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桩复合地基论文_夏树峥

导读:本文包含了灰土桩复合地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灰土,地基,黄土,应力,静力,承载力,适用性。

灰土桩复合地基论文文献综述

夏树峥[1](2019)在《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及纠倾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地基和基础采用填方复合地基配合连片大底盘基础的形式日益广泛。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填方复合地基不均匀变形,导致大底盘基础断裂,楼体倾斜,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需要对大底盘建筑倾斜原因、机理特性以及纠倾加固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对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西安某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纠倾加固工程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及现场监测等手段,依据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大底盘建筑倾斜原因以及倾斜过程中填方复合地基和大底盘基础的受力变形特性,提出了基于围压(地基深度)条件下的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给出了大底盘建筑利用袖阀管注浆技术纠倾加固的方案,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压实度填土,不同压实系数、配比、龄期的灰土进行压缩剪切试验,得出填土和灰土压缩模量、粘聚力及内摩擦角与含灰量、压实度及龄期呈正相关关系,并将不同压缩剪切指标组合带入数值模型计算,通过对比各组合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得到复合地基实际组合情况。结果表明:依托工程地基的填方压实度以及灰土桩配比、压实系数均未达到设计要求,地基土体强度不足且建筑基础两侧约束不同,使建筑在自重作用下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这是建筑倾斜的根本原因,同时发现即使达到设计要求,建筑仍有较大的沉降变形,填方地基处理的设计不合理。(2)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性开展了研究,分析了大底盘基础在倾斜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发现填方范围复合地基受力变形较大,建筑倾斜过程中,基础边缘沉降变形较大且受剪切力影响产生的剪切变形最大;大底盘基础顶板中部受拉力最大,底板在底板中部两侧各0.2L处(L为底板长度)受压力最大;大底盘建筑纠倾加固范围应从基础边缘至大底盘底板中部。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填方地基处理的优化方案:填方地基宜采用刚性桩对其进行处理。(3)利用叁向试验仪,对填土及灰土在围压条件下压缩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填土、灰土压缩模量与围压(地基深度)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复合模量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最终提出了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证明此方法可较好的提高计算精度。(4)袖阀管注浆技术可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条件下对大底盘建筑进行纠偏加固,建筑倾斜率由纠倾前的8.6‰回归到2.5‰,但挤密加固和基础纠偏阶段应注意控制注浆量,加强对建筑的变形监测。(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8)

田叶军[2](2019)在《CFG桩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灰土挤密桩和CFG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基处理项目实际施工流程进行了论述,指出使用经济实惠的灰土或素土挤密桩对建筑区域的黄土层进行加固,再使用CFG桩来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力、抗变形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加固作用,施工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刘梁永[3](2019)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特点与适用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是当前地基工程建设的重要形式,其在横向挤密及材料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提升。本文结合平天高速公路第PTKZ2合同段的实践经历,系统分析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应用过程,并在总结其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就地基的适用性展开具体分析。以期有利于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建设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地基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施加成[4](2018)在《灰土桩复合地基治理湿陷性黄土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张家口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湿陷等级复杂,通过勘察、施工研究分析,在天然状态下地层结构稳定,遇有暴雨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在上部压力的作用下,地基土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下沉。通过挤密灰土桩夯实处理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化工矿产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王晶仁,葛忻声,白晓红,袁慧,张宇龙[5](2018)在《加筋褥垫层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建筑条形地基下的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加筋褥垫层的现场试验,对桩顶、桩间土应力、叁向土工格栅应变等项目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在桩土应力比、叁向土工格栅应变随建设高度的变化过程线。通过现场试验表明,建筑条形地基下加筋褥垫层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中,在不同位置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桩间土的变化趋势也有不同,在柱下、条形基础交接处中心达到最大值。通过柔性位移计对土工格栅的变形进行量测,得到土工格栅在纵向、横向、斜向的应变变化过程线,试验表明:不同位置的土工格栅的应变变化过程线差异较大,在柱下、条形基础交接处中心达到最大值。同一位置的3个不同方向应变变化过程线也有差异,柱下条形基础交接中心处斜向肋条受力最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富钧,田丹丹,许健[6](2017)在《引水暗渠湿陷性黄土-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静力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Ⅱ型引水暗渠灰土挤密桩的工程实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单桩与土体的二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桩顶处施加合理的竖向荷载,分析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桩体和土体的整体变形和应力变化,然后依次对桩孔直径、桩长及土的性质等桩基础参数取不同值,得出每一参数的变化对桩身下沉和桩土应力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为群桩—土体—上部暗渠结构的共同作用的分析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也为相关的工程设计和在相关工程地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雒亿平,言志信,龙哲[7](2017)在《灰土垫层-防渗膜-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力学作用及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地域辽阔,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施工难易和工程造价,甚至还决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其意义重大。然而,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经验仍然严重不足,规范也未对其作出相应的规定,因而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设计人员。该文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针对现有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创新性地提出了灰土垫层与防渗膜相结合的联合地基处理方法,并对该复合地基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对复合地基力的相互作用、变形及效应做了研究,而且分析了防渗膜铺设深度对复合地基应力应变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7年04期)

