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陈老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陈老,人物画,造型艺术,台北,山人,山水画,成因。
陈老莲论文文献综述
Sarah[1](2018)在《现代隐居指南:陈老莲《隐居十六观》图册》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画僧陈老莲,曾将中国历代隐士的生活方式画成《隐居十六观》,每一幅与一位名士对应,像刘辰翁、陆羽、苏东坡、陶渊明……不同的隐士,活出了不同的人生观,但最终都指向一种追随本心的旷达。元朝有个画家叫黄子久,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现在我们一般叫他黄公望。明朝有个非常祟拜他的人,叫董其昌,书画都很了得,因为祟拜黄公望,临了很多很多黄公望的山水。(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25期)
康强[2](2018)在《茶文化在中国人物画中的体现——以陈老莲《品茶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我国茶文化体系本身而言,其在传承与发展的历程之中,恰恰就是茶文化与具体应用之间的深度融入,并且在茶文化发展中,其将该文化理念与具体的绘画艺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本文拟从中国人物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通过以陈老莲《品茶图》的创作背景和诸多内涵为切入点,从而实现对我国茶文化艺术的成熟理解与全面认知。(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07期)
史晓丹,邱硕[3](2017)在《诗画交融视域下陈老莲《品茶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孔子到陆机,对诗与画的关联始终在发掘,到了北宋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绘画一律"的提出,更是将诗画交融提到了理论的高度。陈老莲作为明末着名的画家,不仅画技精湛,还具有丰富的文学修养。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有绘制精美的人物画,同时也有底蕴丰厚的茶画。《品茶图》作为他茶画艺术上的代表作,不仅体现出茶文化所蕴含的清净平和,同时也代表了陈老莲追求的气象和意韵。陈老莲的《品茶图》不仅具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而且还有表意传情的功效,同时又不失生动传神的艺术魅力,因此是诗画交融的名篇。(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7年11期)
王望[4](2017)在《论明代陈老莲山水画的装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老莲,少即聪颖、博学百家,可谓天纵奇才。年少时受师友影响,刚直自傲,但怀才不遇。在他临摹魏晋至宋元经典绘画作品时领会到艺术的内美精神,追求含蓄之美,力避当时"喜新尚奇"的时尚,其晚年山水画风格脱离了早年方折生硬的蓝瑛风格,倾向高古别致、拙朴而充满装饰意趣,直追魏晋时期古雅宁静的趣味,给人以梦回六朝之境。陈老莲,即陈洪绶,字老莲、号悔僧、云门僧等,明代着名画家,浙江诸暨(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7年08期)
王牧春[5](2017)在《“师古出新”——陈老莲与万氏兄弟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从国画到动画,从传统媒介到现代媒介,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之间的微妙联系。(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7年06期)
李震[6](2017)在《从陈老莲《品茶图》论茶画的意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水墨画中囊括了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可谓万事万物皆可入画。当然有着文化象征的茶也就进入了文人画家的绘画视野,这样的绘画题材便是茶画。陈老莲是我国明末清初着名的画家,他的许多画作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茶画。他的《品茶图》气韵的传神生动,形象的古拙朴质、空间的绵延流深、技巧的精致玄妙,有着典型的中国茶画的意境。从分析陈老莲的《品茶画》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中国茶画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意境,也能够通过具体的绘画艺术深刻体会中国茶画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7年01期)
降真[7](2015)在《品陈老莲画中的“簪花”》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洪绶的绘画程式中有一样东西令人难忘,那就是簪花。女子簪花是平常之事,但他多画男子的簪花。最着名的是作于1637 年的《杨升庵簪花图》,画明代文学家杨慎之事,杨被贬云南,心情郁闷,曾醉酒后脸涂白粉、头上插花,学生们抬着他,女乐随后,游行于街市。此为文人圈(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5-11-05)
李晓夏[8](2015)在《论陈老莲版画的艺术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研究陈老莲版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文化现状和审美主流思想来分析不同时期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陈老莲拥有超前的艺术创造性,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其作品具有自我独到的风格,和时代特征,映衬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也反映了古代人勇于创新的艺术追求。(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02期)
何光伟[9](2013)在《绘画与装饰造型的完美结合——浅析陈老莲人物画艺术造型中的装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老莲人物画艺术在造型上采用了特殊的表现形式,一是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夸张变形,是主观臆断"纵恣"的结果;二是在人物整体造型上、画面处理上大量运用装饰的手法来表现,是理性"敛约"的回归。本文特意对他人物画作品中装饰性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中领悟出他人物画造型取得了一种"气敛神藏,力劲而不露"的艺术效果,其绘画与装饰造型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董捷[10](2013)在《陈老莲“莺莺像”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洪绶为木刻画创稿,留下了《九歌图》、张深之正本《西厢记》图、《娇红记》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作品。陈氏作为明清之际影响深远的"大名头"画家,被证实参与了版画创作,这样珍贵的个案,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并且由于老莲在近世画史上的重要地位,讨论已远远超出了"版画史"的范畴。~1然而,仅以与陈氏有关的叁本《两厢记》及其"莺莺像"而言,一些疑团似乎又始终没有解开。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2是叁本中最为知名的。此本"莺莺像"以篆书题作"双文小像"(图1),人物面庞丰腴,衣着装饰华丽,手持含有象征意味的鱼龙玉环,~3发作高髻花簪的"唐妆",头部比例显较常态为大,既看得出周昉一路仕女画的影响,又与陈洪绶传世作品的表现十分接近,对照其后五幅曲意图,在风格上也是同一的。这组版画历来被认定确由陈氏创稿,其后叶亦刊有"溪山老莲洪绶写于定香桥畔"的款署(图2)。(本文来源于《新美术》期刊2013年09期)
陈老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我国茶文化体系本身而言,其在传承与发展的历程之中,恰恰就是茶文化与具体应用之间的深度融入,并且在茶文化发展中,其将该文化理念与具体的绘画艺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本文拟从中国人物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通过以陈老莲《品茶图》的创作背景和诸多内涵为切入点,从而实现对我国茶文化艺术的成熟理解与全面认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老莲论文参考文献
[1].Sarah.现代隐居指南:陈老莲《隐居十六观》图册[J].艺术品鉴.2018
[2].康强.茶文化在中国人物画中的体现——以陈老莲《品茶图》为例[J].福建茶叶.2018
[3].史晓丹,邱硕.诗画交融视域下陈老莲《品茶图》研究[J].福建茶叶.2017
[4].王望.论明代陈老莲山水画的装饰性[J].唐山文学.2017
[5].王牧春.“师古出新”——陈老莲与万氏兄弟的对话[J].美术大观.2017
[6].李震.从陈老莲《品茶图》论茶画的意境[J].福建茶叶.2017
[7].降真.品陈老莲画中的“簪花”[N].中国商报.2015
[8].李晓夏.论陈老莲版画的艺术风格[J].大众文艺.2015
[9].何光伟.绘画与装饰造型的完美结合——浅析陈老莲人物画艺术造型中的装饰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10].董捷.陈老莲“莺莺像”新考[J].新美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