委中组Pax-7和Myod蛋白表达优于委中-肾俞组(P<0.05或P<0.01),而在mRNA表达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委中穴和肾俞穴治疗腰痛时,先取肾俞后取委中可能疗效较好,但仍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且其确切机制也有待揭示。(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慧[3](2019)在《脓毒症诊断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脓毒症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循环障碍。当患者有严重的烧伤、感染或者休克等疾病,就有可能引发脓毒症,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叁个等级,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则会致使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病死率较高,为提升患者生存率,需要做好早期诊断。(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闫安,李春颖[4](2019)在《白细胞分化抗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4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398名为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对白细胞分化抗原40基因rs1535045 C/T,rs3765459 C/T,rs4810485 C/T,rsl3040307G/A位点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白细胞分化抗原40基因各位点分布情况显示:rs1535045 C/T位点中CC,CT,TT基因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rs3765459 C/T,rs4810485 C/T,rsl3040307 G/A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535045 C/T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T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较携带C野生型等位基因明显增加,是携带C野生型的1.846倍.rs3765459 C/T,rs4810485 C/T,rsl3040307 G/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显示:观察组携带TCCA,TCCG基因单倍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携带CCCG基因单倍型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TCCA,TCCG基因单倍型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携带CCCG基因单倍型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结论白细胞分化抗原40基因rs1535045 C/T位点及TCCA,TCCG,CCCG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携带T突变型等位基因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基因.(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继岚,胡凤娣,谢琳,李杨[5](2019)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叁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肺腺癌患者78例,取其肺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肺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中CD147、VEGF蛋白表达,并分析CD147、VEGF蛋白表达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之间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均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可将其作为肺腺癌诊断、恶性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3期)