苏晓春,梁博[8](2017)在《灰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要点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稳定建筑地基,就需要对建筑所在的土地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消除湿陷性提高地籍承载力。采用灰土挤密桩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灰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然后分别从灰土桩的单桩承载力、桩间土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取值叁个方面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7年01期)

肖建[9](2016)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特点与适用性,从土体要求、成孔、夯填等环节,阐述了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检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地基工程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32期)

陈佳[10](2016)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黄土的分布面积,黄土厚度,黄土发育的完整性皆创下世界之最。但是黄土的结构疏松,强度不够,而且黄土大多具有湿陷性,受水浸湿容易产生湿陷变形,甚至发生坍塌。我国经济发展如此迅猛,不可避免要在广大的黄土地区修建工程。黄土的自身强度不够和湿陷性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因此如何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黄土的强度成为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一项首要课题。灰土桩复合地基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加之灰土的造价低廉,灰土桩施工便利。因此灰土桩复合地基已成为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广泛采用的方法,其取得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着手,得出了黄土地区灰土桩复合地基一些湿陷性变形规律和压缩变形规律。(1)湿陷性规律:桩径、桩间距和灰土比对灰土桩的湿陷性都有影响,且呈现规律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桩间距的变大、灰土比的变小,桩间土的湿陷性逐渐变大,就影响大小而言,最大的是桩间距和灰土比,影响最小的是桩径和桩长。因此消除相同的湿陷性最经济的方法是可适当减小桩间距,选择较大的灰土比。桩径对黄土湿陷性的消除效果有限。大面积浸水载荷试验表明,没有经过地基处理对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变形显着,对于处理宽度小且填料为素土的黄土地基,其湿陷变形比没有经过地基处理的黄土地基小,但很接近。这表明素土能消除湿陷性的效果有限。另外桩心距和增大处理宽度对湿陷性的影响显着。采用3:7灰土比的复合地基,其湿陷变形也很小。这说明3:7灰土对减小黄土湿陷性比素土效果明显。在2~4m层段内,湿陷变形表现出和2m层段内相似的规律,只是湿陷变形较2m层端稍有减小,这是因为2m层段是外荷作用的主要部位,这一层段的变形有垂直方向和横向挤出变形,而2~4m层段的横向变形非常微弱。这一层段的没有处理的地基,其湿陷变形接近,5m以下层段的变形量都很大,这部分土层发生了自重湿陷变形。总之,地基处理能够显着减小湿陷性,其中桩心距、处理宽度和灰土比对减小湿陷性的效果显着。素土也能够减小湿陷性,但效果有限。(2)压缩变形规律:以青海川口至大河家公路项目为依托,结合青海地区大量的文献资料,灰土桩的压缩变形规律与很多因素有关。本文探讨了灰土比、桩间距和桩径对沉降变形和承载力的影响。通过选取不伺桩径(40cm、50cm和60cm)、不同桩间距(0.8m、0.9m、1.0m、1.1m和1.2m)、不同灰土体积比(2:8和3:7)的灰土桩进行分组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灰土桩的沉降变形和承载力与桩间距和灰土比呈现规律性变化,与湿陷性规律类似。就影响大小而言,桩间距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灰土比,最后是桩径。因此在工程上要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应较先考虑桩间距的设计对挤密效果的影响,其次是灰土比,最后是桩径。(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6)

灰土桩复合地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灰土挤密桩和CFG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基处理项目实际施工流程进行了论述,指出使用经济实惠的灰土或素土挤密桩对建筑区域的黄土层进行加固,再使用CFG桩来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力、抗变形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加固作用,施工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土桩复合地基论文参考文献

[1].夏树峥.填方灰土桩复合地基大底盘建筑倾斜特性及纠倾加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9

[2].田叶军.CFG桩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

[3].刘梁永.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特点与适用性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

[4].施加成.灰土桩复合地基治理湿陷性黄土施工[J].化工矿产地质.2018

[5].王晶仁,葛忻声,白晓红,袁慧,张宇龙.加筋褥垫层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8

[6].张富钧,田丹丹,许健.引水暗渠湿陷性黄土-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静力特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

[7].雒亿平,言志信,龙哲.灰土垫层-防渗膜-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力学作用及其效应[J].中外公路.2017

[8].苏晓春,梁博.灰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要点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7

[9].肖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

[10].陈佳.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灰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现场加载单桩复...天然地基与桩周土Ps值对比天然地基与灰土桩桩身Ps值对比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曲线图一29竖向荷载变化对灰土和碎石褥垫层影...天然地基与桩周土N10击数对比

标签:;  ;  ;  ;  ;  ;  ;  

灰土桩复合地基论文_夏树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