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音连词论文-申晓玲

复音连词论文-申晓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音连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庄子》,复音连词,语例分析,特点

复音连词论文文献综述

申晓玲[1](2019)在《《庄子》复音连词用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庄子》复音连词为研究对象,依据意义和功能标准,《庄子》全书的复音连词共计19个,具体可分为并列、顺承、递进、假设、让步、转折、因果等七类。文章主要对各类连词进行描写,从复音连词连接的成分、句式及连词搭配情况的角度归纳《庄子》复音连词的多个特点,最后为《庄子》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邓琼[2](2016)在《《世说新语》复音连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全面考察,《世说新语》复音连词共34个,按照语义内容的差别,可分为8类:顺承复音连词、让步复音连词、假设复音连词、因果复音连词、转折复音连词、递进复音连词、选择复音连词、条件复音连词。通过共时、历时比较,以期勾勒出《世说新语》复音连词的基本面貌:复音连词在此时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它不仅继承了大量的先秦时期的连词,如"于是"、"所以"等,还产生了部分新词"为复"等。(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05期)

郑琳,春燕[3](2015)在《《抱朴子外篇》复音连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抱朴子外篇》复音连词凡34个,根据语义类别可分为并列、承接、递进、假设、因果、转折、让步7类;按其构词方式,可分为并列式构词、词组凝固式构词、附加式构词、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式4种。(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5年17期)

郑琳[4](2012)在《《抱朴子内篇》复音连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抱朴子内篇》的复音连词共计41个,按其意义可分为承接、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让步等8类连词;按其构词方式,可分为并列式构词、词组凝固式构词、附加式构词、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式等4类。(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刘丽慧[5](2012)在《复音顺承连词演化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复音顺承连词”这个语法范畴为中心,考察不同的历史时期进入这一语法范畴的词的用法上的差异、来源上的异同以及促使这些词发生语法化的动因。然后又考察了一些原本属于“复音顺承连词”这一语法范畴的词退出这一领域的原因。主要内容如下:1.总述了前人对“复音顺承连词”的研究成果。以某一个语法范畴为中心考察进入及退出这一语法范畴的研究成果几近空白,本文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研究视角的空白。此外,本文还细致考察并确立了“复音顺承连词”的范围。2.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复音顺承连词并概述其具体的用法。然后,从共时的角度对所有的复音顺承连词的用法进行了比较。复音顺承连词可以分为时间相承和事理相承两类,时间相承的复音顺承连词之间可从连接对象、语义差别、连接功能、主语、位置这几个方面进行辨别。3.对复音顺承连词的来源和虚化轨迹进行了考察,并考察了促使其发生语法化的动因。复音顺承连词的来源主要有:介宾结构、方位词组、指代副词、动补结构、跨层结构以及类推构词。虚化的动因主要包括句法因素、词汇化动因以及语法化动因。4.在考察“而乃”、“从而”的消亡的原因过程中,本文初步认定词的使用频率、词汇化程度、相同功能的词的使用频率、原词新产生的语法功能的使用情况,会影响到一个词的发展或消亡。(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1)

袁勤[6](2007)在《《朱子语类》复音连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音连词是连词中的一类,与单音连词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语法特点和形成规律。《朱子语类》在汉语语法史的研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书中所展现的语言面貌基本上反映了近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本文运用穷尽式统计和综合分析法对《朱子语类》中的复音词进行了研究,以期从中揭示出这一时间期复音连词的概貌和特点,并大致总结复音虚词的形成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汉语虚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性作用。论文共分四个部分:一、概述部分 对《朱子语类》和复音连词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了朱熹和《朱子语类》,明确研究对象,简述研究现状,从而揭示研究意义和价值,并对复音连词的内涵和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二、描写部分 穷尽性地描写了《朱子语类》中复音连词的面貌。这部分按复音连词所担语法作用的多少分为意义单纯的复音连词和兼类复音连词。意义单纯的复音连词又按其语法意义分并列、因果、转折、选择、假设、递进、让步、条件、承接等八类进行了具体分析。兼类复音连词是兼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法意义的复音连词,单列一类加以描写分析。叁、说明部分 对《朱子语类》中复音连词的形成进行详细分析说明。首先对书中涉及的复音连词从结构上做了具体的分类归纳,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叁个具有代表性的复音连词的形成过程,并试图归纳其形成规律。四、总结部分 总结归纳《朱子语类》中复音连词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4-10)

曾晓洁[7](2005)在《隋前汉译佛经复音连词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前汉译佛经语言含较多的口语成分,是中古时期汉语口语的典型代表,在所调查的941部隋前汉译佛经中,可提取出224个复音连词,它们基本上反映了中古时期汉语复音连词的大致面貌。在这些复音连词中,有186个双音节连词、31个叁音节连词及7个四音节连词。据对照,这224个复音连词有约四成是《汉语大词典》所未收的。根据通行做法,以逻辑关系为标准,可将这224个复音连词分为两大类、十小类。这些连词的内部构成颇为复杂,而其通类现象也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来源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曾晓洁[8](2004)在《隋前佛经中假设类复音连词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类复音连词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式的复音化是其面貌发生裂变的主要标志,而隋前汉译佛经又含有较多的口语成分,可以较好地反映历史语言演变的真实轨迹,因此,我们截取隋前汉译佛经941部,对其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提取出假设类复音连词44个,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同期中土文献中的用法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曾晓洁[9](2003)在《隋以前汉译佛经中的复音连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前汉译佛经语言含较多的口语成分,是中古时期汉语口语的典型代表,文章调查了941部隋前汉译佛经,从中提取出224个复音连词,基本上反映了中古时期汉语复音连词的大致面貌。在这些复音连词中,有186个双音节连词、31个叁音节连词及7个四音节连词。据对照,这224个复音连词有约四成是《汉语大词典》所未收的。 文章按通行做法,以逻辑关系为标准,将这224个复音连词分为联合关系和主从关系两大类,其中,联合关系又分为并列、递进、选择、承接4类,主从关系又分为假设、纵予、让步、因果、条件、转折六类。在此基础上,按类依序一一予以举例介绍。文章对某些连词的形成机制予以了关注,对同时期其它典籍少见的连词也进行了粗浅的考察。同时,文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归纳描写与定量分析,并注重了连词内部结构的分析及连词通类现象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3-01)

复音连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全面考察,《世说新语》复音连词共34个,按照语义内容的差别,可分为8类:顺承复音连词、让步复音连词、假设复音连词、因果复音连词、转折复音连词、递进复音连词、选择复音连词、条件复音连词。通过共时、历时比较,以期勾勒出《世说新语》复音连词的基本面貌:复音连词在此时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它不仅继承了大量的先秦时期的连词,如"于是"、"所以"等,还产生了部分新词"为复"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音连词论文参考文献

[1].申晓玲.《庄子》复音连词用法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

[2].邓琼.《世说新语》复音连词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3].郑琳,春燕.《抱朴子外篇》复音连词研究[J].语文学刊.2015

[4].郑琳.《抱朴子内篇》复音连词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刘丽慧.复音顺承连词演化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2

[6].袁勤.《朱子语类》复音连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

[7].曾晓洁.隋前汉译佛经复音连词概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8].曾晓洁.隋前佛经中假设类复音连词调查[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

[9].曾晓洁.隋以前汉译佛经中的复音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标签:;  ;  ;  ;  

复音连词论文-申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