赵红冰,李荟,董世庆[6](2019)在《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与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感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与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初产妇5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妇女50例为对照组。入组对象入院后取母静脉血,胎儿娩出后取脐静脉血,围产儿产出后取围产儿静脉血,Elisa法检测各组母静脉血、脐静脉血、围产儿静脉血中sCD14水平。分别对两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研究组按照不同破膜时间及围产儿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结果研究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破膜时间越久的产妇,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sCD14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产儿感染组的母外周血、脐带血、围产儿外周血中的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围产儿非感染组(P<0.01)。结论 sCD14与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感染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其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友鹏,赵晓琳,牟方宏,杨桂彬,崔梅花[7](2019)在《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88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按照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36例和Ⅲ~Ⅳ期组52例;另选取同期65例胃病患者作为胃病组和6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研究对象及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血清s-HLA-G、GDF-1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HLA-G和GDF-15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血清s-HLA-G、GDF-15、CEA、CA125和AFP水平显着高于胃病组和对照组(P<0.05);胃病组血清s-HLA-G、GDF-15、CEA、CA125和AFP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Ⅲ期和Ⅳ期患者血清s-HLA-G、GDF-15、CEA、CA125和AFP水平显着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s-HLA-G、GDF-15诊断胃癌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CEA、CA125和AFP。[结论]s-HLA-G、GDF-15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宇欣,周慈,王和静,王凯,张娜[8](2019)在《尘肺患者外周血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 DNA甲基化的改变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尘肺是严重影响我国职业人群健康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职业病。通过检测尘肺患者外周血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Thy-1)DNA甲基化水平,旨在探讨其与尘肺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84例确诊为尘肺病的男性患者以及具有相同接尘史且同地点工作的75例健康男性工人进行调查。尘肺患者分为煤工尘肺组(40人)和矽肺组(44人),健康工人作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血液样本进行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人胶原蛋白Ⅰ(COL-Ⅰ)、胶原蛋白Ⅱ(ICOL-Ⅲ)、Smad蛋白2/3(Smad2/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qRT-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及甲基结合蛋白-2(MeCP2)基因mRNA的表达,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Thy-1 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矽肺组工人COL-Ⅰ、COL-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煤工尘肺组和对照组(P <0.05),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矽肺组工人Smad2/3、TGF-β1、TNF-α,煤工尘肺组工人TGF-β1、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提高(P <0.05),且矽肺组Smad2/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煤工尘肺组(P <0.05)。甲基转移酶中:DNMT1、DNMT3A基因mRNA表达水平3组间未呈现差异(P> 0.05),但煤工尘肺组、矽肺组DNMT3B基因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 <0.05)。矽肺组MeCP2基因的mRNA表达也较对照组升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煤工尘肺组、矽肺组工人Thy-1 DNA甲基化水平均升高(P <0.05)。Thy-1 DNA甲基化水平与TGF-β1、Smad2/3、TNF-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5、0.17、0.31,均P <0.05)。[结论]基于尘肺患者Thy-1 DNA甲基化的表达检测,本研究认为Thy-1 DNA甲基化水平发生变化,可能是调控尘肺病发展进程中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任莹,丛玲华,钟国平,何喻[9](2019)在《组织芯片检测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和簇分化抗原147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检测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和簇分化抗原147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诊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组织芯片技术比较caspase-3和CD 147不同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其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spase-3和CD147低表达组淋巴结转移明显低于caspase-3和CD147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与CD147低表达组的化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aspase-3和CD147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和CD147低表达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低于caspase-3和CD147高表达组(HR=0.436,HR=0.473,P<0.05);caspase-3和CD147低表达组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明显低于caspase-3和CD147高表达组(HR=0.462,HR=0.463,P<0.05)。结论 caspase-3低表达和CD147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有更好的化疗疗效,预后更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杨文海,宁显忠,赵德福,赵冬凤,刘强[10](2019)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五聚素3、甲壳质酶蛋白40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6表达及检测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五聚素3(PTX-3)、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_(36))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收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空腹血清,收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标本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中PTX-3、YKL-40和CD_(36)的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血清中PTX-3、YKL-40和CD_(36)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中PTX-3、YKL-40和CD_(36)的表达与梗死体积、病变严重程度及是否伴有高血压病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TX-3和YKL-40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其它指标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PTX-3、YKL-40和CD_(36)高表达,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有关,PTX-3和YKL-40具有协同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分化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委中、肾俞穴不同电针顺序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 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组织形态学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Myo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每组8只。模型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采用0.5%BPVC肌内注射复制大鼠多裂肌损伤模型;对照组予等量0.9%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分别依次针刺委中、肾俞和肾俞、委中穴,针刺后连接电针,波形选用疏密波,电针频率采用2 Hz/10 Hz,电流强度选择1 mA,持续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7 d。电针干预7 d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部位多裂肌形态学变化,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多裂肌中Pax7和Myod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HE显示,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可见部分肌纤维修复,但巨噬细胞数量仍较多;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可出现较多新生的肌纤维,巨噬细胞明显减少,肌纤维破坏程度较模型组低。治疗后,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在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 CSA)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俞-委中组与委中-肾俞组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肾俞-委中组有高于委中-肾俞组的趋势。模型组Pax-7和Myod蛋白及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Pax-7和Myod蛋白及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肾俞-委中组Pax-7和Myod蛋白表达优于委中-肾俞组(P<0.05或P<0.01),而在mRNA表达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委中穴和肾俞穴治疗腰痛时,先取肾俞后取委中可能疗效较好,但仍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且其确切机制也有待揭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化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刘通,于佳妮,刘悦,邝伟川,陈欢.电针血清对饥饿条件下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抗原及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

[2].白振军,刘通,王自润,张慧宇,徐鹏.委中、肾俞穴不同电针顺序对布比卡因致大鼠多裂肌损伤后形态学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3].王慧.脓毒症诊断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的应用研究进展[J].人人健康.2019

[4].闫安,李春颖.白细胞分化抗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杨继岚,胡凤娣,谢琳,李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9

[6].赵红冰,李荟,董世庆.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与胎膜早破及围产儿感染的关系[J].西部医学.2019

[7].杨友鹏,赵晓琳,牟方宏,杨桂彬,崔梅花.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

[8].王宇欣,周慈,王和静,王凯,张娜.尘肺患者外周血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DNA甲基化的改变及意义[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

[9].任莹,丛玲华,钟国平,何喻.组织芯片检测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和簇分化抗原147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10].杨文海,宁显忠,赵德福,赵冬凤,刘强.脑梗死患者血清五聚素3、甲壳质酶蛋白40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6表达及检测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对HBV抗原作用的小鼠巨噬细...过继转移的CD4+T细胞后小鼠肝组织学改...细胞的活化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G...第4代MSCs表面分化抗原表达(流式...流式检测imDCs及mDCs的分化抗原C...一5胎盘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抗原随...

标签:;  ;  ;  ;  ;  ;  ;  

分化抗原论文_刘通,于佳妮,刘悦,邝伟川,陈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