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可病毒6型对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感染研究

埃可病毒6型对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感染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肠道病毒作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的成员之一,其病原特性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其尚未完全清楚的病理学机理,利用来源于恒河猴的不同免疫细胞,对埃可病毒6型(Echovirus 6,Echo 6)毒株与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关系及其特征做了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及抗不同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征分子的抗体,从恒河猴外周血及骨髓分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后,以Echo 6病毒在感染复数为0.1的条件下感染树突状细胞,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检测病毒载量,绘制病毒增殖曲线,同时对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做出动态检测。结果:源于恒河猴外周血PBMC分选出的树突状细胞以成熟期树突状细胞(CD11+/CD83+)居多;而源于骨髓的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刺激培养后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则以未成熟细胞为主。Echo 6型病毒分别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和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行感染后显示,病毒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有明显增殖的趋势而非在成熟树突状细胞中增殖。进一步检测病毒感染这些细胞后效应分子的表达情况发现,感染了Echo 6型病毒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出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录表达水平的明显上升,同时这些细胞的表面标记呈现CD11+/CD83+趋势。结论:Echo 6型病毒能够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在其中出现明显增殖趋势,并在上调细胞TNF-α和rh IL-6表达水平的同时,促进这些细胞转变为成熟树突状细胞。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毒与细胞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3 动物伦理
  •   1.4 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     1.4.1 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       1.4.1. 1 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分离
  •       1.4.1. 2 免疫磁珠分选CD1c+树突状细胞
  •       1.4.1. 3 CD1c+树突状细胞的培养
  •     1.4.2 骨髓源树突状细胞
  •       1.4.2. 1 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
  •       1.4.2. 2 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培养
  •   1.5 流式细胞分选
  •   1.6 Echo 6型病毒滴度的测定
  •   1.7 病毒感染细胞
  •   1.8 流式细胞检测
  •   1.9 RNA提取
  •   1.1 0 实时定量PCR
  •   1.1 1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
  •   2.2 Echo 6型病毒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感染
  •   2.3 Echo 6型病毒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感染
  •   2.4 Echo 6型病毒感染猴树突状细胞可以上调TNF-α和IL-6的表达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曾洁媛,杨盛然,李琦涵,王建斌,王晶晶,张小龙,范胜涛,冯敏,廖芸,王丽春,蒋国润,杨少杰,余波,张莹

    关键词: 埃可病毒型,树突状细胞,感染,肠道病毒,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

    来源: 药物分析杂志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基础医学

    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省科学技术院

    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6-I2M-1-019),云南省重大专项(2017ZF020)

    分类号: R373

    DOI: 10.16155/j.0254-1793.2019.09.03

    页码: 1560-1566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861K

    下载量: 78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数字微分的函数化树突状细胞算法模型[J]. 计算机工程 2020(09)
    • [2].第14届国际树突状细胞会议热点解读[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3].中国医科院揭示树突状细胞启动“经典免疫”的调控机理[J]. 生物学教学 2017(01)
    • [4].第14届国际树突状细胞研讨会会议通知[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6(03)
    • [5].第14届国际树突状细胞研讨会会议通知[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6(04)
    • [6].“吞噬细胞”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探究[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Z1)
    • [7].链球菌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12)
    • [8].肺抑瘤膏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肺腺癌23例[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3(06)
    • [9].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2(02)
    • [10].白血病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6)
    • [11].封面图片——树突状细胞[J]. 中国厂矿医学 2009(04)
    • [12].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5)
    • [13].树突状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0(01)
    • [14].靶向树突状细胞的结肠癌肿瘤疫苗的制备[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5].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7)
    • [16].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7(01)
    • [17].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59)
    • [18].肠道共生菌通过视黄酸脱氢酶阳性的树突状细胞调控外周淋巴系统的扩展和维护[J]. 科学新闻 2017(04)
    • [19].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价值与途径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4)
    • [20].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人体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27)
    • [21].紫杉醇对人树突状细胞的生物活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33)
    • [22].不同浓度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4对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的影响[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02)
    • [23].肝树突状细胞在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J]. 肝脏 2014(04)
    • [2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03)
    • [25].树突状细胞在宿主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激活信号通路[J]. 口腔医学研究 2011(01)
    • [26].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J]. 热带医学杂志 2011(04)
    • [2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06)
    • [28].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作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8(04)
    • [29].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20(04)
    • [30].结肠癌患者术后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8)

    标签:;  ;  ;  ;  ;  ;  

    埃可病毒6型对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感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