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祥伟蒋英华潘孟雄刘治强覃小荣(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068-02
【摘要】目的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损缺的经验。方法对50例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50例,48例存活,成功率达96%。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管恒定,制作方便,厚薄适中,便于折叠,血管蒂长,皮瓣远离手术区,可分两组,同时可减少手术时间,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优良皮瓣。
【关键词】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
前臂皮瓣由杨果凡等于1979年8月发明[1]。我科于1999年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行颊缺损整复并获得成功。现就我科11年来前臂游离皮瓣行口腔颌面面软组织缺损修复5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1999~2010年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50例。其中颊癌19例,舌癌18例,软硬腭癌13例,男30例,女20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56.5岁。
1.2方法
术前仔细检查供区的组织厚度,头静脉分布和通畅情况通过Allen实验证实尺动脉对手部供血的可靠。按常规切除肿物及行颈淋巴清扫,在上肢前臂桡侧远心端腕横纹处,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相应皮瓣。常规消毒后用驱血带将前臂血驱走,然后在上臂扎上止血带打气加压计时,按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别显露头静脉远端及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的远端,分别结扎。在分离皮瓣时,要注意防止皮下组织与血管蒂脱开。皮瓣的深侧应包肌腱的腱鞘的一部分,分离时,注意保护头静脉、桡动脉及伴行静脉,并根据需要解剖皮瓣血管蒂直到足够长度,剪断桡动脉及头静脉的远心端,用1∶12000肝素、0.2利多卡因200ml作血管冲洗,按设计与相应动静脉吻合,如图1。
。
图1
2结果
50例皮瓣全部成活48例,2例失败,成活率达96%。8例术后大拇指及其腕侧皮肤麻木,均在2周内缓解,无供区感染。
3讨论
3.1术前应做双侧前臂Allken试验,确认掌动脉弓及桡尺侧动脉均存在并血供良好[2,3],常规检查头静脉是否存在及其走行位置,术前应保护好头静脉,不能用头静脉给化疗药物。术后72h内是游离皮瓣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的时候,所以72h内必须注意观察皮瓣颜色,保持室内温度25℃以上,以防血管痉挛,限制头的运动。术后负压引流必须大于72h以防积血积液压迫静脉,如为折叠皮瓣需在折叠处放置引流胶片,以免积血积液,影响皮瓣成活。
3.2桡动脉选择与颌外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吻合,头静脉选择与颌外静脉、甲状腺上静脉或面前静脉吻合,如遇到头静脉细小同时吻合1根桡动脉伴行静脉作为辅助回流静脉。为了防止血管扭曲,应先缝好皮瓣再吻合血管,先吻合静脉,再吻合动脉,先开放静脉,后开放动脉,开放后检查皮瓣颜色及搏动情况,并做静脉通畅试验检查,确保皮瓣有良好血供、通畅的静脉回流。
3.3按无瘤操作的要求,所有颊黏膜癌均应切除面部皮肤,邻位皮瓣整复造成张口受限、面部畸形严重等并发症,胸大肌斜方肌过于臃肿,而前臂皮瓣厚薄适中,可折叠,便于塑形,血管蒂长,应用前臂皮瓣整复颊癌术后缺损,能获得较理想的功能外形。制备前臂皮瓣时与口腔颌面部手术区一般无冲突,便于分为两组人员同时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后口腔颌面的恶性肿瘤一般均需放疗,14例存活皮瓣,均在手术后14d内行放射治疗,未见皮瓣坏死。
3.4用于整复软硬腭3例患者不做叠瓣,把皮肤侧放置于口腔侧,把创面侧置于鼻腔侧,均未见感染及坏死。3例患者软腭均缺失1/2,术后无腭裂语音,笔者认为是对侧腭帆提肌带动皮瓣完成腭咽闭合。在用皮瓣整复硬腭部分时,必须要有骨支撑皮瓣以防术后裂开。
3.5术前需与患者广泛沟通,尽管用前臂游离皮瓣进行整复后效果较理想,但均有一定程度面部的致畸及手上疤痕,患者应有心理准备。
3.6对皮瓣供区创面的处理:本组病例曾用大腿内侧及腹部中厚皮片进行覆盖,发现中厚皮瓣较薄,改为腹部全厚皮片修复前臂缺损,前臂畸形明显减少,且腹部取皮区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减少术后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杨果凡.前臂游离皮瓣移植术(附56例报告)[J].中华医学杂志,1981,61:193.
[2]HIDALGODA,DISAJJ,CORDEIIOJG,eta1.Areviewof716Consecutivefreeflapsforoncologicsurgicaldefects.Refinementindonor—siteselectionandtechnique[J].PlastReconstrSurg,1998,102(3):722-732.
[3]JONESNF,JOHNSONJT,SHESTAKKc,eta1.Microsurgicalreconstructionoftheheadandneck:Inter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betueenheadandneckSurgeonsandplasticSurgeonsin305cases[J].AnnPlastSurg,1996,36(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