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恒(贵州省罗甸县董架乡中心学校550106)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达到拓展视野、积累知识、获得教益的目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真实而又鲜活灵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都是选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也有不少寓言故事的文章。在接触正课时,必须通过导语来完成新旧课文的衔接和过渡。导语的内容无外乎人物事件的背景,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教师设计新颖巧妙的导语,以口若悬河、有声有色的表达,就能使学生情绪昂扬,注意力集中,兴趣勃发。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温暖了,那黑黑圆圆的卵慢慢地都活动来了,不久就都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他们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竟然去找他们的妈妈。那么小蝌蚪怎样找他们的妈妈呢?我生动形象的描述,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学生也就随着老师的导语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境界中。
二、激发学习积极性——有效课堂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主动来自兴趣,而兴趣则可以培养。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课本固然是学习材料,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材料;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优化学习材料。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鸡,事倍功半。首要是教师态度和蔼、语言幽默。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从需要层次理论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正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有极强的安全和爱的需要,老师和蔼的态度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欢愉,由心底对你产生敬佩,学生的听课兴趣就在这不轻易间调动起来了。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这一题时,他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听说过有了杯子就不会患病的吗?”大家哈哈大笑说没听说过,有的还说那医院就不用排队看病了。于是他板书出“有杯无患”,“这是电视广告上写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广告吗?平时你在广告中还看见哪些带错别字的成语?”由于问题既轻松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学生有话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发言,马上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其次是要设置好问题。课堂提问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以老师的问题为外力,催化学生的自主选择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他借用讲故事的形式消除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陌生感。开始时出示周恩来的图片,介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故事,接着问:“这样受人爱戴的总理小时候是怎样学习呢,同学们能说说吗?”由于问题指向清楚且要求明确,很快便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情感环境,而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就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
三、借助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声有色,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就能使学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通过对我国东北长白山区森林风光的描写,展示了小兴安岭“美丽、诱人”的景色。于是我采用了“想像感受”的方法诱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学生颇为新奇。而后我采用抑扬顿挫的语音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大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描述的情境。学生随着我的朗读展现出文中所描绘的壮观景象,仿佛身临其境,一堂课下来,学生有一种在老师的带领下漫游长白山的感受,真是课已尽趣犹存。针对不同课文还可以让学生齐读,分角色去读,带姿势动作去读。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练习,用不同的语调去读,让学生边听边想,想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然后再让几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读。讲完后我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哪些地方的语调应低沉、缓慢、哪些地方应用平静的语气,哪些地方应用悲惨的语气,哪些地方节奏快一点儿。学生慢慢地注意了语调的抑仰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所描述的那种凄凉催人泪下的境界。这样就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顺心,课堂教学任务也能够圆满地完成。
四、从开展比赛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身就充满竞争,学生就是在竞争中不断成长的。一次新奇的比赛,能让学生们一步步走入知识的殿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开展竞赛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合理、非常正确的。同样我在教读《题西林壁》时,在经过学生初读、细读、译读、背读后,我利用课堂最后五分钟时间,在班级举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朗诵,然后由听课老师作评委,评选出等次,因为有评委老师参与课堂活动,极大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比赛结束了,同学们还回味无穷。由于经常组织这样的竞赛,同学们无论课内课外,都能认真读书,初步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增进阅读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把学习过程当作一种享受,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在兴趣中萌发,强化,学习效果将在兴趣中显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在兴趣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