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质量的风险因素管理,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有效的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方法:选取心内科接收的患者11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员数量设定为五十九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前,首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培训。两种护理工作全部完成以后再对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事件以及风险发生概率,进行相应的观察与统计。结果:通过观察的结果,对心内科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医疗人员实施的护理工作,观察组中有一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风险事件,此时可以计算出风险发生率为1.69%,对照组患者中有五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突发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47%。通过风险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要比对照组的低很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由此证明,统计的结果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意义。结论:心内科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护理工作开展前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升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护理工作上的效率。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心内科的患者在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时,就证明患者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与此同时,心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度系数上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具有比较高的猝死率,所以心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一直都伴随着很高的护理风险,针对这种表现,医务护理人员在对心内科的患者开展工作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护理风险上科学统计,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将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差错或是事故发生率进行有效的降低,也能很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猝死率。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某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接收的心内科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9例,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在51~81岁,平均年龄62.5岁;观察组59例,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在54~83岁,平均年龄63.4岁。
2结果
通过护理治疗,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具体为换错液体,风险发生率为1.69%,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其中有2例为沟通方面的事件,1例为标本送检错误,1例为跌倒,1例为坠床,其风险发生率为8.47%,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低,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心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护理人员因素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责任心、职业素养、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构成了护理风险因素。当前,一些医院的护理人员比较少,每名护理人员所负责的床位比较多,工作负荷比较大,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心内科大部分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大,自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在行动上极为不便,同时还有许多危重患者,患者的精神状态、语言障碍等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加大了护理的风险。
3讨论
3.1心内科疾病特征与护理特点
在对心内科的患者进行护理过程时,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面对极高的猝死率,与此同时,对患者的护理难度也异常的大,因为心血管内科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护理科室,医务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整个过程都会伴随着很高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心内科的患者在病情发生时具有这速度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等特点,在抢救过程中还极可能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这些医疗风险事件没有先兆性,并且无法提前预测。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患者在体制上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对于疾病的耐受性水平也参差不齐,由此可以判断出心内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的问题,就是患者“发病急,护理难,危险系数高。”这三大因素的制约,要求心内科的护理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医疗素质水平。与此同时还要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3.2风险管理的预防对策
心内科临床上的护理工作难度非常大,并且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在病情上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危重,这就要求心内科的医疗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心血管介入治疗以及抢救等情况都存在很高的护理风险,对患者进行护理以及治疗时,要求医疗人员必须具有相当广泛的护理知识,才能应对心内科患者在危急情况下所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护理过程中,医疗人员在进行患者的病情普查时需要采取提问的方式对患者此时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素养进行了考验,许多高危的患者在在治疗时医院相关的护理人员还要展开探讨会,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制定治疗上的方案,这个过程同样是对医务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进行考验的一个测评参考点,这些都可以对医务人员的护理素质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医务人员护理工作开展的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导的影响因素就是医务人员在服务上的水平与态度,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如果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护理态度,可以有效的维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医务冲突的发生率。
所以应该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素养进行不断的强化与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生命健康以及人身所涉及的相应权利进行尊重,不能因自身具备的护理人员身份而对患者进行权利上的侵犯,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提升自身在人际关系中的处理能力,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理智的态度来压制自己非理性的情绪,遏制冲突发生。医疗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的家属时也要采取平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可以有效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过程中的高效率,减少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医患冲突与风险。
医务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应该遵守护理上的规范与制度,工作进行过程中如果察觉到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护理人员就应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护理工作的开展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以及护理操作规范进行。因为心内科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护理上的风险事故,在护理过程中这些风险事故的发生以及处理都可以让心内科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通过以上的论述内容可以知道,观察组患者因为在护理之前进行了风险预测,措施的培训使得风险发生率因此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心内科科室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存在着众多的风险,如果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不仅让患者得到了更高质量的治疗与护理,也从侧面上提升了心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芬.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35)
[2]王雅士.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护理的实施效果[J].人人健康.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